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大深陷「造假門」——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複製鏈接]

427

主題

451

帖子

490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slk78 發表於 2006-8-2 14: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427

主題

451

帖子

490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0
沙發
 樓主| tslk78 發表於 2006-8-2 14:19 | 只看該作者

剝北大的皮

  北大的名聲,顯然不是現在積攢下的。80多年前的五四運動,奠定了北大的地位。其時,蔡元培擔任校長,提出「兼容並包,思想自由」,28歲胡適都能當教授,沒上過大學的梁漱溟也成為了講師……

  而今呢?那些不過都是歷史罷了。現在的北大,早就丟掉了當年的精神傳統!


    【當今北大,開始墮落】

  1925年12月,「北大講師」魯迅在紀念北大校慶二十六周年所作的《我觀北大》一文中寫道,北大有兩個傳統,即「第一,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與黑暗勢力抗戰的,即使只有自己。自從章士釗提了『整頓學風』的招牌『作之師』,北大還是給了他一個『思想腐,行為卑鄙』的待遇;而北大的校格也就愈明白。」

  半個世紀后,也許連魯迅也想不到的是,90年代初的北大再一次實行了「整頓學風」——整頓的理由竟是,許多學者認為年輕一代的理論方法「看不懂」。

    【當今北大,已經墮落

  如今,北大的「大氣」還剩下了多少呢?每年從「題海」中翻滾出來數千上萬新北大人,除了把北大當留美跳板,或者指望將來背塊「名牌」找份好工作,還有幾多是志在求學、做學問的「學生」?堂堂「大學」,竟成了「留美預備班」和「職業養成所」。每每見到出現在報眼位置的北大MBA或者什麼「高管研修班」的招生廣告,我總忍不住有一種眼睜睜看著名門閨秀淪落風塵的酸楚感——墮落啊!

  

  如今的北大,早喪失了當年的精神…上左為蔡元培。

  

  

    墮落也就罷了,偏偏還要佔著「天下第一」的位置。北大憑什麼?憑著那張老臉——那張從「五四」以來錘鍊過的臉。然而,這張臉剩下的是什麼?只是北大校園風光……還有——還有什麼?還有的就是那一堆虛名浮利。

  嗚呼哀哉,北大的招牌早就該砸了!現在,終於有人站出來拆穿他的面目了。丘成桐先生一語驚醒眾人,北大啊北大,枉你居廟堂之高,竟還造假騙錢!騙錢為個啥——還不是為了繼續死撐下去!沒有精神的北大,也只能騙點錢花了。


  

  說我們造假?完全是污衊!

    【質問北大:虛名真的那麼重要

  北大所以在國人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就在於國人對北大的信任在於北大的科研成果、學術成果和教學水平……然而,當我們了解了北大很多挂名的知名教授、知名學者竟然都是掛個名而已,都只是撈個額外薪水而已,拿國家的錢財買這些人的一個名頭,只是為了在大學排名上佔個先機而已,那麼,請問北大,虛名真的比實幹更加重要嗎?象北大這樣的大學,真的需要通過弄虛作假換取排名嗎?

    【北大死撐:說我們造假是污衊

  7月29日,針對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院士提出「北大引進海外人才造假」之說,北大首次正面回應,並稱這是一種不負責的說法,它歪曲事實,嚴重侵害了廣大海歸和北京大學的聲譽,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實踐證明,北大海外引進人才的質量是高的,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

  

  

    到了這份兒上,北大不得不死撐——若不然,網路上被人口誅筆伐,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但其「冤情」是否屬實呢?恐怕沒幾個人會信以為真。中國人信奉一句俗語:無風不起浪。丘成桐先生是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和哈佛大學教授,同時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他還兼任著幾個著名大學的數學研究中心主任,忙得不可開交應該是肯定的,未必有閑心靠打趣北大來消磨時間。

  況且,他與北大無冤無仇,何故口出毒言,聲稱「北大引才造假」?像楊振寧老先生言必稱「中國教育很成功」一樣,當然是天下太平相安無事,不過,偶爾說點真話「扒一扒中國教育的皮」也是應該的。


    【力挺丘成桐

  筆者人在海外,不了解國內的情況。之所以傾向於丘教授的話,主要有兩個理由。第一,丘先生揭露的遊戲規則,是中國高等教育界一個公開的「骯髒秘密」:名校花一兩百萬美元,到海外請個不教書的名教授,弄個什麼「點」或「站」,再向國家要幾千萬的經費。這反正不花自己的錢,一二百萬換來了幾千萬的經費,同時這一二百萬給了海外的哥兒們或者需要巴結的名流,人家自然會投桃報李,以後自己出國交流也方便。

  相信丘教授的話的第二個理由是,中國的大學真要從海外引進人才,就應該在海外人才市場上公開招聘。我孤陋寡聞,北大既然引進了人才,而且規模不小,怎麼看不見這類公開的招聘廣告?中國的大學,到底遵守什麼樣的遊戲規則?

  

    【北大心態考

  這次丘院士對北大的批評,北大為什麼不把它轉化成一次檢討自己引進海歸人才工作的絕好契機呢?為什麼不邀請丘院士提出更加詳細的建議呢?既然事件已經轉化成了一個公共話題,北大為什麼不向社會公布自己引進的全部海歸人才的名單和工作情況呢?這些信息既非商業秘密,又不涉及個人隱私,公布一下怕什麼呢?如果丘院士是對的,那這對北大的引進海歸人才工作不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嗎?如果丘院士是錯的,我相信他會道歉,即便是他不道歉,北大在公眾心中的形象不也會變得更加高大嗎?

  但遺憾的是,北大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像阿Q那樣採取了「怒目主義」,惱羞成怒地將丘院士的批評「頂了回去」,這是多麼沒有自信的表現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7

主題

451

帖子

490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0
3
 樓主| tslk78 發表於 2006-8-2 14:20 | 只看該作者

為北大叫屈

   「北大無小事」—這是一個並不正常的,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大學本來不該如此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北大卻是一個特例:從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的「官員先富說」到法學院院長朱蘇力招收博士的「懷德門」事件,從北大教授鞏獻田撰文高調反對《物權法》到北大未名湖核心區的拆遷工程,從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到北大學子賣糖葫蘆的遭遇,從北大二流說到近期的北大限客令,再到最新的北大「造假門」事件,都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然而,這些並不是北大的錯。站在風口浪見的北大,在大眾的口水中前行。


  

  

    7月29日,針對著名數學家丘成桐院士提出「北大引進海外人才造假」之說,北大首次正面回應,稱這是一種不負責的說法。北大的回應,僅僅表明了一種態度,並沒有消除百姓心目中的疑慮。而丘成桐院士當時說:「《紐約時報》說北京大學40%的引進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國調查一下,我擔保大部分是假的。」這一番揭露,同樣也沒有提供事實依據,然而卻沒有人去質疑丘院士的這番話,去考證其是否有實質性的東西,是否有數據作為依據。同樣的語氣,大家一邊倒的相信丘成桐院士的話,一邊倒批判北大是「護短」。在這一切背後蘊藉著的則是:社會對高等教育腐敗的壓抑不住的憤怒,和對社會名流道德品質的深深置疑。北大,就成了一隻出頭的鳥。

    【北大發言人:說我們造假?拿出證據!】

  針對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在接受採訪時聲稱的「北大引進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這一說法, 北京大學新聞發言人趙為民聲明,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說話,嚴重侵害了廣大海歸學者和北京大學的聲譽。趙為民表示,從1998年以來引進的海歸學者專家是北大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生力軍,他們在很多學科都發揮了學科帶頭人的作用。「批評是無所謂的,但批評要有依據。」

  據介紹,到目前為止,北大引進的海外人才已經佔了該校教師隊伍的40%左右,分佈在文理醫工等領域。「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基本上都是學科帶頭人。」發言人說。

  趙為民表示,中國的學術需要扶植,而中國的高等教育也在快速發展中,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教育,對找到中國高等教育正確的發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這樣輕率地否定內地大學引進的海外人才,給中國大學教育的發展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唉,出頭的椽子先爛,出頭的鳥先被「打」……

  

  

    不僅僅限於「造假門」,前陣子北大限制旅遊團進出校園,也就有抨擊者抬出「北大是全國人的北大」、「修大學的錢還不是國家納稅人的錢?」的大帽子壓人,可這些罪名駭人的帽子根本扣不到北大的頭上。北大說得很清楚:個人是允許參觀北大的,限制得只是旅行社組織的團體游。如果說過去北大的門是完全敞開的,那麼現在也不過是對破壞其秩序的某些團體關上了一點點,90%還是開著的。修大學的錢的確來自納稅人,北大的確有責任供青少年們參觀,但這錢也不是來自旅行社的「捐獻」,北大當然沒義務替一心撈錢的商人賺取真金白銀。若真說北大禁令得罪了人,也僅僅是動了旅行社的乳酪而已。

    【為北大「拒絕接客」叫好】

  北大拒絕商業團體的參觀,這正說明了大學的一種獨立的精神,在大家都用自由開放去要求她、要求她為了「繼承」某種開放精神而開放自己的校園時,她終於說「不」了,這與當年她拆除所有圍牆店鋪,將校園向大眾開放時,精神實質是一樣的,那就是,一個大學應該有她的訴求、她的原則,她應該有頂住輿論壓力的勇氣。

  北大的「拒客事件」也並非無處問責,她拒絕的是成人和小學生旅遊團,不接待旅行社和相應的業務公司,只接受中學生團體進入。也就是說,她主要拒絕的是旅行團,還是納稅的話題,全國人民給錢建的學校,拒絕成為旅行社賺錢的工具,這有什麼不能理解的呢?難道校園裡到處都是舉著小旗的導遊就是一種風景了?由於「校園旅遊」的管理不當造成學校被迫「拒客」,這其中該問責的,恐怕是一些旅遊、交管部門的失職吧。

  

  美麗的北大僅僅為了維護校園環境,就被痛批……

  

  

    再往前推,便是時評家們隨著港校進軍內地,一哄而上,大肆抨擊北大將淪為「二流」之說。當然,這些危言聳聽並沒有嚇倒北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北大清華明顯是勝者,北大、清華今年共囊括全國狀元79名。只有4省的文科或理科狀元被香港中文大學錄取。拋開這個結果,我們有沒有反思過,這場高考狀元之爭,就真的讓北大淪為二流了么?

  港大在內地招生出現掐尖現象,不能說明北大、清華怎麼了,只能說明我們的教育體制出了問題。否則,以後如果再有我國台灣省的大學來招生,甚至國外的大學來招生,同樣許以高額的獎學金,同樣吸引大量的高考高分考生,清華、北大豈不要淪為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境地?


    【香港高校依仗財勢大搞不公平競爭】

  北大招辦主任劉明利認為,目前許多優秀學生乃至狀元被香港高校攬走,是由於兩地招生制度不同所致。「目前香港高校進入內地招生在招生制度上存在不太合理的地方,導致內地高校與港校處於一種不公平的競爭狀態。」他表示,不公平的招生制度導致了香港高校可以吸引並錄取到一批優秀考生,而社會對此又特別關注,因此造成了現在港校大規模搶走內地優秀生源的假象。

  他還向廣大考生透露,報考北大比報考香港高校風險大,讓許多考生選擇把目光投向了香港。「內地高校必須通過全國統一招生錄取制度進行招生,考生填報志願有很大風險……」

  

  北大招的狀元那麼多,怎麼會是二流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4 15: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