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還原歷史:到底是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複製鏈接]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18 18: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還原歷史:到底是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作者: 青青子矜 上貼: 強國之道 發表於 昨天  22:16

幾十年來,由於有些別有用心的人的惡意誤導,很多人一直誤以為是農村集體經濟的解散、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承包制的興起解決了中國的糧食問題。 人民網登載署名丁剛的文章《人民時評:有一種成就叫解放》,更是全面抹殺毛澤東時代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的巨大成就,"溫飽問題困擾中國人多少年?具體的時間長度,恐怕歷史學家也不一定能說清楚。但改革開放不過幾年的時間,這個問題就基本解決了。它似乎來得太容易,太順手,以至於我們可能不會坐下來仔細想想其中的緣由。"

其實,稍微深想一想,就可以看出這種觀點的荒謬:沒有毛澤東時代奠定的堅實的農業基礎,改開何談幾年解決幾千年的吃飯問題?此種觀點實在幼稚可笑!毛澤東之前的民國,中國實行的就是土地私有化的個體"承包"制,那時人口只有4億,這片貧瘠的土地就已經無法供養,饑民遍野。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革命才有機會發展了起來。這說明,農村的家庭承包制並不能解決中國的吃飯問題。

毛澤東執政期間,中國的人口逐漸從4億增加到了8億。解決如此眾多的人口的生存問題,一直是毛澤東關注的重點。在沒有任何基礎,在沒有大型機械的條件下,解放之初,僅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徹底治理了中國的大江、大河,沿海修築海提,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洪澇災害。

上個世紀60年代,鑒於3年自然災害,主要是旱災,毛澤東提出了"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全國各地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興修了5萬多座大中小型水庫和數十萬公里的灌溉水渠,根本上解決了主要產糧區的旱災問題。

解決旱澇災害為糧食的穩步增產創造了基本條件,但是,大幅度的糧食增產還需要科技的因素,具體講就是:優良品種的培育推廣和化肥的普遍使用。

眾所周知,劃時代的雜交水稻培育成功發生於毛澤東時代的1974年,小麥優良品種的培育也始於這個時代。這些優良品種,一下子使糧食產量提高了30%以上。因為大面積育種需要一個過程,其推廣應用也就正好處在了毛澤東去世后的1979到1985年,這期間隨著推廣面積的逐年擴大,中國糧食總產量幾乎年年大幅增長。

這期間糧食大幅度增產,也包括化肥推廣應用的效果。化肥非常重要,今天的朝鮮就是因為化肥不足,導致食品短缺。而中國化肥生產也是毛澤東時代奠定的基礎。早在中美關係改善以前,中國就發展了一些化肥生產企業,但是產量遠遠不夠,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時為了彌補化肥供給不足,普遍使用氨水替代,當然效果差遠了。幾乎各個縣都有氨水加工廠,幾乎每個村都建有半埋地下的氨水儲存池。

中美關係改善以後,毛澤東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著手從西方世界購買化肥生產設備,在全國修建十三個大型化肥廠,這件事發生於1973年。這些化肥廠於1977年以後陸續投產,化肥的供給問題最終解決。

至此,中國的糧食問題才徹底解決。只有糧食多餘了,才談得上雞鴨魚肉和其他副食,我們現在餐桌上食品豐盛,大家想過其根本原因嗎?

總之正是三個因素水利、優良品種和化肥才保證了80年代初期直到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衣食無憂。而這三個因素實際上都是毛澤東從根本上解決了的,後人只是坐享其成罷了。

可以這樣說,糧食問題是困擾中國幾千年的大問題,它的解決是一篇很大的文章,是毛澤東寫了這篇文章。只不過,人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署名卻變成了別人。或許中國學術剽竊的風氣也是由此開始的。

還有一點我需要說明一下,毛澤東時代基本處在美國和蘇聯的聯合封鎖之下。珍寶島戰爭后,核戰爭的威脅凸現。當時毛澤東號召"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備戰、備荒為人民"中國做了最充分的戰爭準備,儲存了大量的戰備糧,結果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毛澤東去世后,國庫已經有了足夠的存糧(據說可以滿足核戰後人民3年的基本口糧供應),以後每年國家只需收進新糧換出陳糧即可,可以說每年所產的糧食都可以用來消費了,後世的領導人再也沒有儲存戰備糧和供給人民日常消費的矛盾。這也是毛澤東去世後市場上食品驟然豐富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這不是別人的功勞,恰恰是毛澤東的遠見卓識導致的。

同胞們,我們的毛澤東解決問題從來都是根本性的、長期的和全局性的,絕不是一般領導人可以輕易做到的,糧食問題的解決,就是這位偉人用自己的遠見卓識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福祉。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沙發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18 19: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0-6-18 19:30 編輯

"總之正是三個因素水利、優良品種和化肥才保證了80年代初期直到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衣食無憂。而這三個因素實際上都是毛澤東從根本上解決了的,後人只是坐享其成罷了。"

其實, 農藥的使用, 也是增產的重要因素, 當為第四因素. 以前對旱澇無能為力外, 對病蟲害也是沒辦法的, 條件好的用一下石灰而已.

重視科技的應用和發展, 才有神話變現實的可能. 由於科技的進步, 世界上近200年所創造的財富幾乎是過去幾千年來的總和.


"可以這樣說,糧食問題是困擾中國幾千年的大問題,它的解決是一篇很大的文章,是毛澤東寫了這篇文章。只不過,人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署名卻變成了別人。" 這比喻好. 正如, 鄧小平在時已經解決了香港問題, 但去接收的卻是江澤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5372

帖子

22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Grand Jedi Master

Rank: 4

積分
2252
3
jedi_xie 發表於 2010-6-18 21:39 | 只看該作者
"總之正是三個因素水利、優良品種和化肥才保證了80年代初期直到現在中國糧食和副食品的充足供應,人民衣食無 ...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18 19:17

在這類問題上面,為啥非要爭個誰是第一呢?對於這類不是短時間出效果的事情,根本就不應該去爭論誰的功勞。毛澤東打基礎的功勞很大,老鄧改革開放的功勞也不小。那種把功勞歸於一個人身上的文章,大家一看就會嘔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匿名  發表於 2010-6-18 22:29
在這類問題上面,為啥非要爭個誰是第一呢?對於這類不是短時間出效果的事情,根本就不應該去爭論誰的功勞 ...
jedi_xie 發表於 2010-6-18 21:39


這不是爭功勞的問題,是還原事情本來面目的問題。針對的是這一句有可能誤導的話:「改革開放不過幾年的時間,這個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追本溯源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5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18 22:55 | 只看該作者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而人民說"要吃糧. 找紫陽"
"要吃米. 找萬里", 聽說過吧?
格外小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5372

帖子

22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Grand Jedi Master

Rank: 4

積分
2252
6
jedi_xie 發表於 2010-6-18 23:05 | 只看該作者
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而人民說"要吃糧. 找紫陽"
"要吃米. 找萬 ...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18 22:55


百姓說的話只代表當前的狀態,百姓還說「有麥皮就有道理」呢。讀了書,見識廣了,想問題就不應該這麼簡單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7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18 23:11 | 只看該作者
百姓說的話只代表當前的狀態,百姓還說「有麥皮就有道理」呢。讀了書,見識廣了,想問題就不應該這麼簡 ...
jedi_xie 發表於 2010-6-18 23:05



請你就複雜的分析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5372

帖子

22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Grand Jedi Master

Rank: 4

積分
2252
8
jedi_xie 發表於 2010-6-19 03:40 | 只看該作者
請你就複雜的分析一下.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18 23:11


複雜的來說,老百姓呢,只會看到眼前的利益,所以呢,當很多人都吃不飽飯的時候,一有人給一袋米他,他就會把那人當英雄,他是不會去思考一下前因後果的,因為思考的時間都用來想如何找米了。但是,當吃飽飯之後,有時間學學字,吃吃西餐,就會想想,為啥我79年前吃不飽飯呢,為啥有一段時候吃飽飽了,現在又擔心吃不飽了?

看,多複雜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9
zjd713 發表於 2010-6-19 04:14 | 只看該作者
不應該否認老毛的功績但是也沒有人認同老毛的錯誤,沒有前人栽樹哪有後人乘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10
新鮮人 發表於 2010-6-19 04:19 | 只看該作者
不應該否認老毛的功績但是也沒有人認同老毛的錯誤,沒有前人栽樹哪有後人乘涼??
zjd713 發表於 2010-6-19 04:14


此話有理. 正確對待歷史事實. 是評價歷史的基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11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0-6-19 04: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瘋瘋顛顛 於 2010-6-19 05:05 編輯

票證:昨天的真實故事
2005-02-02 07:41:45 作者:□本報記者 常誠 本報通訊員 郭萍 來源:
  
■往事回眸

  臨近春節,人們大包小包地購物,付錢、刷卡都輕鬆愜意。許多「過來人」睹此情景卻常常感慨萬端:大約十多年前,人們購物時還經常遭遇一種尷尬——或是有錢無票,或是有票無錢……
  
  無奈的「票證故事」

  對於現今20歲上下的年輕人來說,購物票證是一個陌生的東西,但中年以上的人們對此卻有刻骨銘心的記憶。今年47歲的中建八局一公司工會主席徐偉深有感觸地說:「票證是什麼?對當時的人來說,票證就是命啊!沒有票證寸步難行,基本生活就沒法保證,那時糧票和糧證關係到一日三餐,沒有了糧票糧證就等於砸了生活的飯碗。」徐先生還清楚地記得,每張糧票上都註明了一行小字:「憑票購買,遺失不補」,或:「節日專供,過期無效」,這樣的提醒一點都不含糊。20多年前徐先生在外地工作,有一年要回家過年,他想到要給父親買點毛線請人織件毛衣,於是他早早就開始攢「工業券」,攢了足足半年,終於攢夠了數。他說:「我那時每月二兩油、三錢香油、二兩肉什麼的,自己都不夠,能盡孝心的只有那點工業券了……」  當年的各種票證幾乎與人民幣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被人們稱做「第二貨幣」。豈止徐先生一人,就拿糧票來說,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各自的「定量」。1963年,周恩來總理為參加第27屆世乒賽的中國國家乒乓球隊餞行,他舉行了一場家宴,在通知大家赴宴的時候,還十分無奈地加上一句:「各人自帶糧票!」

  38年的「票證時代」

  山東省檔案館剛剛建立了一個「票證特藏室」,館藏不同歷史時期的有代表性的票證30餘種1萬多張。工作人員郭匯安說:「新中國正式發行糧票應從1955年8月25日算起,這一天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市鎮糧食供應暫行辦法的命令》。」他介紹說,同年還發放了食用油票;此後又發放了布票、棉絮票;1957年,發放了肉票、白糖票;到1959年底,各種票證已經增加到12種;而到了1961年,市場憑票供應的商品,達到了156種。

  曾幾何時,各種各樣的票證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大到糧食、衣服需要糧票、布票,小到油、糖、肉、肥皂等,都要相應的票證,票證名目繁多,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票證特藏室,我們看到花花綠綠的票證:肉票、魚票、熟食品票、糖票、香煙票、布票、棉絮票、針織品票、毛線票、鞋票、肥皂票、洗衣粉票、火柴票、燃料票、化肥票、料草票、飼料票、僑匯券、手錶券、自行車券、電燈泡券、電視機券等。郭匯安說:「當年的票證比比皆是,除此之外,就連瓜子、花生、饅頭、豆腐、食鹽等也都離不開票證,在極端艱苦的日子裡,就連白菜、蘿蔔、土豆、大蔥也開始憑票供應。」

  郭匯安拿出了幾種十分「珍罕」的票證,其中兩張是河南省鎮平縣的「臨時食用油票」,分別是「5分5厘」和「1錢6分5厘」。他介紹說,這些票證票面小得讓人難以想象,消費起來也非常麻煩,經過了解才知道是特定條件下使用的,一般是在公共食堂里使用,當人們買了菜,可以憑票讓食堂師傅加上一勺油。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發現的布票最小面額是1厘米,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行的,從1961年到1984年,除個別年份外,這種票證共發行了18種。開始人們把「1厘米布票」作為「找零布票」使用,後來人們將它派上特殊用途——給小女孩扯一根扎頭髮的紅頭繩。與這段「故事」相仿的是,上海市為照顧華僑而發行的「上海市華僑特種供應票」中竟有3錢的肉票,就是說,憑此票可以買到相當於炒菜中的一片肉。這些事如果不是親眼見到,誰會相信如此的「黑色幽默」?

  顯而易見,各類票證是我國短缺經濟時代的產物,它伴隨著共和國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歷程,走過了38年的風雨滄桑。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國家領導人曾對商業部領導說:「你們商業部什麼時候取消布票?什麼時候取消糧票?如果兩票取消了,將會震動世界。」歷史演進到1993年4月,國務院先後下文取消了布票和糧票,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票證時代」的結束。

  喜慶中的苦澀

  當時有一種印著大紅喜字的特殊票證——結婚專用票證。手錶、縫紉機、自行車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嚮往的「三大件」,姑娘出嫁,有這麼「三大件」做嫁妝,既實用又體面。但當時要置辦這「三大件」實在不易。家住濟南市館驛街的金東先生說:「我1971年結婚時想買輛自行車,但談何容易!當時幾百人才能分到一張『飛鴿』、『永久』、『鳳凰』牌自行車車票,購買時還要花幾十張工業券。一對要結婚的新人,要想置辦一個基本可以生活的『家』則需要各種各樣的票證,拿這些票證到指定的商店才能購買。我那時終於得到了一張自行車票,真要買時根本拿不出那一百多塊錢,真是有錢無票,有票無錢,十分尷尬。」現在的年輕人已經想象不出,當時一對年輕人結婚,需要花多少精力攢下多少票證,才能勉強築起愛的小屋。

  票證特藏室里有一張濟南市水產品產銷公司1987年印製的「春節魚票」,郭匯安說:「不僅濟南,全國各地都有這樣的節日票證,我們這裡收藏有安徽省1956年的春節油票,這是比較早的,還有1992年上海市的春節補助油票,這是比較晚的。」郭匯安介紹,上海當時過節還流行「聯合券」,內含油、鹽、糖、餅乾、糕點、大豆、醬油等13種65枚票券,票證面積相當於32開的書籍,創下了全國之最。他說:「別看這麼多票證,其實能買到的東西很有限,仔細計算一下,一家子過年所供應的東西不及現在一頓飯豐盛。」

  困苦中的慰藉

  票證特藏室里還有一張「營養照顧單」。這張印製非常簡陋的證明上蓋著「濟南市人民公社醫院營養照顧專章」,證明病人患有婦科病,需要照顧10月份「細食、食油」。郭匯安介紹,這張證明是無意中收集到的,它雖然不是正式的票證,卻與票證有著直接的關係,可見當時的票證控制非常嚴格,而且票證里也蘊涵著溫情與關懷,對那些生活有難的人來說,這樣的票證既是生活的幫助,也是情感的慰藉。

  票證特藏室里還珍藏著一些特殊的糧票,「工種糧票」記載了國家對從事特殊工種人員的照顧;「產婦糧票」體現了政府對婦女兒童的關懷;「建設兵團知青糧票」是蹉跎歲月的見證,「戰時民兵糧票」是一段特殊經歷的記錄;「喀喇崑崙公路代糧券」則是我國對外援助的留影……時代發展如一匹絕塵的快馬,如煙往事常常隨風而逝,票證里的那段歲月卻揮之難去,成了「過來人」不可磨滅的追憶,回味之中尤感今天生活的甜美,思索之餘更添對幸福未來的憧憬。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主題

6453

帖子

8932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932
12
 樓主|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19 06: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雲海暖流 於 2010-6-19 06:35 編輯
票證:昨天的真實故事
2005-02-02 07:41:45 作者:□本報記者 常誠 本報通訊員 郭萍 來源:
  
■往 ...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0-6-19 04:59

你不如再回憶回憶民國時代, 在上海等地抱著一大堆的金元券, 連東西都買不到呢? 或更以前到原始社會的情況.

主貼很好地反駁了有人總是說改革開放不過幾年的時間,溫飽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不用票證了。這典型的貓論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實利觀. 沒有前人的努力打下了基礎, 短短几年, 那有可能那麼厲害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13
Hanxin 發表於 2010-6-19 06:29 | 只看該作者
還原歷史:到底是誰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同胞們,我們的毛澤東解決問題從來都是根本性的、長期的和全局性的,絕不是一般領導人可以輕易做到的,糧食問題的解決,就是這位偉人用自己的遠見卓識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福祉。
雲海暖流 發表於 2010-6-18 18:59

我們的毛澤東製造問題從來都是根本性的、長期的和全局性的,絕不是一般領導人可以輕易做到的,
中國人到現在還在勾心鬥角,社會分成三六九等,黨內政府里派系紛爭不斷的問題,
也是這位偉人用自己的遠見卓識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福祉?

糧食問題的解決了?
你吃的大豆是美國的
你吃的油是美國造的
你吃的糧食,很快也要是美國人的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匿名  發表於 2010-6-19 06:40
記得小時在困難年代常寄些瓶子回家鄉裡面裝的白色結膏狀的豬油.
豬油是現代人避免的食物,那個年代卻要靠外接濟補充些營養.
回首過去一些愚昧政策不可再回頭.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15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0-6-19 06:41 | 只看該作者
共有制下,一切物質都是國家管著的。毛澤東時期,中國人是吃不飽飯的,但共產主義陣營的小兄弟能吃得飽,因為糧食都支援他們了。中國已改革開放,東歐就跨了,現在他們求助西方,西方要他們民主,他們就每五年推翻一個總統,時不時上演民主秀,可惜西方自己也吃不飽了。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1

主題

1850

帖子

101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1
16
中南西北 發表於 2010-6-19 07:15 | 只看該作者
...
糧食問題的解決了?
你吃的大豆是美國的
你吃的油是美國造的
你吃的糧食,很快也要是美國人的了。
Hanxin 發表於 2010-6-19 06:29


如果想來點吸人眼球的東西,你應該認真一點,查查信息的來龍去脈。從美國進口大豆和玉米油是為什麼?是中國缺少這兩種物資嗎?你知道在中國進口這些農產品的時候,中國的農民(農工)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支持減少中美貿易順差嗎?你知道為什麼美國的大豆和食用油而不是其他物資大宗進入中國嗎?

中國的糧食儲備狀況你知道嗎?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上半年世界糧食危機時,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糧食救濟署對中國的糧食生產和儲備做過一個評估,你費點神去查一查然後再來發布「驚人」信息。另外,你知道水稻生產國菲律賓為什麼歡迎袁隆平嗎?

你真的很掉價,你應該過了胡說八道的年齡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主題

3301

帖子

151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16
17
司馬遷 發表於 2010-6-19 08:01 | 只看該作者
票證:昨天的真實故事
2005-02-02 07:41:45 作者:□本報記者 常誠 本報通訊員 郭萍 來源:

■往 ...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0-6-19 04:59

票證是在物質相對缺乏的年代保護弱勢的一種手段。它體現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公平和正義。即,無論你是百萬富翁、豪門望族抑或是政府高官,在對基本生活物資的佔有上跟貧民一樣。沒有任何特殊。你要特殊,比如,你要天天大魚大肉,那麼,對不起,你就得花高價去自由市場買。在實行自由市場經濟的社會,即使是最貧窮落後的國家,票證都是多餘的東西,因為這些票證被鈔票代替了。也就是說有一樣票證是少不了的,那就是鈔票。「鈔票」這種票證跟其它票證是不一樣的,它不一定人人都能擁有,或擁有數都基本相同。它是一種最容易造成社會貧富兩極化的票證。有鈔票的可以海參、鮑魚、大龍蝦吃得倒胃口;沒鈔票的,一天吃一杯速食麵都有困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匿名  發表於 2010-6-19 08:33
糧食問題的解決了?
你吃的大豆是美國的
你吃的油是美國造的
你吃的糧食,很快也要是美國人的了
Hanxin 發表於 2010-6-19 06:29
Hanxin吃的大糞也是美國人的?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19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6-19 08:5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6-19 09:08 編輯
票證是在物質相對缺乏的年代保護弱勢的一種手段。它體現了一定程度的社會公平和正義。即,無論你是百萬富 ...
司馬遷 發表於 2010-6-19 08:01



票證是在物質相對缺乏的年代保護弱勢的一種手段, 這話不錯. 所以大家都只能處於半飢餓狀態. 浮腫病流行.三年困難時期還餓死人.但高幹例外. 因為那時他們有特供, 現在可沒聽說中國有人因血內蛋白質過低而發生浮腫病一說. 高幹的特供直到1990年才取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匿名  發表於 2010-6-19 09:15
鐵的事實:

中國第一乞丐村: 小寨村農民外出乞討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960:《岷縣誌》中冷峻地敘述道:「1960年,由於連續自然災害和工作上的失誤,發生嚴重饑饉,形成人口外流和非正常死亡。」莊稼不夠吃,連青稞面也吃了上頓沒下頓, 那時,整個小寨村都面臨著飢餓的威脅. 最為嚴重的一個村子, 60戶村民僅有4戶沒去討要!

通過採訪寫作」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飢荒紀實」這部著作,楊繼繩 (新華社記者) 終於弄清了他父親餓死的那場大飢荒的真實情況。他明白了,這不是一個家庭的不幸,三、四年裡全國有數千萬人餓死——在沒有戰爭,沒有瘟疫、氣候正常的年景餓死。楊繼繩 (新華社記者): 我的書中列出兩三千個資料來源,我沒有受過正規的文科訓練,但我是學工的——講理性,講邏輯,講實證,沒有根據的東西我不會往上寫。每一個材料,每一個數字,都有出處,都有可靠的資料做依據,而且都是官方文件、回憶錄、中央領導講話,是當時正式上報的內參和公開報導,不是拍腦袋想的,更不是道聽途說。我寫這本書,就是要立起永久的墓碑,永久地記憶下去——不是為了增加痛苦,而是為了不再重覆苦難。」

袁隆平: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了幾千萬人啊. 我給你舉了個例子,你們年紀輕不知道,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了幾千萬人啊。大躍進把樹都砍了去鍊鋼鐵,把生態破壞了. 我看到路上有5個餓殍,倒在田坎旁邊,倒在橋下和路邊,我親眼看見啊,那很凄慘的.

76年毛死時,人均收入不足同樣是中國人-台灣的1/10, 中國勞動人民工資低於非洲! 城市普通勞動人民一個月吃一斤肉.農村普通勞動人民一年吃幾次肉, 全國最好的北京市民每月1000克肉(瀋陽市民200克肉),250克食油. 到1978年,中國城鎮居民的平均住宅面積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比1949年少了0.9平方米! 普通勞動人民是連選擇居住權沒有的主人公,和北朝鮮今天一樣! 糧票是糧食不充足!!! 1978年, 上海華光儀錶廠會計楊希鴻的家,就是這些房子中的一間,13平方米,擠著3口人。3.6平方米,在當時是上海一個普通職工的生活空間.

有人敲我的門,給我送來4 瓶胃得樂,說是張愛萍帶給我的,市場上買不到. 中國人說,士為知己者死,...

口述: 葉 辛
我插隊所在的砂鍋寨是方圓二三十里最富裕的寨子,每天要跋山涉水、挑糞、挑灰、耙田、犁田、進洞挖煤。我身邊有一個「抓革命、促生產」 的典型積極生產隊,從早干到晚,每天有8分錢,是有名的「郵票隊」。(「文革」期間,中國所有的郵票票值都是8分錢。)像我們那兒,一天工錢五毛九分六,不到六毛錢。即使每天勞動,一年200元左右的收入只夠買米。但人的基本生活不是僅僅有米就夠了。洗臉要毛巾;刷牙要牙膏;衣服破了要買衣服。在插隊後期,所有知青的共同心愿就是要活下去,還要完成個人該完成的事———談戀愛找對象

北大新校長周其鳳1947年農曆10月出生在瀏陽龍伏鎮的尚埠村. 「小時候,家裡窮得常吃不飽飯,有上頓沒下頓的,上學的學費更是常常付不出。

原紅塔集團董事長褚時健: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父親40多歲就去世了,當時我才10來歲,家裡很窮,讀高中時,一天的伙食費只夠吃一餐


毛在的時候,絕大多數人吃不飽,餓著肚子互相鬥,這是事實.
不能昧著良心美化那個年代,誰想挨餓, 提心弔膽度日, 割斷聲帶誰自己去,別騙年輕人.
LZ,你要是喜歡老毛的社會,現成的有一個就是北朝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8 11: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