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遊戲] 地名大接龍~~

[複製鏈接]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9-21 2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很多地名都帶「州」字
請你列舉自己知道的帶「州」字的地名 (先從"州"開始)
規則:不許重複 要有當地有代表性的風景(圖片)~~
給出最多地名的重重有賞~~ (獎品嗎  當然是由小鬼\魔女出了 [:466:] )
當然,不可弄虛作假哦!!!!

[c]遼寧 錦州[/c]
沉默不是不快樂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沙發
小魔女 發表於 2005-9-21 20:47 | 只看該作者
哈哈,支持活動!

我來接一個,柳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3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9-21 20:51 | 只看該作者
[c]惠州[/c]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4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9-22 08:45 | 只看該作者
呵呵

帶「州」字,就可以阿

那我就接古「九州」之一的,「青州[/COLOR][/SIZE]」;嘻嘻,也就是小鬼的家鄉了[/COLOR]









范公亭公園佔地面積300餘畝,位於青州市范公亭路西端,因范仲淹惠政知青州而得名。園內樓台參差,湖水瀲灧,花木隱翳,溪流蜿蜒,古木交叉,竹柳翩翩,曲徑通幽,得趣天然。有范公亭、順河樓、李清照紀念館、洋溪湖等景點。  范公亭在公園東南隅,始建於北宋。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以戶部侍郎知青州,兼淄、濰等州的安撫使。他才高志遠,為官清廉,深得百姓愛戴。范仲淹為政時,青州一帶流行一種病,蔓延很快。為此,范仲淹親自汲水製藥,發放民間,很快制止了瘟病的流行,眾百姓感激不盡。恰在這時,南陽河畔有泉水湧出,且水質純凈,甘甜可口,百姓以為這是范公的德行感動了蒼天,就取名「醴泉」。范仲淹在泉子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范仲淹病逝於赴穎州途中。人們感念范公,就把「醴泉」叫做「范公井」,把亭子叫做「范公亭」。

范公亭


  范公亭為六角飛檐,頂開圓孔,與井泉上下相對,天光下射,水光瀲灧。其亭之柱上木下石,別具風格。井亭迎面的柱子上鐫刻著一副對聯:井養無窮兆民允賴,泉源不竭奕世流芳。言辭簡約而意味深長,展示了後人對范公「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品格的慕念。亭子背面柱子上也有一副對聯,寫著:四境著聞行若無事,千年遺址因其自然。
  亭東有三賢祠,為後人祀三位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歐陽修之所。范公祠居中,內有范仲淹塑像;富公祠和歐陽公祠故址均在城西瀑水澗之側,明末皆移建於范公祠左右,統稱「三賢祠」。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青州知府夏一鳳重修,並於祠后崇台之上建后樂堂,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意。范公亭之北有高地曰范公台。民國初年,在台南側建「澄清軒」8間,亮窗前後均出廈,為遊人休息之所。
  范公亭院內有數棵唐楸、宋槐,老乾虯枝,大可幾人合圍,雖說已活了千年之久,至今仍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院門南側,植翠竹千竿,使這一組古老的建築越發顯得清靜幽雅,生機勃勃。古樹下,聳立著一塊石碑,刻愛國將領馮玉祥先生1934年5月拜謁范公亭時,觸景生情,揮筆寫下的一副聯語:兵甲富胸中,縱教他虜騎橫飛,也怕那范小老子;憂樂關天下,願今人砥礪振奮,都學這秀才先生。
  今日的范公亭,成為人們追思范公,激勵來者的遊覽勝地。院內一塊塊的石碑,或為重修井、亭、祠、堂的銘記,或為歷代名人緬懷先賢的題刻。這座亭子歷代多有修葺,體現著人們對范公的景仰之情。
  順河樓建於清咸豐年間。出范公亭大門北去,穿綠陰,過小橋,行約百米就到了順河樓,這是一座亮窗出廈、三楹單層的古代建築,它順河而建,踞於石砌高台之上,遠觀似樓而得名。它與古青州西門隔河相對,中連永濟橋,彩窗臨水,垂柳斜掩,景色俏美。我國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金石學家趙明誠,住在青州時常到順河樓游賞。他們常常在歸來堂前的花月之下,對酒賞花,唱和詩詞。李清照的創作,獨成婉約一派,還有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包含錚錚硬骨的詩詞,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威望。為了紀念著名詞人李清照,1988年在順河樓北建李清照紀念館,面積3000平方米,有歸來堂、金石齋、易安室、人傑亭、詞廊等景點。
  洋溪湖范公亭和順河樓這兩組古建築,同位於青州城西門外一塊300餘畝大的小盆地里。這裡地勢低洼,綠樹成蔭,南陽河穿流其間,這裡雖與城裡只有一牆之隔,但由於地處盆地之中,冬暖夏涼,氣溫與城裡相差3~5度。不管外邊氣溫如何低,這裡潺潺流動的溪水從來沒結過冰。《澠水燕談錄》記載:「皇佑中,范文正公鎮青州,龍興僧舍西南陽溪中有醴泉湧出,公構一亭泉上,刻石記之。其後青人思公之德,名之曰范公泉。環泉古木茂密,塵跡不到,去市廛才數百步而如在深山中。自是,幽人逋客,往往賦詩鳴琴,烹茶其上。日光玲瓏,珍禽上下,真物外之游……最為營丘佳處。」這裡自古就是一處難得的旅遊勝地,春花秋月,夏陽冬雪,四時皆有迷人的景色。近年又新建洋溪湖,重修永濟橋,復有陽溪亭、吟荷亭等景觀點綴其間,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到這裡,既可瞻拜古人先賢遺跡,又可遊覽迷人的自然風光,樂趣倍增。
  《表海亭》碑 1999年底,又在范公亭公園內發現一塊鐫有《表海亭詩》的陳舊斷殘石碑。這是一塊山東省唯一、海內外罕見的800年前金朝第一書法大師任詢的傳世碑刻,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彌足珍貴的書法藝術瑰寶。
  《表海亭詩》殘碑,青石質,為一攔腰斷裂的整碑的上半截,高90厘米,寬102厘米,厚13厘米,縱刻字徑4寸的陰文楷書共5行,計有完整字26個。書法流暢遒勁,結體寬博,險峻潑辣,神充氣足。由殘碑左側所題跋文可知,書者為曾任今青州都勾判官的金代第一書法家任詢(1133-1204年)。任詢作為蜚聲金朝的翰墨巨擘,有著驕人的書法藝術成就,博得了時人和後世的高度讚譽。《金史》稱其「書為當時第一」。
  令人遺憾的是,任詢一生揮毫無數,身後傳世作品卻鳳毛麟角,屈指可數,僅有《古柏行》、《呂征墓表》等幾件精品為今人睹見。而《古柏行》原碑早已下落不明,只有拓本倖存於世,且遠在日本著名的京都藤井有鄰展覽館。鑒於《表海亭詩》殘碑作為實物真跡的稀有性和其作者為一代書法大師,這個代表著那個時代書法藝術最高水平的傑作,是我國金代書法考古的又一項重要收穫,並為進一步研究與評價任詢的書法藝術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第一手寶貴材料。[/COLOR]
我總是在行走和停留,我走很長的路了,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我停留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風景適合我的呼吸。 是因為我累了,我需要一次小小的歇息,重溫我的夢想。 夢想並不遠,我總是在努力抵達。 我安靜,安靜的喜歡著,安靜的讀一讀那些美好的心情,讓愛留在靜靜的夜,愛在旅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5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9-22 17:53 | 只看該作者
[c]廣州[/c]

  廣州,北靠高山,南臨大海,珠江環城過,五河匯於海。她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古人認為這裡「負山帶海」,「可以立國」。因此,二千多年前就在這裡建立都城。成為當時的九大都會之一。
                 
  廣州,具有三山五嶺雄,三江五河美的山水格局和「白雲越秀翠城邑,三塔三關鎖珠江」的優美環境空間結構。水得山而壯,山得水而活,城得山水而靈。廣州是很有靈氣的城市,自古以來,不但「富庶甲天下」,而且人文薈萃,名人輩出,都是得利於美好山水城市的哺育,自建城以來經久不衰。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廣州的山水之美,為歷來人們所嚮往,所讚譽,自宋代開始就有評選羊城八景,歷代相延,共評出48處景。這些八景為歷代人民所讚頌,本人粗略統計,僅詩詞就有約300首。
                 
  羊城八景的產生和發展
                 
  據史書記載,廣州自宋代開始就有羊城八景的評選。宋代工商業發達,特別是對外貿易的繁榮,在今天光塔路一帶形成的「蕃坊」、「蕃學」、「蕃市」非常興旺,加上富民思想的普遍,城市生活活躍,市民和外商喜歡風景名勝,是始創羊城八景的社會基礎。
                 
  自宋以後,評選羊城八景成了傳統,歷代相沿,從不間斷。但是,隨著自然條件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地方風景會呈現不同的風彩,人們審美觀的提高,有許多新景代替舊景也是必然的。
                 
  羊城八景不僅「山川融結,神靈孕秀」,絢麗多姿,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自然與文化的寶貴遺產。城市有八景,能使河山生色,增強城市的美譽度和提高知名度。
                 
  宋代羊城八景――扶胥浴日、石門返照、海山曉霽、珠江秋月(色)、菊湖雲影、蒲澗簾泉、光孝菩提、大通煙雨。
                 
  在宋代八景中,除光孝菩提外,都與水有關,可見當時重視水文化的特色。景點多在郊外。其中扶胥浴日、石門返照、珠江秋月(色)、光孝菩提4景仍存在,現在還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其餘4景則已煙鳳或消失了。
                 
  扶胥俗日。景在黃埔區南崗鎮廟頭村。今仍存南海神廟、浴日亭和「海不揚波」石碑坊。每年農曆2月11-13日是波羅誕,今天還是熱鬧非凡,為廣州最大的廟會,趕廟會的人多達十餘萬人。
                 
  石門返照。景在白雲區江高鎮石門村。為廣州的千年勝景,歷來都是遊覽勝地,今天仍是著名旅遊點。這裡是古代進入廣州的門戶,南北往來之要衝。石門的出名許多是與晉代廣州刺史吳隱之石門沉香的故事和作貪泉詩有關。現在仍存吳隱之祠、貪泉亭、貪泉碑和水月岩等古迹。對今天的反腐倡廉教育也很有意義,正如宋代古成之《貪泉》詩云:「賢良知足辱,為爾戒貪名。一酌不能惑,千年依舊清。」
                 
  珠江秋月(色)。指今沿江西路永安堂至愛群大廈一帶的珠江景色。古代這裡有海珠石(又名走珠石),為旅遊聖地而出名。民國后修馬路時被埋入地下,今年初被挖出部分(30-60米)而驚動政府首長和社會各界,最後決定保護起來開放參觀。
                 
  光孝菩提。景在今光孝寺。
                 
  元代羊城八景――扶胥浴日、石門返照、大通煙雨、蒲間濂泉、粵台秋月、景泰僧歸、白雲晚望、靈洲鰲負。
                 
  元代八景都在城外,全是山水之景。除保留宋代的前四景為水景外,新增的4處全是山景。而這4景中的靈洲鰲負景在今南海官窯之靈洲山,今已全部消失。景泰僧歸也已坍毀。
                 
  明代羊城八景――粵秀松濤、穗石洞天、番山雲氣、葯洲春曉、琪林蘇井、珠江靜瀾、象山樵歌、荔灣漁唱。
                 
  明八景除保留越秀山和珠江外,其餘全為新景點,而且全部集中在城內,連白雲山也沒有選入,正好與元八景相反。反映當時重視城區建設和經濟發展,特別是明代重視對外貿易,當時已有定期外貿集市,出現了許多商業行會,反映了貿易的繁榮和活躍。
                 
  粵秀松濤。泛指越秀山上各崗巒。
                 
  穗石洞天。景在惠福西路五仙觀。
                 
  番山雲氣。景在中山四路、文德路一帶,今天只余番山亭(在市13中學),雲氣則沒有了。
                 
  葯洲春曉。景在教育路、西湖路一帶。古代為南漢的皇家園林。劉岩在此鑿湖500餘丈,聚方士煉丹,故稱葯洲,為廣州最早的人工湖。今仍存葯洲遺址(九曜坊),內有古碑刻、太湖石、水池,是古葯洲的一部分,雖小巧玲瓏,但名氣很大。
                 
  琪林蘇井。景在今中山六路北側,現已完全消失。
                 
  象山樵歌。景在解放北路西側的象崗山。今天這裡已是高樓大廈,只余山頂上一棵古榕樹和雙井街的地名。
                 
  荔灣漁唱。景在荔灣湖公園。古代荔枝灣比今天的公園大,是一片水鄉澤國,荔枝火紅,漁夫晚唱,甚有詩情畫意,故有荔灣漁唱之得名。相傳西漢陸賈大夫出使南越國時在此種下荔枝而聞名。以「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而著名的荔枝灣是廣州歷史最長、歷代延續,今天尚存在風景名勝之一。唐代是「十里紅塵,八橋畫舫」,晚唐詩人曹松稱之為「南國名園」。南漢時為御花園,劉王花塢的「紅雲宴」古今傳聞。明代仍是宮苑垂柳,花色醉遊人。清代的十三行富商在這修築了「廣約百畝」的海山仙館。現在荔灣區政府已在荔灣湖內重建海山仙館,還計劃清泥治污,再現「白荷紅荔」的景色。
                 
  清代羊城八景――粵秀連峰、琶洲砥柱、五仙霞洞、孤兀禺山、鎮海層樓、浮丘丹井、兩樵雲瀑、東海漁珠。
                 
  清八景選景內容較廣,包括神話傳說、山水美景和建築景觀,地點涵蓋城內、城外甚至遠郊,可見擇景之全面周祥。
                 
  粵秀連峰。景指越秀山諸峰景緻。清《羊城古鈔》有木刻圖,群峰高聳,雲霧飄繞,突出了擇景都的意境。
                 
  琶洲砥柱。琶洲古時是珠江河上的江心洲,上有20-40米高的小山,形似琵琶,故稱琶洲。明代在島上建有海鰲塔,八級九層,俗稱琶洲塔。旁邊有海鰲寺、海鰲廟,並有文人題詞勒石。據說今仍有遺跡遺物,宗教界有人提出要修復海鰲寺。琶洲一帶是古代廣州的古港口之一,琶洲塔成為導航塔。今琶洲島已與陸地連接。
                 
  五仙霞洞。景在惠福西路五仙觀,同明八景「穗石洞天」。
                 
  孤兀禺山。景在中山四路以北忠佑大街到兒童公園一帶。《羊城古鈔》有木刻圖,禺山高聳,雲霧飄迷。此地有禺山書院、關帝廟、城隍廟,林木茂盛,為城中一景。今只剩城隍廟,而在這一帶近年來則陸續發展秦代造船工場遺址、南越國宮署遺址、御花園和宮殿遺址,現仍在繼續進行考古挖掘。
                 
  鎮海層樓。景在越秀山頂五層樓。
                 
  浮丘丹井。景在西門口中山七路。古代這裡是海中的浮丘石島,今天已不復存在,變成高樓密集的繁華市區。
                 
  西樵雲瀑。景在南海西樵山,離廣州百餘里。
                 
  東海魚珠。原景在黃埔區魚珠,與長洲島隔海相望。
                 
  1963年羊城八景一一白雲松濤、羅崗香雪、越秀遠眺、珠海丹心、紅陵旭日、雙橋煙雨、鵝潭夜月、東湖春曉。
                 
  1963年新羊城八景繼承了舊八景的傳統,既重視山水擇景,又增加了人文景觀,反映城市發展的新面貌,有一半是全新的。
                 
  白雲松濤。景在白雲山摩星嶺至明珠樓一帶的林海。在明珠樓景區有一黃臘石刻有前國家副主席董必武手書的「白雲松濤」四個大字。
 
  羅崗香雪。景在白雲區羅崗鎮羅峰寺一帶。文革前,羅崗嘗梅是廣州人的傳統,每年「冬至」,人們成群結隊到「羅崗探梅」、「嘗雪」,坐汽車的,騎單車的,絡繹不絕,車隊一直排到羅崗鎮。不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種梅花不值錢,農民都改種水果了。羅崗鎮已有規劃,計劃重現「羅崗香雪」。
                 
  越秀遠眺。景在越秀山高處,主要是五層樓和中山紀念碑,是登高望遠的好地方,全城景色在望。在這裡不但可以發思古之悠情,而且可以盡覽廣州城之新面貌,看到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氣息,感慨今天變化真大。
                 
  珠海丹心。景在以廣州解放紀念碑為中心的海珠廣場及周邊景色。威武雄壯的解放軍塑像,象徵著解放軍的一片丹心,守衛著祖國的南大門。這裡在50年代建設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展覽大樓和華僑大廈,60年代建設了當時的最高建築――廣州賓館(27層)。海珠廣場和海珠橋是城市傳統中軸線和珠江風光線的樞紐景點,是山水相連、氣貫長虹的歷史中軸線的亮點,她不僅見證了廣州近百年變化的歷史,而且可以感受到城市現代化建築的偉大氣魄,正在地下建設的地鐵2號線在這裡穿越珠江,開闢了從地下貫通河南、河北交通的歷史。
                 
  紅陵旭日。景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有山有水,人文景觀的文化內涵豐富,是一個寓教於游的旅遊景點,是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市民休閑的好地方。
                 
  雙橋煙雨。景在城西的珠江大鐵橋。這是通往粵西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中間跨越大坦沙島和東西兩個航道,故稱「雙橋」。1960年建成通車。東有青年公園,中有雙橋公園,周邊綠樹掩映。若是細雨紛飛的時候,無邊的白鵝潭,浩渺的珠江,煙雨迷濛,是最好嘗景的時候,如果不是身臨其境,就很難品味其中的朦朧之美了。
                 
  鵝潭夜月。景在沙面南邊白鵝潭海面。古人稱白鵝潭為「巨浸」,形容其遼闊浩瀚。清代竹枝詞說:「白鵝潭水連天,望入城象萬千」,「十里樓台千頃月,幾曾歌舞讓姑蘇」。在「月涌大江流」的夜晚,你到白鵝潭邊的沙面島,坐在古榕樹下的石凳上,放眼遠處海面,水上漁船燈光點點,襯出水下一輪明月,閃光粼粼,霓虹廣告燈閃爍,映出水下火海,此景只應天上有,地上那裡能尋找!回憶白天鵝救黃蕭養(農民起義軍領袖)的神話故事,廣州人民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孫中山為革命奮戰白鵝潭的英雄氣慨,看看今天廣州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感到對珠江河的可敬!祖國的可愛!正是:沙面島上憶古今,百年恥辱滿胸襟。風雲變幻翻天地,鵝潭氣象已更新。
                 
  東湖春曉。景在東山區東山湖。該湖佔地33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積20多萬平方米。柳堤、綠島、曲橋,花草環湖,景色影趣。每當太陽初升的清晨,曉霽霧靄,百花盛開,迎著滿天的朝霞,人們頓覺清新寫意。欣嘗此景的同時,會想起50年代市民用自己的汗水挖出市區的四大人工湖(其他三個是麓湖、流花湖、荔灣湖)的勞動熱情,當時的主政者為改善城市環境和給市民一個休息遊覽好去處的「為人民服務」精神,居民是何等地從內心感激人民政府,如果今天在市區能營建多幾個這樣的湖景,老百姓肯定是會高興的。
                 
  1986年羊城八景――紅陵旭日、黃埔雲檣、雲山錦繡、珠海睛波、黃花浩氣、越秀層樓、流花玉宇、龍洞琪林。
                 
  這次評選的新八景,除保留兩山一水的傳統山水景點外,增加了革命史跡「黃花浩氣」和城市現代景觀「流花玉宇」。反映評景者注重了八景的文化內涵和時代的進步。
                 
  黃埔雲牆。景在黃埔港(包括新沙港)。廣州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全國對外貿易的極盛之地,繁榮發展二千年,為中國外貿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廣州港古代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現在是我國兩個億噸大港之一(另一個是上海),在世界上排第14位。廣州港現在的碼頭岸線長達十多公里,有46個萬噸級泊位,可同時停靠幾十艘萬噸海輪,海上船桅林立,高大的龍門吊車象一條鋼鐵長城,大片的集裝箱象一座七彩的城市,這就是黃埔雲檣的巨大形象,她就是廣州商貿之都的象徵。
                 
  黃花浩氣。景在先烈路的黃花崗公園。
                 
  流花玉宇。景指以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大樓和廣州火車站為中心的周邊現代建築,這一帶是廣州最具規模的商務、旅遊、購物中心和交通樞紐,是我國有代表性的對外窗口,是廣州商貿之都的一個縮影。
                 
  龍洞琪林。景在龍眼洞的華南植物園。該園佔地面積315公頃,是我國最大的亞熱帶植物。它既是一個以科研為主的科普基地,也是具有嶺南特色的遊覽公園,其最具嶺南園林特色的湖畔水松林和椰林風光照片,人們不難從掛歷、畫冊中看到。
                 
  羊城八景的特點和歷史作用
                 
  廣州羊城八景的產生和發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擇景重點從以山水景為主到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結合,人們的視線逐步轉移到城內,重視文化古迹的作用和城市建設的發展。
                 
  山水景始終是擇景者考慮的主要內容,說明廣州有重視山水文化的傳統,對今天建設山水城市很有啟發作用。
                 
  擇景從偏重自然景觀到與人文景觀相結合是人們審美觀的進步,這也是廣州人文精神的一種體現,廣州人的革命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在羊城八景中都有體現。
                 
  隨著人們對歷史文化認識的提高,重視文化古迹入景,特別是革命史跡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在遊覽中「寓教於樂」,使八景具有教化的功能。如「紅陵旭日」、「黃花浩氣」等。
                 
  古今羊城八景是廣州的寶貴財富,要重視保護和適度開發利用,為城市現代化建設服務。廣州市現在重點整治建設白雲山和珠江,提高文化品位,美化、凈化、綠化,對於建設青山、碧水、藍天、花城具有重大意義。
沉默不是不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51

帖子

19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95
6
心繭 發表於 2005-9-22 20:05 | 只看該作者
四川達州
距我的家鄉很近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7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9-24 09:41 | 只看該作者
接一個蘭州
[c]蘭 州 概 況 [/c]     
    蘭州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古代曾稱「金城」。《漢書.地理志》應勛注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還有一種說法「金城池湯」的典故,喻其堅固得名。漢代設金城郡,隋朝時,因城南有皋蘭山而更名為蘭州。后,幾經變故,至清代又為蘭州府。辛亥革命后,蘭州市從此成為了甘肅省的省會。
  蘭州市歷史文化悠久。早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從事狩獵和農牧業生產,先後創造了燦爛的馬家窯、半山、馬廠和齊家文

化。夏商周時,以神農氏炎帝為宗神的羌族和戎族在此活動。漢唐時起蘭州做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和商埠重鎮,在溝通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我國人民同亞非歐各國人民友誼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城市,可沿濱河路綠色長廊欣賞黃河雄姿、水車園、黃河母親雕像、中山鐵橋,並參觀白塔山、省博物館、五泉山、蘭山公園等景點,郊縣有興隆山、魯土司衙門、吐魯溝、引大入秦工程等景點。遊客來蘭州,也可中轉去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爾寺及天水麥積山等景點旅遊。蘭州市交通相對便利。中川機場辟有通往全國主要城市的二十多條航線;312等四條國道穿境而過;隴海、蘭新、蘭青、包蘭四大鐵路幹線交匯於此。蘭州旅遊接待設施與服務已配套成龍,現有星級飯店15家,國際旅遊社11家,國內旅遊社32家,旅遊車船公司3家,定點旅遊商店15家,形成了完整的旅遊接待網路。蘭州也是西北重要的工業基地、科研教育中心和商貿中心。
沉默不是不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8
baby 發表於 2005-9-24 11:20 | 只看該作者
中國里..."洲"好象挺多的...

我不是很熟啦....

來個... 福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9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9-24 11:35 | 只看該作者
應該是福州

不是福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0
baby 發表於 2005-9-24 11:56 | 只看該作者
唉啊...... 一時手快...

州敲錯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11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9-24 13:03 | 只看該作者
但是還是佩服baby 的

一個外國人能夠熟練的應用漢語

厲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2
baby 發表於 2005-9-24 13:09 | 只看該作者
呵呵....... 一笑DD, 我也是華人啊...

我是用拼音的.... 只要是會念的字, 我都能拼得出...

要是看不懂中文的話, 可我怎麼可能還會在可親里認識大家呢...

你說對不... ^_^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3
baby 發表於 2005-9-25 13:03 | 只看該作者
我再來一個..........

美國的.... 加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14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9-25 20:11 | 只看該作者
呵呵....... 一笑DD, 我也是華人啊...


應該叫我GG的~~嘿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5
baby 發表於 2005-9-25 20:13 | 只看該作者
呵呵........... 叫你DD好啦....

要我改口, 除非你把照片給我看...

發到悄悄也可以...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16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9-25 20:20 | 只看該作者
柳州


[c]柳州全景[/c]

[c]柳州夜景[/c]

[c]柳州最繁華的街道夜景[/c]

[c]極富民族風情的建築――龍潭公園裡的風雨橋[/c]

柳州
  (Liuzhou) 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大工業、交通中心之一。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偏東、西江支流柳江沿岸,湘桂、黔桂和枝柳鐵路交會點。全市轄城中、柳北、柳南、魚峰、郊區5個區和柳城、柳江2個縣。總面積525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51平方公里,建成區64平方公里。1988年人口60.93萬。這裡聚居著壯、漢、苗、瑤、侗、回等34個民族,其中壯族佔40%,漢族佔58%。柳州歷史悠久。市東南郊有舊石器時代晚期「柳江人」洞穴遺址白蓮洞。先秦時期屬百越地。漢元鼎元年(公元前111年)始在此建城,唐貞觀八年(634年)始有柳州之稱。唐天寶元年(742年)設龍城郡。此後宋、元、明、清歷代為柳州州、路、府治。1949年由柳江縣析置柳州市。向為柳江航運要衝和木材、油桐、油茶等集散地。柳州資源豐富,礦藏有30多種,水能蘊藏量約有150萬千瓦。盛產大米、甘蔗、木薯、茶葉、柑桔等。土特產有香菇、靈芝草、羅漢果、天麻、蛤.
沉默不是不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7
baby 發表於 2005-9-25 20:27 | 只看該作者
我還知道一個" 州"

溫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18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9-26 01:10 | 只看該作者
[CENTER]夢裡喝「粥」;

算不算啊? [:793:] [:437:]  [:437:]  [:437:]


[/COLOR][/CENTER]
我總是在行走和停留,我走很長的路了,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我停留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風景適合我的呼吸。 是因為我累了,我需要一次小小的歇息,重溫我的夢想。 夢想並不遠,我總是在努力抵達。 我安靜,安靜的喜歡著,安靜的讀一讀那些美好的心情,讓愛留在靜靜的夜,愛在旅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9
baby 發表於 2005-9-26 09:00 | 只看該作者
小鬼.... 你超愛吃粥啊.......

呵呵......... 這個是啥粥啊.... 好好吃的樣子哦...
裡面是豆豆嗎?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20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5-10-2 19:46 | 只看該作者
[c]泉州
  
  開元寺
  
  東西塔
  位於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泉州佛教三大叢林之一。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園。傳說因桑樹開放白蓮花才將這片桑園舍捐建寺,初名蓮花道場。現存寺院為崇禎間重修,主軸線由紫雲屏,山門、拜亭、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等建築物所組成。兩翼包括東側檀樾祠、准提禪林(小開元),西側的功德堂,尊勝院,水陸寺及東西相距200米的鎮國、仁壽二石塔,殿宇雄偉,為福建省內最大的佛教建築群。東西兩側的鎮國、仁壽二塔,各佔地面積約50平方米。兩塔是我國最高的孿偶相對的大石塔,為我國古代石構建築之瑰寶,系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標誌。 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凈寺
  位於泉州市鯉城塗門街中段。又名「聖友寺」,或者音譯為「艾蘇哈卜大寺」,佔地面積2184平方米。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即回曆400年,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伊斯蘭教寺之一。此建築風格是10世紀以前中東地區伊斯蘭禮拜大殿的流行模式,如今在阿拉伯地區已所存無多。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伊斯蘭教聖墓
  位於泉州市豐澤區東湖街道辦事處聖茂村靈山南坡。佔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唐武德中伊斯蘭教始祖穆罕默德的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卒葬於此。墓前兩側還有數以百計的明清以來泉州穆斯林的祖墳,拱繞在二位先賢墓的周圍,成了中阿人民友好相處的歷史象徵。199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草庵摩尼教石刻
  位於晉江市羅山鎮華表山麓。寺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初為草構,因名「草庵」。元至元五年(1339)改為石構,歇山式石室,面寬進深各三間,並雕摩尼光佛石像。草庵是研究摩尼教及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實物見證,摩尼光佛成為已消亡的摩尼教之僅存實物。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後宮
  位於泉州鯉城區南門天後路。佔地面積7000多平方米。祀莆田湄州林默娘(960-987),被歷代帝王和沿海百姓奉為「海神」,閩台稱為「媽祖」。天後宮布局嚴整,規模宏大,年代久遠居全國天妃宮之冠。在台灣和東南亞一帶很有影響,是研究海外交通史的重要史跡。199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日山摩崖石刻
  位於南安市豐州鎮金雞后九日山上,山有東、西、北三台,自晉以來,即有人登台休憩。「山中無石不刻字」,現存北宋至清代摩崖石刻77方,碑刻7方,分佈於東西兩台。九日山勝跡累累,西峰之巔有石佛寺,有印度高僧翻譯經書的「翻經石」遺跡;山下有閩南最早、建於西晉太康年間(280-289)的佛教寺廟延福寺,以及唐代高士秦系、四門助教歐陽詹、朱熹、 陳知柔等名人名勝。九日山於199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泉州洛江區橋南村與惠安縣洛陽鎮交界的洛陽江入海口處。是我國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橋。附屬文物中有中亭、西川甘雨亭、昭惠廟、義波祠、蔡襄祠、四尊石將軍、六座石塔、二十六萬石碑和「萬安橋」、「萬古安瀾」等摩崖石刻。洛陽橋於1988年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萬壽塔
  位於石獅市東南寶蓋山頂。又名關鎖塔,俗稱姑嫂塔,佔地388平方米。宋紹興中(1131-1162)僧介殊建,塔石構空心八角樓閣式,上置葫蘆剎,外觀五層,實為四層,層層縮小,通高22.86米。塔建成后,成了歷代船舶歸舟抵岸航標。1982年政府撥資重修,196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六勝塔
  位於石獅市蚶江鎮石湖村金釵山上。俗稱日湖塔、石湖塔。塔花崗石構築,樓閣式,八角五層空心,通高36.06米,邊長4.6米,佔地425平方米。與南面的姑嫂塔遙相對望,也起到了海岸航標作用。1961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c]
沉默不是不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6 04: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