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提供技術支撐 「它的升降結構設計得很好,而且機械臂非常輕巧,整體適應性很強。」前來參觀的呂家冀這樣評價「排爆機器人」。 哈工大特種機器人研發部負責人韓震峰告訴記者,此款排爆機器人手臂自由度最多,而且性能穩定,這也是他們在研發過程中突破的一個難點。「因為軍用機器人的標準更高,需要考慮不同的使用環境,性能需更加可靠。」 韓震峰告訴記者,特種機器人是針對國防軍工領域的需求,研發的適合海陸空專業化需求的設備。「特種機器人研發團隊以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為依託,主要技術骨幹均來自於此。在研發前期,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與部隊進行需求溝通,然後根據產品需求進行分析,再進行產品研發與生產。」 記者了解到,特種機器人的許多技術源頭來源於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特別是自動化技術類別中的智能機器人主題,成為主要的技術支持。另外,許多民用機器人經過二次開發,也具備了軍民通用的功能。韓震峰告訴記者,公司研製的一批專用裝備,如野外微型電站系統,也可應用於航空航天器、艦艇等軍用裝備上,能夠提升軍用裝備性能。 展區現場,由高校研發的機器人產品為數眾多。由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章魚俠」六足機器人正背著四位觀眾穩步前進,高峰教授說:「它主要用於複雜地形條件下的物資轉移。」 高校機器人研究團隊為大會上許多參展商提供技術支持。記者了解到,瀋陽某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為技術依託,某科技有限公司的核心團隊成員均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另外,東北大學與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瀋陽某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組建了國內985高校首個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 軍隊院校在機器人研發領域也十分積極。由解放軍理工大學指揮信息系統學院研發的「全局視覺水中救援機器人」將在部隊使用;以裝甲兵工程學院研發的「多用途無人地面平台」為基型生產的「廣播機器人」,目前已在我軍推廣應用。 高端產業低端應用 「把線固定在機器人上,通過遙控指揮前進。」新疆烏魯木齊警備區宣傳幹事何朝志告訴記者,10月下旬,新疆某預備役團首次使用機器人進行訓練,該機器人主要用於通信線路架設。另外,今年該團預征了一批高科技裝備,該機器人便是其中之一,此前該團已預征了無人機用于軍事訓練。 10月底,由總裝輕武器研究所研發的某型單兵地面機器人,在瀋陽軍區某邊防連進行了樣機試驗。據總裝輕武器研究所宣傳幹事孫海斌介紹,當時他們提供了幾個理論模型樣機進行試驗,希望一線指戰員親身體驗后提出改進意見,「官兵反映較多的問題是操控盤太重、靈敏度不高,另外由於邊防坡陡,他們建議採用履帶式移動方式。」孫海斌告訴記者,該機器人主要功能是隱蔽偵察,可遠程攻擊,適用於邊境巡邏。 「使用機器人能提高作業效率,並有效避免傷亡。」雲南省軍區宣傳幹事嚴浩告訴記者,在11月上旬的中越邊境掃雷行動中,他們採用了雷場清障車、排雷機器人等一批先進的裝備器材,雷場清障車外形有如挖掘機,可在1000米內遙控指揮操作,主要用於清除灌木、開闢通道;排雷機器人主要功能是將暴露在地面的地雷抓取後放至排爆桶。 記者從雲南省軍區掃雷指揮部了解到,當時在掃雷行動中使用的排雷裝備由江蘇某企業提供,屬於推廣試用性質。此外,嚴浩表示:「由於排雷機器人在植被較矮、較稀疏、地勢平緩的區域比較適用,但在草深樹密的環境下操作難度較大。」目前該掃雷指揮部並沒有列裝該排雷機器人。對此,哈工大機器人研發部負責人韓震峰說:「有的機器人產品在自然環境下運行良好,但並不適用於野外環境,因此研發時需考慮不同環境下的適應性。」 裝甲兵工程學院控制工程系教授張豫南告訴記者,在我國軍用機器人領域,無人平台系統發展很快,數據鏈、驅動程序、控制技術等均具備自主研發能力,但大多數處於研製試用階段,而且產品質量與性能還需進一步改進。 24日,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瀋陽某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表示,中國的機器人產業總的來說還停留在高端產業的低端應用水平,缺乏核心技術,政府應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樊超 楊景森 本報記者 徐晶晶) (2015-12-10 09: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