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們離火星還有多遠?盤點火星探索的昨天今天明天

查看數: 793 | 評論數: 1 | 收藏 0
關燈 | 提示:支持鍵盤翻頁<-左 右->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發布時間: 2015-10-25 23:14

正文摘要:

2015年10月18日 08:16 來源:鳳凰科技 火星探索 核心提示:探索火星甚至登陸火星的前提是我們必須對「紅色星球」有充分了解,否則載人探險等於自殺。因此,我們在這裡為讀者呈現火星探索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

回復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5-10-25 23:15
27

螢火一號:失敗的軌道飛行器。中國航天局

發射時間:2012年1月15日

「螢火一號」是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個飛行器,計劃是環繞火星衛星採集信息,但發射時因搭載俄羅斯的「火衛一土壤」樣本取回飛行器而失敗。

正在進行的項目

●奧德賽:軌道飛行器。NASA

發射時間:2001年4月7日

進入火星軌道:2001年10月24日

「奧德賽」已服役超過10年時間,超過最初設計的3倍,是N A SA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軌道飛行器。它對火星表面進行日夜不間斷拍照,並且以有史以來的最高精度,對星球表面的熱紅外波進行記錄和觀察。「奧德賽」偵察到在極地附近地表下有廣大冰層,也發現火星表面的大量橄欖石,暗示過去相當長時間這裡極為乾燥。「奧德賽」也監測著火星表面的輻射程度,還為兩個火星漫遊車———「好奇號」和「機遇號」提供中繼通訊支持。

●火星快車和小獵犬2號:軌道飛行器和失敗的登陸器。歐洲宇航局

發射時間:2003年6月2日

進入火星軌道:2003年12月26日

這是歐洲宇航局的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在準備著陸前5天「火星快車」釋放登陸器,遺憾的是儘管整個飛行旅途沒出任何問題,30公斤重的「小獵犬2號」卻在脫離飛行器的瞬間失去音信……不過「火星快車」順利環繞火星軌道併發回美麗的3D照片,它也偵察到濃度超常的甲烷,暗示近期曾有火山活動。

●機遇號:陸地漫遊車。NASA

發射時間:2003年7月7日

著陸時間:2004年1月24日

「機遇號」是正在火星地表漫遊的太陽能動力火星車,在登陸的第一天它就發現了赤鐵礦,暗示星球上曾經有水。它可以拍照、採集岩石樣本並自動分析成分。在超過10年的漫

游中「機遇號」曾遇到不少麻煩,2005年輪子被沙丘卡住,2007年曆時數月的沙塵暴遮蔽太陽使其電量過低進入休眠,2008年輪子又被鵝卵石卡住。但每一次「機遇號」都努力突圍,探測了一個又一個撞擊坑,現在它已走了超過35公里,創造了地球外無人探測車的移動距離新紀錄。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軌道飛行器。NASA

發射時間:2005年8月12日

進入火星軌道:2006年3月10日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上裝載的是所有火星任務中最先進的照相機和光譜儀,主要任務是證明火星歷史上是否曾經有水?這個軌道飛行器用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對火星進行拍照,為未來的火星地表任務尋找適合的登陸點,也為現在和未來的火星任務提供高速的中繼通訊功能。「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也對火星的天氣狀況進行實時監測。

●好奇號:陸地漫遊車。NASA

發射時間:2011年11月26日

登陸火星時間:2012年8月6日

「好奇號」在蓋爾撞擊坑著陸的時候,距離預設著陸點只有2 .4公里差距。它是在「勇氣號」和「機遇號」的基礎上開發的新一代核動力陸地漫遊車,作為第四個成功登陸的火星車,主要任務是研究撞擊坑內的環境是否能支持生命,是否有水,是否具備人類登陸探索的可能性。兩年工作后它來到撞擊坑底部,之後慢慢向另一面爬行。

●MAVEN:軌道飛行器。NASA

發射時間:2013年11月19日

進入火星軌道:20 14年9月22日

MAVEN是「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任務」的簡稱,探測器經過10個月的飛行進入火星軌道,使命是調查火星大氣失蹤之謎,並尋找早期水源及二氧化碳消失的原因。MAVEN已經回答了關於火星氣候和居住條件的關鍵問題,尤其幫助科學家了解了火星外大氣層和電離層的情況。

●MarsO rbiter Mission:火星軌道飛行器。印度宇航局

發射時間:2013年11月5日

進入火星軌道:2014年9月24日

MOM是印度的第一個星際飛行器,攜帶5個共重15公斤的科學儀器,它進入火星軌道的時間僅比M A V E N晚兩天,運行軌道非常橢圓,最靠近火星的一點只有387公里,最遠離的一點有8萬公里。該項目大部分技術和部件是印度本土研發,耗資約4700萬美元,僅是MAVEN的十分之一,是至今最省錢的火星探測項目。

未來的火星任務

●ExoMars:軌道飛行器、登陸器、漫遊車,歐洲宇航局

計劃發射時間:2016年到2018年

由歐洲宇航局與俄聯邦宇航局合作,目標是探測火星過去和現在是否有生命標記。ExoMars由數個軌道飛行器和陸地漫遊車構成,有兩次發射任務,其中2016年發射的「微量氣體軌道飛行器」將繪製火星上甲烷的分佈地圖,為2018年發射的漫遊車尋找合適登陸點。2018年發射的漫遊車是設計重量276公斤的小型「越野車」。

●洞察號:未來漫遊車,NASA


計劃發射時間:在2016年3月8日到2016年3月27日之間

計劃登陸時間:2016年9月

「洞察號」的目標是將裝載有地震儀及熱流偵測器的固定式登陸載具發射到火星表面,準確研究火星地殼、地幔和地核,分析早期的地質演變對現在地質構造的成因。

●Mars 2020:漫遊車,NASA

計劃發射時間:2020年7月

計劃登陸時間:2021年3月

它的設計基本上是根據「好奇號」的原型,但是搭載的科學儀器將完全不同,備選儀器已經有超過60個,最終選擇要根據任務優先性以及儀器的重量來考量。「2020」的設計登陸點是Jezero撞擊坑,任務目標是通過研究火星地表地質分析歷史上是否有生物標記,現在是否有生命存在,並評價人類登陸火星時的各類風險。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5: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