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什麼是「位格」?

查看數: 3293 | 評論數: 197 | 收藏 0
關燈 | 提示:支持鍵盤翻頁<-左 右->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發布時間: 2012-10-1 21:36

正文摘要:

基督教最神秘的,也最難懂的教義就是「三位一體」里的「位格」。什麼是「位格」?說穿了很簡單,如果你看過中國各種地方信仰你就知道,拜神需要有個牌位、神像之類的,把牌位、神像放在一個檯子上或者稱為神龕。「位 ...

回復

·八戒· 發表於 2012-11-24 01:14
一說 發表於 2012-11-22 07:28
I am who I am 說的是 Being.

這麼說就是不要人去用頭腦瞎聯想,揭示了如如不動的本來面目,不是什麼也沒 ...

確實如此。「真空」本身也是一種「存在」,無所謂是否「永遠」。所以,這句話怎麼理解都是對的。
sousuo 發表於 2012-11-22 23:52
一說 發表於 2012-11-22 10:39
謝謝。好久不見,閉關了嗎?

我的體驗是,放下一切頭腦意識,心無掛礙,沒有人我分別,回到當下, here  ...

回國去了幾周。

基佛在「操作層面」許多相通,只是用語不同。
一說 發表於 2012-11-22 23:39
sousuo 發表於 2012-11-22 22:18
稍準確一點,是追求進入永生。

謝謝。好久不見,閉關了嗎?

我的體驗是,放下一切頭腦意識,心無掛礙,沒有人我分別,回到當下, here and now,
這與基督教的說法,全部交託,仰望,死去老我,好像沒有本質的差別——請指教。
這時候就有:寧靜,喜悅,豐滿,自在,鮮活,靈動,無限的生命——這不就是「生命樹」嗎?
因此,快馬加鞭地追求只能適得其反。
sousuo 發表於 2012-11-22 22:18
一說 發表於 2012-11-21 18:28
I am who I am 說的是 Being.

這麼說就是不要人去用頭腦瞎聯想,揭示了如如不動的本來面目,不是什麼也沒 ...

稍準確一點,是追求進入永生。
一說 發表於 2012-11-22 07:28
I am who I am 說的是 Being.

這麼說就是不要人去用頭腦瞎聯想,揭示了如如不動的本來面目,不是什麼也沒有,但也不是任何可以說出來的有。其一大特質就是自在,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也無時間相。永生——根本就是指無時間相。一旦有時間,就無法有永遠的概念了。因此如果確切意義來說,「追求永生」是南轅北轍。
·八戒· 發表於 2012-11-22 00:48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11-22 00:18
我晚上回家,敲門。兒子問:誰呀。回答:是我。們就開了。怎麼成了「理論」了? ...

俺說的是「自有永有」等都是從「理論」得出來的。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11-22 00:18
·八戒· 發表於 2012-11-21 02:53
這些東西都是「神學理論」

我晚上回家,敲門。兒子問:誰呀。回答:是我。們就開了。怎麼成了「理論」了?
·八戒· 發表於 2012-11-21 02:53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11-21 01:01
還有個詞叫「道」,都是糊弄人的。「你是誰」的較好的回答是「我就是我」。而最好的回答則是「就是我」,也 ...

這些東西都是「神學理論」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11-21 01:01
還有個詞叫「道」,都是糊弄人的。「你是誰」的較好的回答是「我就是我」。而最好的回答則是「就是我」,也就是說,我是你應該認得的,還問什麼。回答「自有永有」就成了不倫不類,如只是「自有」還可說,加上「永有」就是畫蛇添足了。是糊弄人的需要了
催肥 發表於 2012-10-21 02:52
·八戒· 發表於 2012-10-16 22:05
harryvan 發表於 2012-10-16 21:34
"我就是我"是對「你是誰?」的回答。意思是:你們別想了,想破腦袋也沒辦法。這裡的「非」也是一個目的, ...

正是這樣 「神」是什麼,人永遠不可能知道,既不是「我」,也不是「他」、「它」。人的局限決定了人需要樹立一個「形象」來代表「神」,這便是各個宗教都要樹一個有形象的神的原因。基督教的「位格」論就是這種現象的具體體現。

猶太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拜「無形」神的宗教。伊斯蘭也要把默罕默德請出來作為「中間人」,雖未封神,效果也差不多。你若褻瀆默氏,一樣跟你玩命。
harryvan 發表於 2012-10-16 21:34
·八戒· 發表於 2012-10-16 19:22
恐怕正相反,此經所言,我非我也

"我就是我"是對「你是誰?」的回答。意思是:你們別想了,想破腦袋也沒辦法。這裡的「非」也是一個目的,告知經驗的這些概念沒用。
·八戒· 發表於 2012-10-16 19:22
harryvan 發表於 2012-10-16 03:27
相對於「我就是我」,佛教《無量義經》對「佛」如是說:
  其身非有亦非無, 非因非緣非自他,
  非方 ...

恐怕正相反,此經所言,我非我也
·八戒· 發表於 2012-10-16 19:20
harryvan 發表於 2012-10-16 02:53
我看翻譯成「我就是我」也不妨。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

怎麼翻譯都屬於人的理解範疇。
·八戒· 發表於 2012-10-16 19:19
harryvan 發表於 2012-10-16 02:03
折騰了半天,人家猶太人拿著版權。這猶太人大大的利害!

本來耶和華就是猶太人的神啊。基督教借人家的神,還把他安到希臘神的身上,讓他生兒子,多彆扭?
harryvan 發表於 2012-10-16 03:59
下面轉貼一個婆羅門教的梵:
在《奧義書》中常常用兩種方法來表示「梵」:
①一種是「遮詮法(遮其所非)」,即用否定來達到肯定的方法;他們宣稱,「梵」在本性或本體的意義上既不具有任何屬性,也不表現為任何形式;他總是超越於人類的感覺和經驗而存在,他不能用邏輯概念來理解或用言語來表達;對於「梵」只能意味著「不是這個」、也「不是那個」;例如《廣林奧義書》上說「噢!迦爾吉——這就是婆羅門所稱不滅者!他非粗、非細,非長、非短,非紅(火)、非濕(水),無影、無闇,非風、非空,無粘著、無味、無嗅、無眼、無耳、無語、無感覺、無熱力、無氣息或口、無量度、無內、無外,他不食何物、也不為何者所食。」
②另一種是積極的、正面的表述方法,他們宣稱「梵」是世界終極的原因、萬物的始基、世界上的一切客觀存在和主觀精神。在《廣林奧義書》中概括了他的相征有六種,即「智」、「愛樂」、「有」、「無終」、「妙樂」和「安固」。《他氏奧義書》中說:「這就是梵,這就是因陀羅,這就是生主,一切諸天神,地水風火空五大,一切細微者、混合者;所有這或那的種子,卵生、胎生、濕生、熱生、芽生,馬牛人像,無論是有氣息者、能走者、能飛者和不動者都安立在『識』之上,為『識』所指引;世界安立在『識』之上,『識』就是梵。」
這種積極的、正面的表述方法是和上述的「遮詮法」互相襯托的,後者為前者的擬設。在《奧義書》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們看來,「梵」具有真相和顯相,即本體和現象的區別;真相和顯相的關係正象形與影,或水與波的關係。在《廣林奧義書》中曾說過:「梵的形相有二——一為有形體的,另為無形體的;一為有生滅的,另為無生滅的;一為靜持的,另為遊動的;一為此有的,另為彼有的。」這種思想模式後來被吠檀多和大乘佛教的理論家們所發揮,創立了「上梵」和「下梵」、「真如」和「隨緣」的學說。
harryvan 發表於 2012-10-16 03:27
相對於「我就是我」,佛教《無量義經》對「佛」如是說:
  其身非有亦非無, 非因非緣非自他,
  非方非圓非短長, 非出非沒非生滅,
  非造非起非為作, 非坐非卧非行住,
  非動非轉非閑靜, 非進非退非安危,
  非是非非非得失, 非彼非此非去來,
  非青非黃非赤白, 非紅非紫種種色。
harryvan 發表於 2012-10-16 02:53
·八戒· 發表於 2012-10-16 01:11
原文很難被「翻譯」,因為希伯來文本意不是其他語言能描述的東西。

我看翻譯成「我就是我」也不妨。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
harryvan 發表於 2012-10-16 02:03
·八戒· 發表於 2012-10-16 01:11
原文很難被「翻譯」,因為希伯來文本意不是其他語言能描述的東西。

折騰了半天,人家猶太人拿著版權。這猶太人大大的利害!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5 14: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