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交部副部長:撤離在利人員創下七個第一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1-3-6 09: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 錢彤 劉暢)「保證我在利比亞人員的生命安全是這次撤離行動的最高原則」。中國國務院撤離在利比亞人員應急指揮部成員、外交部副部長宋濤3日晚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對記者說。

  談起這次涉及3萬5千多人的「海陸空大撤離」,除了「情況複雜,形勢嚴峻,人數眾多,規模空前」,他還一口氣總結了「七個第一次」。

  「第一次大規模、有組織地撤離海外公民行動;第一次海陸空聯動撤離海外人員;第一次租用外國郵輪、飛機、汽車接送公民;第一次採取擺渡中轉到第三國的方式;第一次使用臨時製作的一張紙的「回國證明」;第一次動用軍艦、軍機協助撤離;第一次在撤離工作中涉及如此多的國家。」宋濤如數家珍。

  「利比亞安全形勢急劇惡化后,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有關部門採取一切措施,保護我在利人員的安全。」

  宋濤說,國務院迅速成立了應急指揮部,張德江副總理擔任總指揮,戴秉國國務委員協助。22日早,應急指揮部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著重強調要「千方百計保障我人員安全,千方百計保障我財產安全,千方百計維護我國家利益」。也是在那次會議上,國務院應急指揮部做出了要通過「陸海空」聯動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將在利比亞的中國公民全部安全撤離。

  他說,當時利比亞已基本處於無政府狀態,中國在當地的項目營地屢遭衝擊,營地工人的食品和水等生活用品遭搶,面臨生存危機和生命威脅。

  「無論有什麼困難,我們要採取一切可能措施,搶速度,爭時間,因為利比亞形勢隨時都會發生巨變。在這之前,我們要把人員都撤出來,這是最關鍵的。」

  宋濤也坦言,一開始,撤離工作面臨著「海陸空」都走不通的困境。陸地,搶劫隨處發生,所有公路設卡,但凡是外國人都成為被搶的目標;機場或被炸毀,或遭管制,運力也十分有限;海上,港口被封閉,船隻無法停靠……

  但是,國務院指揮部遵循「先危后安,先難后易,分批撤離」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在利中資機構的組織作用,開展互助自助,自保自救。他們還利用自己熟悉當地情況的優勢,打開了班加西港和米蘇拉塔港的港口通道,船舶得以靠岸,2萬多人通過海路撤離得以實現。

  談到與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宋濤說:「國務院應急指揮部成立后,相關部門的認識高度一致,就是儘快地把我們的公民撤出來,保障他們的安全,大家在工作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是這次撤離行動成功的重要原因。」

  為順利將已撤離險境的同胞們接回祖國,與親人團聚,外交部大量一線工作人員夙興夜寐,忘我工作。「有的同志為了保護海事衛星,與暴徒搏鬥;有的同志冒著海上狂風大浪,站在碼頭,組織上萬人的撤離;有的暈船吐得爬不起來,但仍然堅守崗位。」宋濤說。

  外交部派出的三個工作組也在這次撤離工作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宋濤說,工作組的同志長途跋涉,從的黎波里到突尼西亞和利比亞邊境,一路都是交戰的地方,當地人都勸他們不要往前走了。但為了了解情況,為一萬多中國公民能撤到突尼西亞,他們甘冒風險,趟開了一條撤離通道。

  宋濤告訴記者,這次撤離工作能夠取得階段性勝利,中國一貫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功不可沒。「中國一直以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作為與別國交往的前提。在人家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盡我所能給予幫助。而在你需要幫助時,你就能找的到人,說的上話,辦的成事。」

  他說,希臘、埃及、馬爾他、土耳其等國為中國的撤離工作都實實在在做了事,很多事情都是特事特辦,如簡化入境手續,開放專用通道等。中國對此表示讚賞和感謝。

  他說,同時,中國還不忘履行一個負責任大國應盡的義務,秉持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將2100名來自12個不同國家的外籍公民一同帶離險境。宋濤說,這也是中國能夠在危難之時得到幫助的重要因素。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0: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