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最近去了塞爾維亞被震撼了! 塞爾維亞人後悔莫及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10 1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1-01-10 08:23:52 來源: CHN強國論壇

懷念歸懷念,對塞爾維亞和其他同處於社會轉軌的國家來說,最需要總結的恐怕還是:一個較大和較強的國家,緣何淪為一個弱小的國家...

    毫無疑問,經過近20年的發展,原蘇東地區絕大多數國家在許多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其中,波羅的海三國、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中歐四國和巴爾幹半島西北部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國都已步入發達或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但是,也有個別國家在許多方面似乎「今不如昔」。作為南聯邦和南聯盟主要繼承國的塞爾維亞就是其中之一。在塞爾維亞,我先後走訪了首都貝爾格萊德和伏伊伏丁那自治省首府的諾維薩德,耳聞目睹了物質層面的破敗,還感受到了那裡民眾近乎失落的心情。

生活水平遠不如南斯拉夫時期

    我是從義大利首都羅馬乘飛機前往塞爾維亞的。到貝爾格萊德機場之後,貝爾格萊德大學歷史系的D教授開車接我。返城途中,我發現他的車子很破舊,就冒昧地問了一句,「您這部車是什麼時候買的?」他告訴我,車子是25年前買的。原蘇東地區的許多國家不像中國,汽車似乎沒有報廢一說,只要它能動,只要你願意,就可以開它上路。然而,仔細想一想,貝爾格萊德大學的教授25年前就有小汽車了,那時中國的大學教授恐怕連想都不敢想,甚至連買輛諸如飛鴿、永久、鳳凰之類的名牌自行車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麼缺票證,要麼差錢,普遍擁有私家車不過是近十年的事。

    25年前南斯拉夫的教授和中國的教授之間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那時的D教授一定是牛氣衝天。可不幸的是,這輛該響的地方不響、不該響的地方到處都響的破車今天他還開著,而許多中國大學教授開的已是比較豪華的車了。在後來的交談中,我們論及了各自的經濟狀況。D教授告訴我,上個世紀80年代,南斯拉夫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比義大利的居民還高。當時,他每月的工資已達1500美元,可以到任何國家旅行。然而,自打南斯拉夫解體以來,塞爾維亞的通貨膨脹十分嚴重,教授每月工資一度只相當於兩歐元。

    近些年來,情況雖然有了明顯好轉,但是,他每月的工資也只有1000美元左右。而現在的美元不知比25年前貶值了多少,現在的物價不知比25年前上漲了多少。2009年,貝爾格萊德的一張公交車票合計5元人民幣,在咖啡館喝一杯可樂需14 - 15元人民幣。對塞爾維亞的普通民眾來說,這可不是便宜的價格。塞爾維亞留給我印象較深的就是銀行多、ATM機多和外匯兌換點多,而這並不表明塞爾維亞的金融業發達,因為銀行多是西歐國家的,由於民眾對本國貨幣第納爾的穩定性缺乏信心,有一點錢趕緊換成美元或歐元存進銀行,盯著匯率隨用隨取隨換。

缺少更新的基礎設施

    在塞爾維亞,我還切身感受到了那裡的基礎設施之陳舊。與中東歐的波、匈、捷、斯,波羅的海三國以及巴爾幹半島西北部的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等國相比,塞爾維亞的基礎設施實在是太破舊了。比如,貝爾格萊德新建的或在建的高樓不多,城中心1999年被北約空襲毀壞的建築依舊矗立著,絕大多數既沒有被拆除也沒有被修復。開始時,我以為塞爾維亞是故意留下來作「愛國主義教育」,警示後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有多麼蠻橫。

    後來D教授告訴我,這些彈痕累累、殘缺不全的建築之所以還原封不動,其最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沒有錢拆除重建。又如,公共汽車、無軌電車等市內交通工具也都很破舊。貝爾格萊德市內的地下人行通道很發達,許多都帶上下電梯,但沒有地鐵將它們連結起來,同樣也是因為政府無錢。我住的是一個三星級飯店,可是它的基本條件若是在北京恐怕連一星都算不上。

    分體拉繩式的馬桶在中國大中城市早就淘汰了,風扇是台式的,一台破舊的電視還放在笨重的電視櫃里,席夢思床墊里的彈簧「脫穎而出」,房屋之間一點也不隔音。就這樣條件的一個小房間,每天還要付70歐元!再如,我從貝爾格萊德去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時乘坐的是塞爾維亞的「國際列車」,買的是一等座。可到了車站才發現,它總共只有兩節車廂是一等座,車齡至少有20年,不過,這兩節車廂的豪華風韻猶存,如果是新的,跑在西歐也不算落後,只可惜它們已非常破舊了。鐵路也很糟糕,450公里的路程足足行駛了l1個小時。沿途,我沒有看到一座有生氣的工廠,廢棄的廠房倒是時常閃過。

無法與原南斯拉夫比強大

    當然,上面說的這些只是一些表象,映射了今天的塞爾維亞無法與前南斯拉夫比強大的現實。從國家地位的角度說,塞爾維亞遠遠不如社會主義時期的南斯拉夫(南聯邦)。鐵托領導的南聯邦不僅是巴爾幹半島上的大國之一,而且在社會主義陣營中還獨樹一幟,敢於同任何大國抗爭,是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可是,在劇變以後的 20年中,南斯拉夫不斷地分裂。作為南聯邦的主要繼承者塞爾維亞,領土只有南聯邦的1/3,不到9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是南聯邦的40%,不到1000萬,在當今的國際舞台上幾乎沒有任何地位和影響。

    米洛舍維奇主導下的南聯盟在科索沃問題上曾試圖與西方抗爭,但也最終無奈地面對北約的狂轟濫炸和科索沃事實上的獨立。科索沃戰爭之後,塞爾維亞政府不得不將曾經的「民族英雄」米洛舍維奇交給海牙國際法庭,前不久又就因在波黑戰爭中支持塞族在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而向波黑政府道歉,聲稱願意與科索沃政府進行接觸,用這些方式向西方示好以便早日加入歐盟和北約。從過去的南聯邦到現在的塞爾維亞,這種不斷走弱的發展軌跡大大地損傷了塞爾維亞人的自尊心。

    在經濟發展方面,塞爾維亞和南聯邦的反差更大。南聯邦1954 - 1980年間社會總產值年平均增長率為6.5%。上世紀80年代時,南聯邦已發展成為一個中等發達程度的工業國家。如今,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的塞爾維亞發展緩慢。與此同時,塞爾維亞的通貨膨脹率近9%,失業率14%。有了這個背景,本文一開頭講塞爾維亞民眾生活水平今不如昔就不難理解了。當然,一個國家的社會發展是綜合的、動態的。上面講的這些也並不意味著塞爾維亞一無是處,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不意味著永遠如此。一切都不是鎖死的,走了順暢之路,塞爾維亞或許也能逐漸地發展起來。

懷念的是什麼

    或許由於物質方面的反差,今天的塞爾維亞人特別懷念鐵托和鐵托時代。在與塞爾維亞學者和民眾交流中,他們多半都認同鐵托,認為鐵托領導南斯拉夫的時代是一個黃金般的歲月,國家在世界舞台上有地位,民眾生活有尊嚴,不同民族之間的關係總體上說比較和諧。在塞爾維亞的大小城市裡,鐵托的雕像並不多,除了在南斯拉夫歷史博物館附近有一尊鐵托戎裝背手思考的全身雕像之外,我在其他地方几乎沒有見到過,甚至在安葬鐵托的「花房」也沒有找到鐵托的像。但是,行走在塞爾維亞,你可以感受到鐵托好像仍活在許多塞爾維亞人的心中。

    比如,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大小書店特別多,幾乎在每一家書店你都可以找到鐵托的書和有關鐵托的書。尤其是鐵托的傳記,幾乎每年都有新出版的,而且篇幅都很長。在一家書店裡,我還發現了一本有關鐵托食譜的書,描述之細令人吃驚。相比之下,塞爾維亞人不喜歡米洛舍維奇。關於其中的原因,塞爾維亞的學者告訴我,米洛舍維奇在南斯拉夫解體時向民眾承諾要建設一個富裕、強大的南斯拉夫,可結果卻完全相反。塞爾維亞經濟發展緩慢,民眾生活每況愈下,而且在遭受北約狂轟濫炸之後國家版圖進一步縮小。總之,米洛舍維奇時代與鐵托時代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不過,塞爾維亞人懷念鐵托不等於認同原來的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懷念鐵托時代也不意味著留戀當時的社會主義制度。他們懷念的是一個相對強大的時代及其這個時代的締造者,這與今天的俄羅斯人對待列寧的態度十分相近。其實,在塞爾維亞,無論是傳統意義的共產主義還是西歐化了的民主社會主義、民主主義或自由主義,如果不用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包裝,都是難有作為的。

    由於天主教文明、東正教文明和伊斯蘭教文明交匯於前南地區,還由於承載這些文明的大國關係在前南地區特別複雜,前南地區的不同斯拉夫民族之間彼此的認同感不強,幾乎有一個民族存在一種主義,每個民族都要建立自己單獨的國家。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切似乎都與民族主義情緒結合在一起。從這個角度看,鐵托和鐵托時代是體現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最好的載體,所以,塞爾維亞人才懷念鐵托和那個時代。懷念歸懷念,對塞爾維亞和其他同處於社會轉軌的國家來說,最需要總結的恐怕還是:一個較大和較強的國家,緣何淪為一個弱小的國家?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7: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