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宗教的世俗化與社會的神聖化 (zt)

[複製鏈接]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09-11-19 1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4008-1.htm

作者:信息中心 千岩

當今世界的各大宗教普遍面臨著世俗化的傾向。關於宗教的世俗化有兩種基本的理論,一是皮特·伯格的經典論斷,認為宗教終將隨著世俗化而走向消亡;另一種則是羅德尼·斯達克的宗教市場理論,認為隨著宗教世俗化的展開,宗教多元和競爭會促進宗教繁榮。兩種理論看似矛盾,但實質上是相通的,即隨著世俗化的展開,宗教擺脫了過多的干預與限制,外表看上去越來越繁榮——信教人數越來越多,宗教團體也越來越活躍,其所提供的「宗教產品」也越來越豐富,但這一切似乎只是一種虛假的繁榮,宗教實質性的東西正在喪失,在這層意義上,它似乎是在走向消亡。   世俗化潮流中,宗教日益平面化,宗教終極性的緯度喪失或被有意迴避掉了,其內在永恆性被置換為暫時性。這一置換是世俗社會的勝利、宗教的失敗——是一種整體向局部、崇高向卑微、終極向現時、理想向實用、莊重向散漫、誠敬向隨意的投降。但取得勝利的一方同時也失敗了:這使得現代社會對宗教有強烈的需求,使得宗教市場空前繁榮。在終極辯護和永恆意義缺席的情況下,世俗世界陷入偶然存在、「短暫權威」的悖論之中。
  宗教世俗化使得社會中的神聖價值源泉萎縮,而人心靈中的矛盾運動——同時具有的朝向上帝與撒旦的祈求——使得現代社會的人們想要超越而沒有動力,完全墮落——只追求物質的暫時滿足而不管精神的永恆救贖——又不甘心且痛苦、懊悔。現代社會想要保持其運轉效率及群居的和諧性,也還是離不開終極性和神聖性價值源泉的。於是在宗教因世俗化而減弱或喪失其神聖性之後,世俗社會必然要尋找、建構神聖性以填補宗教神聖性喪失而帶來的空缺——這便是社會的神聖化進路。
  現代社會「神聖性」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便是,人們必須對於所從事工作、任務的意義與價值有某種特殊的認同,才能形成某種神聖感,才能夠以一種專心誠謹、敬事神明般的心情從事之。這是很多企業大搞企業文化的動因所在:工作中如果分有這種神聖感,則能有較強的責任心、奉獻精神,從而有上佳的工作質量;再以學校為例,古代東方或西方的學校都被視為一種神聖空間,學生不敢恣肆隨意,容易養成生命的莊嚴感和誠敬感。不消說,這種教育模式中含有宗教或宗教精神的因素。
  世俗社會一直沒有停止過建構神聖性的工作,例如設定某些節日,賦予其特殊意義,或區隔、建構特殊性場域如紀念碑、公園等,或宣傳一些人物的特殊事迹,而使之成為社會「神聖性」的價值之源;再如舉行種種莊嚴的儀式或者設定特殊的服飾等表現神聖性等。但毋庸諱言,世俗社會因為排斥掉了宗教終極性的緯度,使得社會上的一切都以「暫時性」為前提,以「非永恆性」為本質,於是我們看到,社會建構的世俗化的「神聖性」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貶值」的厄運——只能「暫時性」地滿足人們的需求,而無法得到永久性的認同。
  這也是上文所說世俗社會獲得勝利、同時遭到失敗的一個表現吧。


[本話題由 自由之靈 於 2009-11-19 11:24:47 編輯]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沙發
sousuo 發表於 2009-11-19 11:43 | 只看該作者
基督教始終是入世的,沒錯,太俗了就是宗教而非信仰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3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9-11-19 13:56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基督教始終是入世的,沒錯,太俗了就是宗教而非信仰了。
其實基督教要反就是因為它入世,要干涉世俗就要按照世俗的標準,那個神的標準什麼時候跟世俗標準接軌了,就沒人反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4
sousuo 發表於 2009-11-19 22:42 | 只看該作者
世俗本來就是在各種"干涉"中約定"俗"成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反倒是應該流動的才是。

那有世俗不被干涉的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6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5
shalala_zh 發表於 2009-11-20 04:57 | 只看該作者
這文章說得不錯,但世俗化社會不算失敗,人應該都有最求神聖感的需要的,也算是宗教需求吧,現在的世俗化社會裡,人們的宗教需求不再是通過神或某些偶像來實現的,以人為本嘛,這是啟蒙運動的功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3: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