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生八苦 你可苦過?

[複製鏈接]

59

主題

162

帖子

56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ketree 發表於 2009-11-19 06: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生八苦                    (轉載)


佛說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我等凡人,難脫八苦,因此墜入輪迴地獄中。



  很長時間裡,對那一些狹窄的空間有著莫名的恐懼,時常夢見或想象爬過一個狹窄的洞穴時,身體被卡在了中間,動彈不得,呼救無應,於是死亡的陰影,絲絲縷縷地逼近了上來,無從抵抗。
  長大后,學了心理學,猜想這樣的恐懼心理,應是來源於初入人世時體驗的殘存記憶——那就是從子宮中進入這個世界時所穿越的那一段母體隧道的經歷。從來沒有問母親當初生我時是否有難產,或是掙扎了許久才生下我來,但從今日里的恐懼,略微可以推想出當年的那一種激烈廝纏與苦難困厄。
生的第一觸感,原來就是痛,而這一種痛,也就在接下來的人生中一直牽牽綿綿,繚繞不去。從小時候的磕碰傷痛到長大后的脆弱善感,生的陰影,始終相隨。這樣的痛感,也從當初的稍微觸痛便號啕大哭,到如今的即便痛徹入骨,依然面帶微笑。長大了,將生的臍帶扯長了,那最初的血肉模糊一幕,也便縹緲於目光的盡頭,落眼處,不論是紅衰翠減,還是雲淡風清,都不再觸目驚心,於是心倦倦地伏著,將生的大義,生的痛楚,都壓於身下,只露一雙冷眼,看不穿世事,卻也不容得世事再輕易地穿透自己。



  幼小的時候,總是覺得,這個世界應是與我同生,在我之前,便該是混沌一片,於是懷疑秦皇漢武是否存在過。那些虛無的名字,跳躍於老人的口角,戲台的綽影,可是我並不曾見過,於是他們對我,也就只是須蕪心靈的一個觸角抖動罷了,並不能點占我的生命。及至稍微長大后,便開始懂得,生命的延綿不息,我只是其中短暫的一環,我終究要像爸爸爺爺一樣地長大並老去。想及此,便覺得心頭哀傷竄動,彷彿生命的盡頭一眼就可望到底,猶如蒼茫的沙漠一片,沒了遮掩,沒了驚喜,生命的意義,也就荒蕪在了這樣的沙漠之途之中。
  於是便如同湯默斯所說的那一句:我在時間的掌中,青嫩而垂死。在我生命尚且青青時,我已在擔心有一天我終將老去,那時候,舉世的繁華,對我都如雲煙,所有的病苦愁痛,將我淹沒,於是開始惶惶不安,並在這樣的煎熬中讓心先行老去。
老去,老去。青春的盛裝尚未享受,便已經收藏入記憶,留一點素淡的顏色;年輕的激情尚未張揚,便已收斂鎖入眉中,化作世故與微漾的傷感。這提前老去的心,靜靜地拴守於時光的河畔,看千帆過盡,任青苔爬蔓——然後等待著那一場暴風雨,急流的涌盪,將我淹沒,青春的光芒,埋沒於河底的淤泥中,再抽枝生蔓,化做清清水蓮。



  從小到大,極少生病,偶有微恙,多半是感染傷寒。對於病痛的敏感與懼畏,卻並不因此而減少,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目睹與體會的增多中,日益沉重了起來。
  個人覺得,病是比死更麻煩的一件事,尤其是沉痾纏身,重病不起,那時,所有生的樂趣,全都蕩然無存。肉體的折磨,精神的重負,會將人的自尊壓成了侏儒。生命的姿勢,只剩下了一種,那就是匍匐。
  當然了,我不否認世界上存在著許多堅強的人,他們從病痛中站立了起來,並在世人的目光中樹立起更高的高度。但我知道,我並不是那一種在病魔面前依然可以微笑的人,尤其是需要仰賴他人來照顧時。我需要的,是從容地面對生活,獨立地應對挑戰。無論沉浮起落,都可以坦然視之,因為知道,那其中,有著變換的姿態,世界可以因此而展現其多面的稜角。而病魔的纏身,卻將使仰望或是側卧的視角凝固成了一種僵化,頭頂的天空,不復有雲的流動,掌中的風,也不再夾藏著花的芳香,那時的世界,丟失了一花一天堂的奇幻多姿,擁有的,只有一沙一墳丘的灰滅黯然,還有上面招魂之幡的搖曳生怖。
若是偶染小恙,只要不是太難受,可以打點起精神看看書,聽聽音樂,翻翻前塵舊事,看看窗外雲捲雲舒,念及浮生白雲蒼狗,人生的思慮,由是因病而得於深入觀望,於是清歡便遣散抑鬱,流連輾轉在了心頭。恰應了蘇軾所言的「因病得閑殊不惡」。



  生命中唯一一次想到自殺的,是在大二。那是一段對哲學、對佛教瘋狂迷戀的時代。只是所有的知識沉澱下來,卻無法澄清成無欲無求,反倒是讓人看清了人生中的種種艱辛,人性中的種種弱點。這些的生之悲哀,兀兀地生立於眼前,無從逃避,又無法擺脫,如同拘囿在了鐵籠,困在其中,突圍成了絕望。
  某日躺在宿舍的床上,夜半醒來,聽周圍寂靜一片,突然念及,我就這樣躺在睡夢中死去了一回。他日的我,只能站在時間的荒野上遙望著今日的我,祭奠著我,再無法重複這麼一刻。而我如今即便是多麼地清醒明白這一刻的瞬間消失后,永不再來,都無力改變一點什麼,即便拋卻夢鄉中的無知覺,卻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時光從指縫間流失,從我的頭頂上爬過,偷偷地將我的容顏替換成了雞皮鶴髮,最終所有的塵緣歸還於一掊塵土。想到有一天這個世界可以將我徹底拋棄,而我卻連一句抱怨都不能留下,真的有一種萬念俱灰,恨不得一頭撞死,再不用任時間這樣一刀刀細細地將生命凌遲。只是一股巨大的悲愴感按壓住了我,讓我含著絕望的氣息,墜入無邊的黑暗之中,在睡夢中先行死去。
  而過了大二那一段黑色的時光,死亡的畏懼感,便漸漸在心頭沉澱了下去,不再時常浮泛起來,騷擾生的快活與自在。雖然有因時生世維艱,會有一時的死神的羽翼掠過,但卻從來都是稍縱即逝,而不會遮掩了生命的天空。
  只是不經意之間,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於是也明白了生的脆弱,恰似一隻握在上帝手中的風箏,一條細線,牽繫住我們的愛恨離合,七情六慾。而一旦生活所負擔的慾望過於沉重,或是偶爾的一些意外因素,比如風的作祟,都可能讓風箏斷線,讓生命隨風而去,到天盡頭,一掊黃土掩寒骨。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我參不透生,望不到死,於是漂浮在生死之間,不得安寧

愛別離

  無情何必生斯世,有情終須累此生。少小讀唐詩宋詞,最喜歡的,就是離別或傷春的詞句,總覺得離別情動或是暮春觸懷,都是最為委婉細膩的,字字泣血,句句摧心,心情,也便似乎隨那柳絮撲蒙,亂了,散了,任散發弄扁舟,載不動那許多愁。
  長大后,離別愁緒,始終纏繞於側。中學六年,別親離家,負芨求學,一個星期最多回家一次,每次返校,母親都要送至馬路邊,目視我上車才回去。坐在車上,想著家漸行漸遠而去,脆弱便如黃昏天邊的雲,濃濃地翻卷了起來,直至迷濛灰暗。大學四年,從福建遠遊天津,日暮鄉關,更是消失在了目光盡頭,離愁,在激蕩無涯之後,漸漸平息。於是知道,人間別久不成悲。大四畢業,將離愁醞釀到了頂點。同學日日載酒放歌,長歌當哭,一醉圖解千愁,只是酒醒后,發現,此身已在列車上,天津、大學、同學、青春,都收藏入了記憶的卷冊,日漸泛黃,再不敢輕易翻啟,怕一觸即有脆化了的卷角飄漾入眼,折射出時光的迷離。
再之後,慘淡結束一段兩年多的無望愛情,絕望地告別一個城市,以期忘卻過去。如今兩年的時光過去了,發現真的已做到遺忘,可是心中的空缺,卻兀然地存在著,成了幸福的缺口。於是知道,人間別離不是最悲,最悲的是,此身如寄,心無歸處。於是曉風殘月的滿目蕭瑟,就這樣消解了花前月下的綺想。念去去,卻是不去也不行了。

怨憎會

  人間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所謂的不如意者,多半就是怨憎相會所引起。與有情人做快樂事,人生能有幾何?更多的,是冤家聚頭,彼此相對無趣,乃至生厭,卻又如跗骨之蛆,難於離棄。於是在糾纏之中,暗淡了的生的情趣,怨憤之氣幽幽浮生。
  讀一篇糟粕文,聽一曲擾耳樂,看浮雲遮斷明月,對面目可憎的人,都讓人懨懨。這世間,奈何良辰美景都要歸於斷井頹垣,賞心樂事總要落入他人院,只得將這如花美眷,都付於似水流年。連要求得一段簡單的快樂,也往往要從尋尋覓覓開始,以冷冷清清過場,最終以凄凄慘慘戚戚收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但幾人懂得領會這般的禪心?春有百花,卻嫌招蜂引蝶;秋有明月,又悲長風斜起;夏有涼風,更惱驕陽烤人,冬有白雪,萬木卻是蕭瑟。萬般的煩惱,終究是由著一個心境。只是天心月圓,華枝春滿這樣的人生境界,實是我凡輩中人難於企及的大心胸。連「寵辱不驚,坐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笑望天上雲捲雲舒」這樣的淡薄閑情,也在都市洶湧的欲流中,漸漸流失。
於是真實的生活就是,不喜歡看人臉色行事,卻又不得不垂下頭來;不願著書為稻糧謀,卻又傷對四壁徒寒;無意追逐名利,卻又難於脫俗;厭惡勾心鬥角,卻又無法遠離人事是非。睿者說,幸福不是你想要有什麼就有什麼,而是你所擁有的恰是你想要的。只可惜,一個怨憎會——你所擁有的,往往是你不喜歡的,就是要折銷了多少的幸福。人生在世的不如意如許之多,而扁舟已逝,江海渡餘生也就成了歷史的絕響,在都市的鋼筋水泥世界里,再盪不開一絲的漣漪。於是,我等也就是如《莊子》之中的那一條涸轍之魚,絕望地張翕著嘴——即便可以相濡以沫,莫若相忘於江湖吧。

求不得

  近來,心情浮躁,有感生活困頓,遂將MSN的名字改作「無房無車無存款無老婆,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四無人員」以及「有欲有求有煩惱有毛病,社會初級階段下的四有舊人」。前者是現實,後者是對應的心理。現實與想象中的生活就這樣地分立在生命的兩側,找不到相通的天橋。
  佛說,這世間,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諸多煩惱,煩惱無以排遣故有心結,人就陷入 「無明」狀態中,從而造下種種惑業。只是我輩因修為不夠,無力破解無明,戒止惑業,於是只能無奈地任心緒沉墜著,讓人對於生命,悲涼了起來。
明白,理想終究只是一隻紙船,並無力承載著我們渡過歲月的順逆流,抵達幸福的彼岸;而文字的意淫,只是為那紙船鍍上了一層金膜,讓我們望梅止渴,陶然於自己製造的夢幻之境,忘卻了此行的目的。從此即便有墮落,有消沉,知道,「我至少還擁有著麥田的顏色」。夢想的現實,金黃的顏色,盛放在眼前,洶湧在心頭,牽引著過去,昭望著未來。閉上眼睛,望見幸福的花朵盛放在彼岸,那麼絢爛,那麼妖嬈,近在咫尺,遠在天涯。空間的位移緩緩地旋轉了起來,縹緲的微笑隨之如蒲公英般地飄散開。

五蘊盛

  佛說,宇宙與人,皆有五類:色、受、想、行、識,合為五蘊。物質世界的五蘊熾盛,引誘著人的五蘊炙盛,於是種種貪慾翻卷了起來,將人掀入慾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謂的只取一瓢飲,成了昏黃卷冊中的一句死氣沉沉偈語,喪失了當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蘆葦,再渡不起我們沉重的身軀  想,此身如蜉蝣,暫寄於天地之間,參不透生死的春秋大義,望不到慾望的終極盡頭。時間的掌紋之中,我們的生命本已狹促,相隔的罅隙容不得我們從容轉身、游移。青春、蒼老,前後相繼;快樂、憂傷,彼此相承。微渺匆匆的人生旅程,若再處處刻意委屈壓抑著自己,那有何樂趣?於是往往也就縱由著自己五蘊隨形隨興,哪怕偷歡片刻,都算是生的種種苦難的補償。
  只是不論人如何地想要率性而為,總要受到現實之網的種種的桎梏。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五蘊俱盛,卻實現能力微小,於是生成了一種煎熬,逼迫我們如同熱鍋中的螞蟻,不停遊走,卻難逃墜入鍋底之中化為焦腥的命運。如何將五蘊調節成不溫不火,溫暖著生命腺,至今依舊茫然,於是只能焦灼著,輾轉著,等待著一日里的自我超渡。
  生與欲,死與滅,就這樣地相互兀立著,無以逃避,無從對抗。透過此文的自我拷問,我彷彿看到:在落葉紛飛的原野盡頭,烏絲連著寸寸慾望,一根根地被拔起,緊接冒生出的白髮纏繞上了脖頸,等待著最後一片落葉的歸根,然後勒緊呼吸的通甬。生命的脈絡,就這樣輕輕「喀嚓」一聲斷了——我的生命觀,悲觀如斯!
[本話題由 laketree 於 2009-11-18 14:37:30 編輯]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沙發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09-11-19 07:40 | 只看該作者
嘗過離別之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3
sousuo 發表於 2009-11-19 07:56 | 只看該作者
都嘗過。但我們是靠耶穌,苦中有恩典有盼望有永生,苦也就成了人生的功課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4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9-11-19 07:58 | 只看該作者
咱 so far 就嘗了一苦,老,接下來就嘗 死 之苦了,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162

帖子

56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3
5
 樓主| laketree 發表於 2009-11-19 08:10 | 只看該作者
自由之靈: 嘗過離別之苦。
與好友,親人暫時的別與永久的別我都經歷過。感同心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162

帖子

56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3
6
 樓主| laketree 發表於 2009-11-19 08:11 | 只看該作者
sousuo: 都嘗過。但我們是靠耶穌,苦中有恩典有盼望有永生,苦也就成了人生的功課了。
恭喜你有救世主,拯救你出苦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162

帖子

56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3
7
 樓主| laketree 發表於 2009-11-19 08:43 | 只看該作者
人間的盒子: 咱 so far 就嘗了一苦,老,接下來就嘗 死 之苦了,哈。
文天祥在其《過零丁洋》的詩中寫道:"......人生自古誰無死,"。

人生之旅只有單程票,有去無回。你可以延年益壽的方式,減緩到達終極目標的速度,但決不能半路下車。跳車都沒門。

在人間的盒子里的佛教理論講,「生既是死,死既是生「。生是死亡的開始,死亡是生的開始。故稱死亡為「往生「,即去開始新生,大不必沮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8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9-11-19 09:33 | 只看該作者
laketree: 文天祥在其《過零丁洋》的詩中寫道:"......人生自古誰無死,"。

人生之旅只有單程票,有去無回。你可以延年益壽的方式,減緩到達終極目標的速度,但
看我象沮喪的樣子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162

帖子

56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3
9
 樓主| laketree 發表於 2009-11-19 09:48 | 只看該作者
人生的智慧全在「人間的盒子「, 應該不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10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11-19 09:52 | 只看該作者
宗教不談神, 還是很美麗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162

帖子

56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3
11
 樓主| laketree 發表於 2009-11-19 09:55 | 只看該作者
海外憤青: 宗教不談神, 還是很美麗的.
知道哪一個宗教不談神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12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11-19 10:13 | 只看該作者
laketree: 知道哪一個宗教不談神么?
信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和理解力創造了很多好東西, 但非說是神做的, 就有點不和諧了. 所以宗教沒有了神就美麗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162

帖子

56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3
13
 樓主| laketree 發表於 2009-11-19 10:46 | 只看該作者
海外憤青: 信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和理解力創造了很多好東西, 但非說是神做的, 就有點不和諧了. 所以宗教沒有了神就美麗了.
你說的對,你看奧巴馬中國之旅的行頭,自己撐把雨傘,就是例子。本是世界強國之首領,如果給他裝上一套特製的國王服裝,再來上一架八抬大轎,一下就非常人也。成神了不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8

主題

4821

帖子

4770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770
14
海外憤青 發表於 2009-11-19 10:49 | 只看該作者
laketree: 你說的對,你看奧巴馬中國之旅的行頭,自己撐把雨傘,就是例子。本是世界強國之首領,如果給他裝上一套特製的國王服裝,再來上一架八抬大轎,一下就非常人也。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15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9-11-19 10:51 | 只看該作者
海外憤青: 信的人用自己的智慧和理解力創造了很多好東西, 但非說是神做的, 就有點不和諧了. 所以宗教沒有了神就美麗了.
佛教在這點上比較圓通,也可以說是智慧。就是那輪迴不輪迴的比較不好玩,感覺真正的放下或無我,根本就無需在乎輪迴成什麼,愛什麼就什麼好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8

主題

1964

帖子

248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488
16
奔騰之海 發表於 2009-11-19 11:10 | 只看該作者
很複雜的課題,怎麼說都說不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1
17
sousuo 發表於 2009-11-19 11:20 | 只看該作者
救人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162

帖子

56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3
18
 樓主| laketree 發表於 2009-11-19 12:12 | 只看該作者
人間的盒子: 佛教在這點上比較圓通,也可以說是智慧。就是那輪迴不輪迴的比較不好玩,感覺真正的放下或無我,根本就無需在乎輪迴成什麼,愛什麼就什麼好了。
還是回到了"看破,放下,隨緣,自在,修行"的十個字上面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1035

帖子

6734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34
19
borninheaven 發表於 2009-11-19 12:26 | 只看該作者
宗教的存在就是為了人生的無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162

帖子

56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3
20
 樓主| laketree 發表於 2009-11-19 12:40 | 只看該作者
一部分人,在"無奈"之中,於是就創造了宗教,迷信其中.
另一部分人,在思索中覺悟,於是就破除了迷信,追求真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