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場「巾幗旋風」吹得國際政壇有聲有色。 這些站在權力之巔的女性領導人身著鮮艷裙裝、淡定從容地現身國際舞台。
她們中的許多人曾經只是妻子、母親或女兒。如今她們有了多重身份,從依附到獨立,從幕後到台前,從關心油鹽柴米到心懷天下蒼生。
千百年來,主要由男性把持的政壇難得有一縷脂粉之氣。這些闖入「禁地」的女性領袖,給陽剛十足的全球政壇注入了更多感性與溫情。
澳洲出了個「撒切爾夫人」:朱莉婭·吉拉德
澳大利亞首位女總理朱莉婭·吉拉德。新華社/路透 [資料圖片]
從礦工之女到總理
棗紅色的齊耳短髮、深色的職業套裝、公眾場合永遠以褲裝示人、沒有結婚生子。
這就是朱莉婭·吉拉德,這位澳大利亞政壇的「撒切爾夫人」,就這樣顛覆了人們對女政治家的印象,改變著這個國家的歷史。
女性寫歷史
女性身份,幫吉拉德在澳大利亞創造「多項歷史」。
2007年12月,她就任副總理,成為澳大利亞首名女性副總理、澳大利亞歷史上行政職位最高的女性以及首名出生在國外的副總理。
.......
2010年6月24日,澳大利亞執政黨工黨舉行黨內選舉,吉拉德當選黨主席,取代陸克文成為澳首名女總理。
女物理學家坐穩德國總理寶座:安格拉·默克爾
「歐洲管家」
這個美稱對於獲得連任的安格拉·默克爾來說再適合不過。在新任期初始,默克爾政府的一系列強硬幹預措施令人側目,先是宣布計劃向阿富汗增兵500人,緊接著又聲稱如果伊朗在核問題上不轉變態度,德國將對伊朗實施「全面制裁」。
這一強硬的姿態與去年年底德國大選中的低胸宣傳照相映成趣——由德國時任總理默克爾擔任主席的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黨的一名女性黨員模仿默克爾在2008年的驚人造型,穿上超低胸的晚禮服,在其宣傳海報中與酥胸半露的默克爾並列出鏡,並附以競選豪言:「我們還可以奉獻更多」。
用默克爾的胸作為宣傳噱頭自然獲得了巨大的轟動效應,這不僅因為默克爾重要的政治家身份,還因為這位既無美麗面容也無迷人曲線的「歐洲大媽」已經讓人習慣了她一貫保守的中性衣著和鮮有誇張表情的冷峻面龐。
以至於2008年4月她在挪威奧斯陸國家歌劇院首場演出開幕禮上蔚為壯觀的低胸造型一出爐便成為經典,被反覆炒作至今。
而默克爾對自己出格的裝扮卻以她一如既往的冷靜淡淡地回應道:「很簡單,因為德國總理是女性」。
公開同性戀身份的領導人:冰島總理約翰娜·西於爾扎多蒂
現年66歲的約翰娜·西於爾扎多蒂爾,除了是冰島第一位女總理,也是全球第一位公開同性戀性向的政府官員;在去年冰島三大銀行倒閉、整個國家幾乎陷於破產的混亂中,約翰娜·西於爾扎多蒂爾臨危受命,出任冰島總理。
儘管冰島的局面岌岌可危,人們還是希望這位外表秀麗、作風硬朗的女總理能救冰島於水火之中,正如她作為全球第一位公開承認同性戀身份的領導人那般的勇氣。 新聞人物:冰島第一位女總理西於爾扎多蒂
把丈夫從總統變成「第一先生」的女人:阿根廷第一位民選女性總統
從第一夫人到總統
這是一位讓人忽視不得、註定沐浴鎂光燈照的女性:她的裝束,甚至耀眼過好萊塢的明星:閃亮的棕色長發,精心設計的妝容,名貴奢華的衣著首飾……年過半百,卻風韻不減。
政治上,她的手腕卻強硬過人,即使面對全國反對聲浪如潮,也依舊大刀闊斧實行改革,稱「妥協」字眼不存在於她的執政方案。
英國《衛報》將她列入全球「最具時尚感」領導人前十,美國《時代》周刊稱她是「21世紀的貝隆夫人」,《福布斯》雜誌「全球百名最強有力的女性」排名中,她位居第13。
她就是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阿根廷第一位民選女性總統。 新聞人物: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
從「校園皇后」到印度首位女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
2007年7月25日,印度新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在新德里參加就職儀式后檢閱軍隊。新當選的印度首位女總統普拉蒂巴·帕蒂爾當天在印度議會大廈宣誓就任第13屆印度總統。 新華社發 [資料圖片]
像家庭主婦,但她是印度總統
南亞歷來不缺女政治家,但印度總統帕蒂爾的出現卻不同尋常。她通過個人奮鬥成為印度獨立60年以來第一任女總統,書寫了一個傳奇故事。
現年75歲的帕蒂爾顯得一點都不出眾。她日常的裝束一般是披著頭巾,戴著一副大邊框的老花鏡,眉心點著一顆紅色的吉祥痣,表情溫和親切、樸實安詳,完全沒有人們印象中傑出的政治女性常有的那種凌厲之氣和張揚之風。她既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甚至在國內也沒有特別的聲望。 新聞人物:印度首位女總統
從戰地女記者到克羅埃西亞總理:亞德蘭卡·科索爾
克羅埃西亞獨立后的首位女總理科索爾 圖片來源:中新網
亞德蘭卡·科索爾以灰白短髮、舉止優雅的形象為克羅埃西亞人所熟悉。這位自克羅埃西亞脫離南聯盟實現獨立以來的首位女總理,在涉足政壇之前曾是一名出色的戰地女記者。
在1991年至1995年的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期間,科索爾是薩格勒布電台的記者,她的電台節目涉及的戰爭話題包括難民問題、傷殘老戰士問題。期間,她曾短期擔任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記者。由於她在戰爭期間從事的人道主義工作,科索爾獲得克羅埃西亞記協的表彰。
一位才華出眾的詩人
科索爾也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詩人,18歲就出版了第一本詩集,此後又陸續出版了三本著作,包括詩集和關於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的書。
隨著戰爭在1995年結束,科索爾成為深受人們尤其是老戰士歡迎的公眾人物。她的報道為她以後轉型參政打下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國父」之女的厄運與榮耀: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
2010年1月28日,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目送當年殺害孟加拉「國父」謝赫·穆吉布·拉赫曼的五位兇手被送上絞刑台,這五個人所犯下的罪行,和她一生風譎雲詭的政治命運緊密相關。
身為「國父」之女、早年喪失親人、兩度入獄、六年流亡以及層出不窮的暗殺威脅使得這位女總理的從政之路坎坷而傳奇。樸素的打扮、和藹的笑容、與群眾打成一片不擺架子……這又是62歲的哈西娜給人留下的慣常印象。
在2009年的孟加拉大選中,哈西娜繼1996——2001年後,第二次出任總理。她也成為前總理卡莉達·齊亞之後第二位兩度出任孟總理的女性,續寫了孟加拉自1991年以來兩位女總理「輪流坐莊」的歷史。
親民形象
有人說,如果你與哈西娜從未謀面,那麼當你第一次看到她,一身樸素的打扮、一副眼鏡以及和藹的笑容給人的感覺更像一名老師,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政府總理。 新聞人物: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
芬蘭歷史上首位女總統
曾經的單身媽媽,現在「每一個芬蘭人的總統」
地處北歐的芬蘭吸引世人目光的不僅有迷人的千湖秀色,更有眾多活躍在政壇上的女強人組成的風景線。
芬蘭是世界上婦女參政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目前,在芬蘭議會200名議員中,女議員比例超過40%。在芬蘭現政府19名部長中,女部長多達12名,成為名副其實的「半邊天」。2003年4月,芬蘭曾一度成為歐洲第一個同時由女性分別擔任總統和總理的國家。在芬蘭,沒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女性憑藉個人的才能和魅力同樣能夠登上政壇的頂峰。芬蘭現任女總統塔里婭·哈洛寧就是芬蘭婦女的傑出代表。
「性別神話」不再
二戰以來,世界範圍內出現過的女性領袖,留名者不過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以色列第一位女總理戈爾達·梅厄、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等寥寥幾人。
這一情形正在改變.......
在亞洲的近二十年,女性治國已成為一項傳統。印度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孟加拉國的兩位女總理卡莉達和哈西娜、菲律賓總統阿羅約都是亞洲政壇長久的風景。一些女政要可能昨日還相夫教子,今天就應政治的召喚而成為巾幗英豪。
全球話語的柔性化
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領袖叱詫政壇,「她世紀」依稀可見,而原先的世界政治議題也因性別元素的攪合而面目逐漸模糊。
在三十多年前的撒切爾夫人和英迪拉·甘地時代,充斥著核武器、對抗、冷戰這樣的政治議題,女性領袖的作風也隨之被鍛造得幾與男性無異,甚至必須比男性更強硬,那個年代獨有的政治家生存法則為女性執政打上堅實的男性烙印。
時代的變化並沒有消弭女性領袖的強硬作派,卻令女性性別特徵的回歸成為可能。對於女性領袖來說,溫柔婉約不再成為影響她們執政的弱點,民眾對於女性領袖的期許也不只是拘泥於此前的鐵腕、強硬,而趨於柔和、慈愛。
髮型,還是政綱?
一旦躋身國家領袖,政治秀場的台前台後,複合身份成為女性領袖的權衡之難。
雖然政治家可以有性別,但當前國際政壇的男性傾向,仍毋庸置疑,大多要職仍為男性把持,進入這個圈子,女性領袖必然要捨棄一部分女性的思維方式和做事風格,從男性維度出發,按照遊戲規則出牌。這時她是一個中性的身份。
對上個世紀的女性領導人而言,性別曾經是一種弱勢。正因為此,她們有意無意地同那些人們心目中的「女人味」拉開距離,向「男子漢大丈夫」靠攏,甚至有時對女權主義嗤之以鼻。直至她們走上權力頂峰后,也並沒有真正給女性貢獻更多權益。
就在去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紐約時報》曾評論,在多名美國總統競選人中,希拉里的外交政策並不比其他候選人更「溫情」,她在伊朗核問題等關鍵議題上甚至顯示出更為強硬的態度。
如果改變從屬地位必須以放棄女性特徵為代價,那麼女性成功的意義又何在?在當今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少女性領袖都試圖以各種形式來挑戰性別政治,美麗優雅的季莫申科、性感剛強的賴斯等都努力向外宣告自己強烈的女性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