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移民的悲劇揭示加拿大的弊端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2-7 21: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脆弱生命在乏助中隕落-中國移民悲劇揭示移民服務資源分配不公的弊端

  來自上海31歲的青年移民馮波,因勞累過度在上月9日猝死在自己經營的電腦店中。來自中國瀋陽的移民宋春萍女士因身患絕症,加上經濟和病情的重負上周在家自殺。這並非是大陸移民社區新發生的悲劇,這次主要是由於被高調曝光,加之悲劇連續發生,引起社區各方的極大關注,也因此引發社區籌款活動,幫助死者家人度過難過,並順利殮葬死者。

  從先前的鍾道昌,到近日的馮波、宋春萍社區籌款活動,可貴生命的隕落打動了很多人心,善舉值得全社會的稱讚,尤其是加拿大上海商會、加拿大上海聯誼會、藍天商務俱樂部等機構,以專業知識在母親節聯合舉辦了幫助馮波父母的慈善拍賣會,開拓了社區愛助的新氣象,贏得很多掌聲。但據本報了解,從八十年代香港移民潮到如今中國移民潮,如鍾道昌、馮波、宋春萍等華人社區家庭悲慘事件並非獨有,而且不僅在大陸移民中一直發生,同樣在港台移民家庭中發生,慘景一樣催人淚下,只是大多數受難家庭求助於社會緊急救援資源或親朋好友的幫助而渡過難關,社區服務機構也因隱私保密因素未曝光於社會。而最近這些高調曝光個案恰可以使社會發現現在移民社區的問題,從根源上去探究解決之道。

  脆弱得一碰就碎 缺乏心理、經濟的自我保護意識

  一些參與愛心援助的人士對所見所聞都感到非常辛酸,他們也都提及,這些個案家庭,都存在同一的脆弱性,完全沒有自我保護意識,一遇意外即摔得粉碎,完全不能自我收場,最近只有依靠社會幫助。如馮波為創業居住在極為惡劣的環境中,飲食營養遠遠不足,創業中也完全沒有運用本地的社會輔助資源,一人用血本打拚,身心俱疲,最後釀成悲劇。而且最近個案家庭都沒有很好的個人理財保險計劃,出了事就無法善後。

  加拿大宏利金融理財顧問錫慧表示,不久前也發生過大陸移民工程師疑因過勞猝死家中的個案,但其家人就並沒有求助社會,就是因為在3年前他已購買了20萬元的人壽保險。實際上,一位類似38歲的健康男性,若投保30萬元人壽險,每月只需繳不到21元的保費。相信大多數移民,即使經濟再困難,每月也支付得起這小小一筆開銷。這樣就可以減輕意外後的家庭及社會的壓力。

  現在從網路到社區都在談論新移民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建立個人理財保險以及提高心理質素的問題,確實從完全不同社會環境而來的中國移民需要更多的移居加國的心理及財務準備,但始終新移民遇到的貧窮、心理抑鬱焦慮等困難是很普遍的,在任何一個族群的新移民中都存在,關鍵是如何利用加國較完善的社會服務資源去解決移民的困難,從專業引導、心理輔導、創業資助等各方面有實效性的幫助,預先防止悲劇的發生,這才是根源性的解決之道,而非等到出了人命關天的事,社會才去想彌補之策。

  應急民間籌款表現善心 社會服務方為救助基礎

  在西方國家中加拿大在社會服務方面一向享有盛譽,包括移民服務也有較完善的體系,三級政府皆以數以億計的納稅人金錢投入移民安頓、就業培訓等計劃中,就在聯邦保守黨剛公布的預算案中,在以往基礎之上新增撥的移民安頓費就達3.07億元,如果這些撥款不能將服務順暢送達移民,或是新移民因各種因素而棄用,不僅浪費納稅人的金錢及愛心,同時會更增社會成本。

  而目前華人社區連續的籌款活動,會否誤導有生活困難的移民就尋求民間籌款的解決方法?

  華諮處是此次主要協助受難家庭的服務機構,同時也為數戶家庭設立了捐款帳戶,對此華諮處行政總監梅偉思表示,這些籌款活動主要是應因華人社區的愛心需要而設立,並不應傳布一種有困難就要求社會籌款的訊息。從另一方面來講,確實並非每個個案政府服務機構都能解決,移民每個階段的服務要求也不一樣,籌款活動可以應急解決一些困難。移民過份依賴政府資助或是完全不用政府的資源,兩者都是不可取的。

  華人家庭輔導中心總幹事區慕啟對此表示,社區籌款是關懷錶現,應當得到稱讚,但如果有困難者不尋求政府正常的援助就有問題,政府已為移民設立了很多服務項目,包括法律援助、緊急援助等資源,有困難的移民可以通過社區機構的幫助去獲取資源。

  對於目前大陸移民多出現悲劇及多求助民間幫助的情況,梅偉思分析稱,據其觀察,這並不代表大陸移民社區的問題就嚴重過其他族群,大陸移民互助意識很強,有中國人的骨氣,地緣、血緣認同性強,有困難就找同鄉、自己人幫忙解決,形成一股社區內互助風氣,有問題出現還是回到社區內解決,而且現在大陸移民社團很多,互相幫助性很強,這不像其他族群的移民求助方式,他們多利用心理醫生、社工等資源解決困難。最近一些高調的個案引導了社區的善舉形成,這是很好的互相關心的環境,但這些個案不應加重新移民的心理壓力,比照之下形成自怨自艾的心態,另外也要學會利用社會服務資源度過困難的方法。特別呼籲社區,社區服務機構對所有個人資料都是絕對保密的,有困難的人不應有面子上的顧忌,及時將面臨的困難講出來,讓服務機構可以幫助解決,即使某一機構不能解決問題,也可轉介到合適的政府部門、機構解決問題。

  但由此引伸而出的問題是,現在位居第一位的中國移民是否獲得足夠的服務資源,已有的服務資源是否能順暢傳送給新移民,答案卻是悲觀的。

  大陸移民安居服務資源分配不公

  實際上最近曝光個案涉及到昂貴醫藥費、殮葬費以及移民難苦創業等問題,加拿大三級政府都有正常的渠道加以疏緩困難,包括經濟補貼解決一定的家庭困難,而且有困難者事先尋求幫助,即使一時難以完全解決問題,也可避免當事人走上絕境的悲劇發生。可惜的是,在不公的服務資源分配下,大陸移民現今獲得的資助嚴重不足,渠道也不暢通。

  中國大陸移民從九十年代末開始就位居移民人數第一位,每年六成以上新移民湧入大多倫多地區,但政府移民服務資源的分配明顯不公,據梅偉思介紹,按聯邦政府的預算,每個新移民可獲得8百元的安頓服務撥款,未來將增加至3千多元,而移民量最多的安省已是各省中撥款最少的省份,魁北克省由於特殊性,早就達到每個移民3千元撥款的水準。如果以每年有2萬名中港台新移民定居本地、最低800元服務標準來算,至少應有1600萬元的撥款,但目前本地華人移民服務機構獲得聯邦移民服務撥款僅600多萬元,華諮處每年獲得200多萬元政府撥款,大部份只能用於語言培訓方面。華人服務機構一直呼籲政府應因中國移民大增需求,增撥大陸移民服務撥款,但往往得到回應是,他們可以去其他社區移民服務機構尋求幫助,可是大陸移民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性,加之語言溝通問題,難以去其他社區機構去尋求幫助。

  華人家庭輔導中心是大陸移民最主要的心理諮詢服務機構,現在逾六成服務對象都是說國語的,但此中心沒有得到過聯邦政府一毛錢的資助,僅有的一百萬元撥款還是由省政府及公益金方面撥出,每年中心自己還要舉行籌款活動。區慕啟表示,政府有移民服務資源,問題是如何用?如何分配?如其中心沒有政府資源做移民服務,但一樣做了很多工作,政府應根據移民的比例來調整資源的分配。

來源:加中時報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0: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