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救人於無形的「環境智能」,到底是一種什麼智能?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9-23 18:47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久前,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專家李飛飛和她的研究團隊在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發表了一篇題為《利用環境智能照亮醫療的黑暗空間》的論文,主要闡釋了通過人工智慧與非接觸式感測器結合,以實現「環境智能」,以深度改善醫療保健服務的潛在層面,從而提升醫院等醫療機構的整體救護能力,提高醫護人員的救治效率。<br />
環境智能,不是最近才提出的概念,如果追溯最早的源頭的話,應該是1999年由歐洲的一個信息社會技術研究團隊提出,用來描述智能終端設備和環境之間建立起的一種共生協作關係。環境智能最基礎的條件就是需要有大量低成本、可聯網、高便攜性的感測終端設備的普及使用,其次就是這些終端設備所產生的數據能夠被計算分析,從而為人類提供指導或決策信息。<br />
二十年前,這一構想受限於當時終端設備的計算能力,大多處在各種嘗試性實驗階段。而現在隨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演算法的進步以及非接觸式感測器的普及,環境智能正在從設想走進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的環境當中,實現在無接觸交互的情況下,讓智能設備在環境中感知人的存在,為人類提供智能化的服務。<br />
在環境智能還未完全普及的當下,醫療服務和養老護理成為環境智能最為典型、收益顯著,同時也最為容易推廣的應用場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6: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