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暖鳥聲碎,日高華影重

[複製鏈接]

88

主題

88

帖子

64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mshixiang 發表於 2017-5-16 01: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傳聖法師來文:

  【卻不知,祖師若是顯現差別功用,則是落於生滅門中而有違真如門故,亦是誤導一切後學追求差別功用而落於生滅門中,而背卻本法故。因有此等病故而隱而不顯也,或現同事身,以提攜後學利樂有情故而隱而不顯也。況且,若祖師念念證真常者,則念念離生滅,念念離一切差別境界功用之相,又何得反怪祖師不顯差別功用乎?故知此是學人顛倒之想或是菩薩之習性耳!故不得硬逼祖師違於本法定要落於生滅境界中而反認為是耳!】
    有以意識覺知心之差別境界為禪之禪師,錯以意識覺知心安住於不分別、對境心不起或者對境不主觀攀緣,作為追求之標的;如此之師一向都是六祖所說的以滅止生者,以為安住其覺知心於不對五塵產生攀緣好惡分別中、不被境所轉,即非落於生滅中;其所有接引學人之開示及作為,便是誤導一切後學追求差別境界而落於生滅中;意識覺知心乃是生滅法故,了知而不取好惡之分別、不攀緣或者定中一念不生乃是意識之差別境界故,這都落入以滅止生的虛妄法中,六祖早就破斥過了,如今大德卻還是落在這裡面。

  像大德這種人,於當代人物中是非常多的,譬如法鼓山聖嚴法師說:「所謂妄心,即是人類的意識作用。而所有人類的意識作用都是主觀的,有利害的、得失的判斷或觀念的,都不是真的,所以叫煩惱。唯有離開意識的作用,外在的環境和現象是什麼就是什麼,不加上自己主觀的判斷的,那才是真的,才是智慧。也就是說,離開自我中心及主觀判斷之後,存在於純客觀的狀態,才叫智慧,亦即是真心。」(法鼓文化《禪與悟》頁一五七)以聖嚴法師的標準來看,一切世俗法上的仲裁者、律師、法官,應皆已經是開悟者了,因為他們的工作一向是客觀的,律法是什麼就是什麼,當事人及外在的環境是什麼就是什麼,不以主觀的判斷來判案件,所以他們以純客觀的態度與道理來審理事務時的狀態,應該就是智慧,應該就是真心的作用了,那麼他們也都應該是證悟的聖者了。

  倘若有人去跟他們說:「你們在審理案件時是開悟的,因為所用的心是純客觀的心,就是真心。」然而律師、法官們卻相當清楚,他們純客觀的審理案件的心,與他們肚子餓了想吃飯、口渴了想喝水、精疲力竭想休息的煩惱的心仍然是同一個;雖然有時是客觀的,有時是主觀而有煩惱的,但是這客觀或主觀的心,晚上睡著了以後,同樣的斷滅而不知不覺了。如果真心是不生不滅的,又為何晚上睡著了以後會不見了?應該還會繼續存在才對;若是繼續存在,那就應該仍然還有主觀與客觀的覺知性存在運作,或者「不運作」而正在清楚明白的處於休息狀態中,但是事實上顯然不是如此。

  像聖嚴法師這樣的開示,就會誤導學人追求意識之差別功用而落入生滅法中,所以聖嚴法師的話應該如是修正,才能服天下之正信學佛人:「所謂妄心,即是人類的意識作用,因為意識有出生、有斷滅的現象,所以稱為妄心。所有人類的意識作用可以是主觀有煩惱的,可以是客觀沒有煩惱的,也可以是非主觀、非客觀的純無記狀態的,更可以是主觀而沒有煩惱的,就像住在四禪八定中一樣。唯有以此變化多樣的意識心,才能夠找到一個與五陰不一不異又純粹離開意識作用體性的心,這個心因為是不生不滅,所以是真心。意識心找到這個不生不滅的心時就產生了無我的智慧。」

  不是只有現代末法時的聖嚴法師才會悟錯,古時唐朝保唐寺無住禪師曾開示說:「對初心學人,還令息念,澄停識浪;水清影現,悟無體念,寂滅現前,無念亦不立也。」有人問:「云何不生?云何不滅?如何得解脫?」保唐說:「見境心不起,名不生;不生即不滅,既無生滅,即不被前塵所縛,當處解脫。」(《景德傳燈錄》卷四)這很明顯是違背六祖的開示,因為六祖教下明明說:「慧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恁么長。」

  一切修定者只要制心一處,不攀緣五塵就是所謂的息念,功夫成熟就能夠見境心不起,但是見境心不起時,仍然有念:有一個清楚了知不攀緣五塵之念。平實導師座下修學無相念佛之四眾弟子,快者三個月、慢者半年,就可以安住於無相念佛之凈念中,而於四威儀中對境心不起,了知而不攀緣五塵。所謂前塵之五塵境,乃是隨於心念之生滅而有,意識心斷滅不現起時,則無前塵之生滅可言;意識心現起而不昏眛時,可以因為定力而對前塵做取捨,唯獨無法排除法塵境,因為意識心(離念靈知)乃是意根觸法塵而出生者,意識心乃是因為法塵才能存在故,因於六塵才有了知作用故。因此說,息妄念、見境心不起,雖是妄念不生,然而非是自心如來一向不生之「不生」,而是將妄想滅了說為不生,仍然是六祖所說的將滅止生的虛妄法;這境界更非是寂滅現前,有意識心之了知存在即有念、有法塵、有境界相存在,不是自心如來離六塵一切境,即非寂滅;意識心本身已生起而於境界中作揀擇,縱然是晴空萬里片雲不生,還是有生有滅的法,夜夜困眠睡著無夢時即斷滅故。但是保唐禪師叫人息念,修一念不生而見境心不起,則是和大德您一樣的在誤導一切後學者,共同追求意識之差別功用而落於生滅中;因為如同大德一般,誤以為眾生之五陰差別功用、誤以為離念靈知是完全獨立於自心如來真如法性之外,所以要將五陰之意識心安住於見境心不起,就說妄心意識已經變成真心了,就說是真寂滅現前、當處解脫了,說這種意識生滅境界就是證得不生不滅了。

  真正證悟之禪宗祖師,雖然念念轉依真常、真如法性,然而卻念念不離生滅,念念不離一切差別境界功用之相;因為證真常之心是意識心,意識心是有為法故,其本質即是念念生滅性故,必須念念不離於五陰色心諸法差別功用之相故,而所證之如來藏則是恆常而自古至今都永遠不改其性故。有學人問慧忠國師:「師住白崖山,十二時中如何修道?」慧忠國師即喚童子來,向童子摩頂說:「惺惺直言惺惺,歷歷直言歷歷。已后莫受人謾。」慧忠國師是真正證悟者,學人想問開悟以後之慧忠國師,如何在二六時中修道,慧忠國師說:「對於所悟的心於四威儀中的聰慧機靈,而又從來都不曾睡過覺,自無始劫以來一直都是惺惺瞭然的,要能夠這樣觀行清楚並且直接的說清楚;所悟的心雖然明白五陰眾生的一切心行,卻不於其中有所染著與貪厭,而對眾生的所求都是觀機照用,而且清清楚楚、歷歷分明永遠決不暗昧的,得要這樣子直接為人解說;有此證量以後才不會被野狐所欺瞞。」慧忠國師所答,何曾念念離生滅、離一切差別境界功用之相?然而答話即得,慧忠國師卻又多事,喚來童子摩頂,是什麼乾屎橛?大德莫說乾屎橛是無意義之死話頭才好。若不懂這個摩頂、乾屎橛,大德就是未斷見惑、未破無明、未曾明心之凡夫。

  克勤圜悟禪師開示大眾說:「有句無句,超宗越格;如藤倚樹,銀山鐵壁。及至樹倒藤枯,多少人失卻鼻孔。直饒收拾得來,已是千里萬里。只如未有恁么消息時如何?還透得么?風暖鳥聲碎,日高華影重。」(《續傳燈錄》卷第二十五)只如 克勤圜悟祖師說如藤倚樹,銀山鐵壁;然而樹倒藤枯時,卻有許多人失卻眾生我、斷了我見,方知根本不在樹倒藤枯上,終於證解樹倒藤枯真義了,般若智慧就發起了,真豈像大德至今仍然悟不得法身慧命?大德且看,一句「風暖鳥聲碎,日高華影重」,哪裡是念念離生滅?哪裡是念念離一切差別境界之功用之相?大德不可妄謗祖師此舉是違於本法落於生滅門中之差別境界,當知 克勤祖師所開示學人的卻是不離於生滅境界中、不違本法的明心與見性之法,此是真正明心見性祖師之見地與為人處。此時大德讀了這段克勤大師的開示,張口亦不是,閉口亦不是,顯然是未悟之凡夫,還寫出文章來廣贈「有緣者」,如今正好處處顯示了自己的敗闕,異日有人提問時,對於自己荒謬之立論,到底要如何善了呢?

《真假禪和》答-9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沙發
Djogchen 發表於 2017-5-16 02: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7-5-15 14:03 編輯

人熟睡著了不是斷滅,根據"阿庇達摩"論藏,人熟睡了無夢時,還有一個"有分心"生滅不停,否則人睡熟斷滅了,他不會醒過來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