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的科學性爭論(之四)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4-9-29 22: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醫是不是科學,這已經是網路上的月經貼了。事實上,它的歷史算起來可能足夠幾個絕經期。中醫存廢,民國就已經搞過運動。如今,更為詭異的情況出現了:大家在電腦上輸入逐漸提筆都想不起來怎麼寫的漢字來討論這個問題。

中醫當然不是科學,起碼目前算不上。相同的癥狀,中醫對不同的人給出不同的葯。這就意味著可重複驗證不可實現。中醫對病人進行望聞問切,經絡在生理學上又沒有具體的對應物,那麼判定疾病的判斷因子也就無從數據化,指標化。不能量化,也就談不上實證。中醫有一堆理論,也有一堆經驗,但是無法在科學的框架內具體衡量,所以,它是非科學。

從非科學到偽科學,兩派人馬爭論了許多人。具體手段上,是別成一格,還是存葯廢醫,大家看法也不盡相同。反對中醫的人以科學為大旗,以毒副作用不標明為殺手鐧,反覆攻擊,希望廢除中醫,研究中藥,選擇其中能被定量定性分析藥理機制的部分留下。支持中醫的人以傳統為號令,滿中國都有西醫宣布無效,中醫三劑見效的實用派支持者。要求在科學的框架之外,另開一片小園,把中醫栽種起來,畢竟能夠活人。

爭論那麼久,沒有結果這一點本身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對於中醫最為有效的支持並非來自實證,而是在廣大農村地區中醫是無醫療保險民眾的重要醫療資源。從這一個小點出發,可以換一個角度思考中醫是否科學這一問題的提出,它很可能和科學本身沒有多大關係。要求廢除它的人並非是純粹的科學愛好者,要求保留它的人也並非是民族主義腦殘。雙方自說自話,很可能還是基於文明的理解不相同所致。

說個題外話,關於中醫的現實應用場景中最奇特的一幕,是某門戶網站的新聞部。據說到那裡面試的人必須回答三個價值觀判斷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你相不相信中醫?一旦回答是,哪怕回答的是Yes,也立即滾蛋走人。因為,這叫做「缺乏正確理性的價值觀和起碼的常識」。

回到問題上來:中醫是不是科學。這個提法本身就隱含了不同文明的比較意味在。中醫需要科學授權許可,否則就缺乏存在的合理性。當然,反對中醫者會說:可恥!科學是全人類的科學!你想攪什麼混水?然而現實是無論祖沖之、勾股定理以多大密度寫入教科書,最終大家都明白整個現代科學的體系並不出自華夏文明。如果這個說法太刺激,那麼不妨說華夏文明對此貢獻甚微。科學作為文明成果當然是全人類共同所有的,但是這並不能抹殺孕育科學的文明和其它文明之間的不同。四書五經,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弄不出正交坐標系,也不會對洛侖茲變幻有任何貢獻。科學並非從天上掉下來,而是慣常於用某種方式,某種工具試圖窺探宇宙和自然運轉規律的人慢慢發展出來的。而且,這些人還喜歡把觀察研究所得應用於生活。這其中的區別很明顯,古印度的文明造就了無數宗教大師,但是汽車和飛機不是在這個文明中誕生出來的。

在痛苦的落後了幾百年之後,好吧,讓我們說科學是人類共有財產吧---中國人面對這份共有財產時發現自己貢獻甚微,了解甚少,又目睹它的驚人威力,所以把自有文明中所有可以拿得出來的東西檢定一番,看看在科學的天平上能值幾斤幾兩,這也是人之常情。覺得一切以科學為標尺,符合的就是好的,不符合的就要揚棄,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進而以科學為LV包包,作為自身水準、素質、品味的外在證明物,雖然淺薄,也屬於較為健康積極的淺薄。哪怕是愛好正確答案成狂,痰氣入腦,但也畢竟生吞活剝過一番科學。

而中醫支持者也是另外一種鏡像的正確答案成狂者。我相信其中有相當數量的人受過完備大學教育,甚至是前往西方接受的完備教育。但是,他們知道正確答案,知道如何拿分,知道如何寫出達到畢業標準的論文。不過卻對其後的整套思想方法和方法論不大有印象,因為學習是為了來拿分考試的,至於說是否需要知行合一,那就鬼他媽知道了。遇見中醫廢存的問題,立即換用原裝思想方法,上來就是:我大舅曾經。。。。。。這也完全能夠理解,別人教堂里不也經常有人起來做見證,起身就是:My Uncle was......

我認為雙方還可以這麼PK下去50年,也許更長。什麼時候,我們的菜譜里取消了火候、少許、若干這樣的字句,換成攝氏度、時間、克這樣的東西,也許中醫是不是科學的爭論也就塵埃落定了。在此之前,我覺得可以存而不論,爭吵多了無論是西醫的血壓升高理論,還是中醫的肝火熾熱原理,都指向致病的根由。另外一點是,吵也總是我們這邊吵得熱鬧,別人並不會這麼熱衷於該話題的辯論。

結論:等有一天,中國人對自己的文明有了相當程度的自信之後,大概才是討論中醫的合適時機。如果這一天並不會到來,那麼就更沒有討論的必要了。

另一文:

科學不是「管用」或者「不管用」的某種東西,科學是不斷追求真理的過程和客觀嚴謹的態度。

有人以為科學是指某個自然存在的客觀規律,所以中醫就算沒有搞清楚原理但它還是科學的。但他們沒明白的是,自然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並不能說這些客觀規律是科學還是不科學的。科學的真正意義在於找出那個自然規律的過程,找出人們未知的自然規律。

從這個意義上說,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的命題。因為提問者把科學這個概念弄錯了,不管中醫、西醫或者說現代醫學,這都不是科學,只能說是學科。

中醫在某些地方確實「管用」,那能說明什麼?蘇美爾人、古埃及人在公元3000多年前也知道很多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對治療某些癥狀也管用(這些有文字記載保存至今的),甚至是動物受傷生病的時候也知道吃某些植物會管用。但中醫不能解釋為什麼管用,起因是什麼。中醫沒有明確的度量系統,沒有嚴謹的理論系統,沒有假設沒有實驗求證。有人說得某某病是因為「虛火」高,那麼請問,什麼是「虛火」?「虛火」怎麼測量,達到或者超過多少的單位算高?相比之下,血壓這個東西只要是有了解過的人都知道怎麼測試,單位是什麼,多少算是高,血壓高了為什麼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中醫的人體理論是陰陽五行,居然有很多人把這些東西提高到玄學的高度,認為這不是普通人能夠理解的東西,需要資質。其實這些理論跟古埃及人的血氣水粕理論、希波克拉底的四液說如出一轍,只是人類文明發展初期對未知事物的一種假設。

舉個例子,柳樹皮中醫入葯,有退熱功效。蘇美爾人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就知道了,後來傳到古埃及,接著整個西方世界都知道了。中醫理論中有沒有關於柳樹皮起療效的成分是什麼,為什麼這個成分為有這些療效。科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尋找真相,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規律。後來西方人研究證實了柳樹皮中的一種叫「水楊酸」的物質起了療效,換句話說,只要有這種物質,不用柳樹皮也一樣可以治病。但是水楊酸對胃壁細胞有副作用,所以後來發明了「乙醯水楊酸」,也就是阿司匹林的成份。再後來,科學家研究出來了,為什麼乙醯水楊酸會有這些療效,簡單來說是因為它能阻斷髮炎疼痛發生過程中的一個步驟。(參見《阿司匹林傳奇》 )

中醫呢,還是花花草草,到底是什麼物質發生作用,去研究了嗎?這些「純自然」的藥物有哪些副作用,《黃帝內經》和《周易》上有說嗎?後代有去研究嗎?研究成果呢?能把《黃帝內經》和《周易》上的東西解釋清楚嗎,能把《本草綱目》上的動植物藥物的原理解釋清楚嗎?

這個月經問題也許也可以反過來問:西醫是什麼?

西醫就是現代醫學,它也曾經是傳統醫術,它也曾經長時間抱守殘缺,但後來它以科學的方式發展成了現代醫學。這東西只要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自然而然出現的,只不過歐洲基督世界先發展到這個階段了。其實西方在近現代之前的中世紀和古代,他們所用的醫術跟中醫基本上大同小異,都是來自醫療經驗。到了現代科學發展起來之後,醫學上的很多現像被科學解釋了,自然也就有了對應的醫療手段。

中國古代地大人多,這麼多人肯定會總結出一些經驗,這點上也沒什麼值得驕傲的,人家更早,而且有記載,還為後世的現代科學和醫學的發展提供的原始資料。但近現代科學發展起來之後國人沒有充分利用科學成果發展中醫,反而大搞什麼類似玄學神秘學這種東西,利用國人的無知來斂財,這樣的東西還有這麼多人去維護它,真是民族的悲哀。

中醫到目前為止都不算是科學的,原因如上所述。不排除若干年後中醫中的問題被科學所解釋,到那個時候也許可以稱為科學。但是正如西方醫學的發展一樣,到那個時候,原理被搞清楚了,治療手段肯定會相應的改變,用更現代更有效的方式。到那個時候,應該就不存在中醫和西醫的差別了。

總得來說,「中醫」是古代傳統的醫療方式,「西醫」是現代科學文明之下的醫學理論。

關於「中」和「西」的爭論,根本不是信仰和科學的衝突,實際上是東方保守的文化和人類現代文明的衝突,愚昧無知和科學真理的衝突,狹隘的民族主義和人類文明進程的衝突。人類有一種保守的本能,這是一把雙刃劍,一邊保護人類的繁衍,一邊阻止文明的進程。

關於醫學和現代科學,Discovery有個系列的片子可以參考:《100 Greatest Discoveries》

其中,TOP1的理論是達爾文的演化論。
《為什麼要相信達爾文》:

另外,《阿司匹林傳奇》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讀物:

一篇書評,《當中醫還在用純天然無副作用的柳樹皮》:

國人對「西醫」的不信任是來源於對醫療體制的不信任,國人對現代醫學了解太少,對現代醫學產生了誤解,只好找一個東西來信任。這一點上看來是有點像宗教信仰。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5: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