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的科學性爭論(之二)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4-9-29 22: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討論「中醫是否是科學」的意義

  「中醫是否是科學」這個問題,既具有歷史意義,也具有現實意義。其原因是:假如中醫不是科學,對中醫進行科學研究和將中醫往科學這條路上生搬硬套,既對中醫有害,又對科學在中國的發展有害。我們走進任何一家三甲醫院(非中醫的三甲醫院),中醫科都是很小的一個科室,從業人數沒有幾個。即使是走進掛中醫牌子的三甲醫院,檢驗手段也是驗血、測量血壓、心電圖、CT等科學手段,這與國人認可的「真正的好中醫不需要化驗」背道而馳。換句話說,中醫科學化,一方面是在不斷「消滅」名老中醫,這對民族醫學發展不利;另外一方面以中醫的思維學習科學,對科學在中國的發展也非常不利。因為假如中醫不是科學的話,那麼,中醫的思維也就不會是科學思維,因此,用中醫思維學習科學,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科學,從而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就更談不上。筆者認為,如果中醫不是科學這個前提成立的話,中國人以中醫思維學習科學,是中國科學遠落後世界科學最大的認知原因,也是中國本土科學家遲遲不能榮獲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深層次原因。

  鑒於以上原因,討論「中醫是否是科學」極具有現實和歷史意義。

  二、一門學問是否是科學的判據

  判斷一門學問是否是科學,就要對科學進行定義,弄清楚科學的內涵才能給予判斷。科學的定義可以從中國的辭海、洋人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維基等方面獲得。不過,這種文字式判斷,容易讓那些故意把不是科學的學問說成科學的人鑽空子。我們判斷「人不是豬狗這類動物」,不是從細胞、血液這類非本質的東西來判斷的,而是從「直立行走」、「語言及思維」和「運用現代數學及科學來進行物質文明創造」這些人類的本質特徵來判斷的。與此類似,我們判斷一門學問是否是科學,也可以從科學這門學問的本質來判斷。科學的本質特徵有:

  1、思維模式

  科學的思維模式有兩個顯著特徵:(1)分類分層思維。例如科學的觀點:宇宙萬事萬物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又是有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2)只承認和採用形式邏輯推理,不承認其它推理方法的有效性。

  2、研究範式

  科學研究為了盡最大可能使得科學結論具有可信度,經過數百年科學家的努力,早已經建立起來了完整的研究範式。美國小學科學教材《科學啟蒙》,開明宗義地概括了科學研究的範式:
  (1)觀察
  (2)推理
  (3)預測
  (4)交流
  (5)測量
  (6)排序
  (7)比較
  (8)分類
  (9)調查
  (10)建立模型
  (11)得出結論

  3、實證

  科學實證,不是農民式那種生產實踐,而是有一套嚴密的規範和操作流程。如果一個科學概念是有關物質形態的,那麼,就一定要具有可觀察性,才會被接受為科學概念。例如,如果細胞不能被光學顯微鏡所觀察到,原子不能被隧道顯微鏡所觀察到,那麼,細胞和原子這類概念不會成為科學概念。如果是涉及物質特徵的概念,那麼,這些概念一定要具有可測量性或計算性。例如物體的溫度,如果不能被測量,是不會被接受為科學概念的。物體運動的速度,如果僅僅定義為物體運動的快慢,而不能給出計算公式(位移與時間的比值),那麼,速度這個概念也不會成為物理學中的概念。

  三、中醫不是科學

  弄清楚了上述科學的本質特徵后,現在就可以討論「中醫是否是科學」這個問題:

  1、中醫的思維不是科學思維

  中醫思維是以「陰陽」、「五行學說」、「辨證」、「整體性」著稱於世的。「陰陽」這個概念,既不是形態上的,也不是可以計算或測量意義上的概念,因此,不是科學概念是毫無疑問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是科學早就拋棄的學說,因此,也不屬於科學概念。國人提及中醫,常常以「辯證法」思維自居,其實,古人論及中醫是「辨證」而非「辯證」。「辯證法」是因中國國體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學說,才在近代成了中國人喜愛的思維方法。馬克思的辯證法也是來自黑格爾的辯證法。總之,中國人喜愛的辯證法思維是進口的,而不是祖宗留下的遺產。因此,國人用馬克思或者黑格爾的辯證法來論述中醫,屬於不倫不類。真正的中醫思維是「辨證」而非「辯證」。無論是「辨證」還是「辯證」都不屬於科學思維,這一點也是確鑿無疑的。科學也強調「整體性」,但是中醫的「整體性」與科學的「整體性」是兩回事。科學強調「整體性」是先要把「片面」弄清楚,就像剝竹筍那樣一層層剝開后,再還原成「整體性」;而中醫的「整體性」是反對把「片面」弄清楚,再還原成「整體性」。中醫認為如果像剝竹筍那樣一層層剝下去,就破壞了「整體性」,從而最終不可以還原。因此,中醫的「整體性」絕不是科學意義上的「整體性」。

  基於上面的理由,可以判斷中醫思維不是科學思維。

  2、中醫研究的範式不是科學範式

  這裡涉及的中醫是指「純正」意義上的中醫。所謂的「純正」,就是不借用任何現代科學手段來研究。因為只有這種「純正」意義上的中醫,才是國人認同的。眾所周知,「純正」意義上的中醫診斷病情是通過「望聞問切」來進行,對於藥物(草藥)的療效是通過「神農嘗百草」來檢驗的。無論是「望聞問切」和「神農嘗百草」,都不是科學研究範式。因此,「純正」中醫的研究範式不是科學範式,這一點也是毫無疑問的。因科學在中國傳播及發展的緣故,有不少中國人用科學的理念和範式去研究中醫,這種做法,一是沒有得到喜歡中醫的公眾承認,反而認為「中醫科學化」是中醫日暮西山的歷史罪人;二是「中醫科學化」也沒有得到國際科學界承認,因此,這種「不純正」的中醫不是本文討論的範圍。

  3、中醫的療效不是科學實證

  科學意義上的藥物療效,是要通過「隨機、大樣本、雙盲、對照組」實驗才能確認。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就是因為有些病具有自愈特點,例如一般感冒,只需要多喝水,不用服用任何藥物就能自愈。有些病具有安慰劑效應。古人說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其實也是安慰劑效應在起作用。安慰劑效應就是指心理暗示,積極的心理暗示對於病情的好轉有效果。科學為了弄清楚某種藥物到底是藥物本身有效,還是自愈或安慰劑效應起作用,就採用「隨機、大樣本、雙盲、對照組」實驗來排除自愈和安慰劑效應的作用。因為,真正的中藥是復方,就拿治療肝炎的中藥藥方而言,有數十種藥材之多,不可能採用科學範式中強調的「分離變數法」來研究,因此,就不可能採用「隨機、大樣本、雙盲、對照組」實驗來驗證中藥復方的療效。

  中醫的療效,除了服用中藥外,另外一個就是針灸。針灸的理論基礎是穴位,就是通過在人體穴位上扎針來治病。不過,人體穴位這個概念不是科學概念,因為,如果穴位是物質形態方面的概念的話,那麼,通過解剖就能發現,迄今為止,沒有任何解剖學著作證明了人體穴位的存在。即使按照國人理解的穴位,穴位也僅僅指出了大致方位,而沒有精確到皮膚下多深處就算「觸摸」到了穴位。因此,人體穴位不是一個科學概念,由此帶來的療效,顯然也不屬於科學意義上的療效。

  基於上面的理由,中醫的藥物療效和針灸療效,都不是科學意義上的療效。

  4、中藥的醫理不是科學原理

  對於藥物的研究,科學不僅僅要證明藥物的療效,而且要搞清楚藥物具有療效的機理。藥物療效的機理研究通常包括:藥物效力動力學、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毒理三個方面。傳統的中藥的藥理是「陰陽」、「上火」、「祛邪」這類,顯然傳統中藥的藥理不是科學原理。

  5、中藥的毒副作用不明

  科學藥物,也就是中國人俗稱的西藥的毒性,是通過小白鼠試驗和臨床觀察獲得。某種科學藥物對人體什麼部位有毒害作用是非常明晰的,而中藥的毒副作用是以所謂的「大毒」這類非科學概念標示。

  綜上所述,中醫不是科學。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5: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