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做官發財」為何成為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傳統?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1-20 20: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2-1-20 20:18 編輯


發表於 2012-1-20 09:44:13    來源  CHN強國論壇



核心提示:陳獨秀所揭露的兩千年來紮根於我民族靈魂深處的「做官發財」意識,不但是士大夫所追求的仕途經濟的核心內容,而且也是國民人生信念的重要支柱之一。那麼,這種「做官發財」的意識何以千年不絕?

文章摘自《黨政幹部文摘》2008年第8期 作者:張緒山(清華大學教授) 原題為《「做官發財」意識為何千年不絕》

1916年,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陳獨秀在《新青年》中以犀利筆觸寫道:

「充滿吾人之神經,填塞吾人之骨髓,雖屍解魂消,焚其骨,揚其灰,用顯微鏡點點驗之,皆各有『做官發財』四大字。做官以張其威,發財以逞其欲。一若做官發財為人生唯一之目的。人間種種善行,凡不利此目的者,一切犧牲之而無所顧惜;人間
種種罪惡,凡有利此目的者,一切奉行之而無所忌憚。」

陳獨秀以民眾啟蒙為己任,對國人「做官發財」的意識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他指出,「此等卑劣思維,乃遠祖以來歷世遺傳之缺點(孔門即有干祿之學),與夫社會之惡習,相演而日深」,結果是,「無論若何讀書明理之青年,發憤維新之志士,一旦與世周旋,做官發財思想之觸發,無不與日懼深。濁流滔滔,雖有健者,莫之能御。」(《獨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43-44頁)

陳獨秀所揭露的兩千年來紮根於我民族靈魂深處的「做官發財」意識,不但是士大夫所追求的仕途經濟的核心內容,而且也是國民人生信念的重要支柱之一。那麼,這種「做官發財」的意識何以千年不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認識。

其一,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社會是宗法家族制度頑強存在的社會。宗法家族制的突出特點是血緣關係處於人際關係的中心。在家、國一體的政治結構中,政務、家務的運作均以血緣關係為樞紐。這一特點表現在家族一面,就是家族成員與整個家族的牢固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整個家族竭盡全力為個人進身仕途提供必需的條件,而進身仕途的個人則盡其所能為供養自己的家族做出相應的回報。其結果是,身負整個家族重望的仕途之人,不能不為改變家族的現狀而煞費苦心;十年寒窗苦讀的士子一旦走上仕途,必求「陞官發財」以改變家族的現狀。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正是士子仕途成功給家族帶來的客觀利益。

其次,歷代宗法專制王朝奉為官方意識形態的儒家思想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做官」入世。在儒家「聖人」看來,「做官」乃求「富貴」的正道,讀書不以仕途經濟為目標則被視為不務正業。儒家「聖人」恥談以利致富,主張以「做官」求富貴,視「做官」為「發財」的正當途徑,奠定了兩千餘年來讀書人「做官發財」的社會心態基礎。儒家思想還以宿命論來論證「做官發財」的「必然性」,所謂「生死由命、富貴在天」是也。於是,讀書有權利做官,做官有權利發財,做官發財都由命定,便成為中國民眾思維的基本定勢,成為人人接受的「天理」。「做官發財」觀念與「天命觀」相結合,使普通民眾的權利意識被完全遏制,造成兩千餘年來我民族習焉不察、以為當然的事實——老百姓對於任何自身基本權利的被剝奪、被蹂躪的事實,很少從法的角度去考慮其是非,更不會從權利角度去抗爭。相反,只能是一方面痛恨官員貪婪,另一方面又燒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自己也有「做官發財」的好運。

再次,傳統吏治無力遏制官場腐敗,也使「做官發財」成為必然。傳統吏治的倫理前提是堅信「有德者宜高位」,一廂情願地相信帝王「禪讓」、「勤政」、「大公無私」的美德,天真地相信君王趨向「仁政」的自覺性。而對人性惡質的存在視而不見,導致法治制度不可或缺的「如果執權柄者怙惡不悛怎麼辦」這樣的前提設問付之闕如。由於從未正視官場對人性惡質膨脹的催化作用,因而,限制大小官員和君王惡性滋長的約束機制無從落實。由於缺乏「權力意味著腐敗;絕對的權力意味著絕對的腐敗」這樣的認識前提,因而,制度設防的空缺便成為必然。這種預防機制的空缺,既是「做官」可以「發財」的條件,也是貪官煉成的制度原因。

「發財致富」是人類本能的慾望之一。追求發財本身並非罪惡,個人的存在和社會的發展,都要以財富的增值為重要條件。但是,如陳獨秀所指出,「惟中國式之發財方法,不出於生產殖業,而出於苟得妄取,甚至以做官為發財之捷徑,獵官摸金,鑄為國民之常識,為害國家,莫此為甚。發財固非惡事,即做官亦非惡事,幸福更非惡事;惟吾人合做官發財享幸福三者以一貫之精神,遂至大盜遍於國中。人間種種至可恐怖之罪惡多由此造成。」在兩千餘年的歷史進程中,「做官發財」這一觀念已演化為我民族文化傳統的一種思維定勢,成為國民心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阻礙我民族走向現代化的一個負面心理因素。陳獨秀一代啟蒙思想家致力於社會改造方案,以「民主、科學」徹底改造國民的倫理思維,無疑是看到了中國現代性改造最為關鍵的問題。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對傳統政治倫理的徹底改造,拒不接受把現代世界普遍接受的「絕對的權力意味著絕對的腐敗」的政治倫理作為政治制度設計的前提,而繼續把「奉天承運」、「天命所歸」作為權力正義性的基礎而實行權力壟斷,那麼,現代社會所不可缺少的權力制衡的防範體系就無法真正建立起來。這樣,芸芸眾生必然又會陷入對「做官發財」既痛恨又羨慕的怪圈——痛恨正在「發財」的貪官污吏,同時又在羨慕中夢想有朝一日,風水輪流轉,我家同樣發大財。因此,欲塑造現代之國民,必根除這種「做官發財」的傳統意識。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72

主題

471

帖子

67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6
沙發
longang 發表於 2012-1-21 03:51 | 只看該作者
因為在中國做官發財確實是立竿見影,比林彪同志說得都快。而且還沒有法律制裁的風險。何樂而不為?何不為而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8: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