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陸民生改革前景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zhh 發表於 2011-3-15 23: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濟日報╱社論】        2011.03.15 03:19 am


中國大陸的年度政治活動─全國政協、人民代表大會昨日落幕,廣受世界關注的「十二五規劃」綱要高票通過,啟動新的五年經濟發展計劃;總理溫家寶並在會後記者會上強調,要徹底轉變唯GDP的觀念,除重視經濟總量外,更要重視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協調、公平正義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無論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兩會熱議的話題,還是溫氏的政策性宣示,都凸顯了北京當局對民生議題的重視程度;但以一年多「打房」成效而言,民生改革前景的能見度並不高。

在「以人為本」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施政理念主導下,近年來胡溫政權在改善和保障民生問題方面,已投注不少心力,也獲得一些成果。例如取消農業稅、建設保障房、提高基本養老金、上調最低工資、實施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等。但相對於經濟成長的速度,一般居民收入成長緩慢,顯示經濟發展的成果未落實全民共享。在2002至2009年間,大陸經濟成長率平均每年10%,同期間勞動報酬僅增加8.18%;貧富差距也逐步擴大,所得最高的10%平均收入與最低10%者的差距,由1988年的7.3倍上升至2007年的23倍。除收入分配不公,「住房難、就業難、看病難」等三大民生問題一直未獲根本解決,已影響大陸社會的和諧安定。

因此,今年兩會議程特別重視改善和保障民生議題;重點包括:為提升民生福祉,過去追求經濟成長速度的發展思維,將調整為更重視成長的素質和效益;努力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的同步成長,用財政手段減少貧困人口;為減輕中低收入民眾稅負,將改革個人所得稅制,調高起征點、薪資所得扣除費用標準等;另將提供民眾完善社會保障配套措施,包括增加醫療、教育、住房等公共支出等。

不過,重視是一回事,成果是另一回事。即以「住房難」為例,它一直是大陸民眾的切身之痛,北京當局自去年初以來也祭出一系列的「打房」措施,從收緊房貸、限購房屋,到加速興建保障房、試點開徵房屋稅等,但一年來房價走勢並無明顯和緩跡象。今年1月下旬,國務院再度啟動房市調控,提出八條新措施(新國八條),包括限購政策擴及全國、全額徵收二手房交易營業稅、提高房貸首付比重等,更明確訂下第一季價格控制目標,將責任落實到地方政府,房市調控儼然已成為政治任務。

大陸政府致力於改善「住房難」等民生議題,但其效果並不顯著,各界對其他民生措施的改革也多所保留。例如關於收入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懸殊等問題,由於形成的原因涉及體制因素,特別是在市場化、要素價格和政府治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還不夠徹底;政府改革不到位,不只對經濟成果初次分配或二次分配都有負面影響,更嚴重的是權力缺乏監督和制約,介入市場活動,反將使擁權者獲得不當利益等。這些制度因素若不能有效排除,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至於新的房市調控政策,因需地方政府的充分配合才能奏效,前景也有待觀察。舉例來說,「新國八條」要求各城市在2月中旬前提出住房限購實施細則,結果國家統計局重點監測的70個大中城市,只有20多個城市落實。究其主因,仍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高度依賴房地產業,限購政策與其基本利益衝突。此外,保障房的供給對地方政府而言無利可圖,地方政府的配合意願也不可能太高。因此,未來在城市化及工業化驅動、國民所得提高衍生需求,以及寬鬆貨幣的環境下,預料短期內房市供需失衡的問題很難根本改變,除非有更嚴厲的手段,否則房市調控效果有限。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20: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