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軍方亮出絕招:侵佔南沙諸島各國傻了眼!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1295

帖子

20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ldgunner69 發表於 2010-11-21 1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的戰略突圍必須要借勢,而這個勢就是聯合國,但是造起這個勢的就必須是巴鐵和緬甸,巴鐵請求,聯合國安理會同意,中國鐵肩擔道義,這才叫師出有名。

那麼中國與巴鐵會師,美國會不會同意?中國要出境對恐怖勢力進行打擊,首選是阿富汗,出境打擊東突,順理成章。但是美國是否會同意中俄進入到這裡,或者是否同意中國獨自進入到這裡都是個問題,但是巴基斯坦和緬甸不同,美國在二戰之後吃了兩次虧,一次是朝鮮戰場,這次中國是跟他玩明的,雖然名稱叫做志願軍,但是中國都到停戰協議上簽字了還不夠說明問題的,另一次是在越南戰場,這次中國是跟他玩陰的,軍事援助、打擊線劃定加上私下的兵力支持;


假如美國不顧中國意願進入朝鮮、巴基斯坦和緬甸,只要中國站在後面,那麼美國還會吃虧,比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吃虧要大許多。對於美國而言,全球布局和絕對優勢要保持,又要注意與中國和俄羅斯不能同時鬧翻,還要對抗經濟危機,幾年的反恐戰爭打下來,軍費高的挺嚇人,國內民眾還不領情,動不動就反戰。加上身邊的盟友法國時不時的蹦出來要反水,小日本心裡有自己的主意,印度要維護好關係,東南亞那幫小國也想拉他下水,當老大不容易啊。

剛剛結束的中美戰略與經濟論壇上,雙方正式啟動軍事合作,兩國同時承諾,中美將加強協調,共同推動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穩定與發展。阿富汗出兵暫時放一放,巴鐵最近估計要向聯合國提些提議了,前時的軍演演練內容似乎隱約的透露,中國正在進行相關的準備。


一、中美聯合巴基斯坦中亞大開發戰略與國內的西部開發接軌

中國進入巴基斯坦境內進行作戰,和美國進入阿富汗和伊拉克完全不同,首先是距離問題,成都軍區、蘭州軍區包括北京軍區的力量均可以實現及時增援,後勤線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於聯合國出軍費等要求咱要求不過分,響應號召為了世界和平,咱中國豈能是那沖著什麼利益過去的雇傭軍。


巴基斯坦與伊朗接壤,中國軍隊的進駐直接有利於伊朗的安定團結,在這個基礎上中國可以和伊朗探討探討修建貫穿巴基斯坦境內的輸油管道的事宜,清剿塔利班順便也就打開了一個石油通道,這個協議伊朗值得考慮。

然後是關於巴基斯坦的港口安全以及雙方海軍合作加強合作的事宜,打擊索馬利亞海盜的中國艦隊可以把這裡作為一個補給的碼頭,雙方不定期的進行交流,另外中國的造船業振興也可以將這裡作為一個新的印度洋基地,自這裡貫通一條鐵路,貫通巴基斯坦直達中國的新疆境內,往東再進行分支延伸連接隴海線的最西端,自此一條貫穿巴基斯坦和中國,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新隴海線,為西部大開發打開了一扇向印度洋的窗戶。

以此處為基點,將中亞各國的經濟同時帶動,這個通道上的安定與建設將美國的不穩定弧上的壓力頓時銳減,石油管道建設和鐵路建設,把美國的大公司拉進來一起施工,用基礎建設投資拉動經濟緩解危機,一舉數得,實乃全世界之幸事。

中美合作的中亞地區經濟大開發計劃一旦敲定,中國和美國在此地區的利益便捆綁在了一起,相對於歐盟的鞭長莫及,此點上得到中國以及上合組織的支持,美國可謂是最大化的經濟利益。此處阻撓和反對的惟有印度,這個不擔心,讓美國自己去搞定,與中國合作還是遏制中國讓中俄聯手不帶美國分利,是合作還是拒絕,由美國國會和政府自己去討論。

二、東盟--南海共同開發

回過頭來講南海和東盟的問題,當巴基斯坦出海口打通之後,相對來說緩解了中國與歐洲的馬六甲唯一通道的壓力,緬甸的第二石油通道就不是那麼著急上火要反對的事情了,這裡的安全就不勞美國操心了,他也顧不過來,只要經濟建設的時候想著他的好處,此處好談,同樣,印度也會因此而產生極大的焦慮,和巴基斯坦不同,這裡的利益,我們可以喊上印度一起,條件嘛只有一個,別跟小越南走得那麼近,是跟中國美國一起發財還是捆綁著越南,同樣這個問題讓印度自己去考慮,我們不著急,時間有的是。


東盟十國里,唯一一個跟美國沒有任何形式上合作的就是緬甸了,跟在中國後面跟緬甸合作美國總歸是有些不大樂意的,這個事情就看中國如何進行斡旋和處理,說服美國展示大國的大度,給個適當的台階,說服緬甸進行配合應該不難。前面分析了,需要遏制中國就必定在伊朗--巴基斯坦--中國的輸油管道建設和鐵路大建設中進行阻撓了,如果前一個已經同意合作了,那麼在這個方向上的阻撓就變的意義不大了。

當兩處以共同經濟利益和安全保證對美國的不穩定弧進行適當的安置,同時在兩個方向上把美國的處境從泥潭變成金礦----當然,阿富汗到底是不是泥潭依舊我們只能是密切關注嚴堵邊界,視情況和利益需要,以及聯合國的安排再決定我們是否跨境打擊東突。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美國的利益捆綁的就比較緊密了,一些問題相對來說就變的簡單了。



三、利用摩擦、封控奪島、軟硬兼施、控制規模

美國是個商人,當他的利益需要的時候他是可以放棄原則的,在911問題上他對日本突破和平憲法擴軍等問題視而不見,因為他需要日本的海上加油後勤補給支持,需要日本承擔軍費開支,需要日本增強實力以確保他在東北亞對中俄的制衡。


當中國與美國利益捆綁逐漸緊密的時候,美國可以從經濟危機的困境中從阿富汗伊拉克雙重困境中喘息一下,當下通過與俄羅斯的交流暫時平息了雙方分別在對方後院的行動,但是下一次爭端何時會開始誰也沒有譜。

這個時候中國不乘機幹活等什麼,等到美國喘過氣來騰出手了再翻臉嗎,越南這邊,說到底了美國是有所保留的,否則美國都不銷售給他潛艇反而讓俄羅斯一口氣賣給他6艘,我們分析美國的國家性格,霸道但是始終希望是有個規則和秩序,從這一點上比老毛子和小日本強。

在南海打且只打越南,控制規模,並宣布保護美國在南海的石油利益,為表示中國的誠意,中國為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提供兩百億美金的軍費(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從2001到2008年共計軍費開支為3000億美金,平均每年430億左右,在美國收縮伊拉克行動之後,兩百億美金可支持美軍在阿富汗一年左右)。同時中國再增持500億美金的美國國債。


第一步以漁船作為誘餌,在越南船隻進行追劫和抓捕時我出動軍艦和飛機進行包圍擊傷反制,進一步誘使越南海空軍出動在我海域內進行打擊,飛機擊落,軍艦擊傷並擒獲,迅即對沿海進行封鎖,印度洋回頭對越南外海進行封鎖;

第二步電磁攻擊、網路攻擊方面進行全面主動攻擊,海航和陸戰隊出動擊毀29個島嶼上所有的船隻、雷達、無線通信設備,全線分割,以壓制隔離為主進行封控;


第三步,這個必然是早就談好的條件,私下裡以十億美金的代價,汶萊從所佔領的唯一一個島嶼上撤離,並且雙方簽署協議,汶萊承認中國主權,中國同意開放此區域為雙方共同開發使用的經濟區,開發區內汶萊的原有設施產權屬於汶萊所有,中國視為其正當投資產業,保護其合法性;馬來西亞的兩個島嶼,同樣以每個十億美金的代價,另加100億低息三十年援助貸款,換取主權承認協議,中國同樣同意開放此區域為雙方共同開發使用的經濟區,並對其開發區內的油井進行收購和合資,總共以兩百億美金的代價擺平汶萊和馬來西亞,菲律賓暫時維持現狀不變,印尼暫時可不予理睬。

此時越南將有四個舉動,第一出動海空軍與我在南海決戰;第二從陸上進行反擊並從北部灣向我大陸沿海區域衝擊;這兩個步驟只要越過我過領土領海領空一律殲滅毫不客氣;第三是採取極端手段在國內對我華僑進行迫害、綁架等行為,此情況可能性極大,然而只要出現此舉動立即將堵住國際社會原本同情的聲音,我隨即進行嚴重警告並以反人類罪對越南當局領導人向國際法院提起起訴,當前焦點已經不在南海各島嶼,而在於越南在其國土對我華僑進行迫害的不可原諒的罪行,限期逮捕其領導人已經成為我們的合法責任;
第四是越南不採用以上任何一個步驟直接向聯合國進行投訴,因其非法抓捕我正常操作漁民在先,我軍屬於勸阻無效正當防衛,並且衝突海域為我實際控制和巡邏的海域,也是我國長期主張的海權範圍之內,談吧,三天之內我軍已經完成登島驅離,29個島的駐軍進行扣押,漁民進行遣返,我已然實現對島嶼的全面控制。


第四步,根據提前設計的結束方式終止戰爭

1、越南採用第一或第二預案,我自衛反擊,粉碎其進攻迫使其在主力遭受打擊之後在聯合國建議下停戰;



2、越南採用第四種預案,我一方面對島嶼實施實際佔領和對島上駐軍驅離實現實際控制,一方面與越南進行外交談判;

3、越南採用第三種預案,我一方面組織僑民撤離,一方面從海、陸、空、通信、電磁、網路等各方面對其進行封鎖,一方面提請聯合國儘快催促國際法庭就反人類罪對越南當局領導人作出抓捕決議並對越南實施制裁,限期投案否則進行軍事打擊。基本上3個月後或者越南與中國在斡旋下和解,或者中國在3個月後按照制裁決議對越南實施軍事打擊(參照科索沃行動版本);


4、軍事打擊參照五環打擊理論的戰術以空中打擊為主,電磁封鎖和網路封鎖始終進行,預計空中打擊持續30天到90天,直至越南將罪犯交出進行公審。中國對越南屠殺中國僑民和侵佔我國在越資產提供證據和清單,以及中國由此而產生的人員傷亡和軍費損失,合計約為1000億美金,由越南政府進行賠償,以石油換食品的方式在中國的監督下分十年進行償還。

四、結論


國際強權政治是現實的存在,適度的強權,反而是國際關係穩定的良藥。在國際關係中,很多看起來很重要的衝突可以通過一些交易或其他因素化解,惟有領土這等問題,史上難有不戰而能順利解決的。領土之爭,沒有太多的道理可講,也沒有什麼可談判的空間。你的東西,你不拿回來,人家得了便宜還賣乖;你硬要回來了,人家氣急敗壞一段時間,等到一定時候,發覺有求於你,最後還是來抱你的大腿。

我們拿回海島,多了些海上戰略要地。美國是不願意痛快地成全中國。但美國又很現實。她會因為一些形勢變化選擇適度退讓。與美國進行一些私下交易,讓她感到中國收回海島不虧,她反而可能暗中協助中國,這叫做化敵為友。國家間沒有絕對的朋友和敵人,只有交易是真的。讓美國既有現實的好處,又能看到與中國合作的其他更多利益,在中國下決心進行收復海島之戰時,麻煩就會少很多。



誠然,一段時間,中國會遭到一些國際輿論上的惡評,但只要戰事一兩天就結束,便沒什麼大不了的。英國當年馬島之戰,國際社會對英國惡評一時間很多。時至今日,誰還把當年的惡評當回事?

那麼我們和美國先談談在巴基斯坦和緬甸的交易吧。
百度里搜不到你,只好進搜狗!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2: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