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聯儲主席:印鈔不是我的錯,全都是中國惹下的禍!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1295

帖子

20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ldgunner69 發表於 2010-11-21 11: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引發國內外批評之際,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反戈一擊,在準備於周五在法蘭克福發表的書面演講中說,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阻止本幣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升值,正在給它們自身和整個世界造成問題。

伯南克認為,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通過人為壓低本幣匯率,正在放任其經濟走向過熱,使貿易失衡得不到調整,並造成了他所謂的「雙倍速復甦」,而這樣的復甦是不可持續的。他警告說,它們的「匯率低估策略」對於自身和整個世界經濟來說都構成了「重大不利」。

伯南克因為美聯儲決定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以壓低長期利率而受到抨擊。美國的批評者說,這樣做有可能造成通貨膨脹。其他國家的批評者說,美聯儲為購買國債而客觀上印製的大量美元,正造成投資者將資金大量投往海外經濟體,可能引起資產泡沫。

一些人指責美聯儲是在通過削弱美元來刺激美國出口。

美聯儲官員否認刺激出口是他們的目標,但伯南克的講稿客觀上承認,因為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比發達國家快得多,所以,美元應該對它們的貨幣貶值。

伯南克的話雖然在語氣上顯得很學術,但它卻以鮮見的直白,將新興市場的通脹壓力和匯率問題引發的矛盾歸咎於中國等壓低本幣匯率的國家。

他問,為什麼很多新興市場的官員不讓本幣朝著與市場基本面更加相符的水平升值呢?他說,主要是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做將會刺激出口、提高增長。

很多國家的央行都通過干預外匯市場來管理匯率。在美元通過出口大量湧入它們的經濟體之際,它們的央行會保留這些美元,並用來購買美國國債等資產,而不是兌換回本幣。如果兌換成本幣的話,就會造成本幣升值。

伯南克指出,中國在阻止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規模達2.6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伯南克也對國內批評者予以還擊,他說,如果美聯儲不採取行動,失業率可能會繼續上升,而通脹率過低,並且還有可能進一步下降。

批評者說美聯儲的行動可能造成通脹率飆升,但伯南克說,他決心要把通脹率保持在2%左右。根據美聯儲偏好的剔除食品與能源價格的通脹指標,目前美國的通脹率是1%左右。

伯南克說,以目前的經濟軌跡,美國面臨著幾百萬勞動者數年內失業或就業不足的風險;作為一個社會,我們應該會發現這種結果是不可接受的。


克南惹眾怒,中美如果要拼印鈔全球都跟著遭殃!

伯南克昨日演講的論調,與奧巴馬政府早前在G20峰會上反覆強調的觀點如出一轍,《紐約時報》指出,伯南克宛如在為奧巴馬經濟方針的重要元素背書。該報警告,這做法將進一步點燃國會共和黨人及外國官員的怒火。

伯南克現時四面楚歌。美國共和黨人正發動廣告攻勢,要伯南克叫停QE2,令輿論擔心聯儲局喪失政治中立。《財富》雜誌資深自由撰稿人斯隆(Allan Sloan)警告,QE2已不僅是一場經濟大賭博,還令聯儲局捲入政治鬥爭。「我們需要的是獨立的央行,而不是在行動前先測試政治風向的組織」。

伯南克昨天的言論,還令自己捲入中美匯率紛爭漩渦中心,顯示中美之間在這問題上的僵局難以化解。中國官方仍未回應伯南克的言論,但在聯儲局推出QE2之初,中國財金官員已紛紛指摘它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震動。中國副外長朱光耀曾作出與伯南克口相似、但對象相反的警告,敦促美國注意宏觀經濟政策的溢出效應,避免其匯率等宏觀政策妨礙全球經濟發展。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Martin Wolf)警告,中美之間在貨幣政策上的鬥法,理論上前者可不受限制地發行美元、後者則不受限制地發行人民幣以購買美元而持續下去,這種鬥爭的「勝利者」,可能是受通脹影響較晚的一方,但對全球而言,它將造成悲劇。

中國專家稱美元大量注水,世界經濟面臨滯脹風險!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主任魏加寧教授19日在此間舉行的「第六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金融論壇」上演講時稱,世界經濟有可能面臨「滯脹」風險。

在題為《金融危機》的演講中,魏加寧談到當前世界經濟狀況時認為,美元大量注水,導致大宗商品等的相對價格暴漲;美國消費過度,放鬆銀根只能導致通貨膨脹,而不會拉動經濟增長;新興工業化國家為防止熱錢流入,不得不收緊銀根,從而導致增長放緩;另外,目前世界缺乏新的技術革命。因此,世界經濟可能面臨「滯脹」風險。

魏加寧表示,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曾發生「滯脹」,從表面上是石油危機所致,但實際是美元大量注水,美元與黃金脫鉤,使得石油的相對價格暴漲;政府管制過度,企業缺乏活力;缺乏新的技術革命,創新缺乏動力;另外福利主義過度,並存在結構性失業、摩擦性失業。

魏加寧還認為,中國經濟目前雖非「滯脹」,但可能是「邊際滯脹」或「增量滯脹」,即增長速度趨於放緩,通貨膨脹趨於攀升。



百度里搜不到你,只好進搜狗!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4: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