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政府一連串舉動將讓日本不寒而慄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1295

帖子

20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ldgunner69 發表於 2010-11-18 17: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奧巴馬與日本首相菅直人13日就進一步深化日美同盟關係達成一致,重申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如果說美國支持日本入常是為了使自己的聲音得到僕從的響應,那麼和日本沒有直接同盟關係的國家支持日本就顯得耐人尋味。而就在前幾天,新加坡外長也明確重申新加坡支持日本入常。所說的「重申」,就是不止一次這樣表態。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三個詞最初都是日本根據英文創造出來的。二戰中中國戰勝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是台灣國民黨政權卻長期佔據席位。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合法席位,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在不想成為常「忍」理事國的同時,也採取韜光養晦、善於守拙的外交政策,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動用否決權最少的國家,而蘇聯和俄羅斯、美國長期左右聯合國事務。

軍事戰略站 www.



二戰後,日本一方面抵賴侵略歷史、惡化周邊關係,但是也通過提供援助、美化裝扮自己,逐漸從國際舞台的被告席走上主席台前排就座。20世紀60 年代,日本恐日後中國大陸恢復聯合國席位時,力量對比不利於自己,就在美國支持下,提出成為常任理事國,並遠交近攻,轉戰外圍,尋求國際支持。日本承擔聯合國會費超過中俄英法四個常任理事國的總和,僅次於美國。日本還多次成為聯合國大會主席國,積極表現,要求聯合國進行改革。

CHN強網社區 bbs.


中國許多人士認為,日本必須對侵略罪行深刻反省,日本根本沒有國際道德,德國更有資格成為常任理事國。但是,歷史問題畢竟沒有成為普遍的國際標準,許多國家在外交決策時根本不考慮中國人的感受,德國擔任非常任理事國次數遠少於日本。這顯然超出中國人的料想。換言之,如果日本解決了歷史等問題,中國人是否就願意接受日本成為亞洲第二個常任理事國和中國平起平坐?

日本是發達國家,與聯合國希望加強發展中國家地位的主要改革目標不很符合,況且《聯合國憲章》仍有關於日本和德國的「敵國條款」,加上日本多次參拜靖國神社,不斷否認侵略歷史,難以同國際社會特別是亞洲鄰國取得共識,其承擔維護世界和平責任的誠意難以被廣泛信任。而日本要實現「常任夢」,必須得到聯合國成員國中75%的贊成票,五個常任理事國中不能有反對票。這個棘手的問題嚴峻考驗中國的外交智慧。 CHN強友之家 home.

除中國、韓國、朝鮮外,五個常任理事國中的四國,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安南以及蒙古、新加坡、越南等許多國家都明確支持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有的外國專家甚至誇張地認為,只要聯合國增加一個常任理事國名額,就非日本莫屬。

2005年4月9日開始,全國各地反日遊行風雲再起,反對日本取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產生深遠的影響。筆者王錦思目睹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2008年5月,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在簽訂的《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聯合聲明》表示:「中方表示重視日本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願意看到日本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建設性作用。」可見中國政府對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步加以肯定,比此前有很大變化。但是也並不見得就表明中國樂意支持日本入常。 www. 最好軍事戰略資訊站



即便日本沒有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其政治影響也不可低估。中國能掌控的聯合國重要職位每況愈下,連連失手。2003年,聯合國機構 2000多名國際公務員編製中,中國有52人,日本有112人,日本擔任主任以上領導職務的有30多人,覆蓋金融、裁軍、維和、醫療、糧食、知識產權等領域。多位日本人擔任過聯合國有關機構的高級官員,如國際法院副院長小田滋、世界難民署高級專員緒方貞子、聯合國財務主管高須子、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中島宏、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松浦晃一郎、副秘書長兼聯大校長明石康、安理會輪值主席大島賢三和高須幸雄,人數和級別為中國所不及。

CHN強國網 軍事戰略站 www.

作為中國人的確有千百個理由不願意接受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和中國平起平坐。有外國媒體甚至渲染,鑒於許多國家支持日本,如果中國反對日本入常,是和全世界作對。顯然這種言論未免太絕對化,並且過於高看日本。

二十世紀上半葉,是苦難深重的中國看日本臉色的時代;而六十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是日本對中國察言觀色的時代,尤其在聯合國進行日本是否入常表決的時候,是日本看中國臉色的時代。這需要中國拿出外交智慧,也要考慮中國人的感受。中國的選擇很可能是棄權,但是絕對不可能支持,一旦反對,對於日本的影響即使不至於致命,但是也會給以重創,讓日本不寒而慄,中國的舉動將會在歷史留下深遠影響。
百度里搜不到你,只好進搜狗!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9: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