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靜心方能養生 獨家秘傳養生妙方(2)

[複製鏈接]

430

主題

2296

帖子

38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8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uxin_9605 發表於 2010-1-25 1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暫停15秒鐘,再繼續:
  緩慢地向前走,平穩、深沉地呼吸。你來到蘭花陳放的亭園,蘭花盛開,千姿百態。有的像飄飄欲仙的醉翁,有的像含情脈脈的少女;有的像身著素裝的公主略帶幾分高雅,有的像山裡的春姑透著幾分野氣……。雖說蘭花開放時沒有桃李的燦爛、牡丹的雍容華貴、水仙的冰肌玉骨,但卻另有一番說不出來的動人風韻。蘭花的顏色雅淡有致,有雪白的、深紫色的,有淡黃淺綠而花舌上帶有紫色斑點的,偶爾也有紅色的。一陣涼風拂來,那蘭花獨有的芬芳沁人心肺,你已經醉了。
  暫停30分鐘,再繼續:
  遐想,作深呼吸動作,讓自己沉浸在對往事的美好回憶之中——回想那情形、聲音、氣味、感覺和心境,讓自己重新體會那些幸福的時時刻刻。緩慢晃動你的身體,平穩、深沉的呼吸,享受回憶的快樂。
  晃動2分鐘后,再繼續:
  回到清晰狀態中來,並保持平靜。意識到你自己身體的各部位已經重新又體會到了當初所體驗到的那些愉快的享受。停止晃動,慢慢睜開雙眼,靜開雙眼,恢復清醒的感覺,平靜下來。
  引導式視覺鬆弛法更適合於女性操練。對於某些人,引導式視覺鬆弛法可使其達到深度鬆弛效果。
  6招中醫靜心養生法
  打太極、氣功或元極舞都是不錯的靜心運動。選擇和緩的運動,保持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內極細微的血管或經絡,才有機會得到足夠養分。
  「火氣大」這句話就像炙夏的孿生兄弟,人人耳熟能詳。反應在身體上,如口乾舌躁、長面皰、嘴破等等。更常見的是,心煩躁怒、情緒起伏大。
  為什麼夏季特別容易煩躁?從中醫的角度看,夏季屬火,陰虛陽亢,陽亢火氣就大,表示內里(軀殼裡)熱量高,當陰陽不平衡,身體和心理健康將受到影響。
  人們從事夏季養生時,通常只注意生理方面的調養,情緒養生經常被忽略。如何降低心火,讓情緒穩定下來,格外重要。
  1.該睡不睡肝火旺
  中醫師認為,經常作息顛倒、長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緒也不穩定。因為11點至凌晨1點,是臟腑氣血流動的時間。這段時間,血迴流到肝臟準備儲存精氣(能量),如果不睡,等於強迫肝繼續分解工作,能量無法被貯藏,肝盛陰虛,陰陽失和。」
  解毒、儲存和分解膽汁是肝臟主要工作,長期虐待肝不給休息,肝火上升,易疲倦、氣虛體弱。
  中醫藥古籍「內經」提到人體三寶,「精、氣、神」,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反之,氣弱則神傷,精神容易不濟,情緒也大受影響。養精蓄銳,就是這個道理。
 2.運動量別太大
  盡量從事溫和運動,太激烈的運動造成大量流汗,運動消耗性大,流失大量體液等於流失大量體力,心情也易煩躁不安。打太極、氣功或元極舞都是不錯的靜心運動。選擇和緩的運動,保持呼吸平緩從容不迫,身體內極細微的血管或經絡,才有機會得到足夠養分。
  3.不吃太「濁」食物
  夏天要吃清爽食物,太濁的食物易加速心火旺,增加身體重量,精神昏沉。中醫古籍記載,「常吃水裡游的傷精,吃地上走的傷氣,吃天上飛的會傷神」。料理方式也盡量清淡,避免油炸、煎烤,甜食熱量高應少吃。
  4.少吃冰涼食物
  從情緒養生的觀點來看,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要七情六慾,而是要能完美駕馭大起大落的情緒。
  我們以為冰涼食物可以降溫,卻忽略了體內溫度更高(有時高達37度),突然喝下冰水往體內澆,五臟六腑可受不了。
  要消暑又鎮定神經,不妨喝菊花茶、金銀花茶、綠豆湯或含水量多的水果。不過,胃寒者少喝,可以多喝開水。體質屬熱而虛的人,不妨食用銀耳、蓮子或百合等涼補,祛熱補氣。
  5.先「氣和」再「心平」
  中醫養生很注重「氣和」,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活動能量,身心獲得舒展放鬆,心自然而然平靜下來。
  6.養身也修性
  養生專家都強調「身心要雙修」,當身體不好易影響心理,心理一急躁,身體就慢慢衰弱。
  培養好的生活習慣,逐步調節自己的脾氣、習氣和個性,情緒比較能穩定。
(ZT)

17

主題

1120

帖子

121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18
沙發
碧海琴音 發表於 2010-1-25 11:13 | 只看該作者
沙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30

主題

2296

帖子

38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884
3
 樓主| yuxin_9605 發表於 2010-1-25 11:26 | 只看該作者
碧海琴音: 沙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2: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