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小範圍公開所謂「中日撞船事件」的錄像后,網際網路上自4日晚間起突然流出數段疑似撞船事件現場的影片。中國外交部昨晚表示,所謂錄像不能改變事實真相,也不能掩蓋日方行為的非法性,同時警告日方應避免妨礙中日關係修復的事件發生。而香港海事專家表示,通過錄像可以看出,撞船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由於日本艦艇高速行駛並違規攔截中國漁船所致。
一段錄像顯示,日方艦艇試圖阻撓漁船航行,雙方發生碰撞,現場冒出黑煙。
共同社的報道稱,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昨日在北京會見部分外國媒體,就在網上流傳撞船錄像一事稱,如果日方有誠意,就應克服困難,避免發生妨礙中日關係修復的事態。他並表示,中方將會繼續關注日方對此事件採取的措施。
冀日本拿出「負責任態度」
崔天凱又稱,日本應拿出負責任的態度,繼續推進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洪磊昨日也針對錄像泄露一事表示:所謂釣魚島「撞船事件」錄像不能改變事實真相,不能掩蓋日方行為的非法性。他說,我願重申,日方在中國釣魚島海域對中方漁船進行干擾、驅趕、攔截、圍堵,導致碰撞發生。日方上述行為本身就是非法的。
日稱中方詢問錄像真偽
日本官房長官仙谷由人昨早表示,中方已就此事通過外交途徑向日詢問錄像的真偽。中方的提問,涉及錄像是否真實,以及經由何種途徑外泄。據悉,日本外務省的答覆是「不便評論真偽」。
共同社指,片段外泄導致日本對華感情惡化,是不可否認的,改善中日關係將變得更為困難,因此錄像外泄,必定不是中方所樂見的事情。
日艦非法阻攔造成碰撞
據媒體報道,目前網上流傳的9月中國漁船「閩晉漁號」在釣魚島海域與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艇發生碰撞的錄像片段共有6段,總長度約44分鐘,估計由同一人在網上發布。這些錄像片長由兩分半鐘至11分半鐘不等,錄像中,可以見到漁船船身寫有「閩晉漁 5179」的字樣,還可以聽到相信是日方船隻的普通話廣播,要求漁船離開。另一段可以看到,日方艦艇試圖阻撓漁船航行,雙方發生碰撞,現場冒出黑煙,之後兩船向左右分開。據日本媒體報稱,日本海上保安廳長官鈴木久泰已確認此視頻是保安廳拍攝的。
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發生在9月7日,據報日本海上保安廳拍攝了長約兩小時的錄像,此前日本政府以為免影響中日關係為由,一直拒絕公開,只讓參眾兩院約30名議員,觀看了經剪輯的片段。據悉,當時放映的錄像時長6分50秒,是經過編輯的要約版本。放映時,觀看者錄音機、手機等都被禁止帶入會議室。據日本有關方面透露,目前錄像被保存在國會、那霸地方檢察廳及石垣海保的保險櫃等處。
網上流傳9月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的錄影片段,觀看過片段的內地網民普遍認為,中國漁船當時直線行駛,日本巡邏船蓄意攔截,結果釀成撞船事故。
釣島撞船錄像曝光 有人顯然想把事情搞大
因釣魚島海域撞船事件繃緊的中日關係有所緩和之際,網上突然流傳當天日本巡邏艦上拍攝的撞船經過片段,重新在傷口撒鹽,為中日首腦下星期趁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破冰會晤增添變數。
中國漁船「閩晉漁5179」號九月初在釣魚島海域先後與兩艘日艦相撞,日本一直不肯全面公開當天拍下的兩個多小時錄像,只在上星期應國會議員要求,向少數議員放映了6分多鐘的剪輯版,以證明是漁船刻意撞向日艦。前晚上網的40多分鐘片段,對日本官方描述的可信性大打折扣。
大家可以看到,其中一次撞船事件中,日艦「與那國」號是採用類似汽車「切線」的手法,意圖逼使漁船改變方向,但是漁船未及轉舵和減速而相撞。另一次撞船事件中,中日兩船本來並排而行,日艦「水城」號靠近擺尾,船尾撞到漁船左側近船頭處后駛開。
表面上,今次片段公開的內容,令「誰撞誰」的問題不再由日本官方獨攬版本,對中方有利。但是,由中日關係的大局觀之,是禍是福,很大程度視乎雙方官方和民間的反應。
片段在四日晚上載到分享網站后,5日晨日本即發現有大量複製片段內容的光碟在火車站免費散發,附以針對執政民主黨的字眼,顯示有人刻意利用機會要把事件鬧大。
日本政府對撞船事件的處理,令首相菅直人民望直接下挫,並損害日本百姓對中國的觀感。本來,隨後日本釋放漁船及船長,中日恢復部分交流,中國總理溫家寶上月初趁在越南河內出席東盟加中日韓峰會之機,與菅直人進行「走廊外交」交談25分鐘,中日矛盾氣氛有所緩和。雙方還計劃趁上月底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亞歐峰會正式會晤,這樣有利於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本月中赴日本橫濱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時,與身為東道主的日本首相菅直人會晤。
當雙方關係逐步解凍時,偏偏出現挑動雙方敏感神經的事故。日本外相前原誠司在溫菅預定會晤的前夕,公開堅持日本對釣魚島主權的立場,否定中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之議,並且不顧外交禮貌,批評中方的反應「歇斯底里」。中方一怒之下,把原定的溫菅正式會晤降級為「寒暄」十分鐘。
在九月中菅直人改組內閣后出任外相的前原誠司,之前擔任國土交通大臣,正是最早負責處理撞船事件的閣員,定出強硬升溫的主調。他出任外相后,再積極拉攏美國公開表明美日安保條約覆蓋釣魚台群島,成為中日關係的「破壞王」。
今次撞船片段曝光,要是激起中日民間怒火,影響胡錦濤訪日安排,不排除令菅直人的民望進一步下挫,屆時有機會得益的是有實力取代其黨魁地位的前原誠司,以及有機會推翻民主黨執政的自民黨。
撞船意外波折叢生,觸發美國意圖高調介入,令中國大感不滿。事件不斷的變化,也成為菅直人政府的燙手山芋,內里複雜的利益計算,已不止兩國主權爭議那樣簡單。面對有人意圖從中日角力之中取利的跡象,事情糾纏下去,對兩國以至亞太地區的穩定發展都沒有好處,如何理順矛盾,要靠雙方冷靜找出合乎尊嚴的解決方案。
日本在錯誤地點挑戰北京 現在麻煩了
中評社
2010年9月7日,日本派出兩艘巡邏艇在中國的釣魚島海域衝撞中國漁船「閩晉漁5179號」,致使漁船受損,漁民的正常捕漁活動被破壞。「撞船事件」發生后,日方蠻橫地將中國船員扣留審查,經中方抗議和嚴厲交涉,才放回中國漁船和船員。這顯然是一起由日本政府主導的,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錯誤事件。
對於此次事件,中國政府除遣責日方侵略行徑外,中止了中日東海協商安排和兩國高層交往,要求日方改正錯誤賠賞損失。但日本當局網顧中方要求不肯認錯,甚至變本加厲地縱恿右翼分子騷擾中國駐日使館、派遣右派議員飛臨釣魚島上空視察等,使事件向更加複雜和嚴重的方向發展。如此下去,中日友好關係不僅將受到沉重打擊,也極有可能毀於一旦。
日本政府應當知道,當前的時機對日本經濟走出衰退非常關鍵。
世人皆知,戰後的日本經濟是在美國一手扶植下,由美蘇冷戰格局提供機遇,經朝鮮和越南兩場戰爭提供的市場而重建和發展起來的。日本經濟帶有嚴重的殖民地色彩,即美國佔領和殖民日本,利用日本民眾戰敗低賤的身份和廉價勞工,衍生出一種為佔領者服務型的經濟。它除了依附於美國本土經濟的主體以外,還承受著殖民者隨時打壓的風險。
日本經濟在上世紀70年代未80年代初發展到高峰,從80年代中期開始走向低迷並在本世紀初衰退。這主要是因為1975年越戰結束,推動日本經濟的戰爭動力消失,從而轉向與美國競爭。1979年中美建交,1990年蘇聯分崩離柝冷戰結束,世界政治格局大洗牌。隨之而起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帶動亞州區域經濟一同崛起。這一系列重大變化,催促欲維持獨霸局面的美國,開始甩掉包袱迎接新挑戰。於是,日本便首當其衝地遭受打壓。1985年「廣場協議」出籠,強令日元大幅升值,使以出口貿易為主導的日本經濟遭受重擊,便是確切的例子。
此後,日本經濟經過二十多年痛苦掙扎,在美國發動的新一輪全球經濟危機中,從2009年開始出現一絲好轉。據日本內閣府2010年3月11日公布的數據,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日本實際GDP呈現正增長(1.5%),而2010年第一季度環比增長則達1.2%,比上季加快0.1%。這使日本人受到極大鼓舞。很明顯,日本經濟的復甦跡象得益於其在試圖擺脫美國控制,轉向與中國合作發展帶來的成績。
依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統計,中日貿易總額從1980年只有89億美元發展到2006年的2073億美元,增長了23倍。2007年日中貿易額達到2367億美元,首次超過對美貿易額,中國成為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2008年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667.9億美元。可是,由於目前全球經濟危機繼續深化,美歐、日美、日歐等雙邊貿易以及中國對外貿易仍然頻生摩擦,使全球經濟恢復難見生機。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經濟企望進一步復甦便與中國經濟息息相關。日本除了依賴龐大的中國市場外,同時也依賴向中國進口許多資源產品。雖然中日之間的經濟關係是雙邊的,但日本經濟明顯更多地依賴中國。這就是為什麼在當前日本應該把握時機,與中國合作而不是對抗的重要性所在。然而,日本以「撞船事件」向中國挑戰,實在是犯了大錯。
釣魚島群島及其海域,自古以來屬於中國,這不僅中國早已證明,日本歷史學家也早已證明,因而這是鐵板釘釘的事實。日本為了釣魚島海域的資源衝撞中國領土主權的鐵板,怎不頭破血流?
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是: 自明朝以來釣魚島就一直屬於中國。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憲編纂的《籌海圖編》一書中畫有「沿海山沙圖」,標明中國福建省羅源縣、寧德縣沿海各島,其中就有「釣魚嶼」、「黃尾山」和「赤嶼」等島嶼,可見從那時釣魚島就已被作為中國領土列入中國的防區。直至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十月,即甲午戰爭前一年,慈禧太后還曾下詔書,將釣魚島賞給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作為採藥用地。
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固有領土
日本著名歷史學家井上清曾於1972年撰寫了一部專著,題為《「尖閣列島」--釣魚島的歷史解析》。他在書中指出,作為歷史學家,他經過查閱歷史文獻而斷定:釣魚島在日本染指之前並非「無主地」,而是中國的領土。他說日本明治維新開始(1868年)以前,在日本和琉球,離開中國文獻而獨立談及釣魚島的文獻一個也找不到。
井上清還說到:「1971年11月,我初次去沖繩旅行,在那裡收集了許多關於釣魚群島的歷史資料,1972年初,我又利用到西歐旅行的機會,去英國海軍資料館查閱了英國海軍繪製的中國南部、台灣和琉球方面的海圖,航海日誌以及探險記錄,一直沒能找到日本獨自言及釣魚群島的歷史文獻,這不是偶然的」。
支持釣魚島屬於中國的還不止井上清先生一人。2004年6月,日本學者、橫濱國立大學教授村田忠禧在查證了大量歷史資料后,出版了《尖閣列島釣魚島爭議》一書,對中日兩國關於釣魚列島的爭議進行了簡明扼要的梳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代以來各種各樣的中國地圖和文獻都把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標註在中國的版圖內」。而早在1971年日本左翼報紙《長周新聞》也堅持認為,釣魚列島是屬於中國的,日本不應該非法佔有。
目前,日本政府為釣魚島辯解的唯一理由,只是1971年6月17日簽署的《日美歸還衝繩協定》中包括「尖閣列島」的說辭。企圖以此作為國際法上日本擁有釣魚島主權的主要依據。而實際上,這是站不住腳的。理由是,第一,美國無權歸划任何中國領土給日本;第二,高於《舊金山和約》的《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早就白紙黑字規定:「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其周邊小島之內」。
「撞船事件」發生至今,越來越多事實證明日本外交大臣前原誠司是直接主導事件的推手。因為9月7日事件發生當日,時任國土交通大臣的前原誠司就指示日本海上保安廳逮捕中國船長和船員,並堅持必須按日本國內法懲罰船長。然後他立即閃電般地從東京趕往沖繩石垣島,看望涉事的海上保安廳人員,視察了與中國漁船相撞的日本巡視船,稱讚日方人員行為「值得驕傲」。
9月17日,日本首相菅直人連任後任命前原誠司擔任外相,是想通過這一任命,緩和因「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嚴重受損的日美關係。可是這位新外相上任后,繼續拿「撞船事件」大作文章。
9月25日,他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聲稱,「東海不存在領土爭議,我們會繼續在這片地區從事巡邏活動,如果發現任何惡意行為,就會根據日本法律予以逮捕」。給受損的中日關係火上澆油。
此外,在10月30日開幕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前夕,他夥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再次炒熱釣魚島問題,散布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言論,又對與中國外長楊潔篪會晤內容散布不實之詞,歪曲中方在落實兩國東海問題原則共識上的立場,破壞了兩國領導人在河內會晤的應有氣氛,致使中日首腦高峰會談無法進行。他甚至誣衊中方為應對「撞船事件」採取的措施是「歇斯底里」,威脅要公布所謂「撞船事件」的錄像資料等。
前原誠司作為日本外相,代表右翼鷹派勢力,反華親美,主導「撞船事件」侵犯中國領土主權,抹殺歷史和違背外交禮儀,給正常的中日關係發展帶來了嚴重障礙。正如一些香港媒體評說的結論:前原誠司就是中日關係的麻煩製造者。
不過,日本方面仍然有人在推動修復已經受損的中日關係。前不久在比利時歐亞首腦會議上和本次河內舉行的東南亞領導人十加三會議期間,菅直人首相尋求與溫家寶總理見面便是證明。只不過在布魯塞爾走廊見面時間短暫而在河內則溫菅擦肩而過未能如願,其原因是菅直人費盡心機營造的會唔氣氛失敗,破壞者又是前原誠司。
戰後日本的歷史,受到中國人民無比寬大胸懷的包容和原諒。中日兩國友好關係能發展到今天,是幾代人精心培育和澆灌的結果。我們敦促,為緩和「撞船事件」以來中日兩國緊張關係,為兩國首腦恢復商談解決問題創造條件,日方趕緊採取如下主動措施:
1)消除前原誠司的反華影響;
2)遏制右翼勢力對中日友好的破壞,阻止他們前往釣魚島及其海域;
3)停止對中國漁民在釣魚島海域捕漁活動的干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