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碗蠶豆飯

[複製鏈接]

5522

主題

1萬

帖子

601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紆朱曳紫 發表於 2010-10-19 2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

  我剛上小學那陣,是在掃除「四害」之後、一切解凍之前,老百姓在接連不斷的社會動亂中身心疲憊,期盼早日恢復安定祥和的生存狀態。父母親也盼望著日子能過得好點,可他們最犯愁的就是家裡沒錢。那時黨的知識分子政策還沒有落實,父親的月工資一直是28元,母親插隊,為了照顧孩子回了城,所以年終分紅也分不到什麼錢。一家四口就靠著父親的28塊錢生活,生活真是過得緊巴巴的。因為貧困,我和妹妹的學費總是申請免掉,雜費也老是要到學期結束前在老師的催促下才交。

  家裡窮,可日子還得過下去,每天的「火倉」必須開,每天吃什麼菜這就要靠母親挖空心思想辦法。泥鰍、螺獅、小螃蟹當時不值錢,就算是葷菜了,可也不是常吃。有一次母親樂呵呵地拎著一串田雞回來,說是街上賣田雞的被民兵小分隊查到了,勒令5分錢一串賣掉,挑了我們了。偶爾也買點肉,一般是肥肉,先熬點豬油,中午白菜湯里加點油渣,就是菜了;晚上燒個菜飯,加點豬油,一頓飯又對付了過去。

  肉是憑票買的,況且票再多也吃不起,5分錢田雞這種榻便宜的機會也不多,所以家裡一般日子以吃素菜為主。時鮮菜,母親是不買的,而且早上剛開市時也從來不去,總是要等到菜市場快落市了,才挎著籃子去揀點便宜菜,往往還買個「折倒」,以極便宜的價格把剩菜全部買光。

  後來當那些穿著黑衣服的河南逃荒者出現在街口時,母親又是在燒一大鍋「折倒」的蠶豆飯了。蠶豆已經很老了,加了糖燒吃上去還是很澀,非得吐了殼才好吃。忘了蠶豆是兩分還是兩分半一斤,具體是多少這已無關緊要,關鍵是母親覺得這個價格的蠶豆當飯吃比吃米合算多了。而我和妹妹也很高興,因為父母允許我們吐殼吃,不必再是滿嘴澀味了。

  滿鍋蠶豆里放了些中午的剩飯,在鐵鏟和鍋「噹噹」的碰撞聲里,蠶豆飯快煮好了。就在這時,街上傳來一陣叫聲:「河南討飯人來了!」聽到叫聲,父親迅速將頭探出家門朝外張望,然後回身緊緊關上屋門。

  「不要開門。是河南人。」父親說,母親默然點點頭,只顧炒著蠶豆飯。河南人!我的心「砰、砰」跳著,腦子裡馬上想起河南人拐小孩的種種傳說。

  蠶豆飯熟了,盛起來每人一大碗,放在桌上,一家人卻誰都不動筷子,專心聽著外面的聲響。後來聽到有人在敲隔壁人家的門了,還有聽不大懂的異鄉口音。終於聽到有人在敲我們家的門了,卻沒有異鄉口音響起。父親走過去,趴著門縫看了看,回頭叫母親也去看。母親看后,輕輕對父親說了一句什麼。我驚訝地看到,母親打開了家門。外面天還沒有黑,我看到那個人穿著一件黑衣服,似乎是黑棉襖,頭上包著一塊藍布。

  竟然是一位年輕的阿姨!

  現在想來,她也就十八、九歲吧,我那時年紀小看人都是阿姨、叔叔的。她手裡拿著個大碗,不聲不響站在門口。母親拿了一大碗蠶豆飯倒進門口的碗里,看看沒裝滿,又倒進去半碗。討飯的阿姨終於開口說了話,聽不大懂,大概是謝謝的意思。然後,她走了。施捨蠶豆飯的過程里,我一直很驚訝,父母大概是家裡窮日子難過,加上我戶口跟著母親在鄉下沒有糧食定量,家裡一向不肯施捨的,但這次破了例,真是奇怪呀。

  剩下的蠶豆飯,一家人勻了勻,開始吃飯。困難年養成吃飯速度很快的父親,這次卻吃得很慢,似乎在數蠶豆。吃了兩口,父親停下筷子,說:「河南遭了大災了,大姑娘都出來討飯了。這個國家,什麼時候能讓老百姓安穩地吃口飽飯呀?」我聽得似懂非懂,但我知道,這碗蠶豆我不能吐殼了,這也是糧食,是糧食就得珍惜。

  三十多年過去了,我還清楚記得,那碗蠶豆飯吃得很澀、很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4 2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