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德國文化掠影-36 柏林 博德博物館 Bode Museum

[複製鏈接]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15 17: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16 17:08 編輯


安東尼奧·科拉迪尼 Antonio Corradini
財富/榮譽寓言
安東尼奧·科拉迪尼是一位義大利雕塑家(1668-1752). 出生於埃斯特, 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威尼斯、德累斯頓、聖彼得堡、維也納、羅馬和那不勒斯工作.
0:19
一位以洛可可藝術運動中的獨特風格而聞名的藝術家. 他的雕塑以複雜面紗而聞名, 這些面紗似乎覆蓋在人物的臉部和身體上, 但下面有明顯的輪廓. 科拉迪尼在有生之年因這種風格而廣受歡迎, 他的作品繼續受到藝術界許多人的欣賞和模仿.
0:42
1730 年代, 科拉迪尼住在維也納時, 曾擔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 Charles VI, Holy Roman Emperor 宮廷雕塑家. 此外, 職業生涯的早期, 他還被威尼斯共和國的各種贊助人僱用. 去世前在羅馬和那不勒斯呆了一段時間. 儘管科拉迪尼的一生很短暫, 但他的創新雕刻技巧卻給藝術界留下了持久的影響, 至今仍激勵著藝術家們.
1:12
安東尼奧·科拉迪尼出生於威尼斯一個家境貧寒的家庭, 十四五歲時就成為雕塑家安東尼奧·塔西亞的學徒. 他在塔西亞手下工作了幾年, 然後於 1713 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的第一個重要委託是為扎拉的聖多納托教堂製作聖阿納斯塔西亞雕像. 隨後, 他收到了來自歐洲各地贊助人的委託, 並完成了許多著名作品, 包括為聖彼得堡的俄羅斯沙皇彼得大帝的夏花園製作的十八尊半身像和兩尊雕像.
1:48
1723, 科拉迪尼成為第一個將雕塑藝術與石匠職業合法分離的人, 並幫助引導這個新興藝術職業度過了起步階段. 1727 年成為院長. 科拉迪尼還接受了義大利委託, 包括為烏迪內大教堂的馬寧紀念碑創作兩尊雕像. 1729 移居維也納並於 1733 年被任命為宮廷雕塑家. 在維也納期間完成了大量作品, 包括為卡爾教堂和約瑟夫噴泉創作的雕塑.
2:29
查理六世皇帝和他的妻子去世后, 科拉迪尼陷入了危機. 1740 短暫訪問了羅馬, 1742 年底先回到威尼斯, 然後回到羅馬, 在那裡他參與了聖彼得大教堂圓頂的修復工作. 在羅馬, 他在沒有任何贊助人委託的情況下雕刻了維斯塔貞女圖恰. 儘管被瑪麗亞·特蕾莎皇后重新任命為宮廷雕塑家, 但科拉迪尼仍然留在羅馬並在那裡去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4LChb9PXaI



M.F. 費羅尼 Feroni
1702
1/79
喬瓦基諾·福蒂尼 (1671), 雕塑家
法比奧·費羅尼侯爵半身像
紅陶
98 x 84 x 40 厘米
102.4公斤
義大利
費羅尼(1652-1723), 一位富有的佛羅倫薩貴族. 完成大理石半身像很可能與現在的蘇格蘭國家博物館(愛丁堡). 焦瓦基諾·福爾蒂尼 (1670-1736, 活躍 托斯卡納)描繪了法比奧·費羅尼(Fabio Feroni)扮演費羅尼家的每一個男人.
社會地位: 奢侈
假髮, 17世紀巨額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 以及18世紀非常優雅的服裝.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 喬瓦基諾·福蒂尼為費羅尼家族畫了一系列肖像, 他從年輕時就開始從事這項工作.
雕塑是法比奧·費羅尼侯爵夫人大理石半身像模型(1652-1723), 一位富有的佛羅倫薩貴族雕塑成品大理石最有可能是經鑒定, 該文物現藏於蘇格蘭國家博物館雕塑焦瓦基諾·福蒂尼(1670-1736, 活躍於托斯卡納)將法比奧·費羅尼描繪成任何具有費羅尼社會地位的男人都希望被描繪成的樣子: 戴著華麗的假髮, 這是 17 和 18 世紀巨大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 非常優雅的衣服雕塑喬瓦基諾·福蒂尼從年輕時起就為費羅尼家族創作了許多其他肖像畫.
https://recherche.smb.museum/det ... ments&objIdx=23  




安東尼奧·卡諾瓦
馬焦尼奧 1757 - 1822 威尼斯
舞蹈家
羅馬, 1809 - 12
大理石
安東尼奧·卡諾瓦, 伊斯基亞侯爵(1757, 威尼斯共和國波薩尼奧 — 1822, 威尼斯)是一位義大利雕塑家, 也是新古典主義最偉大的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包括教皇克萊門特十四世(1783-87)和克萊門特十三世(1787-92)陵墓, 以及拿破崙和他的妹妹博爾蓋塞公主的雕像, 後者扮演維納斯勝利女神. 拿破崙戰敗后, 他因從巴黎奪回藝術品而獲封侯爵. 卡諾瓦的父親是石匠, 死於 1761, 他由祖父撫養長大, 祖父也是石匠. 在威尼斯參議員的保護下, 11 歲的卡諾瓦開始與住在帕尼亞諾(阿索洛)的雕塑家朱塞佩·貝爾納迪(綽號托雷蒂)一起工作. 同年(1768), 貝爾納迪將工作室從帕尼亞諾搬到了威尼斯, 卡諾瓦也跟著去了. 這個男孩幫助他的老師, 自己完成了一些簡陋的委託並按照當時的習慣, 學習古典藝術並畫裸體畫. 1775, 卡諾瓦在威尼斯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1779 年, 他受威尼斯共和國總督皮薩尼的委託雕刻了代達羅斯和伊卡洛斯; 這是卡諾瓦的第一件重要作品. 這些人物有點洛可可風格, 被認為非常逼真, 以至於雕塑家被指控為用真人模特製作石膏模型. 1779 和 1780 在羅馬, 在那裡遇到了當時最傑出的藝術家, 包括蘇格蘭畫家兼商人加文·漢密爾頓 (Gavin Hamilton), 後者指導卡諾瓦對古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卡諾瓦參觀了那不勒斯和赫庫蘭尼姆、龐貝和帕埃斯圖姆等古代考古遺址. 他短暫返回威尼斯, 但在 1781 再次來到羅馬, 並在那裡度過了餘生的大部分時間. 他成為這座城市藝術生活中活躍且有影響力的人物, 並始終願意幫助年輕藝術家並為他們尋找贊助人. 1783 卡諾瓦接到了一項重要委託, 為羅馬的 SS. Apostoli 教堂的教皇克萊門特十四世 (Pope Clement XIV) 修建陵墓. 當陵墓 1787 年展出時, 人群蜂擁而至. 同年, 他被委託在聖彼得大教堂為教皇克萊門特十三世 (Pope Clement XIII) 修建陵墓. 該紀念碑 1792 完工, 與他為克萊門特十四世所建的紀念碑相比, 它展現了他對古典美學的更深入理解. 後來的陵墓越來越具有新古典主義風格, 將克制與情感相結合, 類似於卡諾瓦的英國同代人約翰·弗拉克斯曼的作品. 1798 年法國入侵羅馬迫使卡諾瓦北上. 在維也納, 他為奧古斯丁教堂的瑪麗亞·克里斯蒂娜 (1798-1805) 建造了一座墓碑. 1802 在教皇鼓動下, 他接受拿破崙邀請前往巴黎, 在那裡他成為宮廷雕塑家, 對法國藝術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1802 在巴黎度過了一段時間, 致力於製作拿破崙的半身像, 1806 年, 約瑟夫·波拿巴委託製作了拿破崙騎馬雕像.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 ... va-marchese-dIschia



馬西米利亞諾·索爾達尼·本齊
佛羅倫薩 1656-1740 蒙特瓦爾基
丘比特和靈魂
佛羅倫薩 1720
青銅
義大利雕塑家、勳章獲得者。他出生於托斯卡納貴族騎兵隊長家庭, 深受美第奇家族青睞. 他是十七世紀末歐洲最優秀的青銅鑄造師, 據說他小時候就根據德拉羅比亞工作室的模型製作雕塑. 十九歲時進入美第奇家族圈子, 就讀於佛羅倫薩繪畫學校. 大公科西莫三世·德·美第奇對他的作品很感興趣, 於是派索爾達尼·本齊去羅馬深造藝術, 尤其是學習鑄幣. 他在羅馬佛羅倫薩學院師從費拉塔, 這使他接觸到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和外國藝術家, 比如他的同代人奧地利建築師約翰·伯恩哈德·菲舍爾·馮·埃拉赫 (1656-1723). 在羅馬的四年裡, 索爾達尼·本齊的紀念章肖像畫引起了退位的瑞典女王注意, 但科西莫禁止他接受她的委託. 在羅馬逗留後, 他短暫地在巴黎學習了一段時間鑄幣學, 索爾達尼用一幅路易十四的紀念章肖像畫給宮廷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回到佛羅倫薩, 被任命為大公國造幣廠廠長, 從 1688 開始擔任了四十年廠長. 他通過大量浮雕、裝飾品和古董雕塑複製品的委託與國外保持聯繫. 大約在 1690 年, 他也開始從事黃金工作. 索爾達尼·本齊將紀念章畫家的精湛技藝融入到他的所有作品中, 並創作了一些當時造型和雕刻最精美的青銅器. 他的工作室位於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一樓, 有時雇傭了十多名助手.
https://www.wga.hu/bio_m/s/soldani/biograph.html

黛安娜與仙女和阿克泰翁
浮雕和框架
約 1710
284
凱撒弗里德里希博物館協會財產
朱塞佩·馬扎(1653 - 1741)
大理石
56 x 72.5 x 8 厘米
博洛尼亞
這幅風景如畫的浮雕描繪的是奧維德《變形記》中的一幕: 狩獵和貞潔女神黛安娜與同伴們一起沐浴時, 獵人阿克特翁注意到她. 由於不允許凡人看到她的裸體, 阿克泰翁被變成了一隻雄鹿作為懲罰, 然後被他自己的狗追捕並撕成碎片. 馬扎是 18 世紀最重要的博洛尼亞雕塑家, 他將悲劇情節轉化為歡快的田園風光. 美麗的女性形象、圓潤柔軟的身體、周圍環繞著精美的衣飾, 佔據了整個場景. 它們和諧地坐落在一片虛幻的風景之中和之前. 浮雕的精緻令人讚歎: 馬扎將平坦、精緻的背景描繪得與正面的圓形塑性人物一樣完美. 細緻繪畫風格的表現達到了雕塑可能性極限.
https://recherche.smb.museum/det ... nymphen-und-aktaion



, . · : ;  (  ) -
勞迪維奧·扎基亞 (Laudivio Zacchia) 肖像
1635 - 1640
2765
雕塑家亞歷山大·阿爾加迪 Alessandro Algardi
大理石
89 厘米 x 69 x 29
116.2公斤
羅馬
這位禿頭、留著山羊鬍的紅衣主教將頭稍稍向左轉。長袍外面套著一件寬大的毛皮大衣。
亞歷山德羅·阿爾加迪
義大利雕塑家
流派 / 風格: 巴洛克藝術和建築
生於 1595, 教皇國博洛尼亞 [義大利] — 卒於 1654, 羅馬. 是 17 世紀最重要的羅馬巴洛克風格雕塑家之一.
https://recherche.smb.museum/det ... rdi%22&objIdx=0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Alessandro-Algardi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16 17: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16 23:02 編輯


奧塔維奧·格里馬尼 Ottavio Grimani 肖像
約 1570
303
亞歷山德羅·維多利亞 (1525), 雕塑家
大理石
高 x 寬 x 深: 81 x 67.5 x 35.5 厘米
威尼斯
半身像上的是奧塔維奧·格里馬尼 (1516-1576), 他自 1571 年起擔任聖馬可教堂管理員. 在威尼斯州, 九名官員 procurator 是選舉總督的最高級別官員. 眾多半身肖像在亞歷山德羅·維多利亞 (Alessandro Vittoria) 的作品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 最重要的是, 威尼斯貴族和公務員成員都由這位備受尊敬的雕塑家描繪. 維多利亞的肖像畫發展出了一種標準形式, 讓人聯想到古羅馬半身像, 但他或多或少地對其進行了改動. 他們總是表現出莊重、嚴肅的個性. 他的半身像大多被安放在公共場所, 尤其是墳墓. 具有代表性的柏林肖像畫很可能也是為這樣一個地方而設計的, 甚至可能是為了與奧塔維奧父親的半身像相對應, 後者也是由維多利亞創作的, 位於聖塞巴斯蒂亞諾格里馬尼教堂, 奧塔維奧後來就埋葬於此.
procurator
羅馬帝國官員, 負責管理一個省的財政事務, 並通常作為皇帝代理人擁有行政權力.
https://recherche.smb.museum/det ... des-ottavio-grimani



雅各布·桑索維諾  Jacopo Sansovino, 1486 佛羅倫薩 - 1570 威尼斯 義大利
麥當娜與聖徒
威尼斯 1530/40
燒制粘土
作為雕塑家和建築師, 雅各布·桑索維諾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城市羅馬和佛羅倫薩留下了自己的印記, 通過雄偉的廣場重新塑造了他的流亡之城威尼斯。這位藝術家名叫雅各布·塔蒂, 他採用了雕塑家安德烈·桑索維諾的姓氏, 他在佛羅倫薩當過他的學徒. 1505 年, 安德烈·桑索維諾在羅馬接受委託時, 雅各布留下來與另一位雕塑家一起工作, 後來跟隨他去了羅馬. 他在那裡學習, 並因其對古典雕塑的複製而受到稱讚; 事實上, 拉斐爾和建築師多納托·布拉曼特授予雅各布一個獎項, 以表彰他最近發掘的古代雕塑《拉奧孔》的最佳複製品. 儘管桑索維諾在佛羅倫薩和羅馬建立了成功的事業, 但他還是在 1527 年羅馬被洗劫后逃離了義大利中部. 在前往法國侍奉弗朗索瓦一世國王的途中, 桑索維諾在威尼斯停留, 並立即被一群有影響力的貴族接納. 桑索維諾很快被任命為城市主要廣場聖馬可廣場的首席建築師, 他設計並監督了聖馬可大教堂建築項目, 包括 Zecca(造幣廠)、圖書館和總督宮, 將廣場改造成如今和諧統一的城市空間. (威尼斯)
藝術家姓名聯盟名單
-
羅馬劫掠
義大利歷史
簡要事實
1527
神聖羅馬帝國教皇國
關鍵人物: 查理五世克萊門特七世路易三世, 孔代親王六世
1527 年 5 月 6 日,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的軍隊襲擊羅馬城. 查理五世於 1525 年在帕維亞戰勝法國軍隊, 使他的軍隊在義大利佔據主導地位. 在蹂躪鄉村之後, 查理的軍隊襲擊了羅馬城, 開始了一場大破壞和屠殺, 恐嚇人民並羞辱教皇克萊門特七世.
https://www.getty.edu/art/collection/person/103KSY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Sack-of-Rome-1527


雅各布·桑索維諾
麥當娜 處女和孩子
威尼斯 1540
木材上紙漿
舊框架




鑲嵌寶箱 Inlaid chest/Intarsierte Truhe (Cassone)
15世紀末
裝飾藝術博物館
O-1962,27
克佩尼克城堡 Köpenick Castle, 1 樓, 115 室
建築木材: 楊木、胡桃木; 型材: 胡桃木; 鑲嵌: 彩色木材(例如沼澤橡樹、歐洲刺槐/歐洲衛矛 spindle tree/Euonymus europaeu 、楓樹; 配件: 鐵
高 x 寬 x 深: 87 x 215 x 71 厘米
風格起源地: 佛羅倫薩(?)
這個異常大的箱子是佛羅倫薩文藝復興時期典型傢具的精美代表. 它牢固地立在厚厚的底板上, 底板通過突出的 S 形檐口輪廓保護基盒. 底座條帶通過中間的檐口與箱體前部隔開, 並由寬連接的立方體桿覆蓋, 這使其具有輕盈和穩定的張力以及幻覺效果. 在衣櫃正面的統一框架內, 有一排四個幾乎是正方形的面板, 具相同主題: 一個風格化的噴泉建築, 周圍環繞著裝飾花鏈. 與這些填充物形成對比的是, 框架的正面覆蓋著精細的鑲嵌卷鬚圖案. 頂部由一個厚重的箱蓋構成, 其輪廓突出部分和斜坡讓人聯想到石棺, 不僅增加了視覺的重量. 鑲嵌物在蓋子的邊緣形成了美麗的齒狀飾帶, 斜坡上的透視格子賦予了蓋子輕盈的感覺. 由於尺寸巨大, 寶箱是宮殿內部不可移動的展品之一. 根據清單, 這種禮儀箱通常位於宮廷內—卧室, 以及舞廳之後最重要的莊嚴房間中. 在提香的著名畫作《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德累斯頓畫廊)中, 背景場景顯示了這種家具有多麼難以搬運: 最好由第二個人來將沉重的蓋子打開. 這些箱子被用來存放嫁妝中的亞麻布或黃金首飾. 內部通常被分成幾個部分.
博物館收了數件類似的, 不是展出的這件.
-
弗朗西斯科·達·桑加洛 Francesco da Sangallo
義大利雕塑家
又名: Il Margotta
主要參考
法爾內塞宮在 Sangallo 家族
Giuliano 的兒子, 主要是一位雕塑家,其風格以細緻入微為特徵. 他雕刻了佛羅倫薩 Santissima Annunziata 教堂的主教 Marzi-Medici (1546) 墳墓……
Sangallo 家族
義大利家族
佛羅倫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建築師家族. 其最傑出的成員是老 Antonio da Sangallo; 他的哥哥 Giuliano da Sangallo; 小安東尼奧(詹貝蒂)達桑伽洛,  朱利亞諾和老安東尼奧達桑伽洛的侄子; 以及朱利亞諾的兒子弗朗西斯科達桑伽洛. 朱利亞諾達桑伽洛(1445?-1516)是一位建築師、雕塑家和軍事工程師, 他的傑作是一座希臘十字形教堂, 普拉托聖瑪麗亞卡塞里教堂(1485-91), 深受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的影響. 它是 15 世紀建築風格最純粹、最經典的表達. 朱利亞諾在 15 世紀為強大的美第奇家族工作……(100 字, 共 486 字)
https://recherche.smb.museum/det ... ierte-truhe-cassone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Francesco-da-Sangall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16 23: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17 20:34 編輯


探索文藝復興
博德博物館的中世紀藏品讓人們反思哥特時代原始的精神表達, 而其文藝復興時期的藏品則具有不同的魅力. 這一時期, 人們對古典世界重新產生了興趣, 這不僅僅是藝術的演變, 也標誌著一次深刻的意識形態轉變.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和思想家從希臘羅馬人文主義的古老根源中汲取靈感, 將其與當時盛行的基督教精神融合在一起. 這種重新發現的人文主義觀點不僅對整個社會, 而且對個人精神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重塑了人們在藝術中對精神的感知和表達方式. 在博德博物館, 藝術品體現了古典知識和精神深度的融合, 反映了一個社會重新喚醒古代世界的價值觀, 同時也在探索新的領域. 文藝復興展覽巧妙地捕捉了這種微妙的平衡, 不僅將這個時代呈現為藝術重生的時期, 也是精神不斷發展的見證.

教堂椅子-佛羅倫薩或錫耶納
https://www.fabriziomusacchio.co ... at_the_bode_museum/
https://recherche.smb.museum/?la ... mp;controls=exhibit  文藝復興收藏


弗朗西斯科·迪·瓦爾丹布里諾
錫耶納 1375- 1435 錫耶納
天使報喜中的瑪麗
錫耶納 1420
原版木塊
頂層油漆脫落在服裝上
「Francesco di Valdambrino (約1375 – 1435), 活躍於托斯卡納的義大利木雕家.
他是佛羅倫薩洗禮堂大門裝飾委員會的競爭者之一.  Jacopo della Quercia 的同事, 受到 Nino Pisano 影響.
作品包括:
聖克雷申佐、聖薩維諾和聖維托雷(1409), 來自錫耶納大教堂, 現藏歌劇院博物館
天使報喜(約1410-1411), 聖洛倫佐教堂, 阿夏諾, 現藏科爾博利宮
聖嬰耶穌(1410-1415), 現藏錫耶納國家美術館
聖彼得(1423), 來自聖彼得兄弟會, 蒙塔爾奇諾, 現藏於蒙塔爾奇諾博物館
https://term.museum-digital.de/md-de/persinst/56974?lang=en



五旬節祭壇畫
1478
阿爾維西·維瓦里尼 Alvisi Vivarini 1444-1505
威尼斯 義大利




巴托洛梅奧·邦 BON, Bartolomeo
1421-1464 活躍於威尼斯
黃金宮井口(複製品?)
巴托洛梅奧·邦 (1407-1464) | 黃金宮 (喬治·弗朗凱蒂美術館)
歷史
黃金宮庭院中的井口是威尼斯最美麗的井口之一. 它由巴托洛梅奧·邦於 1427-28 年用一整塊維羅納紅色大理石雕刻而成, 裝飾著正義、堅韌和慈善雕像, 每個雕像兩側都有獅子, 周圍環繞著精美的茛苕葉. 這個井口也有一段迷人的歷史: 它被從宮殿中移出並出售, 後來喬治·弗朗凱蒂在二十世紀初從巴黎的一家古董商那裡救出了它並將其放回原處. 如今, 黃金宮內設喬治·弗朗凱蒂美術館. 博物館的參觀者可以欣賞庭院中的井口以及喬治·弗朗凱蒂親手製作的二十世紀早期馬賽克地板.
-
傳記
威尼斯雕塑家和建築師. 他與父親喬瓦尼一起經營了當時最成功的威尼斯雕塑工作室. 在喬瓦尼去世之前, 父子倆接手了許多聯合委託, 但後者的貢獻似乎很小. 喬瓦尼和巴托洛梅奧的作品有很多, 而且非常多樣化, 以至於對他們的作品沒有達成共識. 工作室的主要工作包括裝飾總督宮的黃金宮 Doges' Palace (1422-34) 和憲章門(1438-42). 它們體現了哥特式風格在威尼斯一直延續到十五世紀中葉.
https://www.savevenice.org/project/wellhead-in-the-ca-doro
https://www.wga.hu/frames-e.html ... tolom/biograph.html


十五世紀
義大利藝術史
1401 - 1503
義大利
中世紀
關鍵人物: Fra Bartolommeo Filippo Brunelleschi Lorenzo Ghiberti Lorenzo Lotto
義大利 15 世紀發生的文化和藝術事件和運動的總和, 是早期文藝復興的主要時期. 諸如1400 年代、1300 年代和後來的1500 年代等稱謂有助於表明中世紀晚期和后中世紀義大利不斷變化的思想和文化觀點. 例如, Trecento 是指哥特時期與文藝復興時期之間間隔期的一種方便方式,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和增長的時期, 但由於 1348 年爆發的黑死病而突然中止. Quattrocento 是藝術日益繁榮和穩步發展的時期, 向著文藝復興盛期所達到的和諧平衡邁進. 具體來說, Quattrocento 被認為始於 1401 年佛羅倫薩洗禮堂東門的設計競賽, 結束於 1503 年朱利亞諾·德拉·羅韋雷樞機主教當選為教皇儒略二世. Cinquecento 劃定了一個根本不同的時期, 義大利文化的整個結構發生了激烈而劇烈的變化. 它指的是新教改革、西班牙和哈布斯堡政治統治以及視覺藝術向風格主義艱難過渡的世紀. 文藝復興是歐洲文明中緊隨中世紀之後的時期, 傳統上認為, 文藝復興的特點是人們對古典學術和價值觀的興趣激增. 文藝復興還見證了新大陸的發現和探索、哥白尼天文學體系取代托勒密天文學體系、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商業的增長, 以及紙張、印刷術、航海羅盤和火藥等具有巨大潛力的創新的發明或應用. 然而, 對於當時的學者和思想家來說, 在經歷了長期文化衰退和停滯之後, 它主要是古典學習和智慧的復興時期 ......
-
按照慣例, 佛羅倫薩文藝復興始於 1401 一場著名競賽, 當時兩位最偉大的藝術家洛倫佐·吉貝爾蒂 Lorenzo Ghiberti  和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 Filippo Brunelleschi 爭奪佛羅倫薩洗禮堂北門設計權.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Quattrocento
https://www.finestresullarte.inf ... ti-and-brunelleschi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17 18:27 | 只看該作者

文藝復興-拜占庭君士坦丁堡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19 02:03 編輯


佛羅倫薩, 1475
帶西蒙·德烏齊 Deuzzi del macco simon 和莫雷利 morelli 族徽的天使
大理石


佛羅倫薩雕塑家, 1420-25
佛羅倫薩商業法院盾牌



瑪麗埃塔·斯特羅齊肖像
胸像
約 1460
77
德西德里奧·達·塞蒂尼亞諾(1443-1464), 雕塑家
替代標題: 年輕女士肖像, 「瑪麗埃塔·斯特羅齊」
大理石
52.8 x 47.8 x 23.8 厘米
48公斤
佛羅倫薩
獲得
1842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 瑪麗埃塔·斯特羅齊(生於 1448)是美的典範, 激發了許多藝術家和詩人的靈感. 沒有奢華裝飾; 魅力來自光滑乾淨皮膚的清新, 她活潑的旋轉姿勢和臉上自然的表情.
https://recherche.smb.museum/det ... 22%22&objIdx=47  


義大利北部
1531
合唱團講座
塊木材 沼澤橡木
盒子桌形


喬瓦尼·特德斯科(記載於 1455-1478) 十字架碎片.
佩魯賈或錫耶納, 約 1460.



索斯特維森教堂聖主聖像
索斯特, 威斯特伐利亞, 約 1380, 橡木
(約1340, 索斯特 / 威斯特伐利亞的聖瑪利亞蘇爾維澤高壇上的祭壇畫).





聖母和大天使邁克爾大理石浮雕 Reliefs of the Theotokos and Archangel Michael
君士坦丁堡, 13 世紀第三季
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遺產
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延續, 在羅馬城於 5 世紀陷落後持續了大約一千年. 羅馬人(他們一直這樣稱呼自己)經歷了大規模的領土損失—首先是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部落佔領, 然後是埃及和敘利亞等東部省份在 7 世紀被哈里發佔領. 儘管失去了領土, 但以宏偉的君士坦丁堡為基礎的帝國仍然頑強地堅持下來, 甚至蓬勃發展. 幾個世紀后, 經過多次恢復, 最終被奧斯曼帝國征服. 君士坦丁堡作為新羅馬, 在中世紀的大部分時期都是歐洲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從古代晚期開始, 拜占庭文化逐漸脫離了古典異教, 同時將其主題、圖案和傳統融入了新的基督教藝術. 君士坦丁堡和其他地區城市主辦了大公會議, 確立了基督教教義並被大多數基督徒接受, 包括天主教徒、東正教徒和許多新教基督徒. 作為偉大的帝國基督教城市, 君士坦丁堡在將歐洲轉變為基督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君士坦丁堡的財富也使它成為幾個世紀以來偉大的藝術和建築中心之一. 它負責保存許多古典文獻, 包括荷馬、修昔底德、柏拉圖和索福克勒斯的作品. 雖然它自己的豐富文學文本(包括重要的歷史資料)沒有得到重視, 但逃往西方的學者在文藝復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個以「城市女王」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影響了遠近的文化, 影響了幾個世紀—從西方的威尼斯人或日耳曼部落和王國到北部和東部的俄羅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 與此同時, 作為當時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一, 君士坦丁堡經常受到威脅, 也受到其他文化的顯著影響. 君士坦丁堡本身成為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中心的穆斯林帝國城市, 它的遺產在這裡延續, 因為蘇丹們也自認為是羅馬皇帝. 即使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及其曾經偉大的帝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君士坦丁堡的傳說和權威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仍然具有影響力.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人們越來越容易因為新羅馬的許多所謂失敗而否定甚至譴責它及其遺產.
今天, 拜占庭的廢墟和遺迹經常被忽視、忽略或誤解, 散布在多個國家和博物館. 這個網站致力於探索和記錄這一遺產.
-
找到了拜占庭展覽專輯, 這下就省事兒多了.
https://www.thebyzantinelegacy.com/bod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18 18: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19 00:41 編輯


聖壇屏風面板
君士坦丁堡, 12 世紀
https://www.thebyzantinelegacy.com/bode



帶藤蔓和松果柱頭 Capitals with Vines and Pinecones
君士坦丁堡, 6 世紀下半葉
-
君士坦丁堡 Pantokrator 修道院柱頭
帕加馬和君士坦丁堡, 11-12 世紀


拉文納阿夫里西斯科聖米歇爾教堂的後殿馬賽克
約 545/546
拜占庭藝術博物館
6642
玻璃和天然石材馬賽克
高: 現432厘米
現為 615 厘米
風格起源地: 拉文納
拉文納: 阿夫里西斯科聖米歇爾教堂
從 1844 年拆除以來: 這幅馬賽克經歷了深刻的變化: 與恩里科·帕里 (Enrico Pari) 1842/43 創作的水彩畫相比即可看出. 後殿、前牆和拱肩由寶石邊框隔開. 在後殿: 年輕基督屹立於金色背景的天堂之中. 他舉起右手握著一個大十字架: 象徵著他勝利地戰勝了激情. 頭部周圍有金色的十字光環. 他身穿長袖內衣、飾有金色鎖子甲的外套和斗篷. 蒙著面紗的左手拿著一本打開的書: 上面寫著拉丁文: 「人看見了我, 就是看見了父」(約翰福音 14:9) 和「我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 10:30). 大天使邁克爾和加百列在他兩側, 手持金色禮儀權杖, 指向基督. 在後殿拱門的頂部, 基督的羔羊出現在光環中. 後殿裝飾有狹窄的卷鬚狀飾帶, 兩側原本有六隻飛舞的鴿子, 象徵著十二使徒. 在前面的牆上, 基督以天國統治者的姿態端坐在寶座上, 左手放在福音書上, 中間是兩位手持禮儀權杖的大天使. 兩邊出現了約翰啟示錄中的七位吹號的天使, 在他們面前蔓延著混合著火焰的玻璃海. 側面的拱肩上雕刻醫聖科西瑪和達米亞諾的畫像. 通過引用自約翰福音的兩段經文, 基督證明了他完美的神性—無論他被描繪成一個年輕的勝利人物, 一隻羔羊, 還是世界的審判者.
https://recherche.smb.museum/det ... KFMV&objIdx=197  #7012


帶蓋大理石棺殘片
公元 270


拉文納阿非利西斯科聖米歇爾教堂的後殿馬賽克
未知(拜占庭)
整體視圖; 博物館 1844 收購了這幅馬賽克, 1843 從拉文納搬來時對其進行了大修. 拱肩上描繪了聖醫科斯穆斯和達米安. 後殿, 年輕的基督站在天堂般的風景中, 背景是金色的, 兩側是天使長米迦勒和加百列. 他左手拿著一本打開的書, 上面寫著拉丁文詩句「看見我, 就是看見了父」(約翰福音 14.9)和「我與父原為一」(約翰福音 10.30). 後殿的兩側裝飾著一條狹窄的藤蔓飾帶, 上面原有六隻飛鴿, 象徵著十二使徒. 頂部飾帶上是審判中的基督, 兩側是天使長和七位啟示天使, 站在混雜著火的海洋中. 阿非利西斯科的聖米歇爾小教堂由銀行家朱利亞諾·阿真塔里奧出資修建, 作為對天使長米迦勒的獻祭, 於 547 年祝聖. 「阿非利西斯科」一詞可能與小亞細亞的古代弗里吉亞地區有關.  來源: 柏林國家博物館, SMB 數字資料庫 [網站];http://www.smb-digital.de/ (2013 年 12 月 7 日訪問)
-
麻省理工經許可搜索並下載. 看來非商用, 寫一封電郵即可搜索全部內容.
https://dome.mit.edu/handle/1721.3/153718

金玻璃-常見於羅馬地下墓葬
金牌-西羅馬帝國, 4 世紀, 金玻璃和金葉
羅馬地下墓穴
它們是公元 3 世紀羅馬教會的官方墓地. 約有 50 萬基督徒埋葬於此, 其中不乏殉道者和 16 位教皇.
它們以執事聖卡利克斯圖斯的名字命名, 公元 3 世紀初, 教皇澤菲里努斯任命他管理墓地.
卡利斯特建築群屬於 A.P.S.A. 宗座遺產管理局. 管理、保管和保存由教廷下屬機構 P.C.A.S. 教皇考古委員會負責. 自 1930 以來, 朝聖者的接待和向公眾開放的地下墓穴的導遊服務由博斯科慈幼會負責.
聖卡利克斯托斯地下墓穴
它們位於阿皮亞大道右側, 在「Quo Vadis?」教堂后.
聖卡利克斯托斯地下墓穴是羅馬最大、最重要的墓穴之一. 起源於公元二世紀中葉, 是墓地建築群的一部分, 墓地建築群佔地 90 英畝, 有長約 12 英里的四層長廊網路, 深度超過 20 米. 這裡埋葬了數十名殉道者、16 位教皇和許多基督徒. 它們以執事卡利克斯托斯的名字命名, 他在公元三世紀初被教皇澤菲里努斯任命為墓地管理員, 因此聖卡利克斯托斯地下墓穴成為羅馬教會的官方墓地. 空地上有兩個小教堂, 三個後殿, 被稱為「Trichorae」. 在復活節, 也許埋葬了教皇澤菲里努斯和聖體聖事的年輕殉道者聖塔爾西修斯. 地下墓地包括幾個區域. 教皇區域是墓地中最重要和最受尊敬的墓穴, 被稱為「小梵蒂岡」, 因為它是九位教皇的官方埋葬地, 可能還有羅馬 3 世紀教會的八位要員. 在牆上, 你仍然可以看到五位教皇的希臘文原始銘文. 在四塊墓碑上, 靠近教皇的名字, 有「主教」的頭銜, 因為教皇被視為羅馬教會的領袖, 其中兩塊墓碑上有希臘文縮寫 MPT, 意為「殉道者」 Martyr.

https://www.catacombesancallisto.it/en/index.ph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3IPc1bUuI  羅馬聖卡利斯托地下墓穴
世界網站指南
25.6K 訂閱者
151,811 次觀看 2011
聖卡利斯托地下墓穴 - 聖卡利斯托是所有羅馬地下墓穴中最神聖、最重要的墓穴. 對於任何對羅馬和宗教歷史感興趣的人來說, 這個地下墓穴都是必游之地.





大理石棺殘片
樹叢中人影
羅馬 360/37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18 21: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19 17:29 編輯


左1/ 帶戰車比賽場景的賭博機
君士坦丁堡, 約公元 50 年
-
左2/ 赫布多蒙 Hebdomon 聖壇面板

埃及展示
木製雕帶



魚盤
埃及
7 世紀, 粘土
可能提示尼羅河捕魚



年輕女子肖像
公元 2 世紀, 埃及法尤姆
木頭上的蠟染


館藏起源於勃蘭登堡-普魯士皇家藝術館. 古斯塔夫·弗里德里希·瓦根和威廉·馮·博德兩位大師的努力, 使得館藏在 19 和 20 世紀初有了重大發展, 收藏了大量雕塑, 主要來自義大利和德國. 這座建築從施普雷河畔拔地而起, 猶如一座護城河宮殿, 館藏以一種驚人的創新方式呈現, 打破了當時傳統的博物館做法. 這些藝術品與歷史建築元素相結合, 陳列在能夠傳達其創作時代精神的環境中, 從而「增強」其視覺衝擊力. 博物館拜占庭藝術部門擁有一流的晚期古代和拜占庭藝術品, 年代從 3 到 15 世紀. 幾乎所有作品都來自古代地中海地區, 尤其突出的是羅馬基督教前和基督教石棺、東羅馬帝國具象和裝飾雕塑、精美的象牙雕刻和馬賽克圖標, 以及后法老時代埃及日常和宗教物品.
https://www.smb.museum/en/museum ... search/collections/

耶穌受難地
牆圖組
約 1490
8184
伊拉斯謨·格拉瑟(1460-1518), 雕塑家
椴木, 原裝框架
143厘米(團體身高)
寬: 79厘米(全組)
深: 最大 25 厘米
瑞士/蒂羅爾
受到遠銷德國南部的荷蘭祭壇畫的啟發, 木雕家(據推測是伊拉斯謨·格拉瑟)以最密集的敘事描述了基督在各各他被釘十字架的事件, 融合了所有聖經和傳說傳統. 出色的配色方案增強了繪畫的生動感, 其中運用了多種複雜的技巧. 據稱, 這尊耶穌受難像是從施瓦茨所謂的富格爾故居的廢墟中發現的, 該故居於 1809 年被燒毀. 由於發現礦石, 到 15 世紀末, 施瓦茨已經發展成為蒂羅爾州最重要的定居點之一. 在伊拉斯謨·格拉瑟 (Erasmus Grasser) 的指導下, 新的教區教堂於 1492-1503 在此建造.
https://recherche.smb.museum/det ... s=none&objIdx=0


斑岩皇帝軀幹雕像
埃及, 4 世紀


背負十字架的基督
來自洛爾希聖馬丁教堂
粘土, 中萊茵地區(美因茨?)
單個部件在模具中製作、燒制, 然後組裝。
捐贈者、基督和十字架以及兩名竊賊的雕像於 1945 年被俄羅斯人盜走.


瑪麗和孩子
法蘭西島 (巴黎), 1330-50
胡桃木
安德烈亞斯·施呂特 Andreas schluter 設計的卡梅克別墅 villa Kamecke 雕塑


++++++
精品拾遺

描繪慈悲基督像的馬賽克聖像, 君士坦丁堡, 12 世紀第一季

描繪被圍困城市解放的浮雕, 埃及(?), 5 世紀

蒂爾曼·里門施奈德 (Tilman Riemenschneider):《路加福音傳道者》, 來自米納施塔特 (Münnerstadt) 的祭壇畫, 1490–149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19 05:29 | 只看該作者

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 museum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19 22:14 編輯


佩加蒙博物館 Pergamonmuseum
簡介
由阿爾弗雷德·梅塞爾設計, 路德維希·霍夫曼負責監督建造, 歷時二十年, 1910 - 1930. 最初, 一座較小的建築在同一地點矗立了幾年, 隨後被拆除. 收藏了柏林博物館發掘出的重要文物, 例如佩加蒙祭壇雕帶, 這些文物是 1878 - 1886 出土的. 由於地基不牢固, 這座建築很快變得結構不穩, 不得不被拆除. 新建更大的佩加蒙博物館是一座三翼建築群. 博物館目前收藏了柏林國家博物館的三個藏品: 古物收藏館、亞洲博物館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佩加蒙博物館對大型考古建築進行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重建, 包括佩加蒙祭壇、米利都市場門、巴比倫伊什塔爾門和遊行大道以及 Mshatta 立面, 這些建築讓博物館聞名世界, 也讓它成為了德國國家博物館乃至整個德國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
佩加蒙博物館翻新
作為博物館島總體規劃的一部分, 佩加蒙博物館自 2013 年以來一直處於分階段的翻新階段. 工程分兩個施工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施工將於 2013 年開始
在翻新期間, 設佩加蒙祭壇的大廳將關閉, 建筑北翼和希臘化大廳所在的中央部分也將關閉. 佩加蒙博物館的南翼—包括伊什塔爾門、遊行大道、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和米利都市場門,在第一階段開放.
第二階段建設將於 2023 年開始
佩加蒙博物館將完全對遊客關閉, 同時進行全面翻新. 未來,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及其常設展覽將在北翼展出, 而中央部分將繼續收藏古物收藏的大型物品. 佩加蒙祭壇的房間和重新設計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的北翼將於 2027 年重新開放.
https://www.smb.museum/en/museum ... ergamonmuseum/home/



帕加馬. 古代大都市的傑作, 亞德加·阿西西 Yadegar Asisi  360° 全景圖
2018 年 11 月 17 日, 直至另行通知
帕加馬博物館. 全景圖
柏林國家博物館古物收藏館與藝術家阿西西於 2011/2012 年建立的獨特合作關係將繼續下去. 在臨時展覽大樓帕加馬博物館. 全景圖中, 展覽項目帕加馬. Yadegar Asisi 的 360° 全景圖, 以及古物收藏館藏品的精選以及 Yadegar Asisi 完全修改的全景圖正在展出. 全景圖將遊客帶回到公元 129 年, 展示了小亞細亞西海岸的帕加馬古城.  Yadegar Asisi 重建了羅馬帝國時期(哈德良皇帝統治時期, 公元 117-138)的城市.
修復和藝術詮釋
第一個帕加馬全景圖的視覺效果已全面重新製作. 在與古羅馬收藏館團隊的合作下, 藝術家構思了大約 40 個新場景並將它們編織到圖片中. 2017年,  在柏林一家電影製片廠進行的精心拍攝使這項工作得以完成. Studio asisi 計劃舉辦平行展覽, 展出了大約 80 件古羅馬收藏館最重要的帕加馬作品, 包括帕加馬祭壇上最大的 Telephos 雕帶. 為了準備展覽,原件經過了廣泛的保護和修復. 尤其是帕加馬祭壇庭院中的大型女性雕像和屋頂雕塑. 除了帕加馬圖書館的雅典娜帕提諾斯雕像(借給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外, 該城市的所有著名雕塑均在展出, 包括所謂的美麗頭像、赫拉克勒斯的巨大頭像、國王肖像雕塑、宮殿中的古風舞者、普羅米修斯群像和交叉綁帶的雅典娜神像. 不同的裝置通過藝術詮釋加深了遊客的體驗. 基本元素包括 Yadegar Asisi 新創作的繪畫, 這些繪畫展示了帕加馬的雕塑、建築和城市布局.
帕加馬祭壇原始背景
帕加馬.  Yadegar Asisi 的「古都傑作與 360° 全景」是一幅綜合藝術作品: 這是古都收藏館與 Yadegar Asisi 密切合作的產物, 它將多年考古和建築研究的成果與當代藝術家的視野相結合, 必將吸引眾多遊客, 就像 2011/12 年的上一次展覽一樣. 當時 150 萬人參觀了該展覽. 佩加蒙博物館的雕塑和阿西西全景的結合將讓遊客感覺彷彿回到了過去, 正在體驗古城的生活. 在短短的時間內, 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佩加蒙祭壇的原始建築背景, 即雅典衛城.
https://www.smb.museum/en/museum ... a-by-yadegar-asisi/

全景藝術家 Yadegar Asisi | euromaxx
DW 新聞
559 萬訂閱者
DW 是德國公共廣播服務
Yadegar Asisi 使用數千張照片重現了古城帕加馬. 他的 360 度作品正在柏林帕加馬博物館展出.
-
世界紀錄, 全景圖之最. 歷史5年, 三萬張照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ynuh5HnDE
https://www.asisi.de/en/yadegar-asisi/biography/
亞德加·阿西西 Yadegar Asisi
小時候就對空間幻覺技術著迷. 主要興趣在 1500 年左右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 即使在 10 歲時, 這位萊比錫小學生也受到 Andrea Mantegna 或 Leonardo da Vinci 等大師的啟發, 開始思考如何在二維繪畫中描繪三維空間. 對於年輕人—甚至是成年人—Asisi 來說, 繪畫技巧是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工具. 在他後來的一些職業中, 透視原理髮揮了重要作用.

學習和第一步
1973 至 1978, 阿西西在德累斯頓工業大學學習建築, 在那裡他發現了這座城市的魅力和獨特之處, 這座城市在 1945 年被摧毀后正在重建. 作為波斯難民的兒子, 他於 1978 年離開東德前往伊朗, 在革命期間他在那裡度過了近一年的時間. 1979 年返回德國, 從那時起直到 1984 就讀於柏林藝術高中(現為藝術大學), 在那裡他學習繪畫, 後來成為克勞斯·富斯曼的得意門生. 對透視的掌握和對繪畫的熱愛使阿西西能夠通過 1982 年成立的 Brandt-Asisi-Böttcher 建築事務所實現廣大普通觀眾都能理解的項目創意. 阿西西是最早將繪畫帶入建築展示的人之一.

背景
1955
出生於維也納, 童年和青年時期在哈雷和萊比錫度過
1973 – 1978
建築學, 德累斯頓工業大學
1978 – 1984
繪畫研究, 柏林藝術大學
1991
建築學客座教授, 柏林藝術大學
1996 – 2008
柏林應用科學大學建築系建築展示教授
全景圖
紐約 9/11
2022 – 2024, 萊比錫

莫奈大教堂
自 2024 年起,萊比錫
2020, 魯昂

卡羅拉花園
2019 – 2022, 萊比錫

泰坦尼克號
2019 – 2020, 魯昂
2017 – 2019, 萊比錫

路德 1517
自 2016 年起, 路德城維滕貝格
......
佩加蒙
2023 – 2024, 普福爾茨海姆
自2018年起, 博物館島, 柏林
......

協同作用



帕加馬宮


雅典娜聖殿



希臘 Psittacula eupatria 鸚鵡馬賽克
鸚鵡歷史 | 古羅馬和希臘的環頸鸚鵡
Marijke Puts
2024
毫不奇怪,我們絕不是第一批將鸚鵡當作寵物飼養的人. 數千年來, 這些鉤嘴鳥以其高智商、色彩鮮艷的羽毛和強大的喙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 虎皮鸚鵡是祖先土著夢想故事的一部分, 亞歷山大大帝有一隻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鸚鵡, 因為他將該物種從旁遮普邦引入西方,《星期日泰晤士報》有一篇整篇文章專門介紹鸚鵡在藝術史上的出現. 我可以繼續說下去, 但我想將這篇文章獻給我在研究印度環頸鸚鵡護理指南時發現的一些有趣的信息. 也就是說,Psittacula 屬的環頸鸚鵡在古羅馬和希臘是珍貴的寵物, 我們實際上對那種情況了解很多.
希臘 Psittacula eupatria 鸚鵡馬賽克
這幅馬賽克可追溯到公元前 2 世紀, 位於當時的希臘城市帕加馬. 它被確定為描繪亞歷山大鸚鵡 (Psittacula eupatria). Carole Raddato 來自德國法蘭克福, CC BY-SA 2.0.
羅馬人、希臘人和鳥類
我們對古羅馬人和希臘人的日常生活了解頗多. 這些文明非常善於記錄, 這很有幫助!即使是他們沒有以書面形式記錄的東西, 有時也可以通過像上面這樣的馬賽克以及一系列其他藝術作品相當準確地弄清楚. 碰巧這些人真的很喜歡動物. 1949 年, 拉贊比在他的《希臘和羅馬家庭寵物》中描述了他們強烈的動物宗教—許多神被描繪成各種動物—可能促使他們試圖馴養各種各樣的生物. 其中包括狗、猴子、蛇, 當然還有鸚鵡. 我找不到更多關於亞歷山大大帝的情況的信息, 除了他在印度戰役(大約公元前 325 年)后顯然帶回了一群 Psittacula 鸚鵡. 它們一定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https://www.psittacology.com/parrot-history-ancient-rome-greece/



回旅館路上 一家便利店, 過了下午3點, 早晨送來的小吃都是半價, 果腹而已. 在斯德哥爾摩與小吃店老闆侃大山, 看了清晨食品接送和準備的全過程; 僅自製咖啡和三明治.


歐亞喜鵲 Eurasian Magpie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歐亞喜鵲的保護級別列為無危, 因為其種群數量極大(歐洲估計有 22,500,000-57,000,000隻)、分佈範圍極大、且種群趨勢穩定, 壽命 3-7年.
https://www.allaboutbirds.org/guide/Eurasian_Magpie/lifehist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SbDcks_uA
女子將玩具送給一隻野喜鵲—它邀請朋友們過來玩 | The Dodo Wild Hearts
The Dodo
1690 萬訂閱者
12,605,174 次觀看 2021 年 5 月 18 日 #thedodo #kitten #cat
Danielle 剛搬進新家, 突然有一隻野喜鵲落在她腳邊. 它會跟著她走, 坐在她的膝蓋上. 然後, 它帶著兒子過來了. 不久, 25 只喜鵲就在她的院子里玩耍!



慕尼黑豬肘子 Münchner Schweinshaxe/Munich pork knuckle
沒有當地的好吃, 估計因為遊客如雲, 即烤即賣. 而柏林的可能不是現做的, 常規菜單里沒有這道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19 22:1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0 20:25 編輯


標準德國咖啡和糕點
去參觀柏林牆諸景點時, 前東柏林走街串巷倆鐘頭.



   
帝國總理府
博爾西格宮位於威廉大街拐角處的 Voßstraße 1 號(背景中為舊帝國總理府), 由富有的工業家奧古斯特·尤利烏斯·阿爾伯特·博爾西格於 1874-1877 建造. 自 1878 年去世以來, 他從未住過這所房子. 從那一年起, 奧托·馮·俾斯麥將鄰近的舒倫堡宮(威廉大街 77 號)用作住所, 帝國總理府也隨他搬進了這棟建築. 儘管位置顯眼且房產價值高昂, 博爾西格宮仍閑置了大約四分之一世紀, 具體情況不詳, 直到 1904 年被普魯士 Pfandbriefbank 以 130 萬馬克收購, 並擴建為銀行大樓. 1928-1930, 在威廉大街 78 號的相鄰地產上修建了舒倫堡宮或帝國總理府的擴建部分. 帝國總理府國務秘書負責相關的前期工作. 1927 年春, 舉行了一次建築建造邀請賽, 旨在通過風格上的調整來縮小現有辦公樓和博爾西格宮之間的差距. 這項必要工作的資金超過 20 萬馬克. 建築師 Eduard Jobst Siedler 和 Robert Kisch 是競賽獲勝者, 他們的計劃大部分得以實施. 1932-1933, 帝國總理府暫時用作帝國總統保羅·馮·興登堡的官邸, 因為當時興登堡在帝國總統府(威廉大街 73 號)的公寓正在翻修. 儘管弗朗茨·馮·帕彭於 1932 年不得不放棄帝國總理一職, 但他仍繼續住在他的官邸, 並多次與國家元首直接接觸. 1934/35, 保羅·路德維希·特羅斯特、格爾迪·特羅斯特和萊昂哈德·加爾為阿道夫·希特勒改造並重新設計了帝國總理官邸的起居室和工作室, 即元首公寓. 帝國總理府 (Reichskanzlei) 是德意志帝國時期(1878-1945)德國總理辦公室的傳統名稱. 這座「舊」建築遭到嚴重損壞(蘇聯下令 1949 年開始拆除廢墟), 新帝國總理府(Neue Reichskanzlei; 1939 年初建成, 一直使用到 1945)在二戰期間受到輕微損壞. 德國的蘇聯軍事管理局也下令拆除這座新建築, 該建築於 1953 年完工, 回收的材料被用於東德共產黨的其他建築項目.
目錄
1 歷史
1.1 新帝國總理府
2 進一步閱讀
3 畫廊
4 另請參閱
5 外部鏈接
6 參考資料
歷史
Neue Reichskanzlei II.jpgDie Neue Reichskanzlei IV.jpgNew Reich Chancellery.jpg
在所有第三帝國建築中, 這是新德國最重要和最負盛名的住房. 它被稱為新帝國總理府, 因為「Reichskanzler」是德國總理的傳統名稱, 當時他是阿道夫·希特勒, 住在舊坎茲萊 Kanzlei 大樓里. 希特勒之前的俾斯麥總理是前政府大樓中最重要的佔有者. 這裡是希特勒及其德國人民的絕對權力中心, 當然, 所有著名的國家領導人, 如戈培爾、希姆萊、戈林、里賓特洛甫等, 都經常聚集在這裡與最高領袖會面. 希特勒將新總理府稱為他的「石語!」, 因為這座建築是他設計的. 該建築於 1939 年竣工. 帝國建築師阿爾伯特·施佩爾在設計方面為元首提供了有力的協助. 約 4,000 名工人輪班工作, 耗資 9000 萬德國馬克(相當於今天的 3.39 億美元). 所有與戰爭努力有關的重要決定都是在這裡做出的, 這座建築必須是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建築之一, 也是設計最精美的建築之一. 在本文作者看來, 它最終的毀滅是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中對它的描述. 這是所謂的戰勝德國者所經歷的文明衰退過程的見證. 英國淪為三流垃圾場, 許多美國人完全失去了理智, 他們認為自己打了一場「好戰」, 現在他們將明白「自食惡果」的含義. 整個現象可以概括為文明衰退, 因為西方價值觀徹底失敗了, 而今天西方似乎正在加速其斯賓格勒式衰落(我聽到「殭屍」這個詞了嗎?) 帝國總理府文物, 我們最近獲得了以前帝國總理府各種餐具的大量收藏. 1945 年 4 月, 俄羅斯人在柏林發動了可怕血腥屠殺, 在瘋狂的搶劫中拿走了其中的一些. 此後, 大約在 4 月 20 日, 俄羅斯人和美國人在易北河畔的托爾高鎮會面. 當時, 俄羅斯人和美國人洗劫了它.

博爾西格宮 (Palais Borsig) 位於威廉大街 (Wilhelmstraße) 拐角處的 Voßstraße 1 號 (背景為舊帝國總理府), 由富有的工業家奧古斯特·尤利烏斯·阿爾伯特·博爾西格 (August Julius Albert Borsig) 建造於 1874-1877.


總理府主辦公室

https://en.metapedia.org/wiki/Reich_Chancellery




萬湖  21公里
舍訥貝格 3.3公里
萬湖會議
德國 [1942]
最後更新: 2025 年 1 月 13 日
簡要事實
1942 年 1 月 20 日
納粹黨
背景: 反猶太主義 第三帝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
關鍵人物: 阿道夫·艾希曼 萊因哈德·海德里希
萬湖會議, 納粹官員 1942 年 1 月 20 日在柏林郊區萬湖舉行會議, 計劃對所謂的「猶太人問題」(Judenfrage)進行「最終解決」(Endlösung). 1941 年 7 月 31 日, 納粹領導人赫爾曼·戈林元帥命令納粹黨衛隊(納粹准軍事部隊)領導人兼蓋世太保(秘密警察)負責人萊因哈德·海德里希為這一「最終解決方案」制定全面計劃. 六個月後召開的萬湖會議, 以海德里希為首的15名納粹高級官員出席, 其中包括納粹中央安全局猶太事務負責人阿道夫·艾希曼.
https://www.britannica.com/event/Wannsee-Conference
https://www.bing.com/videos/rive ... F698&ajaxhist=0
萬湖會議又名 Die Wannseekonferenz (1984) 重製版, 英文字幕
Misplaced Media
6,782 次觀看 2023
簡介、片尾字幕以及字幕(全部為英文) 均來自美國影碟 [ID7765PR]. 所有字幕均單獨重新定時以匹配此來源.
0:02
1942 年 1 月 20 日, 在柏林郊區萬湖一所安靜房子里舉行了一次會議.
0:22
萬湖會議. 應安全警察和特勤局局長萊因哈德·海德里希的邀請.
0:30
納粹黨、黨衛軍和政府官僚機構 14 名主要代表出席了會議.
0:56
會議僅持續了 90 分鐘
-
像是德國歷史劇的一集, 語速中等, 用來練聽力不錯.
https://www.berlin.de/en/districts/schoeneberg/  舍訥貝格
擁有熱鬧的夜生活場景、安靜的住宅區和豐富的綠化. 它地處中心位置, 基礎設施完善, 可以快速到達柏林的其他地方, 尤其是西區. 柏林的大部分歷史都是在舍訥貝格書寫的. 約翰·肯尼迪在舍訥貝格市政廳說出了他的傳奇名言「我是一個柏林人」. 這個地區還有兩個著名的孩子: 瑪琳·黛德麗在這裡所謂的「紅島」街區長大, 著名攝影師赫爾穆特·牛頓也是舍訥貝格人. 兩人均葬於弗里德瑙空曠街道 Stubenrauchstraße 公墓.




M48 公共汽車


滕珀爾霍夫
克羅伊茨貝格
舍訥費爾 SXF 德 泰格爾 機場 TXL
美國有許多中小型機場; 根據交通部等網站, 達兩萬多個(簡易跑道, 無控制塔). 國家綜合機場系統計劃 (NPIAS) 列出近 3,300 個公共機場, 其中商業規模機場僅100多個.
https://www.whereig.com/usa/airports.html


標準蘇式辦公/住宅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0 18:4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0 20:35 編輯


保加利亞旅行社

展覽開幕 100 x 100 Georgi Iankov 繪畫作品
2024
2024 年 4 月 11 日 |保加利亞文化學院 |萊比錫大街 114-115 號 10117 柏林 |免費入場
世界各地有數十萬張這七種流行動物的圖像. 在虛擬空間中, 它們不斷被觀看、喜歡和分享. 但是, 每一位有自尊心的畫家和藝術家都會從自然出發, 尋找並找到自己對我們周圍世界物體的詮釋. 喬治·伊安科夫(GI)用動態的線條, 在筆尖不離開紙張的情況下, 在七張海報上呈現了以前不存在的動物形象. 從它們出現的那一刻起, 它們就不再是100%的視覺定義. 他們在互聯網上過著自己的生活, 100%獨立於他們的創造者. 在那裡, 它們會受到由另一種智能, 即人工智慧(AI)控制的其他過程的影響. 用適當的幽默感來說, 這個展覽可以被定義為接待室和調解中心. 第一位智力者已經張貼了海報, 並將其展示留給了第二位智力者. 喬治·伊安科夫 1964 年出生於索非亞. 1990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海報藝術專業, 五年後被任命為該系助理教授. 自 2020 擔任國家藝術學院院長. 伊安科夫從事廣告工作二十多年, 是眾多廣告活動和視頻的創作者. 他還涉足過視覺藝術的各個領域, 包括海報、平面設計、物品、裝置等. 他是保加利亞藝術家聯盟平面設計部門成員. 新視野國際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 伊安科夫參加過許多海報論壇, 包括: 索非亞國際舞台海報三年展; 國際幽默與諷刺雙年展—加布羅沃; 日內瓦萬國宮人權日展覽; 保加利亞海報展覽—巴塞爾; 他與尼古拉·姆拉德諾夫 (Nikolay Mladenov) 教授一起參與了奧地利駐索非亞大使館的「牆上的詩歌」項目. 其他項目包括: 「法律與正義」展覽—波茨坦、突尼西亞、慕尼黑、杜塞爾多夫、柏林、倫敦; 展覽「我喜歡這部電影」, Casa Del Cinema – 羅馬, So Independent – 紐約。第 56 屆威尼斯雙年展的配套節目《世界圖像: 新藝術地圖》, 盧西亞諾 (Luciano); Benetton 系列、Giorgio Cini 基金會—威尼斯、灰度—塞爾維亞、當代保加利亞幽默海報—奧地利.
喬治·伊安科夫 (Georgi Iankov) 曾多次獲得平面設計獎項, 並舉辦過七次個人展覽.
保加利亞文化學院
萊比錫大街 114 – 115 號, 柏林 10117

https://www.bulgarisches-kulturi ... ungen/#pll_switcher








莫爾斯大街
萊比錫大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10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0 20:35 | 只看該作者

查理檢查站 Checkpoint Charlie/盟軍檢查站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1 17:01 編輯



建築物左側有些柏林牆背景介紹欄, 回來時沿河邊走沒能參觀, 不過網上均有.


查理檢查站 Checkpoint Charlie
盟軍檢查站
「查理」的「C」是字母代碼: Helmstedt 的「Alpha」檢查站(聯邦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過境點)、Dreilinden 的「Bravo」檢查站(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西柏林的過境點) 和 Friedrichstraße 的「查理」檢查站(美蘇區過境點). 在僅允許外交官和外國人通過的查理檢查站, 美國和蘇聯相互對峙—局勢升級到坦克對峙的地步. 在這裡, 西方列強也成為西柏林「島嶼」的守護者. 1961 年 9 月 1 日, 美國陸軍建造了第一個諮詢和檢查站. 在 Friedrichstraße 中間, 207 號房子對面, 停放了一輛汽車來監控訪客流量. 查理檢查站的第一個盟軍控制營房於 1961 年 9 月 22 日建成, 最初由美國陸軍獨家運營. 1962年後, 英國和法國憲兵也駐紮在那裡.
全球熱點
我們的博物館位於以前的住宅和商業空間. 其中一個房間曾經是科隆咖啡館. 柏林牆建成后, 咖啡館幾乎沒有其他客人, 只有攝影師和記者.
1961 年 8 月 13 日, 查理檢查站成為熱點: 從 1961 年 8 月下旬的第一輛美國坦克和同年 10 月的坦克對峙, 到彼得·費希特的死亡、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訪問, 再到 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牆倒塌、盟軍控制營房被拆除並重建為紀念館.
我們的博物館是 Rainer Hildebrandt 博士作為一項免費平民倡議的一部分建立和建造的. 它於 1963 年 6 月 14 日開放.
今天, 每個人都在查理檢查站感到賓至如歸. 這是人們走向他們引以為豪的地方的方式. 這是人們倡導他們也認為屬於自己的歷史的方式. 美國人、英國人和法國人都記得他們曾在這裡為自由柏林而戰的日子. 東歐國家的公民認為查理檢查站是柏林牆和鐵幕的盡頭, 並記得為自由而戰的犧牲者. 以色列、巴勒斯坦、朝鮮和韓國、愛爾蘭、塞普勒斯等分裂國家的人民仍然夢想著和平共處. 查理檢查站是所有人的自由之地, 是世界歷史的見證之地. 「博物館以驚人的方式記錄了柏林牆的修建和德國統一社會黨政權的不公正. 它不僅僅是一個博物館; 作為一個國際知名的機構, 它生動地記錄了侵犯人權和公民權利的歷史和現狀, 提醒參觀者隨時隨地捍衛自由民主, 抵禦敵人.」 —赫爾穆特·科爾, 1982-1998 德國總理.

雷納·希爾德布蘭特 Rainer Hildebrandt 博士


手工製作的熱氣球


裝甲逃生車

帶簡易輕型摩托車馬達的迷你潛艇

https://www.mauermuseum.de/en/star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11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1 16:5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1 23:32 編輯


柏林牆小徑
齊默街
弗里德里希大街
柏林牆小徑標誌著從前東德邊境設施到西柏林的路線, 全長約 160 公里. 它提供 14 個可搭乘公共交通到達站台的歷史信息、紀念地和風景名勝.
從赫爾姆斯多夫 (Hermsdorf) 到沃蘭克斯特拉 (Wollankstraße) 的舞台也會吸引孩子們. 在泰格勒·弗利斯 Tegeler Fließ 以北, 城牆小道通往呂巴爾斯 Lübars, 這裡保留了鄉村魅力. 1990 年 6 月 16 日, 一位來自呂巴爾斯的農民用拖拉機撞破了布蘭肯費爾德大道 (Blankenfelder Chaussee) 的圍牆, 重新開放了布蘭肯費爾德大道. 儘管柏林牆早在 1989 年 11 月初就倒塌了, 但直到今天, 布蘭肯費爾德和呂巴爾斯之間的連接道路仍然不暢通. 今天, 一塊用兩塊邊界牆砌成的牌​​匾矗立在果斷突破的地點; 它也以農民的名字命名為 Checkpoint Qualitz.
https://www.berlin.de/mauer/mauerwe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zYv7nNMDU  
柏林—柏林牆小徑騎行 | 柏林牆倒塌 | DW 318K 訂閱者
德國之聲旅遊
2,701 次瀏覽, 2020
從柏林牆公園穿過勃蘭登堡門到柏林牆紀念館, 再到東邊畫廊; DW 旅行導遊 Lukas Stege 沿著柏林牆小徑騎行, 進一步了解這座城市分裂的歷史.
訂閱 DW 旅行









柏林牆藝術
柏林牆上的藝術: 東柏林和西柏林的情感
柏林牆通常被認為是冷戰分裂的標誌性象徵. 到 1989 年拆除時, 柏林牆上的藝術體現了這座城市人民的情感. 1980 年代的柏林牆藝術是對歐洲冷戰事件的藝術再現, 往往以顛覆性象徵主義為特徵, 批判柏林牆及其代表的意義.
2021 菲爾·瓊斯 Phil Jones, 語言學碩士, 政治學學士

Shimal Gimayev 的《世界人民》, 1990; 以及 Thierry Noir 的《西牆》和《死亡地帶》.
https://www.thecollector.com/art-on-the-berlin-wall/


東側畫廊

柏林牆
1961-1989, 圍繞西柏林並阻止東柏林和東德鄰近地區進入西柏林的屏障. 1949-1961, 約 250 萬東德人逃往西德, 其中包括越來越多的技術工人、專業人士和知識分子. 他們的離去威脅到東德國家的經濟活力. 作為回應, 東德修建了一道屏障以封鎖東德人進入西柏林, 從而封鎖西德. 這道屏障即柏林牆, 1961 年 8 月 12 日至 13 日夜間首次豎立, 這是東德人民議院 (Volkskammer) 8 月 12 日通過的一項法令的結果. 最初圍牆由鐵絲網和煤渣砌成, 後來被一系列混凝土牆(高達5米)所取代, 混凝土牆頂部裝鐵絲網並設瞭望塔、炮台和地雷. 到 1980 年代, 這套圍牆、帶電圍欄和防禦工事系統延伸至柏林45公里, 將城市分為兩部分, 並進一步延伸至西柏林周圍 (120公里), 將其與東德其他地區分隔.

柏林施普雷河沿岸邊界
兩個德國(1961-1989)
柏林牆的陰影
摘要
克羅伊茨貝格區 Kreuzberg (西柏林)和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區 Friedrichshain (東柏林)之間的邊界沿著施普雷河延伸. 儘管東柏林控制了此時施普雷河的整個寬度, 但柏林牆佔據了河流的東岸. 巡邏艇、水下鐵絲網圍欄和船用路障被用來與西柏林建立水邊界, 因為划船者、游泳者和潛水者一次又一次地試圖通過施普雷河到達西方.

河對面是西柏林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Berlin-Wall
https://germanhistorydocs.org/en ... spree-river-no-dat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12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1 19:4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2 00:25 編輯




賴納·傑勒
紀念品
人們對 Rainer Jehle 知之甚少. 據認為, 他在 1990 年左右曾擔任自由藝術家和律師, 現居法國. 在壁畫「Denk-Mal, Mahn-Mal」(記住標記, 注意提醒/思考它, 談論它)中, 「Wohlstand」(繁榮)、「Freiheit」(自由)和「Ich」 (我)出現在紅色表面的縫隙中. Jehle 的畫作「Denk-Mal, Mahn-Mal」(記住標記, 留心提醒/思考它, 談論它)玩弄了公眾的看法. 可以在前景中看到一種紅布, 好像掛在牆上並用拉鏈半拉緊. 透過拉鏈的開口可以看到一些文字的片段. 觀眾需要在心中完成這些詞語—「繁榮」、「自由」和「我」—所有這些詞都與 1989/90 年革命的動機有關. 在 1990 版本中, 可以在牆的上邊緣看到一隻手臂. 2009 年, 手臂被重新塗漆, 紅色表面也經過修飾.
1991 年, 他擔任畫廊顧問委員會主席, 代表藝術家的利益參與有關東邊畫廊未來的談判.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denk-mal-mahn-mal/

伊格納西·布蘭奇·吉斯伯特
帕洛德阿莫爾
他的壁畫展示了三個男性的面孔, 以圖形木刻風格描繪. 「Parlo d』amor」(「我在談論愛情」)用加泰羅尼亞語寫在畫上—呼籲每個人都有選擇愛誰的自由。這些面孔描繪了藝術家生命中的不同階段: 他抵達柏林、適應環境以及展望未來. 這些顏色反映了 Blanch 非常喜歡的柏林秋天: 雪的白色、煤的灰黑色和秋天的金色棕色.
Ignasi Blanch,Parlo d』Amor, 1997
Ignasi Blanch Gisbert  1964 年出生於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羅尼亞小鎮 Roquetes. 他在巴塞羅那學習藝術, 專攻印刷、木刻和雕刻. 1988 搬到西柏林從事藝術工作. 他在東邊畫廊的畫作後來為他贏得了家鄉「年度加泰羅尼亞人」提名, 他現在住在家鄉, 是兒童書籍插畫家. 記得他的壁畫對生活和事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2021 年採訪
Ignasi Blanch Gisbert 於 1964 年出生於加泰羅尼亞的羅克特斯, 是畫廊中唯一來自西班牙的藝術家. 如今居住在加泰羅尼亞. 他的三張臉平面畫作名為「Parlo d』 amor」(「我在談論愛情」), 是對家鄉和柏林市的致敬.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isbert-parlo-damor/

瑪麗·麥基 Mary Mackey
寬容
寬容是我們需要意識到的事情. 寬容可以有兩種含義: 它可以意味著接受或容忍某事.」
藝術家視頻,2021
-麥基的畫作《寬容》中的四個頭像中有兩個在互相微笑, 而另外兩個則轉過身去皺著眉頭. 這幅畫的靈感來自畫廊中蒂埃里·諾爾的頭像. 麥基通過這幅作品批評了西柏林和東柏林人民之間的相互不信任. 對她來說, 這幅畫所傳達的信息仍然至關重要: 接受「他人」在今天和三十年前一樣重要. 今天, 麥基將她的畫作稱為「接受」.
瑪麗·麥基 1959 年出生於科羅拉多州斯特林, 是畫家和攝影師. 她住在丹佛(美國), 在那裡經營一家畫廊. 她的畫作《寬容》呼籲對不同背景的人保持開放態度.

從科羅拉多藝術學院畢業后, 麥基開始了攝影師職業生涯. 1990 年初前往柏林, 對這座剛剛開放的城市充滿好奇. 通過一群她認識的國際藝術家認識了東邊畫廊組織者. 1990, 她在牆上畫了一幅畫作《寬容》, 並拍攝了照片來記錄畫廊的出現. 如今, 她在丹佛經營著一家畫廊, 在那裡展出她的抽象畫.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s/mackey-tolerance/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ition.com/artworks/  柏林牆東側畫廊作品大全/藝術家名單
https://berlinpoche.de/en/east-side-gallery-berlin

蘇珊娜·庫賈普-耶利內克 Susanne Kunjappu-Jellinek
簡歷
2000
視覺藝術家 Susanne Kunjappu-Jellinek 出生於東德. 在東柏林和慕尼黑學習. 她的畫作《簡歷》展示了柏林牆存在的年代. 展示了柏林牆建造以來每年的日期, 也評論了東德僵化的官僚主義. Kunjappu-Jellinek 畫了三幅畫: 1990 年的第一版表達了她對柏林牆倒塌的喜悅. 2000 年, 她意識到東西方人民心中的新牆阻礙了他們如願團結起來. 2009 年, 她添加了一朵玫瑰, 以紀念柏林牆的每一位受害者, 並反對將她的畫作僅僅用作商業和旅遊照片的醒目背景. 在東柏林白湖藝術學院學習期間, 庫尼亞普-耶利內克因「計劃非法越境」被捕入獄. 15 個月後, 西德政府出資將她釋放. 1972 搬到慕尼黑, 在那裡獲得了時裝大師學院文憑. 1984 搬到了西柏林. 她欣喜地目睹了柏林牆倒塌的進程, 部分原因是出於個人原因: 這意味著她可以再次見到在東柏林的家人. 如今, 她是視覺藝術家.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k-curriculum-vita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7
1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2 00:07 | 只看該作者

磨坊街-東邊畫廊的創建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2 19:40 編輯


1987 年的磨坊街, 照片由 Gerd Danigel Frei 拍攝.
1989 年柏林牆倒塌以及東邊畫廊的創建
柏林牆倒塌后僅幾天, 藝術家們就首次藉此機會在柏林牆的東側進行繪畫. 然而, 東德邊防警衛立即將波茨坦廣場的路段上的圖像塗抹掉了. 隨後不久, 來自舍訥貝格的藝術家大衛·蒙蒂(David Monty)與來自普倫茨勞貝格的藝術家海克·斯蒂芬(Heike Stephan)一起提出了將這面牆「改造成世界上最大的畫廊」的想法. 經過與東德國防部的多次討論, 最終就米爾街一段隔離牆達成協議. 「東邊畫廊」項目是根據東德部長會議的官方授權而成立的, 並呼籲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參與. 在 Heike Stephan 和 David Monty 不再參與該項目后, Monty 當時的助手 Christine MacLean 接管了項目協調工作. 從 1990 年 3 月起, 她負責監督參與者、獲取贊助資金並制定廣告措施. 她曾與活動和廣告代理公司 wuva 合作. 東邊畫廊於 1990 年 9 月 28 日開放. 藝術家們通過各自的信息和評論創建了一份文件, 表明對自由的渴望最終比強制措施和暴力更強大. 他們用百餘幅畫作表達了對柏林牆倒塌、冷戰結束的喜悅, 表達了對和平、自由、民主生活的期盼. 但許多藝術作品也體現了對不確定未來的擔憂. 東邊畫廊的參與者憑藉他們的藝術作品拯救了柏林牆,使其免遭拆除、進一步腐朽和破壞. 1991年11月, 東邊畫廊被列入柏林州古迹名錄. 東邊畫廊不僅是柏林牆倒塌最顯著的成果—柏林牆現已幾乎完全拆除, 它現在也是為數不多的邊境設施遺迹之一, 使 28城市原始位置上的年份劃分清晰可見.
https://www.stiftung-berliner-ma ... te-open-air-galerie

安德烈亞斯·坎珀 Andreas Kämper
無題
「我非常高興能經歷那段時光, […] 這真的就像親眼目睹歷史的形成. […] 然後我意識到我不必在歷史書中閱讀它, 我當時就在那裡.」
採訪 2021
攝影師 Kämper  1954 年出生於東柏林, 他在一本攝影日記中記錄了 1989 年以後的東德革命. 他將其中一張照片的放大版捐贈給了柏林牆畫廊. 現在名為「1989 年 12 月 18 日」.
1990 年, Kämper 的照片是一張放大的照片, 拍攝於 1989 年 12 月 18 日萊比錫的一次示威活動中. 2009 年的繪畫版本是在沒有 Kämper 同意的情況下完成的, 儘管他當時反對, 但現在已受到保護令的保護. 原圖顯示一名抗議者手持東德國旗, 上面剪掉了鎚子和圓規. 在這次示威遊行中, 東德民眾高呼「我們是一個民族」, 而不是「我們是人民」, 呼籲民主德國和西德統一. 坎珀 1978 年開始從事攝影記者工作. 在製作從和平革命到統一的攝影日記時, 他捕捉到了東邊畫廊的出現, 並獲得了在柏林牆上展示自己照片的機會. 革命后, 他繼續記錄變化. 他仍然是一名自由攝影師, 現在住在勃蘭登堡.
Andreas Kämper 的照片旁邊是另一張由 Jens Hübner 拍攝的照片的放大副本. 2009 年, 這張照片也沒有恢復原貌, 而是被複製成了一幅畫.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s/kaemper-untitled/


停車引導系統
東區購物中心廣場
競技場
柏林東區購物中心徒步之旅 | 4K |
khiaboon
2,699 次觀看 2023
柏林東區購物中心是位於德國柏林弗里德里希斯海因街區的現代化購物和休閑中心。該購物中心於 2018 年向公眾開放,從那時起,它就成為了當地人和遊客的熱門目的地。佔地約 24,000 平方米,擁有 120 多家商店、餐廳、咖啡館和娛樂場所。購物中心的一些熱門品牌包括阿迪達斯、H&M、Zara 和 Mango 等。該購物中心還設有一家大型超市和一系列服務提供商,例如藥店、銀行和郵局。該購物中心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是其建築風格,將現代元素與周邊地區的歷史建築完美融合。該購物中心建在前火車站的舊址上,保留了一些原有的特色,如站台頂棚和車站時鐘。除了購物,柏林東區購物中心還提供各種娛樂選擇。該購物中心擁有一個最先進的電影院,擁有多個屏幕和各種電影類型。電影院還全年舉辦電影節和特別活動。此外,購物中心還設保齡球館、虛擬現實遊戲中心和攀岩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ZtnzIOh_lo


吉姆·阿維尼翁 Jim Avignon
為東區做點酷事
「柏林 Techno 的最初火花是柏林牆倒塌」
2021 年採訪
阿維尼翁出生於 1968, 是德國最著名的流行藝術家 Pop Art (基於現代流行文化和大眾媒體的藝術, 尤其是對傳統美術價值觀的批判或諷刺) 之一. 他於 1988 年移居西柏林. 他 1990 年的牆畫《Doin it cool for the East Side》描繪了柏林牆倒塌后不久發生的事件. 他沒有修復它, 而是和一群藝術學校的學生在 2013 年畫了一個新版本. Avignon 於 1990 年畫了他的畫作《Doin it cool for the East Side》, 作為慶祝柏林牆倒塌的畫作的陪襯. 原畫展示了 1990 年初發生的近 20 起事件. 1991 年, 他添加了「賺錢機器」幾個字, 這個字一直保留到 1996, 作為對廣告公司環境與維護代理 Werbe- und Veranstaltungsagentur (Wuva) 的諷刺評論, 該公司旨在商業化利用這些壁畫. 2013 年, 他與柏林藝術學校的一班學生一起繪製了這幅畫的新版本. 現在, 它展示了一幅諷刺性柏林全景. 20 歲的 Avignon 1988 首次來到西柏林, 開始在咖啡館和 Techno 俱樂部畫素描. 他是一位國際畫家、概念藝術家、插畫家和表演者, 現在居住在柏林. 他也是音樂家, 與他的樂隊 Neoangin 一起表演. 阿維尼翁喜歡挑戰藝術市場的規則, 將畫廊視為提升自己在柏林知名度的機會.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for-the-east-side/


, . · : ;  (  ) -
卡尼 阿拉瓦伊 Kani Alavi
Esgeschahim 十一月
Kani Alavi 在東邊畫廊畫了兩幅畫:《十一月發生的事情》和另一幅與 Muriel Raoux 合作的畫.
歷史藝術、豪華公寓爭奪柏林著名圍牆
2015  
Irene Noguchi
1989 年 11 月柏林牆倒塌時, 阿拉瓦伊還是年輕藝術家, 住在一間俯瞰東柏林和西柏林邊界的公寓里. 他記得看到東柏林人「像水波一樣」涌過, 他通過翻譯說. 「有些人很高興, 有些人懷疑, 有些人擔心他們可能沒有機會再過牆.」 Alavi 畫下了那一刻: 一張張面孔流淌的河流,他稱之為「Es geschah im November」, 即「它發生在十一月」.
在柏林, 重建城市可能會重新點燃舊日的摩擦
今天, 遊客可以看到這幅畫, 以及其他 100 多幅畫, 覆蓋了近一英里長的原始水泥柏林牆. 它被稱為東邊畫廊. 阿拉維和一群藝術家在柏林牆倒塌后不久的 1990 年創建了它. 他們想保留部分歷史, 並認為在東邊作畫具有象徵意義—在東西德分裂期間, 東邊是空白的, 因為東德士兵在被稱為「死亡地帶」的地區巡邏. 如今, 它被色彩斑斕的畫作所覆蓋, 其中一幅描繪了前蘇聯領導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和東德領導人埃里希·昂納克之間著名的「吻」.據估計, 露天畫廊每年接待 80 萬名遊客, 包括塗鴉藝術家和在色彩繽紛的畫作上亂塗亂畫的破壞者. 但對於 Alavi 來說, 這堵牆最大的威脅不是破壞行為, 而是開發商.
哈塞爾霍夫先生如何拆除這堵牆
過去幾年來, Alavi 和他的支持者一直在與開發商抗爭, 阻止他們在畫廊牆邊建房. 雖然他曾將一些開發商告上法庭並獲勝, 但有一位開發商設法從 Alavi 的雷達上拿走了建築許可, 並在最近建造了一座豪華塔樓. 這棟 14 層高的建築擁有海藍寶石色的窗戶, 俯瞰著附近的施普雷河. 據報道, 截至今年春天80% 單元已售出. 兩年前開工時, 6,000 名抗議者到場. 儘管遭到 Kani Alavi 等藝術家的反對,但一座豪華公寓樓還是聳立在東邊畫廊上方.
NPR
但 10 天後, 建築工人在重兵把守下拆除了 6 米高的牆體, 以便開始施工. 豪華大樓旁邊的一家酒店也獲得了建築許可, 但尚未確定施工日期. Kani 站在牆上的畫作前, 說他希望東邊畫廊有朝一日能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並受到保護, 避免進一步開發. 但他身後是一座嶄新的公寓樓, 遊客們都竭力在車流中聽他講話. 這似乎是一場必敗之戰(梅賽德斯-賓士競技場就坐落在街對面, 已經將部分牆體切掉並重新安置, 以便可以一覽無餘地欣賞水景). 但阿拉維認為, 保護柏林牆至關重要, 這樣人們才能記住統一的鬥爭, 以及邊界如何被視為障礙—尤其是在德國今天面臨移民危機的情況下. 今年夏初,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宣布,德國將接收 80 萬難民,這一消息引發了爭議—遠遠超過任何歐盟國家. 媒體拍攝的敘利亞人涌過邊境的照片與阿拉維自己畫的東柏林人穿越柏林牆的畫作驚人地相似. 「這幅畫決定了我 25 年的未來,」 阿拉維說, 他自己於 1980 年從伊朗移民到德國. 「為保持這堵牆完好無損、保護它而戰,已經成為我的生命.」 2011 年, 德國授予他享有盛譽的聯邦十字勳章, 以表彰他的努力。 2014 年 3 月, 他帶領韓國總統朴槿惠參觀了東邊畫廊。她邀請他在朝韓非軍事區邊界建造一個類似的牆, 他說明年將開始動工. 本周六, 德國將慶祝統一 25 周年, 阿拉維說: 「我們應該擺脫我們頭腦和思想中的心理壁壘……從而擺脫世界各地的實體壁壘.」 諷刺的是, 這位從牆倒塌中受到啟發的人現在決心讓這堵牆屹立不倒. 它是人們曾經跨越的邊界和可能的變化的實體提醒.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eschah-im-november/
https://www.npr.org/sections/par ... berlins-famous-wal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2: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