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首個室溫超導體問世,為了發現它,科學家用廢了幾十顆鑽石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10-15 16:12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項新紀錄,今天轟動整個物理界,在15℃溫度下,竟然也能觀察到超導現象!這就是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的最新研究,他們設計出了一種新型氫化物,可以在這般「高溫」下,無任何電阻地導電。<br />
科學家發現,這種由氫-硫-碳組成的材料,在巨大的壓力(大約是地球核心的75%)下,室溫時就能轉變成超導體。這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室溫超導體,今天,Nature也以封面的形式對其報道,意義之重,可見一斑。西班牙巴斯克大學凝聚態物質理論家 Ion Errea認為:這是第一次真正聲稱發現了室溫超導現象。<br />
劍橋大學的材料科學家Chris Pickard評價道:<br />
這顯然是一個里程碑,首個室溫超導體,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將兩種氫化物混合在一起,然後在超高壓下讓整個混合物重新組合。他們選擇了硫化氫(一種臭雞蛋氣味氣體)和甲烷(天然氣主要成分),將這兩種物質與鉑電極一起放在金剛石砧中。金剛石砧是兩個「尖對尖」金剛石,在二者之間可以產生巨大的壓力,可以達到幾百萬個大氣壓。當壓力超過4萬個大氣壓時,研究人員用綠色激光照射數小時,破壞硫-硫鍵,從而形成硫-氫化合物。<br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4: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