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江一燕:看她第一眼,就有娶她的念頭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文/李月亮

  來源:李月亮(bymooneye)

  有次刷朋友圈,看到一位超有品的男生髮了張照片,寫:看到她的第一眼,就有娶她的念頭。

  我眼拙,問是你女朋友嗎。

  他大笑,江一燕啊。

  當時略不解。「看到第一眼就想娶」的女人,應該不單純是美吧,僅僅是美,男人只會想啪。

  那麼,是因為單純,賢淑,聽話?好像也不是。

  後來我無意間看到江一燕的文章,裡面有一段:

  放學了,光著腳丫的孩子們「嗖」地鑽進一米多高的玉米地,沒了人影。不一會兒,又突然出現在半山腰。他們高舉著嶄新的彩筆,一個勁兒地沖我揮手。我在山這頭兒也使勁揮手回應著,直到一個個小小身影徹底消失在群山中。

  不算很煽情的畫面,但我心裡倏忽一動,有點靈魂共鳴的趕腳。

  也瞬間有點喜歡她。

  再後來,看到江一燕的更多消息,發現這女人身上,確實有種不尋常的東西,不但吸引男人,也吸引女人。

  在多數人的印象里,她是演員。沒有大紅大紫,但也在娛樂圈有一席之地。

  《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里,溫婉恬靜的周蒙。

  

  《南京!南京!》里,勇敢倔強的江香君。

  

  《消失的兇手》中的越獄女囚。

  

  不過,演員只是江一燕的職業,她的人生,遠不止於此。

  準確地說,她是個混娛樂圈的高級女文青。

  鄉村老師小江

  那年,江一燕去廣西一個小山村拍戲,認識了村裡的一些孩子,他們每天要翻山越嶺,走近兩小時的路去上學。孩子們的腳因為翻山越嶺而磨得又黑又腫。而學校簡陋得不能再簡陋。晚上,留宿的五六個學生擠在一張木板床上睡覺。

  

  之後,江一燕每年都會抽出一個月去山區公益支教,教語文,教音樂,教體育,教舞蹈。她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吃一樣的飯菜,住一樣的木板床,認真去每一個孩子家裡探訪。

  

  她給孩子們買校服買蚊帳,建廣播站建廚房,還出資設立了獎學金,學習好的同學每人都有獎勵,這使很多輟學的孩子都回來了,學校一下子多了100多個學生。

  

  這件事,江一燕已經堅持了九年。

  攝影師小江

  江一燕的媽媽是攝影師。她對攝影也自幼痴迷。

  做演員后,別人用鏡頭記錄她的美。她則背著大相機,去歐洲、非洲、美洲,爬山,摔跤,蹚泥,過河,去記錄世界的美和獨特。

  她有多幅作品選入《國家地理》。

  

  

  

  

  拍攝《南京!南京!》期間,江一燕拍的高圓圓。

  

  江一燕的攝影作品很細膩。有美,有壯麗,有情緒,有人文關懷。

  在新疆,她為拍片,雙腳在沼澤地里浸泡幾個小時,身邊盤旋的都是螞蚱大小的蚊子。

  她說:「有時候別人覺得很苦,我還意識不到,還挺享受。當一幫朋友坐下來看自己的作品,看到一張好的照片,大家會都非常興奮,這個時候是最大的一種滿足,跟那些苦比起來,這樣的快樂遠遠超過太多。」

  攝影的苦,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

  

  歌者小江

  說來,江一燕還是個創作型歌手,她寫過好幾本歌,喜歡自彈自唱。

  

  她家裡有三把吉他,一把是愛心義賣中拍得的張亞東的琴,一把是公司贈送的電吉他,還有她最喜歡的一把,是粉絲特地在日本為她定製的,上面刻了她的名字。

  她說,無論在家,還是去外地拍戲、旅行,只要有時間,她隨時隨地會抱起吉他。支教期間,還和孩子們一起為學校譜寫了校歌《長洞小學之歌》。

  小江的媽媽對此很是欣慰,開玩笑說這孩子將來失業了,上街也能要到錢。

  

  給自已的歌江一燕 - 星光電影院

  

  旅行者小江

  獨自一人環球旅行,是很多女文青的夢。

  江一燕實現了。拍戲之餘,她去過全球五大洲四十多個國家。

  

  她這樣描述自己的非洲之旅:「我住的地方是木屋,很原始很接近自然,晚上睡覺時河馬就在自己窗前,感覺像是住在森林。」她沒有流露女孩子理所應當的尖叫和柔弱,「那裡並不艱苦,喜歡自然的人,即使住在這樣的木屋,有小蟲子也沒有關係,我能體會到人與動物、人與植物之間的心靈相通,當你很友好地去愛它們時,萬物都會有感應。」

  能不能透過皮肉之苦,去捕獲靈魂的快樂,是判斷真愛的標準。

  會不會對一件不能獲得現實利益的事全心投入、樂在其中,則是判斷一個人有沒有靈魂的標準。

  江一燕是個有靈魂的人。

  

  寫作者小江

  江一燕出過一本書:《我是爬行者小江》。

  不同於其他寫真集類的明星書,它記錄了很多江一燕心靈上的感受。

  在這本號稱「最具誠意明星書」里,她寫爸爸:

  你說,這個世界上你只愛我。

  那一刻,為什麼我的難過比快樂更多?

  一直覺得你愛酒,愛自己勝過愛我。也許是我還不夠了解你吧。你只是不停地給我買吃的,卻那麼少和我交流。

  在紹興有個傳說,女兒出生時,父親都要埋一壇女兒紅,等到女兒出嫁時才挖出來喝。我也曾問你我有沒有,你笑而不答。我就認定是你把酒偷喝了,你是個貪杯的爸爸。

  如果不是你的不信任,我不會背起行囊一個人走。也許今天該謝謝你,是你在那時挑起了我的鬥志。

  江一燕的文字簡單,但總蘊含著情緒。

  就像她的臉,純美,但總流露出某種意味。

  

  陳道明為這本書寫了序,他說:

  年齡的差距,使我也許不能對於你們年輕人的一切都說理解,但這並不妨礙我被你的文字感染和打動。好像看一台你的演出,笑了也好,哭了也好,只要是充滿真誠,總難免惹人疼愛。

  公號主小江

  三個月前,江一燕開了她的微信公眾號——小江的時間縫隙。

  

  她說:做演員時,我總是在詮釋影視角色,能表達出自己東西的餘地比較有限。而我想跟你們更近一點,聊聊最近看的書和電影,聊聊喵星人和包包,像個普通朋友一樣。

  於是,我們看到也聽到她把自己的公眾號當成了一個小小的江湖,有生活的溫柔,藝術的狂野。它文藝,卻又並不只是文藝,它能包容更多的標籤,就如一個能容納百川的江湖。

  她在這裡告訴我們,曾在某部電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不喜歡自己曾經演的某一個角色,手機備忘錄里的三行小詩,自己如何走出心情的陰霾.....

  她的文字溫柔,如窩心陪伴,與你隔著屏幕擁抱。  

  她的聲音溫暖,如同老朋友,每周日如約而至。

  她說她其實有點緊張,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喜歡這個「不務正業」的、圈地自萌的、喋喋不休的女演員。

  但是讀者給了她最隆重的支持。

  有人說,很喜歡小江的文章,你的字裡行間總是充滿著慈悲和溫柔。

  有人說,說不出是被什麼擊中,看完淚目。真的感恩,真的感謝,小爬讓我們看見。

  還有人說,江小爬,你的聲音總是給我力量,每周日聽到你的鼓勵,是我最盛大的欄目。

  ……

  明星的公眾號有很多,而這是目前唯一一個日更的號。她好像變身成為我們每一個站在新媒體大潮里的「苦逼」公號主,定期錄製音頻、關注閱讀量、關注文章質量、關注行動態……,而她卻樂在其中,筆耕不輟。她總是說:「你們的喜歡就是我堅持的動力,我懂你們的敏感善良,也懂你們的脆弱和強大,所以哪怕我的文字只是鼓勵或溫暖了你們中的一個,我甘之如飴。」

  不知道你有沒有和我一樣,重新認識了一個立體的江一燕。

  

  黃渤說,江一燕几乎幹了所有文青該乾的事兒。

  沒錯。

  真正的文青,不是穿棉布襯衫喝咖啡,用手機拍幾張花花草草,而是奔赴星辰大海,尋找詩和遠方,盡己所能,去探索生命的寬度和高度,讓自己的靈魂豐盈壯美,熱氣騰騰。

  說到這裡,你可能明白了,為什麼會有人看到江一燕的照片,就有想娶她的念頭。

  因為她不但有張純美的臉,還有顆豐盈的靈魂,有對這世界更寬廣的愛和領悟。

  這樣的女人,才會在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透出迷人的味道。這味道從內到外發散出來,讓你看她第一眼就喜歡,然後越了解,越喜歡。

  我們常常探討什麼樣的女人活得高級。江一燕應該是答案之一。

  要成為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你首先得是個有靈魂的人。

  有人說,多少女人都想活成江一燕的樣子。

  我想是的。

  作者:李月亮,專欄作家。專業解讀情感疑難雜症、人生紛繁謎題。新書《世間最美是心安》熱賣中。微信公眾號:李月亮(bymooneye)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1: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