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再論醫學是科學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4-10-11 04: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崔略商

之所以會產生「醫學是不是科學」的爭論,主要是因為醫學中的臨床部分不屬於基礎科學,或稱「純科學」。前面說到的STM中的」science」,就特指基礎科學或純科學。因此只有把科學的定義狹義地限定為基礎科學,才可以說「醫學不是科學」。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所稱的科學,包括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所以醫學當然是科學。

生命橋醫學網的幾位編輯雖然都是兼職,但都受過良好教育,有的是臨床醫生,有的是有臨床經歷的傳媒人士,因此筆者一直相信這個網站如它所宣稱的那樣,是一家靠得住的醫學網站,而不是像某些網站那樣,詐稱「中國最大的面向醫生、醫療機構、醫藥從業者以及生命科學領域人士的專業性社會化網路」,實際卻為偽科學張目,為騙子提供場所。想不到,這家網站居然發表了一篇漏洞百出的文章,一個不學無術的作者,拉大旗扯虎皮,居然也敢號稱「醫學還真不是科學」。

因為這個作者自稱「猜猜我是誰」,那麼以下就稱這篇文章為「猜文」。

先指出猜文的一些謬論

1、預設立場站隊。猜文稱筆者的前作《醫學真的不是科學嗎?》存在「預設立場站隊」,試問筆者稱對醫學毫不了解,談醫學時謬誤百出的神經生物學技術人員@求導 「沒有資格從事臨床工作」,有何不可?不是說非臨床工作者不能談醫學,但既然你滿嘴亂說,就不要怪別人質疑你的資格。至於心臟外科醫生@七公李清晨 ,筆者在文章中也沒有對他有過度的抬高,比如刻意強調他的執業醫師資格等。這樣客觀的講述爭論的起因,怎麼稱得上「預設立場站隊」呢?何況,醫科畢業生都受過基本的科研訓練,很多臨床醫生也是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因此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筆者當然不能如猜文作者那樣不負責任地稱一位外科醫生「沒有從事一天科研工作」。

2、轉移話題、偷換概念。猜文舉例說,有人說「醫學是一個不斷進步、不斷糾偏改錯的歷史」,所以說不能說「醫學是歷史,醫學屬於歷史」,並類推稱「醫學是一門不斷變化的科學」不等於「醫學屬於科學」。事實上,轉移話題、偷換概念的正是猜文作者自己。他舉的這個例子,「醫學是一個不斷進步、不斷糾偏改錯的歷史」,本身是一句病句,在這句話中,主語其實不是「醫學」,而是「醫學的歷史」;而眾多醫學教科書中所說的「醫學是一門不斷變化的科學」,這裡所說的「醫學」,恰恰是醫學本身,因此完全可以據此認為,學術界普遍認為醫學是科學。

3、隱藏信息。猜文作者把STM(Science, Technology & Medicine)稱為「西方的基本學術分類」。事實上,STM是出版商較多使用的一個術語(http://en.wikipedia.org/wiki/STM#In_publishing),並非嚴格的「基本學術分類」。STM這個術語在此與HS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即人文社會科學)相對,顯然相當於我們一般所稱的自然科學。還有人把STM作為Science, Technology & Mathematics的簡稱,也不是嚴格的「基本學術分類」。

研究主體具不確定性就不是科學嗎?

猜文作者稱,「醫學研究的主體是生物,世間生物種類千萬,絕大多數都是巨複雜系統。每一種同類生物,都相互存在差異,這種個體差別就已經決定了醫學不是科學!」那麼人體中可能最具有不確定性的神經系統,把它作為研究主體的神經生物學是不是科學?生物學是不是科學?如果因為研究主體具有不確定性就說醫學不是科學,那麼生物學也同樣不是科學,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仇子龍@求導 是不是應該砸了「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牌子,乖乖地退出中國科學院,從此不要再詐稱「神經科學研究人員」?

卡爾·波普指出,科學的一致性在於「對於真理的追尋」,「而不是對於確定性的追尋……所有的人類知識都有可能出錯,因此是不確定的。」(Popper, Karl Raimund (1995). In search of a better world: lectures and essays from thirty years. New York, NY: Routledge. ISBN 0-415-13548-6)。

猜文作者舉的那些醫學中不確定性的例子,「以心血管葯普萘洛爾為例,同樣劑量,白種人用起來剛好,中國人則可能因過量出現不良反應劑量差異可是將近一倍哦!阿托品、嗎啡……這些我就不說了。」這些難道不都是通過科學方法發現的嗎?靠中醫拍著腦袋輕飄飄地說一句:「是葯三分毒」,能發現得了嗎?

醫學是應用科學

之所以會產生「醫學是不是科學」的爭論,主要是因為醫學中的臨床部分不屬於基礎科學,或稱「純科學」。前面說到的STM中的」science」,就特指基礎科學或純科學。因此只有把科學的定義狹義地限定為基礎科學,才可以說「醫學不是科學」。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所稱的科學,包括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所以醫學當然是科學。

還有一種情況,是醫學界人士基於現代醫學發展過程中,某些醫生出現了重技術輕病人的風氣,從而提出「醫學不是科學」。但這只是一個比喻說法,或者說是一種極端的矯枉過正,只是希望醫生在診療實踐過程中把病人考慮進來,而不是冷冰冰地就病論病。提出這個說法的那些醫生,本意絕不是說醫學真的不是科學,更不能容許@求導 或猜文作者之類無知或無德者混水摸魚,打著「醫學不是科學」的旗號,把那些巫醫的不科學手段放進醫療領域,騙取人民的錢財,損害人民的健康。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6: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