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除了13億條命:中國一無所有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1295

帖子

20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ldgunner69 發表於 2010-11-26 10: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國媒體和輿論歡呼雀躍,大呼美國的衰落;連買茶葉蛋的老太太都非常同情美國人,嘆息他們可憐。而另一方面,卻在不斷宣傳中國在國際上的「崛起」,高歌中國經濟的「一枝獨秀」。

  時過兩年,再回頭看看,非常有意思。

  根據2008年的數據,美國的人均年收入(全美國民)為3.76萬美元,世界排名第4;而中國2008年人均年收入(全國居民)1100美元,世界排名109位;美國人均收入是中國的34倍。然而,美國當時的物價卻比中國低。

  一個當時去美國的中國人,事後發表博客文章,說「到美國后才發現,美國除人工服務(如理髮等很貴,美國勞動力價格高,沾著人工的都很貴)之外,絕大部分商品的價格是低於中國的,有些商品的價差之大,有點瞠目結舌。」

  在洛杉磯的一個購物中心,他見到了那些在中國國內賣恨昂貴的品牌,都在以很低的價格出售,而且在美國基本不用擔心買到假貨。在國內一套賣3萬元左右的阿瑪尼西服,在美國五分之一的錢就可以買到,義大利產名牌皮鞋同樣如此。牛仔衣更便宜,lee或levis的牛仔褲,便宜的十幾美金,貴點的20多美金。

  汽車、家用電器類商品更便宜。寶馬Z4的價格,廣告上標註的報價不到3萬美元,而國內的價格,都在50萬至80萬元人民幣之間。且同樣品牌同樣配置的車,美國都要比國內的便宜一半。他幫家裡帶了一台筆記本電腦,同樣品牌同樣型號同樣配置的電腦,在美國是499美金,而在國內電腦市場的報價為6000元人民幣,而商場的報價更高。而且,供應美國市場的產品質量要優於供應到中國市場的產品質量,日本的產品尤其如此。只有「Made In China」的商品,是供應到外國的產品質量要遠遠高於中國國內。

  美國購物特別放心,不管買中國產品還是其他國家的產品,質量都有保障,並且,服務非常好,在一定期限內可以退貨或者調換。所以中國人到美國后,即使平常不太喜歡購物的,也忍不住買些東西。他為家裡人買了兩箱東西,主要是衣服和鞋子,其中包括三套西服。在交錢的時候,遇到一群中國去的遊客,購物之多可用瘋狂來形容。在一個賣箱包的商店,幾乎每個從中國去的人都買兩個以上的箱子來裝下所買的商品。他們一邊挑選商品一邊驚詫著:「這裡的東西怎麼會比國內便宜這麼多?!」他聽出他們心中的不平衡,連他自己都有種酸楚感覺。

  回國的時候,在洛杉磯機場,他看到很多中國人在商店購買大中華香煙和茅台酒,原因同樣是便宜,且不會買到假貨。

住宿的價格也不貴。他前後住了4個四星級或五星級酒店,網上預訂,每天的價格大致在90美元左右。關於食,在洛杉磯「小台北」的一個中餐館,他們4個人點了魚、蝦、蟹等,每個菜的平均價格大致在6至7美元左右,非常豐盛的一頓午餐分量很足,沒有吃完,一結賬,只有49美元;他以為老闆賬算錯了,問了一下的確如此。在美國,他吃過兩次麥當勞,其套餐的價格一般在4至6美元之間,絕對價格看起來比中國高一些,但飲料隨便喝的,漢堡包的分量也比中國的至少多出一倍,薯條同樣如此。他們5個人點了5份套餐,有3人沒有吃完就已經吃飽了。他所了解的幾所美國中小學,都提供早飯和午飯,兩頓飯都按照孩子的營養所需配置,比較豐盛;而兩頓飯一天僅收1美元,大概7.5元人民幣,僅夠支付中國國內小學生的一個盒飯。1美元即使在中國國內也不算什麼,但在美國經常看到支付1美元的商品。想想看,美國人每個月有4千元的收入,花費4百元就可以買台筆記本電腦,200多元就可以買一雙名牌義大利皮鞋,50元錢就可以請幾位朋友吃一頓,那是什麼概念?!

  在洛杉磯,一位華人朋友告訴他,每月25美金就可以隨便打國際長途。如果用一種卡從美國打到中國,每分鐘只有幾美分的價格。為了方便,他買了一個手機,價格12.5美元,含部分通話費。

  美國的油價以加侖計量,1加侖=3.785升,折算以後,絕對價格比中國低;而美國的油品質量更高一些。況且,中國養車要繳納養路費等各種費用,收費公路如林,逃都逃不脫。但在美國,絕大部分公路都是免費的。美國的高速公路叫freeway,免費路,可謂名副其實。他在美國期間,從洛杉磯到聖地亞哥再到拉斯維加斯,平均每天都有5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驅車在路上,沒有遇到一條收費公路。而全世界收費公路14萬公里,其中10萬公里在中國,佔全世界70%。

  在美國,體驗最深的是速度。一輛輛汽車,飛快地賓士,耳邊是嗖嗖的聲音,剛開始的時候他感覺有點緊張,幾天後才慢慢適應。由於沒有收費公路,人們以一種更高的速度和效率到達目的地。這種速度和效率,在他看來,是多麼的令人望而生畏!因為在它背後,是一系列的諸如體制、公共服務等等因素。而這種不起眼的對比,意味著美國在以更快的速度拉開與中國的距離。

  高收入、低物價、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美國公民願意消費、敢於消費甚至超前消費的根本原因。由於美元處於貶值軌道,而中國又拚命借錢給美國——實際上是向美國輸出福利,使得美國的消費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而中國政府在一遍又一遍地提出拉動內需的時候,卻忽略了一些基礎和前提:增加民眾收入、降低物價、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這些,正是困擾中國、導致中國消費內需不振的根本原因。

  該作者說,作為一位深愛這個國家的普通公民,作為一位出身於貧窮家庭、對底層弱者的艱難生存狀況有著切身感受的公民,他希望自己的祖國變得足夠強大,而這一切,都需要有民富這一前提。而要民富,又必須有公眾的話語權得到充分表達和重視作為前提;唯有此,才能抑制強勢利益集團對弱者的掠奪和侵害,才能抑制腐敗,才能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以上是在金融危機時候,一個初入美國者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從這篇文章中,我們感受到美國人民的可憐與水深火熱了嗎?!也許,即便這是水深火熱,恐怕絕大部分在「一枝獨秀」中幸福生活著的中國人,都願意赴湯蹈火了。

 從美國的物價水準和人民生活狀態,無論如何都感受不到美國已經衰敗。

  物質生活僅是人類生活的一面,精神生活同等重要,有時甚至超於物質。

  最近,一個中國女孩到了美國后,對媒體談出了自己感受。對一個孩子來講,中國與美國有什麼不同呢?她說:中國的孩子沒有自己的思想;美國的孩子很自由。在她的眼裡,中國的孩子是:「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學校說入黨入團好,他們就搶著入。而且中國小孩對美國有偏見,覺得美國特別破,經濟也特別爛;對任何事情,他們都沒有一個正確的觀點。」那麼她眼裡的美國的孩子呢?「我覺得特自由,大家都特放得開,想什麼就說什麼。上課的時候那些小孩,明明問題跟老師講的一點關係都沒有,在中國小孩就不敢問了,在美國小孩就敢問,問得老師聽不懂,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他們的性格都挺好的。」她還說,「在美國,你可以站在大街上大喊去,你罵政府,政府不會來害你,這是最基本的。」

  這個結論,也有中國官媒的報道作為佐證。比如最近北京的《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學者諾姆?喬姆斯基2010年8月9日在台灣「中研院」發表演說時,批評美國政府口口聲聲反對恐怖主義;但其實全球頭號恐怖主義國家就是美國;受美國制約

  的台灣,則是幫凶之一。喬姆斯基是美國語言學家,轉換生成語法的創始人,其少年時代即參加左翼的共產主義運動,1960年代越戰期間投身校園反戰運動,從此開始了「異見者的一生」,被公認為美國政策「永遠的反對派」。他永不懈怠地激烈抨擊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運動的「陰謀」、美國式民主的虛偽、美國政治宣傳的陰險和外交政策的帝國主義野心。「9·11」之前的焦點是巴以問題、美國干預科索沃,近幾年則是針對美國的反恐戰爭。這次他首次造訪台灣,以「世界秩序的輪廓:常與變」為題演講,炮口瞄準美國政府。他指出,最近美國國務院警告中國在拚命發展的同時,也要承擔國際責任,但意思其實是要中國「照我們的話做」。他認為美國政府所希望的世界和平穩定,其實只是要別的國家臣服於美國強權之下,挑戰強權就被認為是「不穩定」且對世界有害;但各國政府幾乎對於美國的作法沒有意見,媒體對這樣的霸權宰制更是視而不見,助長了美國的帝國主義思維。

  《環球時報》這樣稱讚喬姆斯基:「20世紀全球十位最偉大科學家」之一;「當代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及思想大師;等等。不過,筆者更感興趣的卻是:一個從少年時代就在美國傳播與美國政府對立言論與思想的他,為什麼沒有被打成「右派」下放勞改或被作為「顛覆國家政權」的「罪犯」而關進監獄?!如此犯罪70多年,為什麼居然還能在美國成為「當代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大師,甚至還能跑到美國「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上大肆攻擊自己的祖國母親?!唯一的解釋只能是:美國政府非常自信,根本不怕被顛覆。

  也許這正是美國強大的原因,她讓人民擁有:言論和發表意見的自由、信仰自由、保證使人民過上健康與和平生活的經濟不虞匱乏的自由、免受恐懼的自由。

目前,中美之間因朝鮮問題發酵,正在演變為黃海、南海和東南亞的外交拉鋸戰。國內媒體是一片反美情緒,甚至「中美必有一戰」的口號盛囂塵上。就如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家約翰?米爾斯海默所暗示的:和上世紀歐洲的情況一樣,對塑造亞洲未來起決定作用的是政治而非經濟;意識形態的激烈競爭,將導致世界這兩大經濟體之間大有開戰的可能。

  一般認為,美中關係會有個良性未來,即美國可以鼓勵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在當前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秩序中崛起。但歷史告訴人們,米爾斯海默的警告不可忽視。一戰前英、德、法每年的貿易額分別佔到其GDP的52%、38%和54%,且大量貿易發生於彼此之間;可經濟上的彼此依賴並不足以防止悲劇性事件升級。如今,中國所宣稱的「和平發展」似乎也是紮根於牢固的經濟基礎,為了維持高速發展,中國需要亞洲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至於美國,華盛頓沒人想看到跟中國爆發衝突,特別是在美國還正在打兩場戰爭的情況下。雖說目前為止,經濟上的互相依賴和避免了兩國開戰,但近來外交領域的戰火卻印證了一些學者過去10年來所持的看法,即上世紀初歐洲的局勢,有可能在今日東亞重演。隨著中國崛起,它會日益迫切地要保護其「核心利益」。

  對此,美國《華盛頓日報》指出,鄧小平執政以來,中國的大戰略是避免與比自己強大很多的對手美國發生衝突,同時打造「綜合國力」。但歷史一再證明,不基於戰略利益的和諧而靠政治手腕和剋制建立起來的和平,具有天生脆弱性。由於沒有親歷傷痕纍纍的中國近代史,該國未來領導人會更加自信;現在,他們認為中國在確保其外交政策目標方面進展過於緩慢。但危險在於,就像100年前德國在歐洲那樣,中國高估了自身實力,低估了美國的力量和決心。加之戰略上的不滿和急躁,會加速造成災難性的誤判和失誤。

  筆者以為,「中美必有一戰」固然可以表達中國人的豪情。但問題是:

  美國真的衰落了嗎?!

  中國是真的「一枝獨秀」嗎?!

  中美之間,政治制度和經濟實力真的可以到了可以抗衡的地步了嗎?!

  中國人民擁有美國人民那樣的「四大自由」了嗎?!

  中國人民還願意象60年前那樣蒙受蠱惑而「抗美援朝」嗎?!

  如果上述問題有一個回答是否定的,那麼,中國所謂「中美必有一戰」的本錢,除了13億條人命外,又在哪裡呢?!

百度里搜不到你,只好進搜狗!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