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赴美生子

[複製鏈接]

1650

主題

5369

帖子

767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CM 發表於 2010-9-1 00: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販賣人口、房屋改建、環境不整、民宅經商、雜訊過大」等為由,引來警察搜查。

  2004年,一家月子中心因為沒有及時將一位患有肝病的台灣媽媽送去治療,導致其肝衰竭死亡,最終關門收場。2010年4月,某民宿里居住的一位媽媽,因提前生產親人無法趕到,不堪自己做飯等生活壓力,產後抑鬱而自殺身亡。

  此外,長時間的飛行危險、外出購物的交通安全、生育意外的健康危機等,對於一位在異國他鄉生產的中國媽媽來說,都是必須考慮的風險因素。

  在美國,因華人生育風俗而誕生的月子中心並不被承認,沒有服務規範、沒有行業公會,服務質量良莠不齊——不少從業者也坦承它「帶有機會主義的色彩」,是一項「灰色經濟」。

  這灰色,直接導致中介與月子中心因費用而起爭執,也造成中介與客戶、客戶與月子中心之間如果發生糾紛,找不到完備的仲裁與解決之道。

  這灰色同樣導致中介面對媒體時的矛盾心理。他們希望宣傳,以進一步擴大客源;然而,這宣傳又必須是低調安靜的。赴美生子回來的媽媽們,則希望銷聲匿跡,不被注視,以免孩子的未來利益受損。如中介趙玲玲所言:「一旦沒有了這個屬地主義,一旦關上這個後門,赴美生子產業也就一夜蒸發了。」

  然而,賦予「落地國民權」的美國憲法修改非一日之功,赴美生子產業還將繼續發展。目前,洛杉磯地區的月子中心數量已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水平,最大的月子中心甚至擁有史上最多的58間客房。

  早年曾在華為工作的四川人Andy,在經過三年觀察后,正式接管了一家台灣人經營的月子中心。他打算自己兼做中介:「我的計劃是和客戶成為長期的朋友,她們以後移民的可能性很大,購房、保險這類的業務我將來都可以做。」

  張繼仁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今年年末,洛杉磯地區還將有兩家酒店式月子中心開張。它們將擁有合法經營場地,採用更加嚴格與規範的管理制度,配備帶除菌設備的嬰兒房,甚至可能像台灣月子中心一樣配置「Hello Kitty」等主題房間。

  但服務商們不乏憂慮,除了前面提到的法律問題,還有部分內地准媽媽們的行為。比如,有部分內地顧客提供虛假材料,申請美國政府專為殘疾、「低保」和難民人群提供的福利,希望不花一分錢生孩子;還有個別媽媽,甚至謊稱自己是當地基督教某支派的教友,利用該教派在家生產的習慣,由教會出錢請產婆上門接生。

  「既然已經利用了人家的落地生政策,差不多就行了。別生完孩子還要從人家口袋裡拿錢。我們應該學會適可而止。」子說道,她擔憂這些行為會引起美國社會的關注,「台灣的赴美生子已經平平穩穩走了20年,我們不要自己把這條路斷了。」

     朴光星:赴美生子至少持續十年

  「如果是一般民眾,他們赴美生子就無可厚非。僑民集團對一個國家來說,有利的一面遠遠大於其負面影響。」

  朴光星,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在2000至2007年於韓國國立首爾大學進修及擔任研究員期間,對韓國准媽媽「赴美生子潮」便有所關注。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他認為無論對於中國家庭還是韓國家庭,「赴美生子」都有其出現的必然性,其共同動機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更好的發展空間。而在某種程度上,這更反映了一國公民對其所屬國家公共服務與社會環境的評價。

  中國新聞周刊:曾經,香港是一些內地准媽媽們追求的理想生產地,現在,一些內地家庭用美國取而代之,你怎樣看這種變遷?

  朴光星:精英階層的財富積累速度在加快,而且最近5年來人民幣對美元一直在升值,這些都為赴美生子準備了有利條件。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大陸這兩年開放赴美旅遊。與此同時,香港從2007年之後逐漸收緊政策,比如大幅增收內地孕婦在港生產的費用。據我看的資料顯示,到美國生一個孩子的全部費用與到香港只相差幾萬元人民幣,對富裕家庭來說這種差別幾可忽略。因此,赴美生子現象繼赴港生子之後,今後將會越來越多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之中。

  其實,赴美生子並不只是中國有,很多國家如印度、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都有。2000年後的那幾年,我在韓國就注意到這種現象。因為不少韓國家庭去美國生孩子,曾在當地媒體上引發過大討論。特別是因為牽涉到一些權力精英,非常受韓國民眾的反感。現在這種現象在韓國仍有持續,只是經過媒體的幾輪批評之後,不再有人張揚此事罷了。

  中國新聞周刊:有觀點認為赴美生子現象體現出「中國夢」的破滅,是對所處社會未來前景的一種擔憂,你怎樣看這種說法?

  朴光星:因為社會財富的兩級分化,赴美生子只是局限於少部分人群的一個現象,遠遠不是整個社會的普遍現象。因此我非常反對「中國夢破滅」這樣一個刺眼的說法。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還處於量的擴張的初級階段,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層也還沒有形成,我們哪裡有什麼「中國夢」的概念?赴美生子這一現象只能說明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新聞周刊:你認為這種現象會存續多久?

  朴光星:恐怕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還將持續下去。在這之前,中國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比如提高在教育、安全、環境和財產保護等方面的全球競爭力。

  與中國相比,韓國如今在這幾方面已經相當成熟。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韓國各種社會矛盾也曾經相當激烈。但經歷過這些陣痛,進入21世紀后他們的整個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已經趨於相對穩定。這兩年出現的新情況是精英迴流,哈佛、斯坦福等大學畢業生選擇回到祖國。如今赴美生子的現象在韓國已經開始收斂,更多只是少部分精英階層的選擇,而且也只是一個多元化的準備而已,未必真的會去美國生活。

  但在中國,在一段時間內,要滿足這些精英人群的需求還比較困難。少則十年,多則不好說,要看這個國家的社會成熟度發展到哪一步。

  中國新聞周刊:參照韓國的經驗,赴美生子人群可能對這個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朴光星:我認為應該分幾種情況來看。第一種,如果是權力精英赴美生子,理應受到社會輿論的批評。按照國外的一些經驗,如果發生權力精英成批將孩子送往國外的現象,難免引起社會上人心動搖。如果領導階層都不相信自己國家未來的發展,又怎能讓老百姓保持信心?比如韓國反對黨領導人李會昌,就曾經因為兒媳到夏威夷生孩子,受到韓國輿論的廣泛批評。

  第二種是公眾人物,比如一些影視明星在國內大把掙錢,在國外大把花錢,他們赴美生子同樣也會引起公眾反感。在這背後隱藏著社會財富的轉移。

  但如果既不是權力精英,也不是公眾人物,而是第三種即一般民眾,他們赴美生子就無可厚非。僑民集團對一個國家來說,有利的一面遠遠大於其負面影響,比如華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貢獻就非常大。從長遠來看,我們未嘗不可以認為「赴美生子」對國家的發展有利。

3

主題

175

帖子

1573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73
沙發
nancyzhang 發表於 2010-9-1 08:10 | 只看該作者
總有些人想方設法賺錢,總有些人偏心偏信投資。很多人又喜歡跟風,咳,懶得說風涼話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7: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