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加拿大華人移民:願把孩子送回國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26 22: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就願把孩子送回國。

    我得說明,我對幼兒早期教育缺乏研究,所言不過是根據社會實際得出的看法,完全沒有什麼理論權威佐證我的觀點,難免貽笑大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教於戈先生及對這一問題有興趣的朋友。

    首先,並不是所有在加拿大出生的孩子都要送回國讓老人代養。我們樓下就有一家,父母來多倫多兩年幫著弄小孫孫也近兩年,回國時並不帶走孩子,而是放在這裡的託兒所;而那些想把孩子送回國代養,也不一定全是出於經濟、學業、工作、精力等的考慮。人心不同如其面,怎麼就能斷言是由「毫無現代教育觀念的老人代養」呢?

    小孩由老人代養,或曰照看,在中國太多太多了。中國有句名言:生了小孩兒,家有老人是一寶。這不僅因為他們極富育兒經驗,是年經夫婦書本上難以取得並深刻領會的,而且他們的人生閱歷和智慧也會對嬰幼兒心靈上產生莫大的影響。多少人的童年不是從爺爺、奶奶、姥姥、外公等輩那兒學到的唐詩、兒歌、故事、童話嗎?這種文化印記,不知有多少中國人有過,成為他們終生難忘的精神財富,這當然是有文化的老人,姑且不論;就是一般工農,那些艱辛的生活環境也會在幼小的心靈上產生烙印,生成一種反作用力,長大后,窮則思變。誰人沒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呢?艱難玉成,不是這樣嗎?且不說還有數不盡的,因種種原因在孩提時代失去父母之愛的,由國家或個人代養的孩子,長大后,同樣成材。

    我絕不是否認戈雪所說,從早期開發智力的角度,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取代的。但這不是絕對的,唯一的。何況父母的水平也是千差萬別,魯迅先生就說過,木匠的兒子會玩鑿斧,書香子弟熟悉筆墨,兵家兒早識刀槍,此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兒子會打洞」也,問題的關鍵,竅以為不在父母其人的個體而是其修養和環境,存在決定意識,無論大人小孩概莫能外。

    「父母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取代的」應該理解成一種存在作用。因此,不要把中國大陸的老人看成一個模式,更不能籠統地看得一文不值。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影響了所有的中國人就中自然也有老人,這是加拿大所沒有的。現在中國,高知識、高素養、高智慧的老人,不乏其人,那些閏土式的土老帽不能說沒有,但隨著時代的激流已漸次淘汰。在中國國內,退休老人舞文弄墨、玩電腦、泡酒巴、上舞廳絕不希罕。現代文明早已不是青年人的專利。由這種老人代養小孩,絕不次於只在年齡上佔優勢的年經夫婦。

    不能否認,嬰幼兒在親生父母身邊成長有其優勢,但是,假如因經濟、工作、學業自身還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再在孩子身上付出一點什麼,與其自己活受罪又連累孩子跟著受罪(這在嬰幼兒智力開發上倒的確成問題,因噎費食,不生或晚生等待情況好轉,怕只是一種想像或理想境界。屆時還說不定「和尚沒當成,老婆也耽誤了」)倒不如讓老人領回國內代養,不失為明智之舉。何況在國內有不少是加拿大無法比擬的優勢。

    據筆者孤陋寡聞,這裡嬰幼兒的醫療費用沒得說的,但其治療技術也不是盡善盡美,聽人說(也只是聽說!)小孩子感冒發燒叫頂著,不給葯;有的醫生遇到不好治的病縮手縮腳,推來推去「叫別人看看」,我們鄰居就有個小孩生病,在加拿大沒轍,不得不送回國求治,倒有了轉機。我想,這和這的醫生經驗不足肯定有關。加拿大人少,得病的自然少,實踐機會積累知識也就少,技術提高不快是情理中事。中國人滿為患,人多病號多,病種也多,醫生實踐機會多,知識積累快得多,技術也就高上一籌。

    小孩兒回國,很自然地學會規範化的中文、漢語(普通話、簡體字),這比日後在加拿大長大再回頭學標準的中文、漢語不知要容易多少倍。就憑這一點,不知現在有多少小孩的父母願把孩子送回國去,筆者就抱定這個想法,絕不能叫小孩受到繁體和方言的影響,一定從小叫他跟上時代。《大中報》改簡體字排版,可說是菩薩心腸,這個日子簡直應該上史。還聽說這兒的小孩子上課,連玩帶吃餅乾(?),不管有什麼高論推崇,還得有這兩國小孩子的比較才能定論,我不承認中國的小孩兒早期智力開發得比加拿大的晚,(這是個科學課題,不知有沒有專家在研究)。中國文字之難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哪一個大學教授也難說會認一半《新華字典》。在這裡(加拿大)孩子學一些國內早已淘汰的繁體字(現在就叫錯白字!學生要扣分)和社會交際不用的方言土語(如南方話),更給孩子造成將來與中國打交道時「瞎子點燈白費蠟「的困境。

    加拿大風光旖旎,初來真是美不勝收,但時間一長就給我一種印象,似乎有點千篇一律,滿目湖水、密樹佔主(我來不長見聞太少),而國內一個地方一個樣兒,黃山的雄奇與西湖的嫵媚截然不同。那些富含文化底蘊的名勝古迹多得不計其數。小孩兒稍懂事後,各地轉轉,這種眼福與心靈上的陶冶,我敢說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

    中國的孩子多,可有幾個還找農村無知的小保姆看管呢?找保姆也是要有文憑的、有文化、有智慧、身體健康的。現在中國大陸,勞動力資源豐富,什麼也在競爭,保姆這一行也不例外。只要你有錢,有眼光。

    小孩子大多是放在幼兒園中。怎麼能說「孩子在保守封閉沒有知識氛圍的環境里長大」呢?戈雪的說法真有點不可思議。她大概多年在國外沒有回國看看今日中國的城市面貌吧。就是幼兒園也分著三六九等,只要你有錢,就可入高級的。在小小年紀就可學到英語、舞蹈、鋼琴。何況在那麼眾多的小孩群中生活,怎麼會讓小孩「膽小」「膽怯」「自卑」「空洞」呢?我看,在加拿大,因人口少,孩子自然也少,小孩在這長大,一下子回中國,看到那麼多人,還真說不定會有戈雪說的那些心理障礙呢。

    「昔孟母,擇鄰處」,小孩子生長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下,絕不會像戈先生說的那麼駭人聽聞,小孩智力受到破壞。相反,現在中國人「猴」得很,心眼比哪國人都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孩生長其間,受到薰陶,只能聰明,智力得到鍛煉、開發。讓老人帶回國代養,免交這類學費,何樂而不為。人的智力或者智商,也就是人的思維能力,也絕不是單純從父母那裡遺傳所得,後天的學習尤為重要。一個愛好學習特別是愛好社會科學的孩子,與那些只愛好吃喝玩樂、拚命追星,說起明星來如數家珍的一代,有本質的不同,後者貌似聰明,實則愚昧。

    現在有那麼一些人把老人貶得很低,總是把「老」與「腐朽」連在一起,這種觀點是非常片面的,不公的,也是經不住實踐檢驗的。嚴格說,老與幼,是相對的,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年齡上的劃分。老年人是從青年發展而來,是「過來人」,因而了解青年;相反,青年人還沒有發展到老年,對老年不了解。這種矛盾形成所謂「代溝」,這並不是一個科學概念,只是思想水平、認識水平上的差異。最有力的證明是,只要思想一致,有共同語言,就沒有代溝。思想不同,認識不同,沒有共同語言,年齡相同,也會有「溝」。28歲的女子愛嫁82歲的老翁,沒有代溝,是有共同語言,思想一致之故。根據聯合國的最新界定,五六十歲正當年,不是老年。隨著科學的進展,衰老基因得到破譯,人活一百五十歲或更長壽命不是夢,屆時七八十歲還是好小伙兒呢。所以,我們不要對老年人抱有偏見,思想上的衰老才是真老,年齡上的不算數。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沙發
kylelong 發表於 2008-5-12 09:20 | 只看該作者

孩子教育要綜合考慮

1,根據我個人經驗,中國孩子在中國接受初等教育(小學到高中),是最佳選擇;在加拿大接受高等教育,也是最佳選擇。除了國內有較好的中文教學經驗和教育環境外,中國文化的精髓只有在中國才能學到。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孩子累,負擔多,壓力大,每天8節課(加拿大的孩子4節課),但是(如果用植樹來比喻)這才是成才的基礎。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在早期教育方面做得好,根本不用擔心什麼負擔多、壓力大。啟蒙教育好的孩子,他們智力發育早、接受知識能力強、記憶力高,不存在壓力大、作業多的問題。相反,在早期教育和啟蒙教育方面做的不太好的孩子,就會在學習方面感到吃力,壓力大。但是,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國的大學教育與初等教育的模式基本一致,孩子們的創新意識、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等能力,得不到訓練和開發,聰明得不到應用,不能變成智慧。在加拿大就不同了,孩子們有很多機會去鍛煉自己,整個社會的保障機制以及教育模式,都比較適合,是孩子們成才的較好土壤。

2,智力教育只是教育的一個方面,做人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根本。在中國,孩子們接受的教育是尊敬長輩、老師、家長,傳統的儒家文化是中國人做人的根本。在加拿大,孩子們學不到儒家文化,而學會的是抗議、爭辯、自我。當孩子們長大以後,到了18歲成人的時候,他們有了自我意識,就應該培養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但是,在中國,孩子們又學不到這些,當今的中國社會給現在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畸形的、唯利的、官僚的、專制的環境,人們的責任心、誠信度較差,社會的安定感、自由感較差。而在這方面,加拿大又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環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9: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