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德國文化掠影-37 柏林牆

[複製鏈接]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2 19: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3 01:09 編輯



彼得·拉塞爾 Peter Russell
天空與尋覓
2009
拉塞爾 1948 年出生於英國朴茨茅斯. 他是畫家和數學家, 現居蘇格蘭, 在那裡擁有一間工作室, 從事藝術家和教師的工作. 1990 年, 他與 Margaret Hunter 合作創作了作品「手」, 並在柏林牆上繪製了自己的作品「天空與尋覓者」(Himmel und Sucher).
Russell 在與英國藝術家 Margaret Hunter 合作創作的「手」中繪製了幾何圖形. 《手》與右邊拉塞爾自己的作品《天空與尋求者》融為一體, 後者展示了商店櫥窗中的西方消費品. 一隻拿著鎚子和鐮刀的龍蝦諷刺了共產主義的象徵. 藝術家說, 畫中的背包客正在尋找精神支柱. 這幅畫評論了東德人在 1989 年後對本國文化的尷尬, 並暗示西方強加了消費主義的生活方式. 拉塞爾 1984 年在蘇格蘭舉辦了第一次個展, 並從 1994 年開始為蘇格蘭藝術家協會 Hanging Together 組織展覽. 1989 成為杜塞爾多夫客座藝術家. 他的作品曾在德國幾個城市和波蘭展出, 也曾在布雷斯勞工作過一段時間. 拉塞爾參與了多個國家的藝術家集體活動.
瑪格麗特·亨特和彼得·拉塞爾: 「手」

「我感覺自己有點像分裂的柏林: 我被分裂在蘇格蘭和柏林之間, 被分裂在藝術生活和家庭生活之間」
2021 年採訪
瑪格麗特·亨特 1948 年出生於歐文 (蘇格蘭). 她在東邊畫廊的畫作是「合資企業」和「手」, 是她與蘇格蘭藝術家彼得·羅素合作創作的.
© 2025 柏林牆基金會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himmel-und-sucher/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nter-russell-hands/



比吉特·金德 Birgit Kinder
測試其餘部分
「作為藝術家, 我向任何人徵求許可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2021 年採訪
1962 年出生於埃爾格爾斯堡(東德). 21 歲時, 金德搬到東柏林工作並學習藝術. 1990 成為一名自由藝術家, 后成為成功壁畫家. 她的壁畫《測試其餘部分》聞名於世, 其中一輛「Trabi」正在穿過柏林牆.
Birgit Kinder 在採訪中
1990 年, Kinder 想在牆上畫一幅路過時可以抓到的畫. 她選擇了她的 Trabant(著名的東德輕型汽車)作為主題, 毫髮無損衝破了柏林牆.  「Trabi」代表東德革命, 和平地打破了社會主義統一黨的統治. 2009 年, Birgit Kinder 將她的畫作標題從「測試最好的」(1990) 改為「測試其餘」, 以批評柏林市當時對東邊畫廊的處理方式.
「我覺得那些年是流奶和蜜的歲月, [...] 因為當局允許一切.」
採訪 2021
Birgit Kinder 在圖林根州(東德)的一個小鎮長大. 21 歲搬到東柏林. 她在為東德國家鐵路工作的同時, 還兼職學習成為畫家. 1987 年, 在僱主的許可下. 她開始為工業化公寓樓的入口粉刷. 1990 年, 她決定從事藝術事業, 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 迄今為止, 她已經完成了 270 個牆繪項目, 並繼續從事牆繪工作. 她自發添加到牆上的東邊畫廊的 Trabi 畫作使她的作品聞名全球.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nder-test-the-rest/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6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3 01: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3 17:36 編輯




蒂埃里·布萊克 Thierry Noir
無題
1990
2009
布萊克 1958 出生於里昂(法國). 1982 搬到西柏林, 靠近柏林牆. 從 1984 年起, 他每天都在柏林牆的西側作畫, 用獨特的彩色頭部改變牆的面貌. 他在東邊畫廊畫了兩幅畫. Noir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頭藝術家之一. 他的作品 「Hommage an die junge Generation」(「向年輕一代致敬」)是東邊畫廊最長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第二幅畫與他的彩色頭像畫不同, 這是一幅抽象畫. 有一段時間, 他用頭像畫覆蓋了整個區域, 但在 2009 年恢復了第二幅畫的原版. 對他來說, 重要的是將柏林牆作為歷史的一部分保存下來, 從而呼籲年輕人維護民主與和平. 1982 年, 諾爾搬進了喬治·馮·勞赫之家, 這是克羅伊茨貝格柏林牆附近的一所青年中心. 從 1984 年開始, 他每天都在柏林牆的西側作畫, 以示反抗並讓柏林牆「消失」. 他引人注目的彩色頭像畫舉世聞名. 他畫的柏林牆部分現在可以在倫敦、紐約、摩納哥、洛杉磯和柏林看到. 諾爾住在柏林, 繼續畫彩色頭像畫.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ition.com/artworks/noir-untitled/



克勞斯·尼特哈特 Klaus Niethardt
正義女神 Justitia
尼特哈特 1928 出生於圖林根州弗里德里希羅達. 1952 搬到萊比錫, 在一家機械製造廠工作后成為舞台畫家. 他在柏林牆上畫了正義女神. 描繪了羅馬女神和偉大德國思想家席勒、歌德和愛因斯坦. Justitia 象徵著正義和法律的執行, 傳統上被描繪成戴著眼罩以示中立. 畫中, 她的眼睛是裸露的. 她沒有拿著劍, 而是用手保護著一隻和平鴿. Niethardt 1952 年搬到萊比錫,在基洛夫機械製造廠工作. 他加入了一群業餘藝術家的作品繪畫圈, 接受藝術指導並練習藝術, 后成為舞台畫家. 他因在柏林牆上的繪畫而聞名全國, 2005 年去世.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niethardt-justitia/

蘭斯·凱勒
牆 The Wall, 1997
蘭斯·凱勒是一位美國藝術家。1980 年代末,他活躍於西柏林的餐廳壁畫創作. 關於他, 我們知之甚少. 1990 年, 他在柏林牆上繪製了一幅大幅複製品, 複製了平克·弗洛伊德 Pink Floyd 樂隊 1979 年搖滾專輯 The Wall 的封面. 他還在柏林牆上的另一處繪製了藝術家奧斯卡(漢斯·比爾布勞爾)的一幅設計圖, 描繪了自由女神像. Pink Floyd 樂隊專輯《The Wall》的放大封面圖似乎標誌著樂隊於 1990 年 7 月 21 日在波茨坦廣場邊境地帶舉辦的一場音樂會. 它複製了藝術家兼漫畫家傑拉德·斯卡夫 1979 年的原創設計. 它展示了扭曲的、怪物般的人物從白牆的縫隙中窺視. 一群鎚子軍隊正在中心行進. 有些元素, 比如有著白色望遠鏡眼睛的老師形象, 也出現在 1982 年的平克·弗洛伊德電影和音樂會中.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ks/keller-the-wall/



彼得·佩因茨格 Peter Peinzger
城市人
1952 年出生於魏瑪(東德)。他學習過藝術、哲學、文學和神學, 並在東德經營一家另類藝術畫廊. 1990 年, 他被要求在東邊畫廊的 12 個牆上繪製抽象作品「城市人」(「Stadtmenschen」). 展示了城市的方方面面和印象. 孤立的人物和一隻狗從抽象的形式中浮現出來. 畫作的右側主要是一個巨大的、面具般的黑色面孔, 凝視著觀眾. 這幅畫留下了很多個人解讀的空間. Peinzger 在哈勒的 Burg Giebichenstein 學習藝術, 在波恩、柏林和哈根學習哲學、文學和神學. 1978 年, 他和妻子在埃爾福特的家中開設了一家藝術畫廊, 作為東德國家展覽系統的替代方案. 後來, 這家書店取得了成功, 但後來被迫關閉. 1980 年, Peinzger 一家搬到了東柏林. 除了從事藝術活動外, Peinzger 還出版了哲學書籍. 他現在在 Boda Glasbruk(瑞典)生活和工作, 是畫家.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zger-stadtmensche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6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3 17: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4 07:17 編輯



利斯·布盧尼埃 Lis Blunier
這裡和那裡 Hierund Dort
出生於瑞士伯爾尼. 1990-2019 在柏林擔任自由藝術家. 她的壁畫這裡和那裡帶矩形和腳印, 是極簡藝術  minimal art 傳統. Blunier 居住在瑞士. 壁畫在黃色背景上顯示了九個矩形, 其中一些上面有幾個腳印, 而另一些上面有很多腳印. 在 1990 畫作和 2009 版本中, 腳印都是由路人以及藝術家的朋友和熟人留下的. Lis Blunier 曾說, 它們是個人自由不受牆壁限制的象徵. 1989 年, Lis Blunier 從波恩附近阿爾夫特的 Alanus 美術與藝術學院雕塑專業畢業. 柏林牆倒塌后搬到了柏林-潘科, 在那裡她與兒童和年輕人一起開展藝術項目, 並在青年藝術學校任教. 如今, 她從事多媒體藝術工作. 她的作品曾在眾多展覽中展出.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nier-hier-und-dort/



加布里埃爾·海姆勒 Gabriel Heimler
跳牆者
「令人驚奇的是, 我同時是西方和東方的公民. 以自我批評或者幽默的角度來看, 你可以說我是「跳牆者」.
1964 出生於巴黎. 他在法國長大, 隨後與祖父母一起在匈牙利生活. 海姆勒曾在巴黎學習藝術, 後來搬到東德哈雷, 並於 1988 年搬到了西柏林. 畫作探討了超越邊界的可能性.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mler-mauerspringer/




皮埃爾·保羅·邁耶
你的記憶 Je me souviens
Pierre Paul Maillé 1962年出生於加拿大蒙特利爾, 1988年起生活和工作於西柏林, 在柏林牆創作了抽象作品《我記得》. 畫作以橙色背景前的深藍色矩​​形為主, 清晰、有稜角的形狀與畫中隨意散布的點和線形成鮮明對比. 仔細觀察, 可以發現它們形成了一些群體和圖案. 藍色區域類似於金魚水族館. 這幅畫探討了邊界問題. 2009年, 他重新修飾了自己的畫作. 麥耶在蒙特利爾康考迪亞大學學習視覺藝術和藝術史, 在魁北克蒙特利爾大學學習雕塑.  1991年, 他成為柏林藝術家兼平面設計師威利布羅德·哈斯 (Willibrord Haas) 的助手, 並開始專註於蝕刻創作. 從那時起, 他創作了抽象水彩畫、丙烯畫、素描、攝影、雕塑和陶瓷以及大量蝕刻畫.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lle-je-me-souviens/  

安迪·韋斯 Andy Weiss
心靈之旅 Geist-Reise/spirit journey
「西柏林是所有想去那裡的人的大熔爐, 那裡有很多瘋狂的人. 他們可以嘗試任何他們想嘗試的東西, 他們可以做回真實的自己.」
安迪·韋斯 1958 年出生於錫根, 現居住並工作於柏林, 是藝術家和社會教育工作者. 畫作心靈之旅指的是 1990 的時代精神, 既描繪了希望, 也描繪了不確定性. 它回顧了德國分裂的時期, 也展望了未來.
安迪·韋斯接受採訪
由三部分組成的繪畫作品《精神之旅》展示了幾何、碎片化和象徵性的圖像, 其中一些圖像讓人回想起柏林分裂的時代, 比如一根香蕉和一名宇航員. 畫面中央的「現代娜芙蒂蒂」似乎正直接向觀看者飛來. 在她旁邊是未來的象徵: 細胞結構和遙遠星球上的日落. 1986 年, 他搬到了西柏林, 在報紙上看到了東邊畫廊項目的廣告. 畫作靈感來自於廣泛旅行, 展現出許多不同的風格: 具象或抽象, 色彩豐富或單色. 作為東邊畫廊藝術家倡議的聯合創始人, 他多年來一直為畫廊的保護而努力.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weiss-geist-reise/  

卡斯滕·溫澤爾 Karsten Wenzel
無知的持續
「東邊畫廊至今仍屹立不倒, 始終充滿活力, 對遊客來說是一個如此有趣的地方, 當時沒人能預料到這一點.」
溫澤爾1965 年出生於伊爾默瑙(東德), 是合格的排字工. 1988 移居東柏林, 柏林牆倒塌後學習繪畫. 他現在是一名自由藝術家和教師. 他的畫作《無知的持續》批判了統治者和公眾的盲目性.
Karsten Wenzel 接受採訪
無知的持續描繪冒煙的煙囪前的黑色磚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牆前一位身穿華麗長袍、姿態傲慢的無臉男子的身影. 他的眼鏡和頭型表明他是前東德國家元首埃里希·昂納克. 他的長袍類似於 1790 年法國大革命期間被處決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所穿的加冕禮服. 溫澤爾的畫作批判了不僅是統治者無知, 而且是我們所有人所表現出的盲目和麻木不仁. 溫澤爾接受了排字工培訓. 1988 移居東柏林, 在那裡繪製電影海報並於 1990 年與他人共同創立了 Kinomalerei 公司. 1994 進入柏林藝術大學學習繪畫. 溫澤爾現在是一名自由藝術家, 曾舉辦過多次個人和團體展覽, 並參與過電影和戲劇項目。他在柏林潘科夫的一所青少年藝術學校教授藝術.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gkeit-der-ignoranz/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6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4 01: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5 19:51 編輯




托馬斯·克林根斯坦
轉移到日本地區
「(在東德)沒有批評性的輿論. 因此, 藝術和文化可以將批判性觀點呈現在公眾面前.」
1961年出生於東柏林的托馬斯·克林根斯坦(Thomas Klingenstein)未能實現在東德學習日本學的夢想. 作為一名反對派人士, 他於 1981 年被監禁四個月, 之後被流放到西德. 他的畫作《繞道日本區》描繪了他童年時前往遠東的夢想.
托馬斯·克林根斯坦接受採訪
畫作《轉向中國區》(Umleitung in den Chinesischer Sektor/diversion to the Chinese sector)描繪了克林根斯坦童年的夢想: 柏林牆通向寶塔和日本的富士山. 藝術家選擇這個主題來設想自由旅行的可能性並呼籲廣闊的視野和對其他文化的開放性. 這幅畫回顧了歐洲和遠東之間的文化差異, 暗示東德和西德之間的認知鴻溝可能並不像許多人想象的那麼大. 這位藝術家出生時名為托馬斯·歐文 (Thomas Erwin), 1985 年隨母親姓氏克林根施泰因 (Klingenstein). 作為政治上不墨守成規的日本愛好者, 他曾被東德拒絕學習日本學, 因此參與了東柏林的反對派藝術界. 1980 年末, 就在他一本詩集在西德出版前不久, 他被捕了, 當時僅 19 歲. 1981年初被流放至西德. 後來, 他在日本度過了很長一段時間, 現在在柏林生活和工作, 是畫家和作家.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japanischen-sektor/  


亨利·施密特 Henry Schmidt
死亡的愛
亨利·施密特是一位德國藝術家. 關於他, 我們不再知道更多。他在東邊畫廊畫了一幅夢幻般的全景圖, 名為「Vergesst mir die Liebe nicht」(「別忘了愛情」). 它描繪了一對裸體夫婦從一群神秘的年輕人和老年人身邊走開. 施密特的壁畫《別忘了愛情》描繪了一幅夢幻般的全景圖, 一群裸體的孩子在沙地上玩耍, 臉上掛著奇怪的成人面孔. 照片左邊的一對老夫婦正在照看孩子. 右邊的一對裸體情侶, 讓人想起亞當和夏娃, 正離開人群走向構成場景的黑暗森林, 也許代表著柏林牆. 在背景中紅色的早晨天空的映襯下, 這對夫婦的離別或許描繪了柏林牆倒塌后新的開始的感覺.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ir-die-liebe-nicht/  







沙米爾·吉馬朱
世界人民—我們是人民
沙米勒·吉馬耶夫 (Shamil Gimayev) 1954 出生於俄羅斯喀山. 他接受過藝術教師培訓並學習過繪畫. 1983年, 他和妻子、兒子移居東柏林. 他的畫作《世界人民—我們是一家人》是東邊畫廊中最長的畫作, 描繪了近代 40 年歷史. 在無數的圖案中可以看到抽象的面孔、著名的建築和短語. 周圍的路燈也融入了畫中, 一度連門前的人行道也被畫了起來. 吉馬耶夫在上邊緣又加了一句銘文: 「在柏林牆之間, 在柏林與柏林之間, 在德國人與德國人之間……不要生活在中間, 要像現在的德國那樣, 活得完整」. 該畫通過大量的圖像和信息, 帶領觀眾回到過去, 穿越歷史.
沙米勒·吉馬耶夫,《世界人民—我們是一個民族》(節選), 1997, 牆的缺口旁. 吉馬耶夫就讀於當地藝術學院,1973 年獲得藝術教師資格, 之後在列寧格勒藝術學院學習美術繪畫. 1983 年, 他與德國妻子和兒子一起搬到了東柏林. 吉馬耶夫加入了東德藝術協會—文化聯盟和德國美術藝術家協會. 他定期在柏林和喀山展出自己的作品, 並在那裡以歌手兼作曲家的身份進行演出. 他和妻子自 2008 年起就居住在勃蘭登堡.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wir-sind-ein-volk/  









++++++
保存時間最長的柏林牆部分位於東火車站和奧伯鮑姆橋 Oberbaumbrücke/Oberbaum Bridge 之間, 被稱為東邊畫廊. 柏林牆倒塌后, 來自 21 個國家的 118 位藝術家將 1.3 公里長的前邊界重新設計成世界上最長的露天畫廊. 東邊畫廊既是德國分裂結束的歡樂象徵, 也是對東德邊境制度不人道的歷史提醒. 如今, 它是柏林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東邊畫廊的藝術家們成功阻止了他們的作品被拆除、進一步腐爛和破壞. 1991 年, 柏林市將東邊畫廊列入紀念碑名錄. 這是柏林牆開放最明顯的成果, 但現在幾乎整面柏林牆都消失了, 它是原址邊境防禦工事為數不多的遺跡之一, 提醒人們這座城市曾被分裂了 28 年. 保護東邊畫廊一直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這些畫作在完成不久后就需要修復: 由於在混凝土上塗了錯誤類型的油漆, 而且沒有塗底漆, 許多畫作因天氣原因被毀, 而其他畫作則被塗鴉破壞. 2009 年, 整個東邊畫廊在柏林州、米特區和德國彩票基金會資助下進行了精心修復. 藝術家們親自重新繪製了 1990 年的畫作. 2018 年, 柏林議會將東邊畫廊的責任移交給柏林牆基金會. 從那時起, 基金會負責保護這座紀念碑.
https://www.berlin.de/mauer/en/s ... -1990-333593.en.php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6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4 16:5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5 19:50 編輯



德米特里·弗魯貝爾
謝謝, 安德烈·薩查羅夫
「我感覺自己彷彿站在勃列日涅夫和昂納克的嘴唇之間.」
2021 採訪
俄羅斯藝術家德米特里·弗魯貝爾於 1960 年出生於莫斯科. 弗魯貝爾的壁畫《謝謝, 安德烈·薩查羅夫》向這位同名的俄羅斯異見人士致敬.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ke-andrei-sakharov/   #7195


引人注目的 Oberbaumbrücke(奧伯鮑姆橋)連接著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區和克羅伊茨貝格區, 被認為是柏林最美麗的橋樑.
Oberbaumbrücke 被認為是柏林最美麗的橋. 這說明了一些問題—首都有近 1,000 座不同時代的橋樑. 這座雙層橋是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克羅伊茨貝格區地標. 它自 1896 年以來連接著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和克羅伊茨貝格兩個區. 柏林牆倒塌后, 它也成為東西方統一的象徵.
歷史
在 Oberbaum 橋被賦予現在的石頭外觀之前, 施普雷河上有一座木橋. 奧伯鮑姆橋因這座木橋而得名: 白天, 橋上要收取過橋費, 晚上, 施普雷河口就被用釘子釘住的樹榦封閉起來, 這就是奧伯鮑姆橋. 後來, 西門子和哈爾斯克公司受命在同一地點設計一座石橋, 並於 1896 年完工.
二戰期間破壞
二戰結束前不久, 奧伯鮑姆橋遭到德軍嚴重破壞. 他們炸毀了橋的大部分中間拱門, 兩座塔樓也嚴重受損. 然而, 橋本身並沒有倒塌. 戰爭結束后, 橋樑很快得到了修復. 柏林牆修建時, 奧伯鮑姆橋禁止汽車和鐵路通行. 1961-1989, 這座橋是一條只能供行人使用的邊境通道.
奧伯鮑姆橋的建築
看著紅磚砌成的奧伯鮑姆橋, 橋中間拱門的兩座塔樓引人注目. 它們旨在提醒我們這座橋以前作為海關站的功能, 並且部分不同. 一座塔樓的上層平面圖為八角形, 另一座塔樓為圓形. 方形塔樓頂部印柏林熊, 圓形塔樓頂部印勃蘭登堡鷹. 除了道路交通外, 地鐵也穿過奧伯鮑姆橋. 行人可以從柏林最古老的地鐵線的高架橋下穿過施普雷河大橋. 這條路穿過一個迴廊, 讓人想起古老的修道院.
橋周邊地區
奧伯鮑姆橋不僅是用於穿越施普雷河. 它也是一個文化和電影拍攝地, 尤其是一個受歡迎的觀看日落的聚會場所. 宏偉的「分子人」雕像矗立在施普雷河的河水中, 東邊畫廊也在不遠處. 體驗大橋之美的最佳方式是在施普雷河上乘船遊覽.
https://www.berlin.de/en/attract ... baum-bridge.en.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bEsPf9qMo
奧伯鮑姆橋, 柏林著名橋樑
Town Traveller
11.8K 訂閱者
1,574 次瀏覽, 2021
這座橋有一個故事要講, 從它的建築到它在冷戰期間的作用
0:19
奧伯鮑姆橋是一座橫跨施普雷河雙層橋, 被認為是該市地標之一
0:25
它連接了被柏林牆分開的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和克羅伊茨貝格
0:33
並已成為柏林統一的重要象徵
0:40
這座橋建在市政區及其鄉村地區的前邊界上
0:47
1732 年建造了消費稅牆, 作為城牆的一部分建造了一座木製弔橋, 它充當了通往城市的大門
0:55
奧伯鮑姆橋的名字源於覆蓋著金屬尖刺的重型貿易環
1:04
它被用作夜間阻擋河流以防止走私的柵欄, 鮑姆在德語中的意思是樹或
1:10
木樑, 因此這個名字的意思類似於上游或上游的樹橋


尤伯廣場競技場
尤伯美食音樂廳
UCI 豪華保齡球館
東區購物中心
柏林 S/U 鐵路
https://www.uber-platz.de/en/entertainment/uci-luxe
尤伯廣場 Uber Platz 的 UCI Luxe 致力於為柏林和德國帶來全新的電影體驗, 擁有 14 個專屬影院, 超過 1,600 個座位. 這是德國第二家 UCI Luxe 影院. 尖端的音響和投影技術帶來真正震撼的感官體驗, 可以在舒適的躺椅上享受. 觀看各種電影 - 從藝術電影到最新大片; 並參加音樂會電影、體育和現場直播等特別活動.


盧茨·波蒂恩
波蒂恩個人財產
「為什麼現在不應該有不同的藝術家來在上面作畫呢? 為什麼要如此嚴格地選擇它, 而且真的這麼不酷, 以至於不繼續下去並重新分配它?」
2021 年面試
盧茨·波蒂恩 (Lutz Pottien) 1964 年出生於東柏林. 他通過書面婚姻得以移居西柏林. 現居柏林, 從事建築師工作. 1990 年, 他在東邊畫廊創作了一幅最初無題的隨性畫作, 畫中描繪了吸煙者和鬥牛犬的頭部—這些老套的阿拉伯風格圖案取自 20 世紀早期的香煙廣告.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oenliches-eigentum/  



格哈德·拉爾 Gerhard Lahr
柏林
「這堵牆存在了很多年, 我已經不再習慣去看它了, 因為如果你站在那裡不動, 或者甚至想或需要站在那裡, 你就會被懷疑策劃某種犯罪行為.」
1997 採訪
格哈德·拉爾1938年出生於萊辛巴赫, 2012年在柏林去世, 是東德著名兒童讀物插畫家. 他的壁畫「BERLYN」描繪了柏林牆第一階段的加固情況, 其中設有 Y 形鐵絲網.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ition.com/artworks/lahr-berlyn/  





羅斯瑪麗·辛茨勒
讓它生長
羅斯瑪麗·辛茲勒 (Rosemarie Schinzler) 現居弗萊堡, 是自由藝術家和藝術治療師. 她在東邊畫廊創作了作品讓它生長和一切開放. 它們代表了 1990 年左右人們走向未知世界的感覺. 羅斯瑪麗·辛茨勒 (Rosemarie Schinzler) 在她 1990 年創作的作品「Wachsen Lassen」(讓它生長) 中, 將一個混凝土支架固定在牆上, 並在其中種植了一棵從花園裡採摘的樹苗. 在樹苗的左邊和右邊, 她畫上了「Macht-Ohnmacht」(力量-無力)和「Kraft-Bewegung」(力量-運動)等字樣. 下面的「bitte gießen」(請澆水)字樣呼籲觀看者節約和培育生命. 羅斯瑪麗·辛茨勒 1949 年出生於圖賓根, 自 1971 居住在德國西南部弗萊堡. 自 1996 年起, 她一直擔任自由藝術家和藝術治療師.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ler-wachsen-lasse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6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4 22: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5 19:49 編輯


羅斯瑪麗·辛茨勒
一切順利
羅斯瑪麗·辛茲勒 (Rosemarie Schinzler) 現居弗萊堡, 自由藝術家和藝術治療師. 她在東邊畫廊創作了畫作「Wachsen lassen」(讓它生長)和「Alles offen」(一切開放). 它們代表了 1990 年左右人們走向未知世界的感覺. 在《一切開放》(Alles offen) 中, 兩隻鴿子用紅絲帶叼著勃蘭登堡門. 兩幅畫作的中心都包含心形圖案.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inzler-alles-offen/   


馬克·恩格爾
停演戲劇的傀儡
馬克·恩格爾 (Marc Engel) 在東邊畫廊創作了作品「Marionetten eines abgesetzten Stücks」(掉落戲劇中的木偶). 它描繪了木偶般的人物在荒涼的景觀中倒下, 可能暗示著東德統一社會黨政權的終結. 2009 年, 藝術家使用略微不同的顏色修復了這幅畫. 關於他, 我們不再知道更多. 恩格爾的壁畫(木偶戲) 描繪了一幅凄涼、超現實的場景, 讓人想起薩爾瓦多達利的作品: 陰沉的天空下, 荒涼的景色中, 三個木偶跌跌撞撞地墜落. 前景中的人物類似於愛德華·蒙克的《吶喊》中的主人公, 正在流著血淚. 這幅畫或許影射了德國統一, 東德人民經歷了一段動蕩時期, 告別了舊生活, 開始了新的生活.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bgesetzten-stuecks/  


德米特里·弗魯貝爾
我的上帝, 請幫助我度過這段致命的愛情
「感覺就像我處在勃列日涅夫和昂納克的唇齒之間.」
2021 採訪
俄羅斯藝術家德米特里·弗魯貝爾於 1960 出生於莫斯科. 他廣受好評的壁畫捕捉了一對情侶之間的吻. 共產黨國家元首昂納克和勃列日涅夫.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iebe-zu-ueberleben/  


卡特琳·雷施
歐洲的春天
「[我很高興]即使我的畫只給一個路人帶來快樂!」
2021 採訪
卡特琳·雷施 (Catrin Resch) 1965 年出生於什未林 (東德), 現居住於此. 她是一名訓練有素的石匠, 1989 年為東邊畫廊提交了兩份設計方案, 其中「Europas Frühling」(歐洲的春天)被選中. 她的樂觀畫作描繪了上帝保護人們免受世間邪惡侵害的場景. 這是對和平和保護環境的呼籲.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europas-fruehling/






西奧多·特日克 Theodor Tezhik
大克里姆林宮的風
西奧多·特日克 1946 年出生於俄羅斯埃列克特羅斯塔爾, 現居布拉格. 1989 年, 他成為第一位在柏林牆上作畫的俄羅斯人. 他的畫作《大克里姆林宮的風》描繪了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飛向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上空的人群. 這幅畫講述了克里姆林宮在柏林牆倒塌中扮演的角色. 這位藝術家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色彩斑斕的作品. 這幅畫描繪了一場狂風暴雨, 將人們捲入空中, 導致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塔樓彎曲. 後來的俄羅斯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被倒掛在空中. 上邊緣的 「Tempus fugit」(「時間飛逝」) 提醒人們克里姆林宮在柏林牆倒塌中扮演的角色, 以及政治環境的變化有多突然—當時東德和當時的蘇聯都出現了這種情況. 特日克於 1970 年畢業於莫斯科繪畫、雕塑和建築學院, 並擔任戲劇和電影布景設計師. 他以奇幻的布景雕塑和對視覺隱喻的創造性運用而聞名. 還為樂隊製作了音樂視頻, 並作為莫斯科國際戲劇奧林匹克的首席藝術家製作了廣受好評的舞台劇, 以及該節日多部戲劇的作者和導演.

西奧多·特日克和米哈伊爾·謝雷布爾雅科夫,2009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big-kremlins-wind/


安德烈·塞克里坦德·卡斯滕克·湯姆斯
無標題
安德烈·塞克里特(André Sécrit)1966 年出生於東柏林, 是畫家和油漆匠 varnisher. 他與卡斯滕·湯姆斯(Karsten Thoms)合作在東邊畫廊創作了一件無題作品, 通過牆上的一個洞展示了太空中的地球景觀.
André Sécrit 和 Karsten Thoms, 無題, 1997
塞克里特 (Sécrit) 和湯姆斯 (Thoms) 創作的壁畫描繪了牆上的一個洞, 透過這個洞可以看到漂浮在太空中的地球. 一條黃色帶從長城延伸到地球, 在 1990 年的原始版本中, 它看起來像是另一個空心星球的邊緣. 牆上寫著: 「你已經學會了/自由意味著什麼/永遠不會忘記它.」 這幅畫似乎傳達了柏林牆倒塌後人們普遍感受到的新機遇. 安德烈·塞克里特 (André Sécrit) 在柏林生活和工作, 是畫家和油漆工. 經過近30年的自主創業, 2021年成為柏林一家繪畫工作室的區域經理. 他說, 自己是在東邊畫廊自發創作這些作品的, 當時心情十分激動, 因為結束了東德軍隊兵役並參加了「和平革命」. 這幅畫是他與同志 Karsten Thoms 共同創作的. 畫廊協調員克里斯汀·麥克萊恩 (Christine MacLean) 發現他們未經允許在牆上作畫, 但她很喜歡這幅作品並允許他們繼續畫下去.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rit-thoms-untitled/   

WilliBerger
SoliDeoGloria
Willi Berger 1922 出生於 Bärwalde (現波蘭 Mieszkowice). 2018 年去世. 1979 年開始從事自由藝術家的工作, 專攻自然圖像. 他以壁畫「Soli Deo Gloria」(榮耀歸於上帝)反對對藝術的審查.
Willi Berger 的畫作被塗鴉覆蓋, 1997
Berger 的壁畫「Soli Deo Gloria」是對畫家約翰內斯·梅塞爾 (Johannes Meissel) 的致敬 homage. 這是他前藝術老師梅塞爾的畫作「Gott allein die Ehre」(榮耀歸於上帝)的複製品, 梅塞爾因其表現主義風格而被禁止在納粹德國和東德展出. 這兩幅畫都展示了一扇色彩繽紛的教堂窗戶. 梅塞爾選擇這個主題來將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最後賦格曲》轉化為彩色. 伯傑在柏林美術學院學習繪畫和平面藝術. 1951 年, 他獲得了地區林務員資格, 並在希登塞島的鳥類觀察站擔任了 20 年的館長. 他還是自由藝術家, 繪製當地自然風光並在全球銷售. 伯傑認為自己是社會主義者, 但批評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局勢.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er-soli-deo-gloria/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6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5 18: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6 22:11 編輯



迪特馬爾·賴特
無題
藝術家迪特馬爾·賴特被認為來自西柏林. 關於他的更多信息不詳. 他在東邊畫廊畫了一幅無題的森林畫, 似乎在評論人類與自然同時存在的力量和脆弱性. 除了壁畫, 他還創作了布面丙烯畫. 賴特的無題壁畫從流浪者的視角展示了夏日茂密森林. 樹木筆直高大, 像一支軍隊一樣挺立著. 賴特在他的畫作中添加了以下幾行: So stark / Und doch verletzbar / Das Volk, der Wald / Der Mensch, der Baum. (如此強大/卻又脆弱/人民、森林/人類、樹木). 文字和主題可能指的是數字的力量. 通過這種方式, 藝術家採納了畫廊發起人關於解決環境問題的建議.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ks/reiter-untitled/  


穆里爾·勞克斯 Muriel Raoux
睜開雙眼
法國藝術家, 目前擔任紡織品設計師. 她與藝術家 Kani Alavi 合作創作了一幅作品, 並在東邊畫廊創作了自己的作品「睜開雙眼」. 她的畫作呼籲人們樂觀地展望未來, 同時不忘記過去的教訓.
Muriel Raoux 正在創作柏林牆畫作, 1990
紡織品設計師. 柏林牆倒塌時她活躍在柏林藝術界. 我們對她知之甚少.
在 Muriel Raoux 的部分抽象、部分具象的畫作「睜開雙眼」中, 可以看到綠色景觀中的物體和形狀被風吹來吹去. 一位頭髮被風吹亂的女人將觀眾的目光引向了一位直視畫面的女孩. 通過這幅作品, 藝術家呼籲觀眾用開放的眼光看待當下, 並牢記過去的經驗教訓. Raoux 還與藝術家 Kani Alavi 合作, 根據非洲關於每個人潛力的教義繪製了一幅畫.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x-les-yeux-ouverts/   






東區酒店

喬治·盧茨·勞舍巴特
無題
德國藝術家. 他在東邊畫廊的畫作提醒人們, 時任蘇聯總統的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在和平革命和德國統一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於這位藝術家的更多信息已不詳. 勞舍巴特的畫作描繪了前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駕車向觀眾駛來. 他手握的方向盤由鎚子和鐮刀組成, 這是蘇聯國旗上的符號. 背景類似於勃蘭登堡門. 通過這幅畫, 藝術家強調了戈爾巴喬夫在結束冷戰和實現兩德統一方面發揮的核心作用. 2009 年, 岡瑟·謝費爾複製了這幅畫,用於東邊畫廊的修復.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uschebart-untitle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l7pH6S1zo


西柏林菜單
咖喱香腸蔬菜
-
東柏林菜單
咖喱香腸雞
1988, 我作為學生第一次踏上柏林的土地, 有幸探索了這座分裂城市的兩邊—充滿活力、兼收並蓄的西柏林和神秘、戒備森嚴的東柏林. 東柏林和西柏林的鮮明對比令人難忘, 但現在, 幾十年後, 生活在柏林, 界限已經模糊, 一個統一的新柏林正在蓬勃發展. 東柏林和西柏林的街頭美食文化不同. 一些亮點包括:
東柏林: 品嘗東德香腸, 感受當地歷史.
西柏林: 探索克羅伊茨貝格、米特、新克爾恩和普倫茨勞貝格等街區, 品嘗傳統德國和國際美食.
https://dreamplanexperience.com/ ... berlin-differences/
年收入
西德: 1991-2019/ 21,941-37,844 歐元
東德:                   /11,096-31,347 歐元
https://www.statista.com/chart/1 ... nd-western-germany/
統一之路 - 科爾和戈爾巴喬夫邁出歷史性一步 | 人物與政治
DW (歷史文獻)
560 萬訂閱者
DW 是德國公共廣播服務
6,209 次觀看 2010
這是德國歷史上的決定性時刻. 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和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在高加索地區會面. 在非正式的氣氛中, 兩位政治家為新德國制定了基本規則. 統一談判結束已經整整 20 年了—距離最後一批蘇聯軍隊從前東德撤出已經過去了 20 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6
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5 23: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6 20:06 編輯


這幅大概是塗鴉, 與資料庫中的一號和二號都對不上.





柏林牆下的受害者
安東·沃爾澤: 1902 年 出生, 1962 年 試圖逃跑時在柏林邊境水域被槍殺.
在施普雷河附近的奧伯鮑姆橋
柏林-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和柏林-克羅伊茨貝格之間的邊界區
東德邊防部隊在不遠處有一個觀察站. 負責監視堤壩和河流的兩名警衛立即注意到了逃跑企圖. 當安東·沃爾澤跳入水中時, 警衛隊長大喊: 「有人在那邊逃跑」, 兩名邊防警衛隨即開槍射擊. 1962 年 10 月, 安東·沃爾澤試圖從東柏林逃往西柏林, 當時他 60 歲. 他於 1902 年出生在上施瓦本拉芬斯堡附近的魏勒, 自 1920 年代中期以來一直與第一任妻子住在柏林魏森湖. 他們有兩個女兒. 父親是一名受過培訓的油漆精鍊工, 在魏森湖 Warnecke & Böhm 油漆公司工作多年. 他目睹了納粹統治下該業務的「雅利安化」, 並目睹了猶太奴隸勞工被迫在那裡工作. 1945 年後, 這家現在位於柏林蘇聯佔領區的公司被徵用並收歸國有. 正是在這段時間, 安東·沃爾澤再婚. 和許多技術工人一樣, 1955 年背棄了東德, 帶著第二任妻子和孩子逃往西德. 他們定居奧芬巴赫, 但當安東·沃爾澤的岳母病重時, 他的妻子想陪在她身邊, 於是 1958 年全家搬回了東柏林. 這給安東·沃爾澤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東德當局認為所謂的歸國者在政治上不可靠, 這種懷疑直接影響了他的職業生涯. 他被允許在以前工作過的同一家公司工作, 但職位與他作為油漆精鍊大師所獲得的技能和能力不相符. 他感到不得不接受一份薪水微薄、資歷過高的職位. 這種羞辱對安東·沃爾澤來說尤其難以忍受, 他越來越酗酒. 他與妻子的關係也破裂了. 1962 年 10 月 8 日晚上, 當他試圖逃往西柏林時, 離婚日期已經確定. 這位 60 歲男子在喝了酒壯膽后, 走近了東柏林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區奧伯鮑姆橋的邊界. 他悄悄進入了 Spreeufer 的房屋, 爬上了停泊在那裡的一艘駁船. 在黑暗的掩護下, 他在晚上 10:15 左右從船上跳入水中, 開始游向對岸的西柏林河岸. 安東·沃爾澤在柏林邊境水域被槍殺: 東德邊防部隊犯罪現場照片, 照片顯示了柏林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和柏林克羅伊茨貝格之間的奧伯鮑姆橋附近的施普雷河逃生路線.
https://www.chronik-der-mauer.de/en/victims/180505/walzer-anton






施普雷河畔一座改建倉庫. 柏林統一后改建為工作室、辦公室和餐廳.  -當地攝影論壇

尤伯廣場
碼頭









卡琳娜·比耶雷加德 Karina Bjerregaard
柏林的希姆萊
「請不要在我們的畫作上塗鴉 graffiti. 當我看到人們在我們多年來創作的畫作上塗鴉時, 我真的非常難過. 這是不尊重的.」
比耶雷加德 1962 出生於丹麥尼堡. 從事繪畫、表演藝術和平面設計工作, 現居哥本哈根. 她的壁畫《柏林的天空》The sky over Berlin- Himmel über Berlin 描繪了柏林牆倒塌后的歡欣喜悅. 這幅畫是她與同樣居住在哥本哈根的平面設計師 Lotte Haubart 合作創作的. 靈感來自尼娜·哈根的一首歌曲和維姆·文德斯的電影《柏林蒼穹下》. 洛特·霍巴特 (Lotte Haubart) 畫了飛狗; 卡琳娜·比耶雷加德 (Karina Bjerregaard) 的勃蘭登堡門. 降臨的天使代表西德電影導演文德斯; 東德歌手哈根的升天天使. 這幅畫描繪了能夠再次自由通行勃蘭登堡門的興奮和幸福感受. 2013, 「柏林上方的希姆倫」被拆除並移至公園內, 為新建的 Living Levels 公寓大樓讓路.
https://www.eastsidegalleryexhib ... himlen-over-berlin/  #725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6
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6 20: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7 16:49 編輯



沿河走了8公里, 一路走馬觀花, 時間較晚行人不多, 補了一些照片. 不過錯過了一個景點-東德秘密警察總部/博物館. 只能從館網和德國檔案局借些片子. 以前上傳過 KGB 的全套裝備-美國間諜博物館.
當過幾個月生產隊記工員, 山多地少, 每天大概上下坡十幾里地.





露宿風餐




好像後面幾家飯館兒裡頭混雜著一個官家設施-市政廳水管理局食堂, 午餐不錯, 可惜不對外.






柏林音樂大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6
10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7 16: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8 17:59 編輯


柏林皇宮西側羅馬凱旋門
羅馬人從未到達施普雷河—今天首都的地區太遠、太不重要、太野蠻. 因此柏林沒有古代寺廟或溫泉浴場的遺跡. 該市最古老的石頭建築聖尼古拉斯教堂可追溯至 1230. 在柏林市中心施普雷島上, 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屹立了兩個多世紀: 柏林宮殿的三號門位於西立面的中央, 由 Eosander von Göthe 1710 年建造. 它是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凱旋門和君士坦丁凱旋門的複製品, 這兩座古羅馬時期最大、最宏偉的凱旋門分別於公元 200 和 300 年左右在古羅馬廣場修建. 三號門的大型圓拱是主要通道, 周圍有四根帶基座的柱子. 中間的一個大圓拱構成了主通道, 兩側是兩條較小的通道. 正面矗立著四根帶基座柱子, 柱頂有四個雕塑, 頂部是一個巨大的長方體. 隨著 1950 年柏林宮殿的拆毀, 這座門從城市景觀中消失了, 很快也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 在重建霍亨索倫皇宮時, 凱旋門也被重建. 直到最近, 它還是最後一個隱藏在腳手架後面的組件. 如今, 這些建築已被拆除, 羅馬風格在被毀 70 年後重新回到了這座城市. 該門戶的尺寸非常巨大. 它們超越了其他四個城堡門廊(可追溯到安德烈亞斯·施呂特 Andreas Schlüter 設計), 甚至超越了羅馬原始門廊. 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和君士坦丁的凱旋門均高21米, 柏林宮的三號門高31米. Eosander 必須將羅馬模型的尺寸放大到 Schlüter 立面的高度. 新的正門給霍亨索倫宮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直到 200 年後, 德意志帝國的兩大標誌性建築物—國會大廈和柏林大教堂建成后, 這種影響才得以再次顯現. 19 世紀中葉, Eosander 的巴洛克式拱形山牆和盾形紋章被拆除, 因為這些元素不再適合古典主義的圓頂. 威廉二世修復了 Eosander 原始版本. 現已重建. 喜歡更簡單的...... 羅馬仍然是柏林許多建築師的靈感來源: 諾貝爾斯多夫在設計弗里德里希廣場的聖海德薇格大教堂時引用了萬神殿, 朗漢斯在多立克式勃蘭登堡門上添加了帶有羅馬四馬戰車的凱旋門高檐, 申克爾設計了他的新衛兵室就像一座羅馬兵營, 並且也選擇了萬神殿作為舊博物館入口大廳的模型. 但現在每個人都可以親眼看到最具羅馬風格的建築, 即柏林宮殿三號門柱頭.
-
走街串巷, 信手拈來. 回來寫段子考證才發現, 有些重要片子拍的是側面.
https://berliner-schloss.de/blog ... zollernschloss-ka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s8JRcfziKM  柏林的城堡: 你會選擇哪一座?
DW 旅遊
319K 訂閱者
29,954 次瀏覽 2023
柏林不僅僅是一個聚會熱點. 當你參觀德國首都時, 有很多歷史建築可以參觀. DW 記者漢娜·亨默爾 Hannah Hummel 向你展示了她最喜歡的三座柏林城堡. 最好的是, 可以在一天之內參觀所有城堡!漢娜帶你從地中海風格的格林尼克宮到皇家巴洛克風格的夏洛特堡宮, 再到偏遠的格魯內瓦爾德狩獵小屋宮.
夏洛特堡宮
0:35
我們從市中心的夏洛特堡宮開始
0:40
這不僅是最大的宮殿, 也是柏林最重要的宮殿. 因為在這裡, 我們實際上是在追隨普魯士國王和王后以及德國皇帝的腳步.
0:53
但夏洛特堡宮在柏林為什麼如此重要呢?我認為它是柏林最重要的宮殿, 因為這裡是皇室家族居住了七代人的地方. 它建於 1700 左右, 普魯士霍亨索倫家族將這座宮殿用作夏宮, 直到 1918 年君主制結束. 然後它變成了博物館. 它是二戰期間被摧毀的柏林宮殿的替代品.
1:32
而在這裡, 共和宮建於社會主義時期.
1:39
人們來這裡是因為夏洛特堡是唯一擁有皇家時代內飾的宮殿. 從 1700 年左右的巴洛克時代到君主制結束, 直到 20 世紀初.
2:03
是時候探索宏偉的巴洛克式公寓了. 亮點是瓷器室、宮殿教堂和國王弗雷德里克一世卧室.
2:31
夏洛特堡宮更令人驚嘆的是花園—如此多的自然風光就在柏林中心!這是一個逃離城市喧囂的好地方. 這裡的湖泊與流經柏林的施普雷河相連. 因此, 皇室可以乘坐貢多拉在夏洛特堡宮和城市宮殿之間往返. 花園最初採用法式設計, 後來擴建為英國風景園林.

1918 年 11 月: 卡爾·李卜克內西 (Wie Karl Liebknecht) 在柏林城堡



遺址歷史
800 年來的政治熱點. 洪堡論壇是一座建在歷史遺址上的新建築. 歷代王子和政客們都曾在這裡修建、重新設計、拆除和重新規劃, 以宣揚他們的政治主張. 遺址歷史的四個常設展覽提供了許多機會來進一步了解這個經常引起爭議的遺址.
洪堡論壇簡介
隨著洪堡論壇落戶新柏林宮,柏林市中心正在建設一個獨特的藝術、文化、研究和教育中心. 論壇專註於跨文化對話, 並就歷史和當代全球重大問題提供一系列觀點. 從 2021 開始, 洪堡論壇將舉辦一系列合作機構的常設展覽, 包括民族學博物館和亞洲藝術博物館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 Preussischer Kulturbesitz) 的藏品展示、柏林展覽 (柏林文化項目和柏林城市博物館) 以及洪堡工黨 (洪堡大學)祖柏林). 通過輪流舉辦特別展覽, 這些合作夥伴與許多其他機構一起在洪堡論壇上進行合作. 洪堡論壇由柏林城堡洪堡論壇基金會監管.

未知中國和歐洲藝術家,《庫爾曼之戰》(殘篇), 細節, 清朝 (1644 – 1911), 乾隆時期 (1736 – 1795), 1760年, 懸掛式捲軸 © 由私人收藏家借出
-

身份不明的宮廷藝術家, 軍官巴寧加肖像清朝, 掛軸, 柏林國家博物館, 亞洲藝術博物館 ©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Museum für Asiatische Kunst
-

鳥屋北景 Totoya Hokkei(1780–1850),《蛇與瓜》, 「新舊故事集」 ([kokon] chōmonjū) 出自「和尚庫拉貝」系列, 日本, 江戶時代, 約1821 年, 私人出版的彩色木版畫 (surimono) © 柏林國立博物館亞洲藝術博物館, 1919 年由瑪麗·邁耶和恩斯特·格羅斯捐贈 / 京都立命館大學藝術研究中心提供
-
紫光閣: 紫光殿
活動場地、英雄館和戰區
2024 年 8月28日至 2026 年 8月31日
洪堡論壇
早在 2000 年前, 中國皇帝就已製作了忠臣和將軍的肖像, 以便在宮殿中展示. 本次展覽展示了乾隆皇帝(1736-1795 在位)委託在紫光閣名人堂展示的功勛將領肖像, 以展示他的權力和合法性.  20 世紀他們兩次成為戰利品.
-
金石學: 研究古代文物和過去的物質殘留物, 第一部分
2024 年 9 月 18 日至 2025 年 3 月 15 日
洪堡論壇
金石學 Epigraphy, 字面意思是「對金屬和石頭的研究」, 由宋代(960 – 1279)學者發起. 本演講說明了金石學對中國藝術的重要性和影響. 它包括對青銅器和石碑銘文的研究、書法和繪畫的結合、古代文物的收集, 包括禮器、銅鏡, 以及文獻學和歷史研究. 宋代學者開發了一些發掘、研究和編目古代文物的嚴格方法. 在清代, 古物學經歷了復興. 通過關注文物和視覺文化的收藏實踐、製作、欣賞和記錄, 他們不僅產生了關於過去的知識, 還產生了關於周圍世界的知識.
策展人
展覽由 Birgitta Augustin 策展

帶四個標準書體「山」字圖案的銅鏡, 東周(公元前 770 至公元前 256), 戰國時期(公元前 475 至公元前 221), 青銅器 © 亞洲藝術博物館

《硯台簡史》, 朱爾雲(19 世紀), 首次出版於嘉慶年間(1796 – 1820), 現代重印, 台北 1935 年 圖片來源: 柏林國立博物館, 亞洲藝術博物館

禮器(fu type), 東周(公元前 771 至 256), 春秋時期(公元前 770 至 476), 青銅 © 柏林國立博物館, 亞洲藝術博物館

署名王甫(1362 – 1416), 鄒文勝孝愛, 清代, 十八世紀, 手卷細節 圖片來源: 柏林國立博物館, 亞洲藝術博物館
https://sammlungenonline.humbold ... ogue?exhibition=345
https://www.smb.museum/en/museum ... oldt-forum/profile/





博物館島

左側:
亞歷山大廣場 950米
尼古拉維特爾 400米
東德博物館 300米
https://www.visitberlin.de/en/alexanderplatz
亞歷山大廣場一直是柏林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步行即可抵達商店、電影院、餐廳和許多景點.
-
https://www.ddr-museum.de/de  東德博物館
回顧過去狀態互動之旅
東德博物館獨一無二, 柏林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我們以一種親身實踐的方式展示過去國家的日常生活. 歷史以一種生動、互動且科學的方式傳達. 日常生活 – 柏林牆 – 史塔西: 一瞥東德.
體驗基於可靠學術研究的生動互動展覽. 在 DDR 博物館, 可以了解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生活的一切. 遊客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歷史資料、物品和圖像來增長知識. 我們鼓勵遊客觸摸、握住並與各種物品和裝置互動. 展覽的亮點包括模擬駕駛原裝 Trabant P601 汽車、全裝修的高層公寓樓重建, 其中有數百件原始物品可供探索、無數適合年輕人和老年人的互動遊戲、巨大的壁畫「讚美共產主義」以及與各種文物互動的機會. 所有年齡段的遊客都將以教育性和娛樂性的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歷史.
保護東德歷史
收集和保護東德文化資產是我們博物館的核心任務之一. 藏品超過 360,000 件, 而且數量幾乎每天都在增加.
我們有一個寬敞的倉庫, 專門存放各種日常用品, 博物館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對大量藏品進行編目. 可以在我們的物品資料庫中找到一些已編目的博物館物品.

MZ ES 250 雙埠帶側車
摩托車邊車 MZ ES 250「Doubleport」, 帶邊車 Stoye II Elastik。
單缸二衝程發動機, 風冷
製造商: 茨肖保/萊比錫汽車製造廠 VEB VEB Motorradwerk Zschopau/Fahrzeugbau Stoye Leipzig
建造年份: 1957
最高速度: 100 公里/小時
排量: 250 cm³
功率: 9.2 千瓦/12.5 馬力
生產數量: 800輛
生產時間: 1956 – 1957
庫存編號: 1024574
-
據美國國家密碼博物館: 挎斗摩托車原創於瑞典, 德國, 蘇聯和日本等均投入大規模量產. 哪位去參觀, 請一定要仔細研究谷歌地圖, 千萬不能走員工入口. 去了兩次, 段子獨一無二, 內容驚險離奇引人入勝. 特區的半官方間諜博物館開放后, 其中一個展區簡要分享了其部分內容. 重大節日有退役軍官/志願者當值, 侃大山的好地方.

名稱: 俄羅斯魚
Hartmehrfachfernschreiber 或 HMFS 是一種接收器, 旨在攔截俄羅斯「魚」通信. 俄羅斯人通過多達 9 個頻道分段傳輸多路復用信息. HMFS 會對這些信息進行解復用, 以便德國人進行攔截. 該設備在二戰結束時被繳獲. 前面板採用圓形門, 覆蓋複雜的電氣插頭連接布置. 兩側各有 4 個抽屜, 包含圓形插頭, 標有 A1、A2、B3 等. 許多 DMZ 和燈. 背面是金屬網格, 底部有一排大連接器, 用於各種輸入和輸出. 每側有 2 個木製手柄(可 4 人攜帶).
序列號 1
高度: 28 英寸, 長度: 23 英寸, 寬度: 44 英寸
對象 ID 2009.0810.1402
-
另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博物館據此不到10英里, BWI 機場酒店區, 美國電子博物館(原一家國防巨頭的職工訓練/示範設施, 與美國國家密碼博物館異曲同工).
https://www.ddr-museum.de/de/objects/1024574
https://www.nsa.gov/museum/
https://www.nationalelectronicsmuseum.org/
美國電子博物館搬家了, 新址據此大概二十幾英里, 巴爾的摩縣一個中高檔住宅區-霍普金斯和馬大的教授不少.

薩克森特拉貝特 1.1 通用
444系列中的第283號
包括車牌
四衝程發動機
首次註冊於 1996 年 8 月 13 日
庫存編號 1014912

圖片「埃里希·昂納克」
埃里希·昂納克 (Erich Honecker) 肖像,1971 年
萊比錫國際印刷展覽會
木製框架
玻璃板
庫存編號 1015255
https://www.ddr-museum.de/en/objects/1015255
https://www.ddr-museum.de/de/objects/1014912

東德金融和信貸機構現金卡
安德烈·菲德曼 Andre Fiedermann 現金卡
保護罩內
開戶銀行 科特布斯城市儲蓄銀行
庫存編號 1006480


右側:
勃蘭登堡門 1550米
國家歌劇院 400米
人民宮 300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1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06
11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25-1-28 17:4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29 17:37 編輯


歡迎來到柏林史塔西博物館!
我們很高興您想參觀我們的博物館. 對於個人參觀者, 我們在周一、周三、周五和周六提供公共導覽參觀展覽. 德語導覽從下午 1:00 開始, 英語導覽從下午 3:00 開始.
位於前東德國家安全部 (MfS) 總部所在地 1 號樓. 建於 1960/61, 是埃里希·米爾克 (Erich Mielke) 的官邸, 他於 1957 至 1989 擔任國家安全部長. 1990 年 1 月 15 日, 示威者佔領了史塔西總部. 一周后, 由德國統一社會黨獨裁政權和民權組織代表組成的中央圓桌會議委員會決定, 應在 1 號樓內建立「東德斯大林主義紀念館和研究中心」. 當這一意向聲明毫無進展時, 柏林公民委員會成員和其他民權活動家採取行動, 開始保護這一歷史遺址. 8 月, 他們成立了「反斯大林主義行動協會」(ASTAK). 1990 年 11 月 7 日, 該協會在諾曼街 Normannenstrasse 開設了研究中心和紀念館, 並舉辦了一場名為「反對理性沉睡」的展覽. 1 號樓, 後來被命名為史塔西博物館, 自此向公眾開放.
Erich Mielke 的辦公室保持原樣, 是歷史遺址的核心.
自 1990 年以來, ASTAK 舉辦了不同的展覽, 提供有關國家安全局及其活動如何影響東德人口的信息. 該協會與史塔西檔案局聯合創辦的常設展覽「德國統一社會黨獨裁統治下的國家安全」於 2015 年 1 月在 1 號樓開幕.
德國統一社會黨獨裁統治下的國家安全
二戰後, 在蘇聯的領導下, 德國共產黨開始在德國的蘇聯佔領區建立獨裁政權. 1946 年, 同樣在蘇聯的壓力下, 德國共產黨 (KPD) 和德國社會民主黨 (SPD) 合併, 成立了統一社會黨 (SED). 直到 1989 年, 統一社會黨一直是東德的權力中心. 統治者建立了一個基於武力、威脅、獎勵和特權的權力體系。個人被教導要順從、服從, 並儘可能參與其中. 統一社會黨可以不受限制地進入幾乎所有生活領域(教堂除外), 能夠全面控制民眾並根據需要進行獎勵和譴責。國家安全部是統治機構的中心. 在德國統一社會黨的領導下, 所謂的「黨的盾牌和劍」負責保護「工農國家」和確保德國統一社會黨的獨裁統治. 常設展覽「德國統一社會黨獨裁統治下的國家安全」展示並解釋了德國安全部的結構、發展和運作. 它描述了為該機構工作的人員及其使用的方法. 常設展覽由 ASTAK 協會與聯邦史塔西檔案專員署 (BStU) 合作開發, 後者負責一樓的展覽內容.
最後一位東德國家安全部長埃里希·米爾克的辦公室保持原樣, 是展覽的核心.
-
德國統一社會黨獨裁統治下的國家安全
「1 號樓」曾是德國國家安全部長埃里希·米爾克的辦公地點, 現在是斯塔西博物館的辦公地點, 館內設常設展覽「德國統一社會黨獨裁統治下的國家安全」. 在這個歷史遺址上, 人們可以縱覽德國國家安全部的結構、方法和影響, 德國統一社會黨秘密警察. 德國國家安全部, 俗稱斯塔西,負責確保德國統一社會黨的權力. 在 1949 至 1989 德國統一社會黨一黨統治下, 國家被視為黨產, 沒有其他政治力量掌權, 斯塔西負責維護德國統一社會黨對國家及其機構的鐵腕控制. 斯塔西之所以成為秘密警察, 是因為它擁有無所不包、幾乎不受制約的權力. 它充當情報機構、警察部隊和檢察官, 組織形式為軍事等級制度. 其主要活動對象是東德公民. 通過監視、迫害、排斥和武力, 它迫害那些被認為是「敵對分子」的人, 並以此為社會其他人樹立榜樣, 讓他們遵守和適應黨的意志. 它認為自己是「黨的盾牌和劍」, 是滲透到東德日常生活中的一股力量. 通過教育人們了解史塔西的歷史和方法, 展覽揭示了為什麼史塔西在 1989/1990 年和平革命期間成為如此關注的焦點, 以及剝奪它的權力是人民的中心目標. 新展覽「統一社會黨獨裁統治下的國家安全」的三樓 - 史塔西官員在工作的照片. 一位遊客正在看照片.
新展覽「德國統一社會黨獨裁統治下的國家安全」的三樓 - 斯塔西官員工作的照片.  來源: BStU / Kulick
展覽分為三層, 深入介紹了誰為斯塔西工作以及他們加入的原因、如何在自己的人民中尋找「敵人」的日常任務以及如何在具體情況下迫害這些「敵人」.
二樓展示了國家安全部長埃里希·米爾克的原始辦公室的真實保存, 包括他的私人房間和大會議室. 斯塔西收集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招募和實施非官方合作者(德語縮寫為「IM」). 斯塔西尋找各行各業、任何職業或任何情況下的人, 秘密招募他們來提供有關其他公民的信息. 展覽解釋了非官方合作的廣泛範圍, 以及斯塔西官員如何巧妙地引導他們的卧底進一步實現他們的目標: 維護德國統一社會黨的權力. 斯塔西檔案館的許多文件以及照片和電影記錄都以斯塔西自己的文獻為基礎, 展示了斯塔西的內部運作. 其中包括斯塔西的教育電影、斯塔西部長埃里希·米爾克的演講或部里日常生活的照片. 永久展覽由斯塔西檔案館和公民協會 ASTAK e.V. 共同開發, 後者負責管理整個斯塔西博物館. 公民協會 成立於 1990 年 1 月 15 日和平革命期間佔領斯塔西場所的公民以及前東德政治犯, 至今仍由他們管理.
斯塔西博物館

德國國家檔案館
1-4




斯塔西博物館
1-5
使命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后不久, 德國統一社會黨政權就成立了國家安全部, 以確保其權力壟​​斷. 展覽的這一部分介紹了國家安全部的建立和發展.
肇事者
國家安全部的員工是根據嚴格的標準選拔出來的. 特別是, 他們對德國統一社會黨的無條件忠誠度受到審查, 他們必須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中宣誓效忠社會主義. 國家安全部員工使用各種方法來開展工作. 除了技術監視方法外, 非官方的合作者, 即代表國家安全部監視他們認識的人的告密者, 是其最重要的信息來源.
2. 樓層
部長樓層
這層的房間是為了滿足 Erich Mielke 需求而設計的. 其功能和內部裝飾自 1961 年建築竣工以來基本保持不變. 即使 1990 年 1 月 15 日示威者佔領了該建築群, 這一區域也基本完好無損. 不過, 房間內展出的許多物品後來被移走並歸檔. 因此, 這一層保留了其原始面貌, 遊客今天可以看到它作為 Erich Mielke 辦公室時的原貌.
3. 樓層
斯塔西採取行動
德國聯邦情報局的主要任務是控制整個東德人口. 收集信息是德國統一社會黨權力機構做出各種決定的基礎. 通過這種方式, 德國聯邦情報局還能夠識別任何偏離德國統一社會黨規範的行為. 然後, 它可以使用其掌握的眾多工具來檢查其最初的懷疑。如果德國聯邦情報局發現「顛覆性活動」, 它會採用各種方法來試圖阻止它.
國家安全的終結
鑒於抗議活動日益增多以及統治機構的變化, 內務部開始整合其記錄和文件並逐漸銷毀它們. 勇敢的人們對此作出回應, 佔領了史塔西辦公室並成立了公民委員會, 以防止文件被銷毀.





https://www.stasimuseum.de/en/enausstellung.ht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a1jM9HAs6c  史塔西檔案: 他人的生活 | Journal Reporter
DW 新聞
560 萬訂閱者
156,414 次瀏覽, 2010
DW-TV 記者喬治·馬特斯 Georg Matthes 正在搜索前東德秘密警察的檔案.
腳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2n49TIGjs  酷刑和全面監視 - 斯塔西總部內部 | DW 紀錄片
591 萬訂閱者
德國公共廣播服務
150,453 次觀看 2024 年 7 月 4 日 #documentary #history
德累斯頓一棟不起眼的建築群隱藏著一個黑暗的秘密. 今天, 普通人在這裡安家. 但直到 1989 年, 這棟建築群還是東德國家安全局的總部所在地. 庭院中這棟長長的四層建築唯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窗戶, 這些窗戶仍然被禁止. 德累斯頓的地區行政部門是東德國家安全局或「斯塔西」最重要的權力中心之一. 斯塔西總部的原始房間已被保存下來, 仍然可供遊客參觀. 走過這座大型拘留所的人沒有一個人能不受影響. 腳步聲在巨大的樓梯間里迴響, 樓梯間里滿是帶柵欄的走廊和帶窺視孔的鋼門. 1953 年, 蘇聯特工將這座建築移交給了東德安全部門. 在此之前, 數以千計的真正的和所謂的納粹分子和戰犯以及政權的反對者被關押在這座地下監獄中. 其中許多人最終被判處死刑, 或被送進蘇聯勞改營. 此後, 從 1953 到 1989, 估計有 10,000 人被關押在 44 個牢房中. 他們因涉嫌間諜活動、試圖逃離共和國、抵抗警察或參與「顛覆活動」(斯塔西稱之為)而被捕. 1989 年 12 月, 東德公民襲擊了斯塔西總部. 他們阻止了文件被銷毀和證據被盜. 如今, 這座建築是一座紀念館—一個紀念、研究和邂逅的地方. 當代目擊者帶領感興趣的遊客參觀房間, 並講述他們在這裡的經歷. 在這部電影中, 作家卡特琳·克勞斯納 (Katrin Claußner) 遇見了那些生活在這裡發生根本性改變的人. 比如 1961 年柏林牆修建后, 在德累斯頓的一座橋上用油漆寫下「打倒烏布利希」的三個年輕人, 他們最終被關進了斯塔西監獄. 他們動人的證詞講述了專制和酷刑, 也講述了反抗、勇氣和力量.
-
普京曾在此服役/少校, 步步高升, 身家 2,500億美元, 段子不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QSOOCy-PC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90otRYs54Q
https://www.bing.com/images/sear ... id%3DImgRaw%26r%3D0
https://www.bundesarchiv.de/en/d ... si-records-archive/
聯邦政府維護聯邦檔案館作為獨立的聯邦機構, 並接受負責文化和媒體事務的最高聯邦機構的行政和技術監督. 聯邦檔案館負責長期保管聯邦檔案, 在德國各地有 23 個地點, 530 公里長的連續路程(包括索引卡). 此外, 還有大約 1500 萬張圖片、超過 90 萬卷模擬膠片、聲音、海報和許多其他檔案. 使其可供使用並進行科學利用.
https://www.bundesarchiv.de/en/d ... si-records-archive/
-





柏林最後一頓晚餐-鄰里飯館兒家常菜-柏林豬排. 分量大概是美國的30-40%, 廉價手機片子.

-

四星級酒店 - 6平方米,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坐火車回法蘭克福, 早班火車有的要價不到正常價三分之一. 頭班和末班車四分之一.  怕誤了飛機, 在舊城主火車站附近住了一晚上(350米). 超級市場中餐物美價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