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神不與百姓同去迦南>

[複製鏈接]

3240

主題

3260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0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4-12-6 21: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神不與百姓同去迦南>

讀經【出33: 1-11】【耶和華吩咐摩西說:'我曾起誓應許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說……。】在出埃及記第三十三章的這段經文中記載了,以色列人因犯了拜金牛犢的大罪,神就不與他們同去迦南,百姓聞此凶信就悲哀,摘除飾物;摩西離營進會幕朝見神。首先【耶和華吩咐摩西說:『我曾起誓應許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說:『要將迦南地賜給你的後裔。』現在你和你從埃及地所領出來的百姓,要從這裡往那地去。我要差遣使者在你前面,攆出迦南人、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領你到那流奶與蜜之地。我自己不同你們上去,因為你們是硬著頸項的百姓,恐怕我在路上把你們滅絕。百姓聽見這凶信就悲哀,也沒有人佩戴妝飾。】以色列人因拜金牛犢而違約,得罪了神,但神還會守約,因此神在此重提祂對列祖的應許,「耶和華吩咐摩西說:『我曾起誓應許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說:『要將迦南地賜給你的後裔『」。這是神聽了摩西的禱告后,而有的回應,神實在是一位信實的神!雖然百姓犯了大罪,神在忿怒中恨不得將他們滅絕,而神仍然信守承諾,仍然願意按照自己的應許使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但這裡神還是對摩西說:「現在你從埃及地所領出來的百姓,要從這裡往那地去」,這裡「你從埃及地所領出來的百姓」,表明被金牛犢事件破壞的立約關係還沒有得著恢復。神雖然單方面遵守向列祖所立的約,使他們進入「那流奶與蜜之地」,但還沒有接受這些祂「從埃及地為奴之家領出來」的人,重新成為祂的百姓。但神為了記念祂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約,神說:「我要差遣使者在你前面,攆出迦南人、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領你到那流奶與蜜之地」。就是把以色列人領進應許之地,將迦南地賜給他們。這裡的「使者」是一般的天使,神要差遣使者的目的乃是:「攆出」迦南六族的人,「領你到那流奶與蜜之地」。但神說:「我自己不同你們上去」。因為神的怒氣還在。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就是要與他們同在,親自帶領他們進入迦南,可是現在神認定他們「是硬著頸項的百姓」,使得神不能與他們同去,「恐怕我在路上就把你們滅絕」了!這些硬著頸項的民,如果又招惹了神,恐怕在路上神就會把他們滅絕了。神就是要讓以色列民知道這一點,使他們更加警醒自己。而照理說,神應許把他們繼續帶往應許之地,但又不和他們在一起,免得除滅他們,這對於當時的以色列人來說應該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既可達到進入應許之地的目的,同時又沒有神同在所帶來的管教,這豈不正合他們心意嗎?但是,以色列百姓若沒有神的同在,就意味著死路一條,這樣地上的祝福又算得是什麼呢?失去了神的同在,地上的祝福便會變得毫無意義了,而他們在地上的功用也沒有什麼意義了。可是今天有許多信徒只要神的祝福,不要神的同在,只要神的保守,不要神的管教,這比當年那些「硬著頸項的百姓」還要愚昧。

摩西每次在禱告后,就將神的回應和警告告訴百姓,讓百姓有所警醒和作出改變。這次當摩西把神不與百姓同去迦南的消息告訴以色列百姓后,「百姓聽見這凶信就悲哀」,這「悲哀」應該是心裡的哀痛(詩34:18),也表示他們悔改的心。他們為自己犯罪得罪了神而悲哀,也為罪所受到的懲罰而悲哀。當三千人死於利未人的刀下,他們沒有哀傷,但是當他們知道失去了神的同在,他們心中哀傷憂苦。他們也意識到神不與他們同去迦南的痛苦,因此他們「也沒有人佩戴妝飾」,就是除去身上的妝飾,悔改在神的面前,希望可以得到神的回心轉意。因著百姓所表現出來這一小小的誠意,【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告訴以色列人說:『耶和華說:你們是硬著頸項的百姓,我若一霎時臨到你們中間,必滅絕你們,現在你們要把身上的妝飾摘下來,使我可以知道怎樣待你們。』以色列人從住何烈山以後,就把身上的妝飾摘得乾淨。】這裡神籍摩西再次向以色列民告示:「你們是硬著頸項的百姓,我若一霎時臨到你們中間,必滅絕你們」,因為聖潔的神不能容忍「硬著頸項的百姓」。「現在你們要把身上的妝飾摘下來,使我可以知道怎樣待你們」。這是神的命令。神要從百姓是否服從祂的這個命令,來決定以後如何對待百姓。因以色列人佩戴的妝飾大多是從埃及帶出來,基本上都與埃及的偶像有關,金牛犢事件就是從百姓耳朵上的金環開始。因此神要他們「把身上的妝飾摘下來」。以色列民就照做了,「以色列人從住何烈山以後,就把身上的妝飾摘得乾淨」,那曾摘下自己的裝飾去犯罪的人,更要摘下裝飾表示懊悔和自慚。「摘得乾淨」,就顯明百姓悔改的心。人若要蒙神的悅納,就必須悔改。今天我們也要除掉心中一切的偶像,單單來敬拜神,這也是為什麼十誡中神將這件事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出20:3)

【摩西素常將帳棚支搭在營外,離營卻遠,他稱這帳棚為會幕,凡求問耶和華的,就到營外的會幕那裡去。當摩西出營到會幕去的時候,百姓就都起來,各人站在自己帳棚的門口,望著摩西,直等到他進了會幕。摩西進會幕的時候,雲柱降下來,立在會幕的門前,耶和華便與摩西說話。眾百姓看見雲柱立在會幕門前,就都起來,各人在自己帳棚的門口下拜。】在神吩咐摩西要造的會幕完成之前,摩西一直都使用一個在營外搭的帳幕來親近神,敬拜神,他把這個離開人群的帳幕也稱為會幕。「素常」表示摩西常常與神相會、獨處、禱告、聆聽神的聖言。「凡求問耶和華的,就到營外的會幕那裡去」。這帳棚是摩西在那裡替百姓求問神的地方。這帳棚「離營卻遠」,表明百姓是多麼不配,耶和華是遠離惡人的。「當摩西出營到會幕去的時候,百姓就都起來,各人站在自己帳棚的門口,望著摩西,直等到他進了會幕」。當摩西出營到「營外會幕」那裡去的時候,百姓望著摩西,顯出對他的尊敬,也表明他們現在願意真誠地接受摩西的帶領,也願意聆聽摩西所告訴他們的神的旨意。也以此表明他們非常渴盼與神的和好,渴望回到神的身邊。「摩西進會幕的時候,雲柱降下來,立在會幕的門前,耶和華便與摩西說話」。「雲柱降下來」,證明神的臨在。摩西在求告神的時候,先有神的同在,其次才是神的話語。我們常常覺得神的同在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其實恰恰相反,神甚願與我們同在,我們不覺得神同在的原因往往是我們的心不在神那裡,雅各書4:8說:【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眾百姓看見雲柱立在會幕門前,就都起來,各人在自己帳棚的門口下拜」。百姓都俯伏下拜,表示他們對神的敬拜,也表示他們渴望得到神的赦免,神垂聽摩西的禱告。

【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摩西轉到營里去,惟有他的幫手一個少年人嫩的兒子約書亞,不離開會幕。】這裡「面對面說話」,並非指摩西可以用肉眼看見神,而是說摩西與神之間的交通親密無間,「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也證明摩西是神特別的先知,除他以外,再也沒有這樣蒙恩的人。在民 數記12:6-8中,【耶和華說:『你們且聽我的話:你們中間若有先知,我耶和華必在異象中向他顯現,在夢中與他說話。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我要與他面對面說話,乃是明說,不用謎語,並且他必見我的形象。你們毀謗我的僕人摩西,為何不懼怕呢?』】摩西與神的親近是如同朋友一般的親近,他與神」面對面」說話,就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今天我們在禱告中與主說話,也是像「與朋友說話一般」,因為主親自應許:【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15:15)而嫩的兒子約書亞,神雖未對他說話,他卻專心在神面前盡忠。當摩西離開會幕回到營中時,約書亞不離開會幕,以後他要繼承摩西的重任(申34:9)。但願我們今天都要像摩西和約書亞那樣,專心在神面前盡忠,並要從這段經文中得著提醒,我們不要作「硬著頸項的百姓」。我們還要謹記腓立比書4:8-9中的話:【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15: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