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京人高呼:給我藍天吧

[複製鏈接]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2-1-29 06: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首都變霧都 北京人高呼:給我藍天吧
瞭望東方周刊    2012-01-28

北京陰霾嚴重,2008年「綠色奧運」理念未實現,首都倒是贏得「霧都」、「魔都」、「肺都」等稱號。駐華大使館空氣檢測都已爆表,國家環保部設立的2016年PM2.5調控的年度目標可能達標嗎?

王躍思,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大氣分中心主任、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與這些陌生的辭彙相比,他領銜的一些科學研究項目如「北京及周邊區域空氣質量保障聯網監測與預警」顯得更加通俗一些。

在他看來,北京PM2.5污染的三分之一來自本地排放,三分之一來自區域輸送,三分之一來源於污染氣體的轉化。因此,「北京若想徹底解決PM2.5污染,在加強自身污染源治理的同時,要聯合周邊省市協同調控,最後要注意天氣過程導致PM2.5對區域灰霾形成的臨界影響條件。」比如2011年歲末北京驚人的霧霾污染事件,就與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天氣過程密切相關。

聯防聯控 才能奏效

對於北京周邊各省市共同減排,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強調:「不僅京津冀地區需要聯防聯控,我認為中國整個東部地區都要實現聯防聯控。」

NGO組織公共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則認為,在保證市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目前北京地區機動車減排空間較小而且實施困難,「如果聯防聯控,環京區域取得良好的大氣治理效果,那麼還能夠給北京機動車排放讓渡一定的環境容量。」

北京奧運會過後,王躍思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中科院重大項目「京津塘區域環境污染調控技術與示範」。這一課題在2011年12月底剛剛驗收,研究成果全面反映了北京及周邊區域的環境污染情況。

通過分佈於北京、天津、河北和山東各地的十個觀測點,監測到京津冀區域內污染物乾溼沉降總量日益增加趨勢。乾沉降指大氣污染物在沒有降水的條件下向地表的輸送過程,包括顆粒物乾沉降和污染氣體乾沉降;溼沉降則指透過雨、雪、霧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的過程。

作為項目首席技術專家,王躍思說,目前京津塘地區平均每公頃地表每年接受到的降塵量大約是1.2噸,相當於每平方米每月有10克降塵。 

這些降塵中包含著大量的污染物質,將氣體乾沉降計算在內,京津冀區域平均硫(硫酸鹽和二氧化硫)沉降量為每公頃每年65公斤;氮(銨態氮和硝態氮以及氣態氮化物)每公頃每年沉降為60公斤;有害重金屬沉降3.3公斤;另外還有0.6公斤致癌物質多環芳烴(16種)沉降。

降塵減量 毒性更強

王躍思表示,這組數據說明了整個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的嚴重性,已經到達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從整體上講,近十多年來京津塘區域降塵量有所下降,但是污染氣體的乾沉降有逐年增加趨勢。「從數據上看,這個地區的沙塵減少了,但大氣中的人為有害污染物的沉降增多了。」

首都變霧都 機動車是禍首

10年來,PM10濃度幾度起伏,但有所下降,而PM2.5還沒有顯著降低,近年來並有小幅升高。且PM2.5在PM10中的比率仍在上升,在嚴重灰霾天,PM2.5佔PM10的比率往往超過70%。交通排放約佔50%北京近年來灰霾天增加的本質原因,仍然是細粒子濃度上升所致。

據他介紹,直徑10微米到2.5微米的粗粒子多來源於地面揚塵、柴油車和建築揚塵、大的電廠和鍊鋼廠等工業過程。經過前奧運期的強力治理,這些粗粒子質量濃度得到控制,是北京大氣PM10總體下降的直接原因。

污染隨風來 不易散

粗粒子的有效治理,就可使PM10下降至國家二級標準每立方米150微克以下,而且僅僅依靠政府部門就能實現。但PM2.5治理就沒那麼簡單了,需要政府部門、企業和公眾深度參與才有可能實現,並且必須區域聯防聯控。

「京津冀區域灰霾天增加的本質原因,是大氣中含碳的輕質細粒子數濃度大幅度增加所致,其主要來源是人為的化石燃料燃燒過程排放。」王躍思進一步解釋,機動車及相關產業過程佔PM2.5來源的大約50%,其中有發動機的問題,也有油品的問題。

北京的灰霾除了機動車造成的污染以外,也與天氣過程和季節輪換糾纏在一起。在整個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表現出明顯的季節特徵,春季沙塵、浮塵嚴重;夏季光化學污染多發;秋季霧霾天氣多;而冬季燃煤取暖污染物排放與汽車尾氣疊加,造成污染超標時有發生。此外,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地形,也是京津冀區域易發生大氣灰霾污染不可忽視的原因。

2016年PM2.5難達標

此外,北京西北東三面環山,都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污染物容易積存在山前平原,如果遇到持續微弱的偏南風遠程輸送,局地排放的污染物就聚集在山凹裡,使北京地區大氣污染迅速積累升高。

王躍思認為,PM2.5細顆粒物較粗粒子更容易傳輸,並在傳輸過程中不斷變化和聚集。僅這些從西北地區長距離輸送而來的顆粒物,其中硫酸鹽等水溶性無機鹽的濃度往往就可超過立方米35微克。他說,這個數字正是國家環保部設立的2016年PM2.5調控的年度目標,實現的難度可想而知。

后奧運時代 防污怎麼走

持有同樣觀點的還包括環保NGO公共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

他說,PM2.5這種細顆粒物能在空氣中存在十幾天的時間,而且傳播速度很快,「從新疆、內蒙古到北京只需要一兩天時間就到了。雖然北京市的工業都陸續外遷到河北唐山以及北京周邊省份,但距離北京並不遠」。

根據公共環境研究中心等NGO近日發布的《中國大氣污染定位報告》報告,山東、河北、江蘇、山西、內蒙古是廢氣排放大戶最為集中省區。除江蘇外,均為環京省區。

這份報告對環境主管部門確認的4400餘家最大排放企業進行了定位,從而得出上述結論。

工業排放 最大污染

同時,根據《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國環境質量報告》等材料的數據統計顯示,在全國範圍內,工業排放在二氧化硫、煙塵、氮氧化合物中的比率都超過75%,高於居民生活、交通、農業排放的總和。

據北京市環保局統計,在奧運會和殘奧會舉辦的2008年8月、9月,北京市大氣環境中各主要污染物濃度平均下降45%,奧運會期間下降50%。

王躍思說,根據監測,2008年奧運會後北京及周邊地區污染物反彈的速度和與北京的距離成正比,「離北京越近反彈的速度越慢,離北京越遠反彈的速度越快。」

灰霾追殺 遼寧、山東也難躲

馬軍則表示,灰霾並非北京獨有,環京的天津、河北、山西乃至遼寧、山東等地都面臨灰霾的影響,「這是個區域性的問題。雖然工業企業外遷,但周邊工業規模還在擴大,如果這樣下去,最終形成區域性的污染,誰都沒辦法逃過。」

「我認為要想達到環保部2016年將出台的控制目標,至少需要10年,可能要20年。比如日均值從每立方米75微克到50微克用10年時間,再從每立方米50微克到35微克,沒有10年也不行,越往下越難。」王躍思說,因為中國,特別是北京周邊範圍有一個全世界都沒有的現象,就是其人口密度及總量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在世界其他地區也少見。

如此強烈的人類活動,中心城區過於強大的社會功能,使大氣污染控制的不確定性很大,這使政府部門必須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並對各個環節都高度重視。

不過,王躍思認為公眾不用過於驚慌,但要高度關注,本著同舟共濟的精神和科學的態度積极參与,才能共同度過目前的空氣污染難關。

郝吉明也強調,「在污染最嚴重的時候,整個區域的天氣形勢基本相同,大家是一個共同體,在同一個大氣環境條件下。周邊對北京、北京對周邊是互相影響的。比如京津冀這個區域,如果穩定的天氣條件持續三到五天,那麼整體環境容量就不達標了。」

在馬軍看來,對於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而言,交通減排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特別是經過三、四年來的持續強化,「這涉及到數以百萬計的分散的污染源,中間摻雜著交通體系、城市規畫、司機駕駛習慣等等複雜因素。」相對而言,工業排放的控制更為容易一些。

事實上,即使交通減排也並非北京可以獨立承擔解決。王躍思說,「調控方案並不是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單位就能獨立完善制定的,徹底解決問題也不能單憑自己的力量。」

郝吉明特別談到,規模巨大的河北省鋼鐵產業如何調整是個難題。他認為,環北京地區經濟發展仍過多依賴重化工,也是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在全國許多重點城市無法達到PM2.5 標準的情況下,北京如何獨善其身?」

1264

主題

3083

帖子

7985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7985
沙發
籽棠 發表於 2012-2-5 19:53 | 只看該作者
去年到北京看了看,說實在的奧運會的召開讓北京的環境真的提高不少,但是還是不達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1: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