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讓美痛徹心肺 美狗急跳牆-1

[複製鏈接]

1040

主題

1295

帖子

20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oldgunner69 發表於 2010-12-4 0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華盛頓已經將打出了一個「連環劫」的「美國當務之急(南亞方向)」,給進一步「走重」了

  第二個結論,對美國而言,最為要命的是,由於科索沃問題是事關「歐盟與美國」整體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事關美元與歐元地位問題)、俄羅斯的當務之急、中國的戰略工具;喬治亞(烏克蘭)問題是俄羅斯整體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歐盟的當務之急,中國與美國的戰略工具,而南亞穩定問題(巴基斯坦局勢)是中國整體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美國的當務之急,俄羅斯與歐盟的戰略工具。

       因此,隨著「喬治亞戰爭」、「希臘危機」的博弈告一段落,特別是,隨著美國「減兵伊拉克」、卻「增兵阿富汗」,華盛頓已經將打出了一個「連環劫」的「美國當務之急(南亞方向)」,給進一步「走重」了,至於「走重」到了何種層次?在我們看來,這個開了「連環劫」的「美國當務之急」,已經「重」至為「美國既定全球戰略」的「棋筋」了。

  而隨著以「天安艦事件」與「以色列襲擊土耳其救援船隊」之「兩起悲劇」的「處理進程」為標誌的「第三波排列與組合」的進一步深化,隨著「中美直接交手」的進一步白熱化,中國已經通過「公開為以色列核問題立項」、公開支持土耳其充當「地方王」、公開支持與以色列有主權之爭的敘利亞,公開對黎巴嫩表示出濃厚的「軍事興趣」,特別是向「往科索沃方向」的一系列國家公開推銷「歐亞(非)高鐵」等,一系列政治、經濟、甚至軍事手段,強行介入中東、並劍指科索沃,從而「第一次」將「大國戰略利益交換的主要平台」由「南亞方向」推至「往科索沃方向」的「中東和平進程」這個「中間節點」上。

  ●計劃中的「戰略浮虧」與「計劃之外」的「戰略實虧」

  顯然,一旦「大國間戰略利益交換的主要平台」在中國等「合縱勢力」的努力下、最終固化在「中歐俄」都能夠接受的「中東和平進程」上(因為遠離自己的重中之重),甚至在對歐盟有利的前提下、被提前移至「歐美」共同的重中之重--「科索沃問題」上,那麼,「美國南亞戰略」的主要戰略設想(迫使中國做出美國 「眼下真正需要的戰略妥協」)不僅失去了操作空間,由於已經南亞已經「走重」(美國為之支付了高昂的戰略代價,比如為了討好俄羅斯,交割了烏克蘭;

       再比如,為了討好印度、而進一步失信於巴基斯坦),因此,一旦該「棋筋」因「大國間戰略利益主要交換平台的轉移」而被廢,美國圍繞南亞破局所展開的一系列、原本出於「牽引」並「主導」這一波「排列與組合」向著有利於自己方向演繹的目的、而「暫時預支」準備「日後加倍收回」的所有戰略代價,都將由計劃中的「戰略浮虧」淪為「計劃之外」的「戰略實虧」。

  如此一來,即便「美國既定全球戰略」的戰略目的(先以「連橫」之術破解「合縱」之局,繼而完成「秦滅六國」)也將因「累積虧損」巨大、而更加困難、甚至沒有了可能。

  ●一個「重大變數」與一個「衝擊性變數」

  如果我們在這個層面上去觀察11月20日在里斯本召開的「北約-俄羅斯峰會」,去觀察此次峰會的幾個焦點問題,比如:「俄羅斯通道」向「北約非軍事物資」、或者「北約軍事物資」提供進出阿富汗的「雙程車票」的問題;北約是否接受、或者俄羅斯是否參與北約反導系統的問題等等,我們也就不難看出:

  第一,「俄羅斯通道」向「北約非軍事物資」、或者「北約軍事物資」提供進出阿富汗的「雙程車票」的問題,是一個「重大變數」性的問題,原因前面已經說了;

  而「北約是否接受、或者俄羅斯是否參與北約反導系統的問題」則是一個「衝擊性變數」的問題。

●一旦北約接受、或者俄羅斯決定參與北約反導系統,那麼.......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一旦北約接受、或者俄羅斯決定參與北約反導系統,在表面上,這是北約(其實是美國)為建立「美俄戰略互信」、擺出「決心實質性啟用俄羅斯通道」,企圖循「上述九條」以解開上述「連環劫」、而不得不再次對俄羅斯做出的巨大戰略讓步;

  在深層里,這則是「俄歐新關係」在歐洲安全框架里,實質性擠壓、並置換「北約」之支柱角色的開始。大家知道,於喬治亞戰爭之後啟動的「俄歐新關係」,一開始就被設計、定位為:與歐盟、北約這兩大國際組織一道,並列為「新歐洲安全框架」的三大支柱之一。

  因此,在我們看來,將來,一旦「俄歐戰略互信」沒有了大的問題,在歐盟軍事整合完成之前,「俄歐新關係」就可能被用作一種軍事支撐體系、用以支撐與美國 「大中東計劃」針鋒相對的歐盟「地中海計劃」,從而將「北約」在「歐安組織框架」內的「支柱角色」進一步邊緣化,並將「北約」的軍事作用局限在「歐盟與俄羅斯」的範圍之外,比如南亞方向,用於遏制中國的方向。如果美國人仍然願意繼續呆在這樣的一個、「已經吸收了主要敵人」的北約組織的話。

  顯然,站在歐盟的角度考慮問題,邊緣化「北約」不是目的,為了在將來的某一天、徹底把「北約(實際上就是美國)」踢出「科索沃問題」、甚至整個「地中海國家圈」打好基礎,這才是目的。

  ●在最實質的層面,這則意味著一系列的開始

  而在最實質的層面,這則是「俄歐戰略互信」之「建設進程」的開始,也是「歐美」之間「戰略互信」瓦解的繼續,還是美國對「北約」的「主導地位」全面崩潰的開始,如果「中俄」之間處理不好,也可能是「上合」瓦解的開始,還可能是「美國東北亞政策」考慮「重新做人」的開始。

  ●「通用變數」與「共用參數」

  因此,所有這些也都不過是第三波「排列與組合」中的、一個個可以為「方方面面」、時而單獨使用;時而兩方、或者三方共同使用;時而「中歐俄美」都能交替使用、甚至通用的籌碼:

  至於如何理解這種說法,我們認為:

  它們既是北約(歐美)拋出的「通用變數」,也可以是上合(中俄)因應而注入的「共用參數」;

  它們既是北約之歐盟、或者北約之美國基於各自利益分別拋出的「私用變數」,也是俄羅斯基於自己利益而注入的「私用參數」、還可能視排列與組合的形勢發展,最終轉化為中國間接注入的「私用參數」;

不僅如此,也是最關鍵的,它還可能是俄羅斯、或者歐盟基於「俄歐」均有意進一步協調的「俄歐新關係進程」而拋出的「通用變數」,也可以是美國、或者中國基於美國仍未死心的「G2模式」而拋出的「通用參數」。

  因此,在「中歐俄美」等大國看來,這些個籌碼,只要能順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那麼,它們既可能成為「歐美」通過北約這個戰略平台去拆解另一個戰略平台--上合的「楔子」,也可能成為「中俄」通過上合這個戰略平台徹底瓦解另一個戰略平台--北約的「機會」,最值得強調的是,它還可能成為「中俄歐」在 「楔子」與「機會」之外,在各個戰略方向(比如中東和平進程)、在各個戰略方向(比如國際金融秩序)上,對美國形成「全面擠出效應」的「藥引」子,不僅如此,只要中國應對得當,它還可能是「美國東北亞政策」放言「準備重新做人」的「催化劑」。

  顯然,基於前面的討論,對美國全球戰略而言,如果需要,放風讓「美國東北亞政策」考慮「重新做人」,最起碼也會是一個足以衝擊格局、盡量引導這一波「排列與組合」向對自己有利的方向演化的「衝擊性變數」。

  ●不排除俄羅斯「最後鬆口」可能性,也不排除中國最後「不反對」俄羅斯「鬆口」可能性

  因此,我們認為,在「上述兩個焦點問題」上,只要北約拿給俄羅斯的條件足夠優厚,只要上合內部(俄羅斯與中國之間)有「足夠的溝通」,基於所有這些都不過是繼續深化「排列與組合」所需要的「變數」與「參數」,不排除俄羅斯「最後鬆口」可能性,也不排除中國最後「不反對」俄羅斯「鬆口」可能性。

  為了更好地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再來閱讀兩則消息。

  莫斯科交易所12月份將啟動人民幣對盧布交易

  普京:俄羅斯必須制定高鐵發展計劃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不論是「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12月開始人民幣對盧布的交易」,還是「普京:俄羅斯必須制定高鐵發展計劃」,都是值得中國歡迎的。

  我們還認為,不論「人民幣與盧布之間的最初交易額如何」、也不論「俄羅斯的高鐵計劃最終將與誰合作」,只要俄羅斯正式走出這兩步,其「後續發展」就都有利於中俄彼此間進一步強化在「上合」這個戰略平台上的戰略合作。

●「歐亞高鐵」是「宣言書」、是「工作隊」、是「播種機」

  在之前的點評中,對中國大力推動的「歐亞(甚至非洲)高鐵」的重大意義,我們已經用大量篇幅進行了討論,在此不再重複,只強調三點,那就是:

  第一,在某種意義上說,站在「非美勢力」的角度看問題,「方方面面」坐在一起「談高鐵」、遠比在「中東和平問題、科索沃問題、朝核問題、特別是伊核問題」開一輪又一輪的「茶話會」,要實際得多,對「尊王(土耳其、伊朗、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攘夷(主要是美國)」策略的「執行力度」要強得多,配合「中段反導」的戰略性成果,對美國實際影響力的打擊要「有力得多」,特別是,它對「美元本位制」將產生的「長遠攻擊效率」,可謂是到了令對方「痛徹心肺」的層面。

  第二,站在中國的角度看問題,如果「有什麼辦法」讓俄羅斯現在就同意「走俄羅斯高加索方向」那最好,即便一時達不成這一最好結果,那麼,以「暫不走中亞核心節點」、並著手建設「東北亞版本歐亞高鐵」為條件,以換取俄羅斯「不反對」歐亞高鐵「走南亞核心節點」,就成了金正日「年內二次訪華」以來這段「東亞、中亞、南亞、中東、東歐、科索沃方向」之「排列與組合」的「實物線索」。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歐亞高鐵」肯定「不會是一天就能建成的」,但是,這絲毫不妨礙「歐亞高鐵」在「歐亞(非)大陸」上發揮「宣言書」、「工作隊」與「播種機」的戰略功用。

  我們注意到,伊朗已經宣布準備在中國的幫助下建設用以連接土耳其與巴基斯坦的高速鐵路。

  不難想像,今天在伊朗扔下一段鐵軌,明天就會在相鄰的地段與國度「長出」更多的鐵軌,而伴隨著鐵軌的不斷延伸,伴隨著「歐洲高鐵技術、中國高鐵技術、甚至準備發展的俄羅斯高鐵技術」在歐亞大陸不斷交會,歐元也好、人民幣、甚至盧布也罷,就會隨著高鐵上的物流與人流一起飛奔,至於新的世界貨幣是誰,我們暫不作推測,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只能是歐亞大陸上的一種貨幣、或者「貨幣藍子」,同樣可以肯定的是,絕對不會是美元就是了。

  ●俄羅斯在北約-俄羅斯峰會之前,向「方方面面」刻意強調「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戰略溝通」

  顯然,在「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12月開始人民幣對盧布的交易」與「普京:俄羅斯必須制定高鐵發展計劃」的背後,是俄羅斯在北約-俄羅斯峰會之前,向「方方面面」刻意強調「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戰略溝通」。

  ●一旦「歐美」、特別是美國最終接受以上述方式呆在阿富汗,那麼,就有一個最大的可能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只要「中俄」之間做好「戰略溝通(這可是要有實實在在的行動的,比如: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將於12月開始人民幣對盧布的交易,再比如,普京稱俄羅斯必須制定高鐵發展計劃等)」,即便局勢演變成這樣一種結果,那麼,它也就意味著「中俄」默認了「歐美」的中亞、南亞利益,與此對應的是,也意味著「受制於人」的「歐美」也得默認「中俄」在靠近對方核心區域的地方保持一份存在,至於是中東存在?還是科索沃存在?就最終而言,我們更加傾向於是「科索沃存在」,但就目前而言,我們認為應該是「中東存在」。

  顯然,一旦「歐美」、特別是美國最終接受以上述方式呆在阿富汗,那麼,就有一個最大的可能,那就是準備利用「其中亞存在」,調節各自與中國與俄羅斯的戰略關係,去徹底解決科索沃問題。

  我們想強調的是:一個糧草都在別人手中的「北約部隊(歐美雙方都是)」,在中亞、或者南亞,恐怕只能「保持一種存在」,而且是在「共同遊戲規則約束之下」的存在,也是一種競爭狀態下的存在、或者是旨在進行「排列與組合」的存在。

●歐盟可用承認「中俄」的「中東存在」、去換取「中俄」對「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之「和平處理進程」的支持

  因此,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在北約已經開始實質性瓦解的今天,不論是俄羅斯通道、還是巴基斯坦通道,就目前而言,對北約而言,都是「由別人有效控制的通道」,不然,阿富汗戰爭早就結束了,再不然,伊核問題也早就結束,因此,即便是「開始瓦解的北約」在「非軍事物資」、甚至「軍事物資」進出阿富汗的問題上,獲取了俄羅斯通道的「雙程車票」;

  更進一步,既便是北約在「戰略層面」上獲取了進出阿富汗的巴基斯坦通道與俄羅斯通道的「雙程車票」,但由於「連環劫」的「事實存在」,「俄美戰略互信缺失」的「事實存在」,這種「雙程車票」其實都有利於「中俄」分頭控制「北約」的糧草,只要中俄在戰略上保持良好的溝通,注意到對方的核心利益。

  那麼,這種 「雙程車票」在「連環劫」的作用下,不僅可以繼續維持上合的團結,而且還可以以「合縱」之力,儘早地將「大國間戰略交易的主要平台」由南亞方向移至「往科索沃方向」的「中間節點」--中東和平進程問題上、並固化下來,對中國而言,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間接廢掉「美國全球戰略」位於南亞方向的這根「棋筋」,對俄羅斯而言,這樣的利益在於,可以間接將美國的「戰略浮虧(比如烏克蘭問題)」直接固化為「戰略實虧」、從而坐實「烏克蘭交割」,並在此基礎上,去與歐盟談判「俄歐新關係框架」。

  對歐盟而言,這樣的好處是,「邊緣化北約」既可以取信於俄羅斯、也可取信於中國,更可以為日後將北約(美國)踢出「科索沃問題」創造前提條件。

  在此基礎上,歐盟就可以用承認「中俄」的「中東存在」、去換取「中俄」對「已經悄然啟動」的「科索沃獨立後續發展」之「和平處理進程」的支持。

  顯然,這些東西,既是胡錦濤主席明年訪美的重要話題,也是決定胡錦濤主席明年訪美具體行程的「重大變數」。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很大程度上,這些「重大變數」或者「衝擊性變數」,都是圍繞胡錦濤主席訪美而「定向拋出」的。

  ●一個「外交笑話」:許多亞洲國家「被領導」了

  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其實不難感覺到,在分別與俄羅斯、歐盟、中國進行「直接交手」之後,隨著「第三波排列與組合」的進一步深化,「美國既定全球戰略」 的日子一點兒也「沒有比過去來得好過」,也就是說,至少在目前為止,我們看不出胡錦濤主席在準備訪美行程與重大話題的問題上,需要做出什麼重大更改。

  至於奧巴馬自己聲稱「亞洲之行取得成功,亞洲國家普遍希望美國重新領導亞洲」,這不過是個「外交笑話」。

  顯然,從許多亞洲國家的公開反應來看,它們是「被領導」了。

  在這個問題上,以奧巴馬剛剛訪問了的、且與奧巴馬有些淵源的印尼為例,奧巴馬前腳剛走,印尼就傳出「準備與中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的風聲。由此可見一斑!

  另外,印度對奧巴馬聲稱旨在為「建立雙方間真正戰略夥伴的訪印行程」之最後評價是:與其說是來送錢的、還不如說是來要錢的!

百度里搜不到你,只好進搜狗!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1: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