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阿富汗國民軍將越來越成為打擊塔利班的骨幹

[複製鏈接]

1650

主題

5369

帖子

7679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6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CM 發表於 2010-9-15 01: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阿富汗南部平原的石榴剛剛成熟,一人多高的蘆葦叢正在開花——對美軍而言,這些大好秋光可能意味著更多傷亡。9月8日,「嵌入」美軍駐阿前線部隊的《環球時報》記者邱永崢、郝洲隨同美軍官兵夜訪恰科巴村附近的阿富汗國民軍駐地。從當地人那裡得知坎大哈樹木落葉還得三個月,美軍官兵頗為沮喪。在茂盛植被的掩護下,塔利班的偷襲防不勝防。為識別塔利班,美軍開始向村民發放「良民袖標」。不過,在9月9日對恰科巴村20多名塔利班武裝人員的進攻中,美軍仍然沒有取得進展。

  美軍向村民發「良民袖標」

  9月7日,駐阿富汗南部北約部隊司令、英軍少將尼克·卡特宣布,「成千上萬」北約部隊、1至1.2萬阿富汗國民軍和5000名警察正在坎大哈發起大規模攻勢,打算在今年11月中旬前清除坎大哈周邊的塔利班。

  11月中旬之前決出勝負的可能性有多大?9月8日晚,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第320野戰炮兵團第1營A連連長托馬遜上尉離開駐地,與《環球時報》記者訪問隔壁大院的阿富汗國民軍第205團第1營兩個連隊。喝茶聊天期間,托馬遜上尉最關心的問題是,坎大哈的落葉季節是什麼時候?阿富汗國民軍一名當地連長回答說:「坎大哈地處平原,而且是在南部,所以真正的落葉季節要三個月以後,也就是12月底。」

  這個消息讓美軍官兵感到沮喪,這意味著北約要在11月清除塔利班幾乎不可能。目前北約聯軍的攻勢在各處都進展緩慢。以《環球時報》記者所在的恰科巴村為例,8日凌晨開始,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動用一個排兵力對20多名塔利班人員發起攻擊,儘管美軍進攻晝夜不停,而且自8日白天起加強了攻勢,但塔利班抵抗和騷擾的槍聲並未稀疏,埋設的自製炸彈數量也不見減少。這主要是因為恰科巴周邊植物正值盛季,石榴剛剛成熟,多個基地周邊齊人高的蘆葦也正在開花,大片荒廢的土地上長滿野草。藉助植被掩護,塔利班武裝往來自由,能將炸彈一直埋到美軍眼底下。

  事實上,自製炸彈對A連防區威脅最大,將美軍的活動範圍極大限制在各個據點內,對恰科巴村的進攻也因此受到很大影響,直到9日凌晨仍沒有突破性進展。熟悉了美軍1營駐防範圍后,《環球時報》記者才發現,美軍各駐地之間直線距離很少超過1000米,但這1000米距離簡直成為美軍的「生死線」。由於擔心遭到塔利班的襲擊,1營甚至將補給基地設在沙漠深處。

  攻擊行動久無進展,托馬遜上尉頗感無奈:「我們嚴重缺情報,可為我們提供情報的人很不可靠。」他直言不諱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們駐地南邊600米外有一個村,村民全都逃光了,只剩下穆罕默德·海珊一家人。他主動上門提供情報,可我懷疑他同時也為塔利班當間諜,兩邊拿錢。」

  為區分塔利班與普通民眾,美軍還想出一招:讓需要下田勞動的農民來基地領紅黃兩色的袖標,戴上后證明自己的「良民身份」。然而,這種簡單的操作反而可能會被塔利班利用:戴上袖標后,塔利班武裝可以光天化日下直接到地里埋炸彈!因此,美軍常常因為發袖標與村民發生衝突。記者親眼看到一名美軍軍士長從村長手裡奪回袖標。

  《環球時報》記者9日還從A連官兵那裡得知,在坎大哈北部地區,尤其是阿根達布地區活躍著一個組織極其嚴密的自製炸彈網路。這個網路的負責人名叫賽福拉曼,他的任務是分發武器和資金,管理彈藥和安排自殺襲擊。他手下有兩員幹將,一個是巴基斯坦藉的男子查曼,一個是負責阿根達布地區襲擊行動的庫斯曼。這三個高層塔利班人員迄今未被鎖定行蹤,更別說逮捕或獵殺。在這個小組中,有4名具體執行襲擊的成員最為活躍,其中3人已經被拘,一人仍在活動。

  美阿兩軍時有摩擦

  儘管北約反覆強調,阿富汗國民軍將越來越成為打擊塔利班的骨幹,但美軍基層官兵似乎不這樣認為。9月5日早上,記者首次隨美阿混編巡邏隊外出巡邏,剛一發現自製炸彈,國民軍就躲得無影無蹤,美軍中尉巴伯科克破口大罵:「國民軍都死到哪裡去了?!」每到夜裡,國民軍駐地總是會響起莫名其妙的槍聲和爆炸聲,美軍官兵淡定地對記者說:「他們是在開槍打鬼哩。」

  不過,阿富汗國民軍顯然也對美軍非常不滿,比如記者很快發現,國民軍的裝備普遍不行,多數官兵甚至沒有鋼盔,所用裝備也多是蘇式的,包括蘇聯的無後坐力炮以及簡單的通訊工具。至於阿國民軍的交通運輸工具,除了外號「移動棺材」的悍馬車外,真正先進的美軍戰車並不提供給阿國民軍。而且阿國民軍對美軍不滿的情緒也顯而易見。在9月8日晚上,當美軍一眾官兵為阿國民軍送去飲料時,一名阿國民軍士兵居然當著美軍的面用中國粗語罵美軍:「美國人,XXX!」讓記者差點驚掉下巴!

  美國在阿富汗有長遠考慮

  儘管制定了坎大哈軍事行動時間表,但美國並不掩飾它的阿富汗長遠戰略。

  9月8日晚,當《環球時報》記者、美軍與阿國民軍共度開齋節,阿富汗國民軍官兵對記者說「中國是阿富汗真正好朋友」時,美軍上尉托馬遜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如果我們走了,中國人就來了!」來阿富汗前供職於花旗銀行的軍士長羅伯特森坦言:「如果沒有政治因素,我們怎麼會來這裡打仗?」

  如果美軍在阿富汗沒有長遠戰略考慮,那麼很難理解五角大樓為什麼要投入數十億美元擴建在阿富汗的三個軍事基地,而且預計2014年完工的計劃早就超過撤軍時間,這意味在至少在2014年前美軍不會撤離阿富汗。《環球時報》記者還注意到,坎大哈軍事基地的大規模建設仍在進行中,許多設施都是朝著永久性方向進行的。

  更讓人驚訝的是,《環球時報》記者在巴米揚省採訪期間,發現韓國一家公司投入8億美元,承建一條自巴米揚通往伊朗邊境的高等級公路。事實上,在阿富汗全境有多條在建高等級公路均自東向西指向伊朗,而且這些建設項目的背後都能看到美國政府和軍方的影子。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20: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