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澳大利亞留學日誌(五—七)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8-27 21: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夢想開始的地方

  3年前,我第一次走進南澳大利亞首府阿德萊德的那所中學時,覺得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新鮮……

  ——這裡連載的是赴澳大利亞留學生殷格瀾的故事,他試圖用親身經歷表達這樣的觀點:絕大多數留學生普通而平常,既非才華蓋世亦非留學「垃圾」,但他們的留學閱歷是受用不盡的財富。

  3年前,我第一次走進南澳大利亞首府阿德萊德的那所中學時,覺得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新鮮。

  從車站走到學校需要步行10分鐘,林蔭道兩旁都是顏色鮮艷的住宅,如果我沒有看到寫有學校名稱的指示牌,根本不會相信自己已經到了學校,因為這裡與國內的學校截然不同。這所學校沒有圍牆,用來劃分校區與外界的只是一些不起眼的木圍欄,差不多有人的膝蓋那麼高。校園裡最高的樓只有3層,看不到「強身健體、立志成才,頑強拼搏、超越極限」之類的標語。

  我到「國際留學生接待處」報到,接待我的是一位名叫黛安的女老師。黛安面帶微笑,示意我坐下。她的溫柔和藹,讓我忽然開始為自己的舉止是否得當擔心。禮貌地稱呼對方總沒錯,我趕緊回想在國內學過的英語知識,似乎應該稱呼她某小姐、某女士或者某夫人。我立刻盯住黛安的工作牌,卻發現她的姓氏難以拼讀。我緊張起來,居然一個英文單詞也記不起來了,腳下的地毯好像著火了一樣,烤得我直跺腳。

  正在我抓耳撓腮之際,黛安拍了拍我的肩膀,說:「放鬆,叫我黛安就可以了,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黛安給我倒了一杯果汁,我逐漸記起學過的英文,開始勉強和黛安對話。黛安友好地和我談論了我的家鄉,我的寄宿家庭,以及我的個人情況。接下來,黛安從抽屜里拿出一張配有圖片的橫格紙,希望我把自己從國內來到澳大利亞的旅程寫成一篇短小的英文作文。我以在國內考試時的讀題速度,飛快地看完寫作要求,將杯中的果汁一飲而盡,然後開始寫作。寫作的要求非常簡單,周圍的環境也很輕鬆,我很快就完成了這篇袖珍文章。黛安接過文章放到一旁,然後帶我走出辦公室,參觀學校。

  當時,我並沒有看出黛安和我的短暫談話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直到前不久,我在安斯博利商業科技學院學習「商業溝通交流」時才意識到,原來其中大有學問。黛安和我一見面就面帶微笑,直視我的眼睛,然後拍了拍我的肩膀,這些肢體語言讓我感覺被尊重,被重視。黛安在和我交談的過程中獲得了我的個人信息,比如姓名、年齡、國籍、在澳大利亞的住址,並在我不經意間把這些信息輸入電腦,避免了枯燥地填寫表格。那篇小作文是用來調查留學生英文水平的,不同的是,老師不在學生面前批閱,學生不會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畫上大紅叉,自然也就不會受到任何打擊。

  黛安帶我來到一棟3層的教學樓,一層是圖書館和電腦機房,二層基本都是教室。每間教室包括走廊,都鋪著深藍色的地毯,教室里都有空調,統一使用「白板」,以減少粉塵污染,保證老師和學生的健康。教室里的課桌並沒有被整齊地排成幾列,每間教室的課桌擺放都不一樣,有的排列成「U」形,把老師圍在中間,也有的把四五張課桌擺在一起,方便小組討論。

  頂層的教室是為喜愛藝術的學生們量身打造的,比如手工製作室、色彩畫教室、素描寫生教室、電腦繪畫教室。穿過頂層的走廊,黛安帶我來到另一棟教學樓,在其中的一間教室里,九年級(相當於初三)的學生們穿著圍裙戴著面罩,在做木工。黛安告訴我,這間是模型製造室,學木工的學生們可以在這裡製作傢具,學設計的學生也能使用這裡的材料建造模型。

  走出教學樓,我們來到了操場——一個巨大的橄欖球場。球場上有正在上體育課的學生,也有一邊啃三明治一邊看書的學生。

  在這個夢一般的學校里,我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夢想?(殷格瀾)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沙發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8-27 21:43 | 只看該作者

誰說公共場合吵鬧的都是亞洲人

  校車上有20來個亞洲學生,他們非常安靜,很有禮貌,有秩序地上下車。這讓我感到欣慰……

  ——這裡連載的是赴澳大利亞留學生殷格瀾的故事,他試圖用親身經歷表達這樣的觀點:絕大多數留學生普通而平常,既非才華蓋世亦非留學「垃圾」,但他們的留學閱歷是受用不盡的財富。

  今天是我到澳大利亞以後的大日子——第一天正式上課。早上5點我就醒了,可能是太緊張了,也可能是還不適應這個新環境。

  早餐過後,我寄宿家庭的女主人布麗基塔帶我來到巴士站。巴士站離我們的住處並不遠,步行大約5分鐘。在車站,我遇到了薩姆。薩姆身高大約1.8米,胖乎乎的,令人驚訝的是,他只有13歲,在讀九年級(初三)。在大部分歐美國家,很多學校的初中和高中是一體的,這樣就免去了「中考」、「擇校」等一系列麻煩。

  布麗基塔對我說:「薩姆和你是一個學校的,他可以帶你去學校!」薩姆這個羞澀的大男孩說:「呃,我答應了同學去他們家,然後一起去學校。」我猜,薩姆其實是想說:「咱們很熟嗎?」

  年齡在18歲以下的留學生,寄宿家庭的主人同時也是留學生的監護人,要對學生的安全負責。第一天上學就把我交給別人,太草率了吧!

  我和布麗基塔上了校車,喧鬧的巴士忽然安靜了許多。是什麼東西把大家「嚇」住了?答案是:我和我身邊的「監護人」。

  校車關上門,開始快速前進。我一下失去了平衡,後背重重地撞到了車門上,布麗基塔一直緊緊粘在我身邊,剛才那一撞把她撞進了我懷裡。車裡一陣鬨笑。站在我身邊的一個當地學生對我說:「哥們兒,口味很特殊啊!」車內又是一陣鬨笑。

  車程過半,很多學生下車了,空出很多座位。我坐在布麗基塔旁邊,布麗基塔不停地嘀咕。這時,幾個體格健壯的學生圍住了一個小個子,小個子顯得很害怕,低著頭什麼也不說。那幾個塊頭大的傢伙將小個子的書包舉起來,把裡面的東西倒了個乾淨。

  車上只剩下穿藍色校服的學生了,車廂內才安靜下來。我曾讀過一篇文章,批評中國人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不懂得保持安靜尊重他人。今天,我在校車上看到的卻大不相同,吵鬧的全是澳大利亞當地學生,還有人對著路邊的行人大喊大叫。車上有20來個亞洲學生,他們非常安靜,很有禮貌,有秩序地上下車。這讓我感到欣慰,身在異國他鄉,一舉一動都被別人看在眼裡,應該比在國內時做得更好才是。(殷格瀾)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3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8-27 21:44 | 只看該作者

澳大利亞中學生畏懼的「酷刑」

 澳大利亞中學生畏懼的「酷刑」

  在國內的學校里,調皮搗蛋的學生通常比較容易受罰,但在澳大利亞的中學,某些在國內學校屬於「正常」範疇的行為,也可能違反校規。違規的同學面臨什麼樣的懲罰呢?

  ——這裡連載的是赴澳大利亞留學生殷格瀾的故事,他試圖用親身經歷表達這樣的觀點:絕大多數留學生普通而平常,既非才華蓋世亦非留學「垃圾」,但他們的留學閱歷是受用不盡的財富。

  連校徽都要畫上鈔票?

  3月的南澳大利亞,平均氣溫已是33攝氏度,既沒有空調也沒有電扇的房間,簡直令人窒息。在澳大利亞剛度過了兩個夜晚,我已經不知道被熱醒多少次了。我跳下床,發現書桌上居然整齊地疊放著昨天新買的校服。看得出,毛衣被熨燙過,一定是我寄宿家庭的女主人布麗基塔一大早放在這裡的。

  我就讀的這所高中,校服有很多種,其中,深藍色的校服是必備校服。這套校服包括一件短袖T恤、一件長袖套頭毛衣,還有一條西褲。在每件校服的左胸處,印有學校的標誌和名稱。參加體育社團的同學還要購買運動校服,運動校服的設計較為時尚,色彩鮮艷,朝氣蓬勃。在澳大利亞,每所學校都用不同的圖案作為自己特有的標誌,比如一隻雄鷹,一棵大樹。我就讀的高中,校徽有些耐人尋味——以盾牌為背景,盾牌上有一個類似「$」的符號,只不過,在字母「S」中間有3條直線,而不是1條。問起這個學校標誌的來歷,學長們不是搖頭,就是冥思苦想數個時辰后再搖頭。同學們經常開玩笑說,這所學校就是想錢想得太多了,連校徽都要畫上鈔票。

  既然學校精心設計了這些校服,學生們自然要按規定穿著。印有學校標誌的白襯衫可以單獨穿著,而沒有校標的襯衫,必須搭配學校特製的領帶才可以穿。但無論穿哪一種襯衫,學生在穿著時都必須把衣角塞進褲子里。作為全日制高中生,我們必須穿著學校特製的灰色西褲,可是這褲子的設計並不很成功,太過陳舊,尺寸似乎是按照澳大利亞本地學生的身材確定的,對於身材相對矮小的亞洲學生來說,穿上這條褲子,褲襠幾乎垂到了膝蓋。

  違規著裝要受罰

  穿校服是鋼鐵一般的規定,絕對不容許違反,監督學生們是否按規定穿著校服是所有老師的任務。老師每抓住一個違反此規定的學生,是不是就可以獲得一筆數目不小的獎金?這個猜測是在我目睹了一位同學一天內被不同老師抓住4次后誕生的。如果有一天我成了這所中學的校長,一定把「校服整頓最積極獎」頒給圖書館的老師——每當同學們在圖書館里安靜、專註地學習時,這位老師就面帶微笑地緩緩走來,然後像蜘蛛俠一樣猛然趴在地上,檢查大家是否按規定穿了「校鞋」。

  學校對「校鞋」的規定是:黑色系帶皮鞋。由於這條規定比較模糊,許多同學因為穿了翻皮皮鞋而被抓,那些存有僥倖心理、穿沒有鞋帶皮鞋的學生,也別想矇混過關。

  違規著裝的這些同學面臨什麼樣的懲罰?我把它稱為「放學坐一坐」。

  違規的學生不會被罰站或者跑圈,而是被要求在教室里自習一個小時,這樣的處罰既能讓學生印象深刻,又不會浪費時間。學生們可以用「勞改」代替「放學坐一坐」,比如撿垃圾。「勞改犯」們要在課間休息時,自覺到餐廳或者球場等區域清理落葉和垃圾。

  學校最厲害的「武器」

  「放學坐一坐」只適用於「犯罪情節輕微者」。對於情節嚴重的,比如逃課、擾亂學校秩序的學生,懲罰就「殘酷」 一些。這個懲罰叫「周六學校見」。

  「周六學校見」是「放學坐一坐」的升級版,違規的學生要在周六一大早到學校,8點到11點間待在教室里自習。這一「酷刑」的殘酷之處在於,周末一大早,受罰的學生就要起床,在其他同學酣睡時趕到學校。另外,在學校自習的3個小時,學校會派老師監督,所以,想在自習室里睡大覺或者中途逃跑,幾乎是不可能的。

  學校還準備了最厲害的武器,對付屢教不改的學生,這一招被稱為「昏天暗地五日夜」,是為連續曠課、給學校帶來惡劣影響的「壞學生」量身打造的。

  「昏天暗地五日夜」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學生在家禁閉5天,「禁閉期間不許到學校」的規定,對我這樣的留學生來說簡直就是災難。留學生每學期的出勤率必須在80%以上,按照澳大利亞高中3個月為一個學期的劃分,每個學期僅有10 天可以請假,缺勤超過10天的學生可能被取消簽證,遣送回國。

  每當有學生犯下重大錯誤,學校在使出這一絕招前,都會召集幾位老師,還有「事發現場」的目擊證人,組成一個「 迷你陪審團」,召開簡短的會議,決定是否該對犯錯學生處以「昏天暗地五日夜」的「刑罰」。

  陪審團也有作假的時候。有一次,幾個中國留學生在自習課期間跑到學校附近的麥當勞吃快餐,被其他同學舉報。學校請那家麥當勞的工作人員加入「陪審團」,這位工作人員就是那家麥當勞的經理,他意識到,如果這幾位同學被關五天五夜的消息傳開,別的學生大概就沒膽兒再光顧他的店了,營業額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這位經理通過「不在場證明」,解救了那幾位留學生。

  「文明的學生應該做的」

  在國內的學校里,調皮搗蛋的學生通常比較容易受罰,但在澳大利亞的中學,某些在國內學校屬於「正常」範疇的行為,也可能違反校規。

  在澳大利亞高中上學的第一天,方向感極差的我因為迷路遲到了,情急之下,我朝教室飛奔而去。差一步就跨進教室時,一位老師攔住我說:「教學樓里不允許奔跑,你是一位文明的學生,這不是你應該做的,請你回到門口再走過來。」我覺得這位老師簡直不可理喻,不過還是硬著頭皮走了個來回,導致上課嚴重遲到,因此被點名。

  事後,我靜下心來想一想,發現「文明的學生應該做的」,就是學校行為準則的精華。這句話讓複雜、繁瑣的校規在我心中頓時有了條理。學校制定規則的目的,是要我們行為規範,成為「文明的學生」,而不是要給我們增加麻煩。在努力學習爭取好分數的同時,我們要時刻讓自己的行為文明,舉止得當。

  「我的媽媽呀,你怎麼還在這裡?」布麗基塔焦急地說。我趕緊從回憶和感嘆中回過神兒來,用系紅領巾的方法把領帶胡亂打了個結,挎上書包沖了出去,又突然放慢了腳步——這是在別人家裡,我的行為要文明。我穩步出門,向布麗基塔道別,待她轉身後,便朝車站狂奔而去。我可不想「放學坐一坐」。(殷格瀾)

[ 本帖最後由 藍藍的天 於 2008-8-27 21:46 編輯 ]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8: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