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zt

[複製鏈接]

469

主題

846

帖子

620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ooji 發表於 2008-2-8 00: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
東京是個時髦又現代的都市,不管到哪裡,都能享受到超級便利的服務和設施,包含人禮貌的態度。但這個城市卻缺少傳統文化,搭乘電車游移在各站,人們走路的速度通常很快,稍不注意就會擋住別人的去路......

周末下午,我常在住家附近的街道散步。某天,街上僅存的一間老書店,突然圍起了塑膠布,正在清空中,大概是準備拆除,讓我相當驚訝。雖然我不是從小住在這裡的人,但婚前就常來這裡,算起來也光顧了十多年,熟悉的書店消失了,心裡忽然有一點落寞……後來才知道,打掉的書店,將會轉變成一間知名連鎖咖啡店,而我卻默默擔心著巷子里那些老咖啡店的未來……

老書店有人情味,不管新書或雜誌,不需VIP卡,也不需是熟面孔,老闆自動會給你折扣,牆面或貨架上總掛著一大堆貼紙吊牌,從小我就喜歡擠在窄窄的通道上,翻著層層厚重的吊牌,在一格一格的小袋子里,找尋喜歡的貼紙、書籤。汗流浹背,因裡面通常沒有冷氣空調,但這種翻閱的樂趣,養成了我熱愛文具的因子。一味追求便利的現代社會,已失去許多看來有點麻煩的事,即使微小的翻閱動作,也簡略了。

東京是個時髦又現代的都市,不管到哪裡,都能享受到超級便利的服務和設施,包含人禮貌的態度。但這個城市卻缺少傳統文化,搭乘電車游移在各站,人們走路的速度通常很快,稍不注意就會擋住別人的去路,上學的、上班的、打簡訊的、低頭看書的……極少人無所事事望著窗外發獃,總是一副很忙、很累的樣子。

二○○七年春天,劇作家倉本聰先生推出最新連續劇《敬啟,父親大人》,故事的主軸便是圍繞著一間「神樂坂」上的料亭存廢,帶出現實環境與情感之間的衝突。全劇都在「神樂坂」實景拍攝,也因這齣戲,我才知道原來東京還有這樣一個老文化區,搭電車就可以到達,彷佛電影《神隱少女》里的隧道,一頭是現代世界,另一頭卻回到昭和時代。直到現在,「神樂坂」仍存在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課題,感覺有一點惆悵,一點無可奈何,畢竟,都是人們生計的問題呢。

「神樂小路」大概是東京少數僅存,集中保留傳統文化的區域。其實商店感覺除了幾間老字號,多半也是時髦的餐廳或禮品店,倒是巷弄里風景比較道地,層層的階梯連接著一間又一間老字號料亭,石板路踏起來非常札實。即使腳很酸,還是想把神樂小路兩側的老街道都走過一遍。很難得看到打扮隆重的藝妓了,據說此地是老時代的花街,古老行業──藝妓也跟古迹一樣,很受觀光客注目。藝妓走起路來真是好看。

在一間老字號的鰻魚屋「たつみや」前等了許久才排到位子,雖然已是十月,門前卻還掛著七月節慶的酸漿草,老店總有一些脾氣,就是不會輕易丟掉東西,即使是搖起來已經有點晃動的電扇也不例外。牆上的價目表還是昭和二十三年開店時就粘貼去的,可以看到六十幾年前,一碗蒲燒鰻只要日幣兩百五十元而已。等鰻魚飯也需要一些耐性,因是現做的,至少得等個二十分鐘,空檔可以喝一些酒、吃一點泡菜,沒有別的,傳統鰻魚飯也僅是漆盒裡盛上白飯、淋醬及蒲燒鰻,頂多附上兩片黃蘿蔔,很簡單,卻非常美味。據說約翰·藍儂曾帶著老婆小野洋子光顧過這一間店,不知是真是假,總之,老店的故事很多,這也是老文化的一部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5: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