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多倫多6個鮮為人知的地下設施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4-12-8 2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場大風雪,讓多倫多直接進入了冬季。最近的一篇新聞說,今年冬天可能會和去年一樣冷!好在我們有一個PATH地下商城,大冬天也能自由自在地逛街,不用怕漫天的風雪了。

多倫多的大街喧囂熱鬧,地下也不冷清。除了PATH地下商城、地鐵隧道系統,以及一個宛如地下城的下水道之外,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東西呢?

金庫

在多倫多市中心國王西街一號(One King West)豪華公寓大廈和酒店的地下,藏著一個廢棄的大金庫,這已不是什麼秘密了。在每年5月最後一個周末的「Doors Open Toronto」,市民們都可以免費前往參觀。不過,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它並非多倫多唯一的巨型地下金庫。

在市中心金融區央街和卑街路口,有一座加拿大豐業銀行部大樓(Scotia Plaza)。在這座大樓地下幾十米的深處,也藏著一座仍在使用中的巨型金庫。豐業銀行將從民間收購來的黃金和白銀等貴金屬都儲存在那裡。不過,由於該金庫拒絕一切的遊客和記者,所以外界不知道它裡面到底儲存了多少貴金屬。


1.多倫多地下有個大金庫

垃圾

自多倫多建市那一天起,市府就一直為如何處理垃圾而煩惱。在建市初期,多倫多還沒有一個像今天龐大且有效的垃圾收集系統,市民通常將垃圾直接丟入安大略湖。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市府專門成立了廢物處理部門,採用焚燒和填埋的方式處理垃圾。雖然科技一天天的發達,但是多倫多處理垃圾的方式並沒有多少改變,填埋仍是最主要的方式。

從1850年代開始,多倫多不斷將周邊的鄉野空曠地帶闢為垃圾填埋場。隨著城市不斷擴張,這些原先在郊區的填埋場漸漸地被納入市區。為影了不影響市民的生活,當局就將這些填埋場里種上了樹木草坪,改建成了公園。本市有很多的公園,如Riverdale Park,就是在1960年代由從垃圾填埋場改建成的。明年多倫多主辦泛美運動會,在Morningside Ave上的運動中心,也是在垃圾填埋場上建成的。



2.風景優美的Riverdale Park原是個垃圾填埋場

水庫

如果你去位於聖克萊爾大街(St. Clair)和士巴丹拿大道(Spadina)的丘吉爾公園(Sir. Winston Churchill Park),會看到一個巨大的草坪,草坪的中心孤零零地樹立著兩個石砌的房子。直到走近,看到一塊標誌牌,才會知道草坪下埋藏著一個巨大的水庫。

在多倫多建市初期,市民都是直接飲用安大略湖或當河(Don river)的水。到了1850年代,多倫多迎來了工業化時代,污染漸漸嚴重,直接飲用湖水和喝水會帶來很大的健康隱患。在時任基建委員哈里斯(R. C. Harris)的主導下,多倫多建立了一個完善的凈化水和儲存的系統。丘吉爾公園公園的這個大水庫就是在那個時期建立的。它完工於1874年,總儲量5300萬加侖,是市中心地區主要的儲水設施。在多倫多全市,一共有10個建於不同時期的、類似的地下水庫。



3.丘吉爾公園裡的大水庫

供暖管道

在冬天,多倫多的溫度可地至零下三十度。得益於本市有一個高效的供暖系統,雖是嚴冬也能夠為居民提供源源不斷的暖氣。多倫多的供暖系統也是通過地下管道傳輸熱量,但是這個系統並不像下水道、地鐵隧道這麼有名,所有很少有人知道。



4.位於多倫多市中心地下的Enwave公司供暖管道

負責多倫多市中心供暖的是Enwave能源公司。這個公司在市中心的幾條主要道路、甚至是安大略湖的湖底,都鋪設有供暖管道。本市著名的自由攝影師庫克(Michael Cook)曾潛入Enwave公司的地下供暖管道並拍攝了一組照片,揭開了這個神秘系統的面紗,讓市民們有機會零距離目睹。受篇幅影響,本期只選出一張,讀者有興趣可去庫克的個人網站(http://www.vanishingpoint.ca/enwave)查看全部的圖片。

私人保齡球場

多倫多曾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城市,特別在1920年代的大禁酒時期,教堂幾乎成了市民們唯一的社交場所。為了配合政府的禁酒,很多教會擴大挖掘了地下室,建立了劇場、健身中心、保齡球場,以豐富人們娛樂、遠離酒精。雖然大禁酒時期早已過去,但是這些設施都保留了下來,一直到今天。



5.諾克斯(KNOX)長老會下的保齡球場

在每年5月最後一個周末的「Doors Open Toronto」,市民有機會參觀位於Danforth大街的伊斯敏斯特聯合教堂(Eastminster United Church),或是位於Spadina和Harbord的諾克斯長老會(Knox Presbyterian Church),可以去地下室看到建於那個時期的保齡球場。

地下掩體

在冷戰時期,加拿大面臨的威脅並沒有美國那麼大,但是絕非一點危險也沒有。由於非常靠近底特律和水牛城這兩個美國工業城市,多倫多也做了一些防備核戰的措施。前幾期的〖當年加拿大〗我們提過,TTC地鐵隧道有防核輻射和小型核爆炸的功能,還有用作戰時倉庫的空間。



6.冷戰時的廣告:核爆時請躲入TTC地鐵

不過更酷的設施還不是這個。在多倫多以北的Aurora鎮的鄉村區,政府曾在1962年斥巨資,修建了一個大型的地下掩體和戰時指揮中心。掩體以鋼筋水泥為主題,還用大量的煤渣充填(防輻射),以便核大戰爆發時,加拿大能有一個應急的指揮中樞。好在核大戰一直沒有爆發,而這個掩體也沒有派上用場。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6: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