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寫詩詞 - 為pengl兄捧場

[複製鏈接]

15

主題

16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8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徐福男兒 發表於 2011-9-13 2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幾天,Pengl兄發了一篇佳作《詩詞入門》,引來眾詩友的熱烈關注。以彭兄的初衷,是希望通過介紹詩詞常識,吸引更多的朋友來吟詠詩詞,雅聚盡興。不過很多朋友讀了彭兄的大作,以為作詩詞太難,頗有望而卻步之意,豈非辜負了彭兄一番辛勤、一片美意?因此我在這裡分享一點自己學習寫詩詞的心得,為彭兄捧場,如果能夠打消諸位詩友的畏難之心,勇於吟哦,水到渠成,把古韻詩社點綴得花團錦簇也似,是所願也。

彭兄的大作是系統地介紹詩詞的常識,敝文則是一鱗半爪地分享寫詩心得,希望能相輔相成,為眾詩友添一份助力。我於詩詞一道只是初學,尚稱不上「入門」,大概可以說才跨進去一隻腳。惟其如此,對各位初學的朋友或許更有借鑒之處。

學做近體詩,或者說格律詩,大致是四個要素:字數的一律(七言則每句七字,五言則每句五字);句數的規定(絕詩則每首四句,律詩則每首八句);押韻的要求(按平水韻的韻部);以及平仄的協調。前兩條盡人皆知,也有不少人誤以為只要符合前兩條便可以稱為格律詩。第三條的困難之處是容易發生誤解。作詩需講究押韻,即便白話詩也是如此,但是格律詩的韻腳是按平水韻的發音,與我們今天的普通話已有差別,這個差別就是誤解的來源。第四條平仄協調對現代人的困惑也源於古今發音和聲調的不同,只是平仄的協調要講究到每一個字,比起每首詩只有兩三個字(最多五個字)要求押韻,自然就顯得更麻煩一點。

其實這些誤解和困惑完全不難消除,以我個人學習的體會,首先解決工具書問題。目前坊間最方便易得的詩詞工具書是《詩韻合璧》,下面是網購的鏈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9107183  這是一本備查的工具書,按平水韻的韻部分類,你如果不知道一個字屬什麼韻部,或者不知道這個字是平聲還是仄聲,一查便得。缺點是沒有引得,查起來頗費時間。不過慢慢用熟了,查找所需時間會越來越短。再熟練起來,記憶中都有,就不需要查了。

關於押韻,最容易搞錯的是今天讀起來押韻的兩個字,在近體詩的規則中卻不在同一個韻部,不能通押。比如「童(Tong )」和「孔(Kong)」,「龍(long)」和「洞(Dong)」,這兩組字在寫現代詩的時候完全可以押韻,因為它們的韻母都是 ong。但是在寫近體詩時,是不認為押韻的。因為「童「字屬上平聲「東」部,「孔」字屬上聲「董」部,不在同一個韻部,也不在同一個聲類,不能用來押韻。「龍」字屬上平聲「冬」部,「洞」字屬去聲「送」部,韻部、聲類均異,也不能押韻。還有更困惑的例子,兩個字均屬平聲,讀起來聲音也相同,卻依然不能押韻,比如「同」和「農」,前者在上平聲「東」部,後者屬上平聲「冬」部,分部不同,近體詩要求嚴格,不能通押,若寫古體就不妨事了。

另一種情況是今天普通話讀起來不押韻的兩個字,在近體詩反而是可以押韻的。比如唐代詩人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於弄潮兒。」第二句「期(Qi)」字和末句「兒(Er)」字押韻。這兩個字用普通話念起來是不覺得押韻的,可是它們在平水韻同屬上平聲「支」部,所以是押韻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中古音的「兒」字不發「Er」的音,而是發接近於「 Ni」的音,如此念起來與「期」字就在同一個韻上了。今天江南吳語地區方言「兒子」依然讀如「Ni  Zi」,便是中古音的殘留。再比如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中「斜」、「家」、「花」押韻。用普通話念,「家」、「花」二字押韻可以理解,但是「斜(Xie)」字似乎不押韻。實際上中古音「斜」讀如「Xia」,就像普通話的「霞」差不多,豈不就在韻上了?今天的吳語方言「斜」正讀如「霞」,可為佐證。這樣說來,朋友們又要望而生畏了,怎麼搞得清楚?其實大可不必害怕,《詩韻合璧》上哪幾個字屬於哪一部,列得清清楚楚,不嫌麻煩,多查幾遍,很快就熟稔了。

再說平仄的協調。詩詞講究平仄,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聲音要抑揚頓挫才好聽。古詩實際上也有平仄,只是沒有近體詩那麼嚴格。詩詞也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對聲韻的要求是逐漸形成的。後來科舉制度要考作詩,總得有個規矩,平水韻於是應運而生,格律於是定型。廢科舉之後,一切自由,格律自然也成了古董,難怪今天人們覺得生疏了。

中古音分平、上、去、入四聲,上、去、入三聲為仄聲。今天普通話的第一聲、第二聲在中古多屬平聲,第三聲多屬上聲,第四聲多屬去聲,但是普通話沒有入聲。中古音的入聲以p, t, k 三個塞音為韻尾,普通話中這三個韻尾均已經脫落,歸入平、上、去三聲中了。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英語叫Mandarin,實際上就是滿人入主中原后在北京講漢語的口音,這是北方語系的口音。北宋滅於金人,宋王朝南逃,建都臨安(今天浙江杭州),講中古音的人群隨之南移,在今天的粵語、閩語、吳語中,都輕而易舉地能夠發現仄聲字的讀音。因此,北方的朋友作近體詩的時候,調平仄的困難會比南方人來得大,不曉得哪個字該念仄聲,怎樣念法。比如,普通話「屋」念第一聲,平水韻屬入聲。竹、服、逐、伏、菊都念第二聲,平水韻也屬入聲。木、目、陸、鹿都念第四聲,平水韻也都屬入聲。

調平仄是初學者最頭痛的一關,好不容易得一佳句,意境雋永,自己也十分得意,不料細查平仄,完全不調,一個字一個字地改,改到平仄協調了,當初美妙的意境蕩然無存,豈不沮喪?這是今天的初學者必定會碰到的難題。有什麼辦法?我個人認為沒有什麼捷徑,耐心地查,不要嫌麻煩,查到四聲熟了,自己想句子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把平仄調進去了。還有一個就是多讀古人的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並非虛語。

這裡我想借用一位詩友的作品,對平仄和押韻作一個案例分析,以便大家有感性的認識。雪的煙花最近發表兩首《中秋》詩,其中一首是這樣的:「月圓十五掛西窗,光灑枝頭披瑩霜。如煙思緒風吹過,水酒聊斟醉他鄉。」這是一首美妙的藏頭詩,含「月光如水」四字。煙花女史不但廚藝出眾,作詩天分也極高,每有佳句巧思,如這首詩的第三句「如煙思緒風吹過」,輕盈飄逸,使人想見女史風姿如月中仙子。如果能夠略調平仄和韻腳,便是絕妙好詩了。承女史惠允,讓我用這首詩做例子,先謝過她的美意。這首七絕的平仄應該是這樣的:
月圓十五掛西窗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光灑枝頭披瑩霜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如煙思緒風吹過                仄仄平平平仄仄
水酒聊斟醉他鄉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先討論押韻。韻腳處下的是「窗」、「霜」、「鄉」三字,普通話念起來毫無問題,但是以平水韻論,霜、鄉同屬下平聲「陽」部,沒有問題;「窗」字屬上平聲「江」部,以七絕的規則,不可以通押。那麼改一個什麼字呢?我覺得改為「牆」比較好。「牆」也屬「陽」部,而且「西窗」、「西牆」意境相近,月掛西牆也講得通。其次討論平仄。第一句「月圓十五掛西窗」除了韻腳之外,平仄沒有問題。第二句「光灑枝頭披瑩霜」,「披」字應仄而平,雖然有「一三五不論」之說,但是緊跟的「瑩」字平、去兩讀,「瑩霜」意境很好,應該保留,那麼第五字似乎還是選仄聲為好。我建議用「綴」字,月光灑在樹枝上,斑斑駁駁的,好像點綴著晶瑩的霜花,意思也通得過。第三句「如煙思緒風吹過」是平平平仄平平仄,同格律的仄仄平平平仄仄不合,如改為「思緒如煙風颭過」,或者「思緒如煙風送去」,既合平仄,原意也保留下來了。我覺得還是「風送去」比較好一點,詩人在這裡表達的是她思鄉的心緒,晚風將思鄉之情吹送去故鄉,符合當時的心情吧?末句「水酒聊斟醉他鄉」是仄仄平平仄平平,格律應該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所以換個次序,改為「聊斟水酒醉他鄉」就行了。調整后的《中秋》是「月圓十五掛西牆,光灑枝頭綴瑩霜。思緒如煙風送去,聊斟水酒醉他鄉。」眾位詩友請看,調平仄也不是很難,是嗎?

        古韻詩社中,才華橫溢者正多,如果大家都能按著近體詩的格律吟哦,焉知今後不出幾個子建、易安、李青蓮、杜工部呢?
        寫得太長了,趕緊打住。錯誤不當之處,尚祈詩社中各位高手郢正。

大家好!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村裡玩得暢快!紅包拿得開心!

24

主題

500

帖子

850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0
沙發
司徒恭平 發表於 2011-9-14 11:55 | 只看該作者
拆解的細緻,學習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6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818
3
 樓主| 徐福男兒 發表於 2011-9-14 13: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徐福男兒 於 2011-9-14 13:20 編輯

回復 司徒恭平 2樓 的帖子

多謝恭平兄鼓勵。
大家好!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村裡玩得暢快!紅包拿得開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9

主題

540

帖子

58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3
4
禪心如月 發表於 2011-9-20 00:21 | 只看該作者
古韻詩社中,才華橫溢者正多,如果大家都能按著近體詩的格律吟哦,焉知今後不出幾個子建、易安、、杜工部呢?
------曹子建沒寫過格律詩,李青蓮最著名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不是格律詩,因為寫的太好,被活生生的硬劃到格律詩里了。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也不是格律詩。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也不是格律詩。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不是格律詩。


但上述所有作品又有誰敢說不是一等一的巔峰之作呢?


所以說,你的詩寫得好不好,跟格律壓根就沒關係。

就像一個姑娘好不好看,跟她穿不穿皮爾卡丹壓根就沒關係。

詩寫得好與不好,關鍵在氣韻和境界的把握上,這完全是一個人的人生修養和內涵來決定的,除此更無其他。

期待讀到您的佳作。
仁者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6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818
5
 樓主| 徐福男兒 發表於 2011-9-20 00:55 | 只看該作者
謝謝你的指點,你也批評的是。「你的詩寫得好不好,跟格律壓根就沒關係。」也是對的。敝文的出發點是因為有人想學格律詩,又誤解為僅是七言(五言)、四句(八句)而已,後來聽說有這麼多規矩,又被嚇著了。因此我想交流一點心得,完全沒有說寫詩非按格律不可的意思。天馬行空,自由自在地儘管寫去,沒有誰來限制你。但是如果要把自己的詩作冠以七絕或七律的題目,當然還是應該合律為好。你說呢?

大家好!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村裡玩得暢快!紅包拿得開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9

主題

540

帖子

58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3
6
禪心如月 發表於 2011-9-20 03:4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徐福男兒 5樓 的帖子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首是格律詩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首是格律詩

浮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這首是格律詩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首是格律詩


誰都不能否認以上作品都是一等一的巔峰之作,它們都是格律詩。

所以說,詩歌的最高境界既可以是格律詩,也可以不是格律詩。即:詩歌的質量和格律關係不大。也可以說,你的詩寫得好不好,格律不是一個最最關鍵的東西。

就像大姑娘,穿不穿名牌並不是衡量她是不是個大美女的最關鍵的條件。

另外,五律和七律中有一種古風式律詩,這種詩,除了不講究平仄的格律外符合五律,七律的其他所有要求。開創這種詩的祖師爺是詩聖杜甫,這種詩讓後代蘇軾,黃庭堅發揮到了極致,史稱「蘇黃體」。

所以說,一談律詩就講究平仄格律的想法是不符合歷史的。歷史上最最擅長寫嚴格的律詩的人是杜甫,但真正了解杜詩的人都知道,杜一生寫的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僅僅是他所有詩歌數量的3分之一稍多一點,連一半都不夠。至於其他詩人,寫的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就更少了。

所以說,格律詩不能代表唐宋詩歌,因為少數不能代表多數。

格律的出現,和科舉制度有關。

當然了,一個人喜歡寫格律詩或非格律詩都是好事情啊。都是對幾千年祖國優秀文化的繼承發揚。

我也經常注意您的古體詩,有一些寫的很雋永的,希望您甩開格律,寫出您的上上乘之作來。當然,您也不要跟聞一多學,這位仁兄甩掉的東西太多了,變成了整個一個光光屁,他那些現代詩,唉,沒法讀,基本和散文也差不多了。有時候人還是稍稍穿幾件衣服要好啊。
仁者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6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818
7
 樓主| 徐福男兒 發表於 2011-9-20 23: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徐福男兒 於 2011-9-21 01:04 編輯

多謝禪心的指教,很喜歡這樣的切磋琢磨。中國古詩之有格律,並不是科舉制度所致,科舉始於隋,而格律早在隋以前就開始了。我個人的學習心得,以為中國古詩之所以講究格律(古風也是有格律的,只是寬嚴的不同而已),是因為漢字的單音節和發音有聲調所致。換句話說,格律是自然形成的,並非人為強加。實際上所有作詩的人,甚至包括作自由詩、現代詩的人,都自覺地或不自覺地在遵照平仄協調,抑揚頓挫,韻腳和諧的路子走,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敝文所謂的調平仄和押韻,有一個很明確的前提,就是喜歡學做律絕詩。如果不喜歡,前提不存在,就完全不必勉強了。律絕詩做起來開始是很難,惟其難,才有趣味,真正入了門,不受平仄韻腳的絆牽,那就更上一層樓了。蘇黃體的跳脫格律束縛,是蘇、黃兩位大家不滿意西昆體的極端,試圖開一條新路子。他們兩位都是對格律熟而又熟,方能進行改革。入得門去,破得門出。如果連門都未入,即放言跳脫,那就回到我上面的原點,不必做格律詩了,做新詩豈不更自由?另闢蹊徑,換一扇門走,不也挺好?

我于格律詩,尚未入門,最多只跨進一條腿,但是私心好之,願意學習,一旦調順平仄,不損意境,是一種樂趣。另外,作詩最關鍵的是天分,我自知天分不足,所以出不來驚人的意境,只是獨樂樂而已。入了古韻詩社,拿來與眾同好分享,也只是聊拋粗磚,以期美玉的心思。比如這篇拙文,便得到你的大段指教,得益匪淺,真的謝謝。
大家好!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村裡玩得暢快!紅包拿得開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6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818
8
 樓主| 徐福男兒 發表於 2011-9-21 0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禪心如月 6樓 的帖子

多謝禪心的指教,很喜歡這樣的切磋琢磨。中國古詩之有格律,並不是科舉制度所致,科舉始於隋,而格律早在隋以前就開始了。我個人的學習心得,以為中國古詩之所以講究格律(古風也是有格律的,只是寬嚴的不同而已),是因為漢字的單音節和發音有聲調所致。換句話說,格律是自然形成的,並非人為強加。實際上所有作詩的人,甚至包括作自由詩、現代詩的人,都自覺地或不自覺地在遵照平仄協調,抑揚頓挫,韻腳和諧的路子走,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敝文所謂的調平仄和押韻,有一個很明確的前提,就是喜歡學做律絕詩。如果不喜歡,前提不存在,就完全不必勉強了。律絕詩做起來開始是很難,惟其難,才有趣味,真正入了門,不受平仄韻腳的絆牽,那就更上一層樓了。蘇黃體的跳脫格律束縛,是蘇、黃兩位大家不滿意西昆體的極端,試圖開一條新路子。他們兩位都是對格律熟而又熟,方能進行改革。入得門去,破得門出。如果連門都未入,即放言跳脫,那就回到我上面的原點,不必做格律詩了,做新詩豈不更自由?另闢蹊徑,換一扇門走,不也挺好?

我于格律詩,尚未入門,最多只跨進一條腿,但是私心好之,願意學習,一旦調順平仄,不損意境,是一種樂趣。另外,作詩最關鍵的是天分,我自知天分不足,所以出不來驚人的意境,只是獨樂樂而已。入了古韻詩社,拿來與眾同好分享,也只是聊拋粗磚,以期美玉的心思。比如這篇拙文,便得到你的大段指教,得益匪淺,真的謝謝。


Read more: 編輯帖子 - 學寫詩詞 - 為pengl兄捧場 - 古韻詩社 - 貝殼村 -
大家好!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村裡玩得暢快!紅包拿得開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70

帖子

11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學生

Rank: 4

積分
1180
9
小溪流 發表於 2011-9-21 07: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徐福男兒 1樓 的帖子

不才不通格律,所以始終寫東西不懂規矩,登不得大雅之堂,只是塗鴉。本來無資格在此落筆,好在有自知之明,先行辭去古韻詩社群主並退出詩社,作為愛好者方敢斗膽出聲。大不敬之處,請徐福仁兄見諒了。
先說煙花之」月光如水「,老兄改動的幾字,足見功底深厚,學識淵博。但」窗「與」牆「,」過「字與」去「字的內涵略有不同,以我淺見,這一幅畫和心境還是原文貼切。當然,因人而異。」綴「字不無不可,且能夠合轍(仄),何樂不為之。只是,最後一句,可能有一點因律害意,使得原著面目全非,可能言重了,敬請兄台海涵。
能力有限,不敢再加多好友,抱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6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818
10
 樓主| 徐福男兒 發表於 2011-9-21 1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小溪流 9樓 的帖子

多謝指教。你說的都很在理。我自己對格律也只是初學,尚未真正入門,所以修改別人的作品有很多不如意處,正如你指出的地方,確實不夠滿意。更何況雪的煙花作詩天分極高,遠勝過我,因此更有力不從心之感。我只是聊拋粗磚,以期美玉。你如果有更好的選擇能夠賜教,不勝感激。大家一起切磋琢磨,是很開心的事。
大家好!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村裡玩得暢快!紅包拿得開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70

帖子

11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學生

Rank: 4

積分
1180
11
小溪流 發表於 2011-9-21 2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徐福男兒 10樓 的帖子

寬厚有加,豁達大度,謝謝。承讓之下,借梯爬來,就再啰嗦幾句。本來昨天就想說,只是在退出以後,沒有發言權了,意欲做罷。看兄如謙謙君子,蘊珠藏玉的回帖,不由興起。哈哈

先說寫詩作畫。謂之「詩言志」,或者「詩緣情」,不外乎用寫詩來抒情達意,表達人的情志——既有人的主觀方面,也包括人的思想感情在內。也就是說,人的思想觀點主要通過詩來表達。」志思蓄憤,而吟詠性情「」為情而造文「——內心之思想、情感及怨憤之情;因為內心積聚感情,因而寫詩來抒發。也就是說,「情」在「詩」之前,詩不過是為用來抒發感情的形式而已。從抒發情感而言,只要能夠表達心意,就達到目的,而不應該在乎採用的方式。

古今樂意採用詩歌來煽情,絕不是簡單的附庸風雅,用一句開玩笑的話,表現出一種偷懶的意味。長篇累牘讀著累,這就是人們喜詩不喜文的原因之一。更深刻的是,語言的簡練,使得作者必須推敲反覆,方可成詩,這就造成了詩歌內涵的豐富與雋永。

個人觀點:寫詩,就是為了抒情。網路,也是為了散心。只要開心,寫什麼,怎麼寫都好。對一些規則,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人為指定的,絕不能棄本求末——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哈哈。
能力有限,不敢再加多好友,抱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9

主題

540

帖子

58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3
12
禪心如月 發表於 2011-9-21 21: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徐福男兒 8樓 的帖子

徐兄過謙了。您的詩我基本都讀過,意境大多很優美啊,就是在技法上比較拘謹一些,估計有些太嚴格要求自己了的原因啊。

格律詩的真正出現,是在唐初和中唐時期,此之前基本見不到真正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僅僅是有點萌芽而已。就是唐初四大家的格律詩,細細品味,也大多不是太工整,將格律詩真正推上頂峰的人,大多在盛唐,如王維,杜甫,劉夢得這一路人,其中杜甫是個集大成者,凡是杜甫寫出來的格律詩,全部法相森嚴,氣度嚴謹,一派錦繡。

到了晚唐,又出了一個李商隱,幾乎把格律詩發揮到了極致,但也為後來的西昆體的出現埋下了禍端,有時候正整是物極必反啊,一個事物發展到極限了,就和他的本意背道而馳了。你說說,西昆體那是最講究最華麗的格律詩了,但它已經離開人性太遠了。

詩歌最打動人的地方,就在於詩歌本來就是所有藝術形式中最最符合人性化的東西,古往今來,溶入到我們這個民族血脈中的頂級詩歌,無一例外都是最最符合人性化,最最撫摸到人心裡最最溫柔的地方的詩歌,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送元二」,李商隱的「錦瑟」等等,這些唐宋詩歌中最精華,最優秀的巔峰之作,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他們都觸摸到了人性中最溫柔的地方,他們都極其到位的表達出了人類的基本感情。這樣的詩歌,就是最最優秀的詩歌,這也是衡量一首詩質量究竟如何的唯一標準。

在這個標準下,作者選擇用格律,或者不用格律,這就完全隨作者的創作需要而定了,如果詩歌所描述的對象用格律的形式能把他描寫的最傳神,最生動,那就用格律嘛;如果詩歌所描述的對象用不用格律的形式能把他描寫的最傳神,最生動,那就不用格律嘛。

就像姑娘要出嫁了,她的長相穿婚紗最好看,那就穿婚紗,如果穿其他衣服好看,那就穿其他衣服好了,我老婆嫁給我時沒穿婚紗,我也覺得她那天真是天下最好看的女人啊,一點也沒影響效果的。

至於「蘇黃體」的兩位人物都精通格律,的的確確是這樣,但也不能據此就說學詩的人一定要先學了格律之後再出格律才行,我給您僅僅舉一例就可以說明問題了:大唐帝國的國寶級的詩歌大家,詩鬼李賀,一生根本就不寫七律詩,但他的「雄雞一唱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不也是頂峰之作嗎,您如果對唐人的詩歌了解的更多,您會發現這一路的人不少的。

我非常欣賞您對待學術的謹慎和嚴謹,但也很擔心您和彭版主這樣一些的的確確有才華的人將詩歌的創作方向引向一條窄衚衕,寫古體詩的人在當今本來就不多了,寫得好的人就更少了,本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出發點,和您辯論了這麼多,統統君子之爭而已。

阿彌陀佛,不當處,望海涵。
仁者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70

帖子

1180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學生

Rank: 4

積分
1180
13
小溪流 發表於 2011-9-21 23:1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溪流 於 2011-9-21 19:21 編輯

回復 徐福男兒 10樓 的帖子

現在與兄台商榷格律。布門擂鼓,權當博君一笑而就吧,哈哈。

都說文人相輕,實際卻不盡然。格律的出現乃是為詩詞能夠琅琅上口而出,人總是精益求精,沒事找事的,呵呵。如你所言,輕車熟路的詩人,不滿足而推陳出新,限定方圓,猶如酒令,以便勸酬。再來之後人,駕輕就熟之後,忍不住畫地為牢,再辟蹊徑。循環往複,使得詩壇百花齊放,奪目生輝,令人趨之若鶩:可淺嘗輒止,亦可沉醉其中。方才得古為今用,蓬蓬勃勃,使人津津樂道,樂不思歸。如同美食,喜濃者,有湘、川、黔、滇可選;喜淡者,有粵、魯、杭、徽可挑。有誰是完全只飲一種茶的?且不說」135不論「牌坊式的偷懶,就是數盡古往今來,誰能夠嚴格按照平仄格律、正對嚴韻寫東西的,還有那遣字用詞的條條框框,還沒有提及那口音、地點、場合的桎枯,煩不勝煩,哈哈。
個人觀點:嗜好者,盡可入其敷,出其敷,追求快感;不善之,當應棄其瑣、用其心,放飛思緒。各家毋需以偏概全,因噎廢食。來這裡是散心,苛刻自己大可不必啦,哈哈。

一家之言,難免掛一漏萬,只表心意。見者勿怪,不見自然心靜如水。再謝徐福兄的寬容和大度,兄弟給你鞠躬了,哈哈。

良言可感謹記取,可否嚶嚀作友生?
大愛涕零謝君賜,小溪潺湲淡流晴。
能力有限,不敢再加多好友,抱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6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818
14
 樓主| 徐福男兒 發表於 2011-9-22 13: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禪心如月 12樓 的帖子

禪心兄所言極是。詩詞本以抒發性靈為主,格律只是一種工具,以律害意當然是大可不必。弟生性拘謹,詩思也遲鈍,看著格律詩喜歡,便想照著學去,雖尚未入門,倒也覺得未必就高不可攀。弟平生受師門教誨,凡做學問,自己不先學通了,不可妄言高下。而今於學問早已半途而廢,但是老師的叮嚀卻猶不敢忘。這種拘板的做法,於當今時世已格格不入,反而令各位見笑了。慚愧得很。今後與大家唱和,當各抒性情,不拘一格為是。
禪心兄參得禪理,放空一切,確能如月光瀉地般瀟灑,弟佩服得很。今後於釋家之道,還要多請教。
大家好!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村裡玩得暢快!紅包拿得開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6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818
15
 樓主| 徐福男兒 發表於 2011-9-22 13: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小溪流 13樓 的帖子

小溪兄至言至言,大家進村都是來玩兒的,何必如此較真,難人所難呢?弟拘板不通,貽笑大方了。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詩的時代,休提古詩詞,即便是現代詩自由體,徐子摩、蘇曼殊也不復再現。古韻詩社裡的諸位,都是難得的同好,實在應該各取所好,不拘一格才是。弟之刻板,源於性情,唐突之處,尚祈海涵。
大家好!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村裡玩得暢快!紅包拿得開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596

帖子

19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9
16
楚竹 發表於 2011-9-22 15:01 | 只看該作者
哈哈,收益非淺,太專業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9

主題

540

帖子

58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3
17
禪心如月 發表於 2011-9-22 2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徐福男兒 14樓 的帖子

呵呵,徐兄言重了啊,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期待您的佳作。
仁者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主題

16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818
18
 樓主| 徐福男兒 發表於 2011-9-23 21: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楚竹 16樓 的帖子

謝謝楚竹兄鼓勵。
大家好!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村裡玩得暢快!紅包拿得開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

主題

1003

帖子

284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41
19
溪水牡丹 發表於 2011-10-12 08: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禪心如月 4樓 的帖子

詩寫得好與不好,關鍵在氣韻和境界的把握上,這完全是一個人的人生修養和內涵來決定的,除此更無其他。

大鼎!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9

主題

540

帖子

58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3
20
禪心如月 發表於 2011-10-12 09: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溪水牡丹 19樓 的帖子

看妹妹說的,純粹閑扯一下而已,獻醜獻醜
仁者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5 11: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