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間多歧路,天堂不二門 - 楹聯欣賞

[複製鏈接]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9-20 17: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湘西奇景不二門(旅人萍蹤)
解黎晴

  outPut();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06-12-06 第06版 )
  湘西不二門一角
  「人間多歧路,天堂不二門」。皇皇十個字,是詩人公劉先生走沅水、游湘西、謁不二門后,撰擬的一副楹聯。   默默品味著詩人意味深長的感慨,在一處巍峨的山頂,極目遠眺天下不二門,朦朧里,依稀可見翳谷千仞,一徑中開,石裂雙扉。一團團雲朵如一股股浪潮前呼後擁,又像一束束雪白的羊毛被天風所吹拂、激蕩,鋪天蓋地、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不容你細細觀賞,眨眼間,如海市蜃樓的縹緲無蹤,似流星趕月的急速滑落,消失得不著痕迹——這也許就是雲涌不二門變幻莫測的神奇景象吧。
  不二門,雄踞在湘西永順古城南約兩公里的猛洞河畔。在天然形成的石門上方,鐫刻著「不二門」三個奪人心魄的大字。依山傍水的峭壁夾道,蔭蔽天日,終年幽寒,「半窗陰霧藏高木,一片青山襯夕暉」。1978年金秋,湘西籍著名文學家沈從文揮毫為不二門題書了「石門天鑿」四個大字,並鐫刻在石門之北。
  不二門內由石灰岩風化形成的一尊巨大石佛,聳立於萬綠叢中,高六丈,青冠白面,頭頂白雲,腳踏碧水,人們以其形神稱為「觀音岩」。《永順縣誌》稱「觀音岩素有『湘景名峰第一岩』之稱」。觀音岩下,聳立著一組瑰麗多姿、古色古香的殿閣建築群,這就是「嵩山堂」,包括三觀殿、玉皇閣和禪房客舍,工藝精巧,玲瓏別緻。特別是正殿後的地藏庵,與老司城明代建築祖師殿結構相似,背倚石壁,右通八陣圖,左達熱水坑,周圍怪石森列,古木參天。觀音岩北部山上是天造地設的「八陣圖」,有的如排戟,有的似春筍;有的像古佛,有的若走獸。八陣圖之奇,不僅在於它林立的怪石,最主要的是在於由龜裂紋石板鋪成的時上時下時隱時現的彎彎小徑——或穿過地下幽深的石洞,或延展於密林雜草叢中,或環繞於奇峰怪石之間,使八陣圖的東、南、西、北四門相通,複雜繁多的石徑互相連接形成網路,人們有時難以找到出路。也許,這就是八陣圖命名的緣由。不二門內兩側石壁開闊如屏,歷代文人墨客或贊山水之幽絕,或抒心胸之豪情,雕鑿了種種摩崖石刻。據《永順縣誌》記載,不二門石刻有神秀獨鍾、吾道南來、白雲門開、砥柱中流、眼前南海、百寶勝光、別開生面、別有天地等100多處。歷經風雨滄桑之後,現僅存鬼斧神工、勝境無雙、滌盡塵氛、瞻奇仰異、海上飛來等數十處。清代名士白介庵所作《松徑留雲》、《古洞仙蹤》、《層閣聳翠》、《玉嶂屏環》、《澄潭月影》等觀音岩八景詩尚凸現在石壁之上。其中《石門天鑿》一詩完整無缺:「法門高聳五雲偎,鬼斧神工妙化裁。鞭石無痕還著相,振山有鐸不須錘。地沾花雨千歧坦,道接薪傳一線開。莫道終南稱捷徑,巨靈神辟小蓬萊。」清代庚辰年間的探花景元,曾在石壁上題刻「到此人皆佛,同來我亦仙」。他還以一筆揮成的「山青海岸」疊字如圖似的符合成一個「岸」字鑿刻在摩崖之上,堪稱罕世之作。石壁上近年來還鐫刻了偉人毛澤東的詩詞和儒將蕭克、畫家黃永玉等巨擘的題字,遊人置身其間,飽享山水美景、名勝古迹與文化藝術的熏陶。
  相傳,不二門是觀音菩薩下界時派天工神匠劈山開鑿而成,為的是經由此門引領無數失意和愜意的腳步從紅塵走向天界。因此不二門亦以佛家之語稱之為「不二法門」。既然有一道門可以進去,也就有一條路可以出來。人生,不也要通過一扇或數扇既狹窄又險峻的門,方能深入堂奧么?

319

主題

3861

帖子

17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64
沙發
漢紳 發表於 2009-9-24 05:04 | 只看該作者
好像沒全顯示出來
        
  湘西不二門一角
  「人間多歧路,天堂不二門」。皇皇十個字,是詩人公劉先生走沅水、游湘西、謁不二門后,撰擬的一副楹聯。

  默默品味著詩人意味深長的感慨,在一處巍峨的山頂,極目遠眺天下不二門,朦朧里,依稀可見翳谷千仞,一徑中開,石裂雙扉。一團團雲朵如一股股浪潮前呼後擁,又像一束束雪白的羊毛被天風所吹拂、激蕩,鋪天蓋地、排山倒海的磅礴氣勢不容你細細觀賞,眨眼間,如海市蜃樓的縹緲無蹤,似流星趕月的急速滑落,消失得不著痕迹——這也許就是雲涌不二門變幻莫測的神奇景象吧。

  不二門,雄踞在湘西永順古城南約兩公里的猛洞河畔。在天然形成的石門上方,鐫刻著「不二門」三個奪人心魄的大字。依山傍水的峭壁夾道,蔭蔽天日,終年幽寒,「半窗陰霧藏高木,一片青山襯夕暉」。1978年金秋,湘西籍著名文學家沈從文揮毫為不二門題書了「石門天鑿」四個大字,並鐫刻在石門之北。

  不二門內由石灰岩風化形成的一尊巨大石佛,聳立於萬綠叢中,高六丈,青冠白面,頭頂白雲,腳踏碧水,人們以其形神稱為「觀音岩」。《永順縣誌》稱「觀音岩素有『湘景名峰第一岩』之稱」。觀音岩下,聳立著一組瑰麗多姿、古色古香的殿閣建築群,這就是「嵩山堂」,包括三觀殿、玉皇閣和禪房客舍,工藝精巧,玲瓏別緻。特別是正殿後的地藏庵,與老司城明代建築祖師殿結構相似,背倚石壁,右通八陣圖,左達熱水坑,周圍怪石森列,古木參天。觀音岩北部山上是天造地設的「八陣圖」,有的如排戟,有的似春筍;有的像古佛,有的若走獸。八陣圖之奇,不僅在於它林立的怪石,最主要的是在於由龜裂紋石板鋪成的時上時下時隱時現的彎彎小徑——或穿過地下幽深的石洞,或延展於密林雜草叢中,或環繞於奇峰怪石之間,使八陣圖的東、南、西、北四門相通,複雜繁多的石徑互相連接形成網路,人們有時難以找到出路。也許,這就是八陣圖命名的緣由。不二門內兩側石壁開闊如屏,歷代文人墨客或贊山水之幽絕,或抒心胸之豪情,雕鑿了種種摩崖石刻。據《永順縣誌》記載,不二門石刻有神秀獨鍾、吾道南來、白雲門開、砥柱中流、眼前南海、百寶勝光、別開生面、別有天地等100多處。歷經風雨滄桑之後,現僅存鬼斧神工、勝境無雙、滌盡塵氛、瞻奇仰異、海上飛來等數十處。清代名士白介庵所作《松徑留雲》、《古洞仙蹤》、《層閣聳翠》、《玉嶂屏環》、《澄潭月影》等觀音岩八景詩尚凸現在石壁之上。其中《石門天鑿》一詩完整無缺:「法門高聳五雲偎,鬼斧神工妙化裁。鞭石無痕還著相,振山有鐸不須錘。地沾花雨千歧坦,道接薪傳一線開。莫道終南稱捷徑,巨靈神辟小蓬萊。」清代庚辰年間的探花景元,曾在石壁上題刻「到此人皆佛,同來我亦仙」。他還以一筆揮成的 「山青海岸」疊字如圖似的符合成一個「岸」字鑿刻在摩崖之上,堪稱罕世之作。石壁上近年來還鐫刻了偉人毛澤東的詩詞和儒將蕭克、畫家黃永玉等巨擘的題字,遊人置身其間,飽享山水美景、名勝古迹與文化藝術的熏陶。

  相傳,不二門是觀音菩薩下界時派天工神匠劈山開鑿而成,為的是經由此門引領無數失意和愜意的腳步從紅塵走向天界。因此不二門亦以佛家之語稱之為「不二法門」。既然有一道門可以進去,也就有一條路可以出來。人生,不也要通過一扇或數扇既狹窄又險峻的門,方能深入堂奧么?[本話題由 漢紳 於 2009-09-24 05:05:13 編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3861

帖子

17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64
3
漢紳 發表於 2009-9-24 05:06 | 只看該作者
這回看清楚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3
4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9-24 14:58 | 只看該作者
漢紳: 好像沒全顯示出來
        
  湘西不二門一角
  「人間多歧路,天堂不二門」。皇皇十個字,是詩人公劉先生走沅水、游湘西、謁不二門后,撰擬的一副楹聯。
謝謝漢紳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3
5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9-9-24 15:00 | 只看該作者
漢紳: 這回看清楚啦
是的,漢紳兄妙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3861

帖子

1764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64
6
漢紳 發表於 2009-9-25 06:14 | 只看該作者
追求永生: 是的,漢紳兄妙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5: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