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母儀天下(3)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4-23 07: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0:3


最近,身陷囹圄的前台灣民選的「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自比王莽,引起台灣社會輿論大嘩。藍綠陣營的人士,紛紛置評。近來我整理舊日手稿《西漢宮廷故事》。特將書中與「王莽」有關的故事先行刊發,以饗海內外華人網友。
要知陳水扁是不是「現代王莽」,得先了解王莽何許人也。而王莽的故事,必須從他的姑姑孝元皇后講起。
她是一個有著獨特非凡經歷的平凡女性。她身居國母之位長達六十年,從公元前48年至公元13年,跨越公元前後,見證了西漢晚期五朝天子(漢元、成、哀、平四位皇帝及新朝的王莽)的興衰。她就是王莽的姑母,孝元皇后王政君。
                                                            ---李西興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孝元皇后


(1) 王翁孺有好生之德  良家女得平步青雲
(2) 史駙馬善護皇太子  王太后厚待定陶王

(3) 敢直言京兆尹屈死獄中  上辭呈大將軍獨攬朝綱

京兆尹(京師行政首長,少卿)王章,素來剛直不阿,敢於直言。他認為王鳳遣定陶王歸國的建議不對,就上書請求解釋日蝕歸咎之所在。成帝召見王章,問他的看法。王章回答說:「天道聰明,保佑善舉而降災惡行,以祥瑞或災異為徵兆。現在陛下因無繼嗣,親近定陶王,是注重宗廟社稷之舉,上順天心,下安百姓。這是正義善事,應當有祥瑞。怎麼會導致災異呢?災異出現,是大臣專政的徴兆啊。聽說大將軍把日蝕歸咎於定陶王,建議遣王歸國。他是想孤立天子,以遂其專擅朝政之私心。非忠臣之所為也。況且日蝕,是陰侵陽之象,應歸咎於臣專君權。如今政事無論大小,皆由王鳳決定。天子一次也插不上手。王鳳不反省自責,反而歸咎於好人,把定陶王遠遣返國。當然,王鳳的誣罔不忠,是不止這一件事的。」王章還列舉出王鳳排擠前丞相王商等事。認為應罷免王鳳,另選忠賢以接任他的職務。
王商是漢宣帝的舅父樂昌侯王武的兒子。元帝時,官至右將軍。當時,定陶王劉康幾代太子。王商是輔政重臣,為護佑太子出過力。
成帝即位,非常敬重王商,改任為左將軍。王商和王鳳意見常不一致。王鳳對王商是敬而遠之。建始三年(公元前30)秋,京師流言洪水將至,百姓四處奔逃,長安城裡大亂。天子召集公卿,商議如何處理。大將軍王鳳說,請太后、皇上和後宮人等上御船,以確保安全,並下詔令吏民登城避水。群臣都順從王鳳的建議。唯獨王商說:「自古無道之國,尚不聞洪水泛濫城郭之事。如今天下太平,怎麼會突發洪水?這必定是訛言。不宜下登城令,使百姓更加驚恐。」成帝就沒有下詔。不一會兒,城中稍稍安定。經查問,果然是謠言。由此可見王商的見識遠勝王鳳。
次年王商接替匡衡擔任丞相。王鳳的兒女親家楊肜為琅邪太守。該郡發生了十四次災害。丞相部屬查問太守的責任。王鳳就此對王商說:「災異是天事,非人力所為。楊肜政績素來很好。不宜查問此事。」王商不聽,徑自上奏要罷免楊肜。奏章被王鳳壓下不發。王鳳為此怨恨王商,私下派人找王商的過失,並指使人上書告發王商,最後導致王商被免去丞相職務。王商免職后三日,發病吐血而死。
對於王鳳排擠王商和遣定陶王歸國這兩件事,成帝也不滿意。聽了王章的進言,成帝有所感寤,就說:「不是京兆尹直言,我怎能聽到這番有關社稷安危的宏論!唯賢人了解賢才。請君試為朕推薦可靠的輔佐者。」於是王章奏封事,推薦中山哀王劉興的舅父,琅邪太守馮野王。說他「先帝時兩次擔任卿【馮野王在元帝時以左馮翊(少卿),遷大鴻臚(正卿)】,為人忠信耿直,很有智謀。以前因為馮野王是王舅,而從朝廷外放出任郡守。現在如果以賢才召他入朝輔政,可以明示聖主是樂於進賢的啊。」成帝從立為太子時起,就多次聽說馮野王是先帝朝的名卿,聲譽比王鳳高得多。所以就準備用馮野王來取代王鳳。
成帝每次召見王章,總是讓左右迴避。王鳳的堂弟侍中王音,在側室聽到王章的談話內容,就告訴王鳳。王鳳一聽,就稱病出宮回府,並向皇帝上了一道請求辭職的疏文,大意為:「臣宗族蒙恩,兄弟七人封為列侯,賞賜不可勝數。臣輔政七年,所言輒聽,薦士常用。臣本人確實沒有什麼功善可言。且陰陽不調,災異數見,咎在臣不稱職。河平(公元前28-25)以來,臣久病連年,最近益甚。願乞骸骨,歸府自行治療養病。」文辭甚為悲切。太后聽說后,以淚洗面,連飯也不吃了。
【按:漢朝皇太后的拿手好戲,是用絕食來要挾當皇帝的兒子。景帝時,梁孝王恨袁盎等阻礙他被立嗣事,派刺客刺殺十幾位漢朝大臣,遭到查辦。竇太后絕食以要挾漢景帝,挽救小兒子梁孝王得免法網制裁(參看《西漢宮廷故事》八、漢景帝與梁孝王)。武帝時,王太後用絕食要挾漢武帝,使得竇嬰冤死(參看《西漢宮廷故事》九、內戚之間的爭鬥)】

成帝自幼年時起,就親近和倚賴王鳳。現在這位大權在握的舅舅,突然稱病請辭,加上母親悲戚不食,搞得成帝一時間無所措手足。他只好下詔回應王鳳說:「朕處事不明,政務多有荒疏。故上天屢示變異,其咎都在朕躬。大將軍卻主動承擔過失,請求辭職。這將使朕無地自容啊!《尚書》載成王對周公說:『請叔父不要引咎自責,使我難堪』。也請將軍安心養病,儘快康復,稱朕意焉。」王鳳這才又上朝處理政事。成帝為了討好母親,指使尚書彈劾王章妄言。
王章下獄后,被廷尉,以「用夷狄習俗來比喻皇上,企圖斷絕皇嗣子生育的可能性;並且背畔天子,私心向著定陶王。」判處大逆罪。原來王鳳小妻的妹妹張氏曾經嫁過人。王鳳認為張氏有生兒子的體貌,把她送進後宮為美人。王章在奏章認為,嫁過人的婦女,於禮不宜再婚配至尊。並舉出「羌胡的習俗,為確保父系血統純正,要殺掉妻子所生的第一個兒子。」王章因此死於獄中。他的妻子被流放到合浦(漢郡,轄今兩廣沿海地區,故治在今廣西合浦縣東北)。
【按:王章和晁錯有某些相似之處,都是為效忠皇帝,不顧身家性命的人。晁錯為削劉氏諸侯王的封地,是為「尊天子,安宗廟」,卻被漢景帝下令腰斬於東市(參看《西漢宮廷故事》七、同姓宗親爭奪天下)。王章是為抑制王氏外戚勢力,確保劉家的天下,而死獄中。不過王章用「羌胡殺首子」的習俗,來規範西漢皇宮的納妃制度,也太沒有見識了。漢朝皇帝納妃,從來不忌諱女方是否嫁過人。漢高祖曾納魏王豹後宮的薄姬,薄姬生漢文帝劉恆,后被尊為皇太后。漢景帝的王夫人,曾嫁給金氏,生一女。后和其丈夫離婚,送進皇太子劉啟宮。王夫人生漢武帝劉徹,后也成為皇太后(參看《西漢宮廷故事》十、金屋藏嬌)。從王章的進言可以看出,西漢時君臣之間的言路還是比較寬鬆的。只不過被皇帝認可時,就說「微京兆尹直言,吾不聞社稷計!」用來定罪名時,就被解釋為「比上夷狄,欲絕繼嗣之端;背畔天子,私為定陶王」的大逆之言了。】

王商免相病死於河平四年(公元前25),次年京兆尹王章下獄死。被王章推薦的準備取代王鳳的馮野王,不久也被免職。
這次政治風波,大將軍王鳳和妹妹王太后的溫情攻勢,迫使漢成帝屈服,殺掉不同政見者,並剷除了政敵隱患,可謂大獲全勝。從此之後,公卿見到王鳳,都不敢正眼瞧他。郡國的守相、刺吏,皆出自大將軍府的幕僚。侍中王音因告密有功,從太僕晉陞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漢朝的政權基本上被王氏一門控制。(3)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2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