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母儀天下(2)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4-23 07: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0:2


最近,身陷囹圄的前台灣民選的「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自比王莽,引起台灣社會輿論大嘩。藍綠陣營的人士,紛紛置評。近來我整理舊日手稿《西漢宮廷故事》。特將書中與「王莽」有關的故事先行刊發,以饗海內外華人網友。
要知陳水扁是不是「現代王莽」,得先了解王莽何許人也。而王莽的故事,必須從他的姑姑孝元皇后講起。
她是一個有著獨特非凡經歷的平凡女性。她身居國母之位長達六十年,從公元前48年至公元13年,跨越公元前後,見證了西漢晚期五朝天子(漢元、成、哀、平四位皇帝及新朝的王莽)的興衰。她就是王莽的姑母,孝元皇后王政君。
                                                         ----李西興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孝元皇后


(1) 王翁孺有好生之德  良家女得平步青雲

(2) 史駙馬善護皇太子  王太后厚待定陶王

永光二年(公元前42),王禁去世。長子王鳳嗣侯,並擔任衛尉侍中。王皇后自從有了兒子,很少和漢元帝在一起相處。太子劉驁長大后,愛好飲酒,喜歡宴樂,被父皇元帝視為沒有才能。當時傅昭儀有寵於上,生定陶王劉康。劉康多材藝,甚受父親寵愛,坐則側席,行則同輦。元帝時常想廢太子而立劉康。幸虧得到侍中史丹的大力佑護。
史丹的父親是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宣帝臨終時的首輔顧命大臣。漢元帝劉奭為皇太子時,史丹任太子中庶子,侍從劉奭十多年。元帝即位,史高任駙馬都尉侍中,出常驂乘,甚有寵。元帝親信史丹,下詔讓他監護太子家。建昭年(公元前38-前35)之後,元帝有疾,不親政事而留戀音樂。有時元帝命人把鼙鼓安置在殿下。他站在臨軒上,憑欄向下投擲銅丸,投在鼓面上發出的音律很莊嚴。後宮包括皇帝左右熟知音律的人,誰也不會這一絕技。然而定陶王劉康卻能做到。
元帝因此多次誇獎劉康有材能。史丹進言說:「所謂有材能的人,是指能敏而好學,溫故知新。皇太子就是這樣的人。若果用能否使用樂器來評判人才,像陳惠、李微這些黃門吹鼓手,都比丞相匡衡高明。他們能做相國嗎?」元帝只能嘿然而笑。
建昭四年(公元前35),中山孝王劉竟病逝。劉竟是元帝的最小的弟弟,曾和太子劉奭一起遊學長大。元帝望見前來弔唁的太子,傷感小弟早夭,悲不能自止,卻發現太子並無悲戚之容。元帝非常生氣,說:「不仁慈的人,怎能奉宗廟而為民父母呢?」並因此指責史丹。史丹免冠謝罪說:「是臣見陛下太哀痛了,怕陛下動情傷身。所以暗地告誡太子,弔唁時不可哭泣,以免皇上更為傷感。臣罪當死。」元帝見他說得有理,才消了氣。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元帝卧病不起。傅昭儀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和太子難得見皇帝一面。元帝並稍有起色,內心有些不滿,多次向尚書諮詢漢景帝時改立膠東王為太子的故事。當時,太子的大舅父陽平侯王鳳,與皇后、太子都很擔憂,卻不知如何是好。史丹是親密近臣,侍候著病重的皇上。有次史丹見元帝獨寢,直接進入皇帝卧室里,頓首涕泣說道:「皇太子是適長子,被立為儲君十多年,天下百姓莫不歸心。如今道路流言,說皇上愛幸定陶王,擔心有動搖太子之議。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爭而不奉詔。臣願先死以示群臣!」
元帝素來仁慈,不忍心見史丹痛哭流涕。加之史丹的言詞懇切之至,使元帝大為感動,喟然長嘆說:「我身體日益困頓,而太子和兩個王子年又幼小,意中戀戀,哪件事不操心呢!況且皇后謹慎,先帝又愛太子,我怎能違背先帝意願!駙馬都尉那裡聽來這種話?我絕沒有這個意思。」史丹退離病榻,頓首道:「愚臣妄聞,罪當死!」元帝就對史丹說:「吾病越來越重,恐不能復原。好好輔道太子,毋違我意!」史丹噓唏而起。由此太子的嗣位之事得以確定。
元帝駕崩,太子劉驁繼位,是為孝成皇帝。尊皇後為皇太后,以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益封五千戶。王氏之興自王鳳始。又封太后同母弟王崇為安成侯,食邑萬戶。王鳳庶弟王譚等皆賜爵關內侯,食邑。
這年夏天,長安城常起黃塵大霧,成天四處一片朦朧。諫大夫楊興等認為是陰盛侵陽之兆。說:「高祖皇帝定下盟約,非功臣不能封侯。如今太后的弟弟都無功封侯,違背了高祖盟約。所以天象出現怪異。」王鳳為此上書請求辭職。這時成帝正要依賴外戚王氏的襄助,當然不會同意。
過了五年,太後母弟安成侯王崇去世。王太后非常悲痛。成帝為了安慰母親,不僅讓王崇的遺腹子王奉世繼承其父的侯封,還於次年,即河平二年(公元前27),把另外五位舅父都封為列侯:王譚為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紅陽侯,王根曲陽侯,王逢時高平侯。五人同日被封,故世人謂之「五侯」。至此,王太后八位兄弟,除了王曼死得早,其餘七人都封侯了。太后的母親李氏,改嫁後生一兒子名叫苟參。太后讓成帝仿照漢武帝封田蚡的前例,封苟參為列侯。成帝說:「當時封田氏,不合乎正道。」提拔苟參擔任侍中水衡都尉。至此,王氏子弟都擔任卿、大夫、侍中及諸曹官員,把持了朝廷所有的要害職務。
當時政事無論大小,都必須徵得大將軍王鳳的同意。有次,成帝聽說光祿大夫劉向的小兒子劉歆學問通達,才能非凡,就召見劉歆。劉歆當即誦讀詩賦,討得皇上歡心。成帝就命左右取來官員衣冠,準備立即任命劉歆為中常侍(按:西漢時中常侍是加官,即賦予已經任職的官員入宮侍奉皇帝的權利)。他左右的侍從卻說:「還沒通知大將軍呢。」成帝說:「這點子小事,何必告訴大將軍呢?」左右叩頭力爭。成帝只好把自己的打算告訴王鳳。王鳳認為不行,成帝只好作罷。這位年輕的皇帝,是如此地害怕他手握大權的舅父。
漢成帝即位好幾年了,沒有生兒子,身體也常鬧病。每次定陶共王劉康來朝,王太后和成帝秉承先帝的意願,對待劉康很好,給他的賞賜是其他王的十倍,絲毫沒有把以往的嫌隙(即動搖太子地位)事放在心上。成帝還常對劉康說:「我沒有兒子。人命無常,難保不諱。一旦有意外,咱弟兄倆就見不著面了。你就長留京師陪伴我吧!」有次劉康來朝,成帝病體有所反覆。劉康留居長安的定陶王府邸,日夜侍候哥哥。弟兄倆情誼甚為親重。大將軍王鳳內心不想讓劉康留在京師。恰好當時發生日蝕。王鳳乘機進言說:「日蝕是陰盛於陽的異常天象。定陶王雖和陛下最親,但根據禮制,他應坐鎮籓國。由於他滯留京師,上天出現異象以示告誡。陛下應以遣定陶王歸國為宜。」成帝不得已,只好同意王鳳的意見。劉康臨行時,和哥哥相對涕泣,揮淚而別。
【大家都知道,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曾為她的兒子趙王如意謀求取代太子而沒有成功。漢高祖死後,呂后的兒子漢惠帝繼位。呂后一朝大權在握,就先報復戚夫人母子。她毒殺趙王如意,並殘害他的母親戚夫人(請欣賞《西漢宮廷故事》二、呂后與戚夫人)。王太后對待定陶王劉康和呂后對待趙王如意,真是天壤之別。其中之根本原因是王政君和呂雉二人的稟性不同】(2)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沙發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4-23 11: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2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