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漫談《漢武大帝》電視連戲劇(續)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4-20 07: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漫談《漢武大帝》電視連戲劇(續)


再說洗馬---兼論汲黯(下)

李西興



……有趣的是,唐代魏徵在這一點上和汲黯是一樣的。

(接上)

    《新唐書·魏徵傳》載:末大亂,魏徵先是跟隨李密起義。順唐朝,在太子李建成手下任洗馬之職徵見秦王李世民勞很大就私下勸太子早做打算李建成在「玄武門之變」中被殺后李世民抓住魏徵,備道:「你為什麼離間我們兄弟的關係呢?魏徵卻太子如早聽我的話今日之禍了。李世民因為重魏徵,不但沒有記恨他,反而把他收羅在自己帳下
唐太宗即位,魏徵初拜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屢遷至檢校侍中,進爵郡公。有次酒宴,太宗對長孫無忌等說:「魏徵原來是隱太子的部屬,我能棄怨用才,可謂愧於古人可是魏徵每次進他就再也我的話。這是為什麼?」徵曰:「臣認為某事不可所以進陛下聽,我又回了陛下的話,恐怕這件事就得辦了。」太宗說:「你就是上一聲再談談自己的觀點,不行嗎?」:「古時候大戒群臣:『你們不要當面服從背後又不同的說法。』我若當面說然後再談不同意見不符合做堯舜的臣子之原則啊!」太宗大笑:「人們都說魏言行傲看他怎麼很嫵媚!」徵再拜「是陛下能引導臣說真話,所以臣才說。然的話,臣怎麼多次批逆鱗呢?
【按:中國古代稱皇帝為真龍太子,批評皇帝就被比喻為「披逆鱗」。】
魏徵對唐太宗所說的這番話,實際上是高級馬屁。一是頌揚皇上是堯舜明主,二是讚美皇上能容人直言。所以唐太宗並不感覺魏徵的話刺耳,反而認為他的話很中聽。漢代汲黯之所以敢言,也是深知漢武帝能夠容人直言。汲黯不但敢言,而且往往言之有理,就是皇上和其他大臣聽著不順耳,也駁不倒他。
  比如說,和汲黯同朝為官的張湯,因修訂漢朝律令而受漢武帝信任,被任用為廷尉(相當於今天的司法部長)。汲黯曾當著皇帝的面,問指:「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犯罪率降到最低為什麼只是把高皇帝制訂的律令胡亂變更呢總有一天你會禍及子孫的!」汲黯和張辯論時,在細節問題上,張常佔上風。汲黯氣不過,就罵道:「人們常說,不能讓刀筆公卿大臣這話一點兒不錯受到信用令天下人恐懼不安目而視
在汲黯位列九的時候,公孫弘張湯等,還都是官吏到公孫弘、開始升遷,汲黯位列級時,常常批評他們倆最後公孫當上丞相為列,張也官至御史大夫(副丞相)就是汲黯當年的副手們,都當上和汲黯同的官職,有的人還比汲黯更加受到皇上寵信對此汲黯非常不滿。有次,他公然當面對漢武帝說:陛下,就像堆柴火一樣後來者居上。」把武帝氣得沒法,只能說:「汲黯說話是越來越放肆了。」
不久,匈奴渾邪王帥眾來降朝徵發二萬乘馬車去迎接。官府置辦經費不足,就向老百姓借馬。有些人就把馬藏起來不借,致使湊不齊拉車的馬匹武帝發怒,認為長安辦事不力,準備把他斬首汲黯說:「長安沒有。只有了我汲黯老百姓才交出來這些匈奴人,背叛其君向我大王朝投降。朝廷命令沿途各縣,用車馬迎送我真不明白,為什麼大漢王朝要騷動天下,疲敝中國,以討好胡人的叛徒呢?一席話把皇上頂得有口難言
渾邪王部眾到了長安,商賈們與匈奴降眾做些黑市交易,被官府追究,有五百餘人罪當處死。汲黯聽說此事,立即宮晉見皇上說:「當初匈奴人斷與大漢的和親情誼,大肆略漢朝邊中國舉兵與他們作戰,死傷不可勝計,花數以百確實很鈍,原以為陛下擒獲這些降虜會把他們貶為奴婢,與繳獲的財物一起,賞從軍屬,酬謝安慰天下百姓。不但沒有這麼做反而把渾邪王所數萬眾,奉驕子。為了賞賜這些胡虜,而使得國家府庫空虛並徵老百姓侯他們長安市民怎能知道,在家門口和降虜做買賣,也會被官視為邊關的黑市交易呢?陛下啊,您既不能用戰勝匈奴所獲之利以謝天下,又以微小的罪過,濫殺無知的商賈,竟然多達五百餘人確實不能理解,陛下怎麼能這麼做呢?漢武帝當然不接受他的意見,卻又難以駁斥他只好恨恨地說:「吾久不聞汲黯之言,今妄發議論了。」
【每讀這段歷史時,筆者就感嘆,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由於國共兩黨的內戰,喪失了向日本政府索要戰爭賠款的時機。後來海峽兩岸又長期對抗,助長了某些人,特別是台獨分子的哈日情結。中國政府禮遇友邦,甚至禮遇投降的敵國,這種泱泱大國風度,怕是濫觴於漢武帝吧。今天之中華民族,確實應該多一些汲黯式的人,懂得向政府建言:任何時候,應把本國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沙發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4-20 08:10 | 只看該作者
我敬佩汲黯,就是敬佩他直言敢諫,不管皇帝愛不愛聽,也要為民請命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古代的忠臣,特別是文臣的表徵之一。難怪淮南王劉安準備造反時,想收買朝廷里的大臣,卻非常忌憚汲黯,說:「汲黯好直諫,能守節,敢為忠義而犧牲個人生命。至於去說服公孫弘等,那是很容易的事。」
    最近我在中國大陸的【精英博客】,拜讀王鐘的知青傳奇故事。文中說道,某知青因為在日記中寫有質疑林彪的文字而被捕。其實在文革初期,對林彪的質疑的群眾,大有人在,本人也是其中之一。那時我也是知青,每次回城探親,年輕人在一起,總要聊聊時事。一九六九年夏天,我因病回城,在家裡住了一段時間。一天晚上,和要好的年輕朋友們一起喝青梅酒,聊天抒發情懷。我一時興起,就說了三件事:一是「農業學大寨」不能持久(根據我在山區插隊的經驗而推論出來的);二是江青不是好皇后;三是林彪不是忠臣。后兩點,我都是以歷史上的宮廷故事為依據的。因為當時,江青以主席夫人的身份干政,太不得人心。而對於林彪,我則說,成天吹捧君主的,能是忠臣嗎?當時,絕大多數群眾開始當逍遙派,大可不必處處防範別人告密。然而,我只寫古典式的詩詞,從不寫日記。因為文革初期,我所在的中學,有許多老師因勤勉寫日記而肇禍,給我的印象極為深刻。
    當然,如果林彪能像汲黯那樣,敢於對毛主席直言而不面從的話,也就不可能成為偉大領袖的親密戰友,怕早就是第二個彭德懷了。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八日於紐西蘭奧克蘭[本話題由 lixixing 於 2009-04-20 08:17:41 編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3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4-20 08:16 | 只看該作者
【筆者按】今天我向網上貼我的「漫談《漢武大帝》電視連戲劇(續)」。然而,操作了多次,後面幾段文字總是被自動刪去。不知是何故。只好在「評論」欄里把全文補齊。望網友見諒。
               ---李西興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日於紐西蘭奧克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01: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