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學故事:青春的情,無悔的夢(7)(8)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09-3-23 08: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七)


辦期刊  綠原學社空氣新

聽講演  英語學習步步緊



新年伊始,生物系就成立了「綠原學社」,猶如春回大地,茫茫綠地上一枝嫩芽開始萌發。

這是一個系內的學生組織,學生會主席(大四的一位男生)任社長,植物班的班長(湖南的一位男生)任副社長。主要是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科技、文藝、體育活動,還要為各種活動拉贊助。不久,《綠原》創刊,由於我的繪畫功底紮實,被推舉為《綠原》社刊做插圖,後來,因此成為《綠原》編輯部的總編。

《綠原》的稿件來自全系的同學,有些內容是老師的約稿,不足的部分,則是由我加入一些自己的詩歌散文作品。主要內容都是寫校園生活、家鄉回憶、畢業憧憬等等。最後還有一些知識介紹,以及學社的活動計劃。

        對於我們老生來講,康樂園已經變成我們閉著眼睛就可以走路的花園了,中大的標誌性建築「大鐘樓」,隨著校徽印在《綠原》的封面上,也深深印在了我們的心裡。校園3個大型運動場,都曾留下我們的身影。除了那些高大的大王椰子、百千層、木棉樹以及榕樹外,康樂園更不乏靚麗的色調。3月份,杜鵑花開在大鐘樓前的山坡上;4月份,紫荊花開在校道的兩旁;8月份,荷花開在廣寒宮前的池塘里。而校園的美眉們,則更像一朵朵鮮花在康樂園裡永開不敗。

        開學一段時間,很多男生迷戀於打麻將。雖然當時的麻將還處於「囚禁」時期,但廣州的麻將已經在校園廣為傳播。廣州的麻將大多來自香港,與四川麻將有很大不同(記憶中,當時的湖北老家還沒有聽說過麻將)。有的同學不去上課,躲在宿舍里打麻將,還有的還打通宵麻將。

        為此,我們綠原學社在系裡組織了很多活動,比如參觀廣州明興製藥廠、參觀南海生物研究所等等。比較大型的活動還有為熊貓捐款。那年4月,四川竹林大片開花、枯死,大熊貓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生物系的同學們熱情很高,綠原學社很快就把募捐到的款項郵寄到四川卧龍大熊貓保護基地。

接著,來自神農架林區的野考奇人張金星,給生物系的課外活動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高潮。以神農在湖北西部山區搭架採藥而聞名於世的神農架,是遠古洪荒時代遺留下的「備忘錄」,以其蠻荒的歷史、詭譎的傳說和神奇的生物世界,發散出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其中,神農架究竟有沒有「野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是一個久未解開的謎團。巍巍神農架,悠悠「野人」謎,像磁石樣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學社與學生會一起聯合組織了這次活動,有的給張金星安排住宿,有的聯繫贊助,有的安排演講活動,有的在各系大樓粘貼海報,而我則負責在階梯教室布置演講會場。當時的系裡還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很多照片也只能複印成黑白的分發給來參加的同學。那天來參加的不僅有生物系的同學,還有很多外系的校友。

中國奇異動物考察協會會員張金星,講述了他在野考途中的很多驚心動魄的故事,時而把會場的同學們逗得開懷大笑,時而讓同學們進入沉思之中。「野人」被稱為世界4大之謎之一,撲朔迷離,令人眼花繚亂,瀰漫出一團團斑瀾的雲,那魔幻般的魅力,使人在仰望它時,傾刻間就會心旌搖蕩!神農架林區,很多人看見過「野人」的活動形跡,均為前額突出,全身是被毛,直立行走,器官和人類差不多,個體高大,大多為紅色、棕色、褐色。遺憾的是,現場只有巨大的石膏腳印,再無其它有力的證據。不過,張金星自費在神農架隻身「野考」多年,有很多重大發現和理論證據,其親身經歷已是一部傳奇故事,會後,我們又與他進行了很長時間的交流。後來,在最新一期的《綠原》社刊中進行了大量報道。

不久,懷士堂東南面,新建了一座現代化建築――多媒體教室。由於離生物系比較近,很多同學喜歡來這裡自習,教室乾淨、安靜、亮堂。我第一次來這裡,還是因為聽外國專家講課,一次有關高分子化學方面的學術報告。由於沒有翻譯,那位教授講述的內容,我只能聽懂很少。後來,我買了錄音機,在英語中心錄製了很多英語磁帶,有《許國璋英語》、《跟我學》、《英語900句》、《大學英語聽力》等等,開始在英語(尤其是聽力)方面努力了。我們的英語老師是一位澳門同胞,上課時經常講述他在澳門的生活工作經歷,有時候還天南地北地亂扯,我總覺得自己沒有學到什麼,更沒有教一些好的學習方法。

多年以後,我參加了一個英語培訓班,才知道: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執著追求的過程。我們那一屆高考時,英語成績只佔30%,大學時期又基本沒有什麼進展,以致於參加工后又花很多時間去學習英語。同時,自己也認識到:大學期間,在英語方面所花的時間遠遠比不上其他同學。

由此我想起國父的一句話:「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有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太重要了!生活何嘗不是如此?


(八)


蓮花山  黃金旅遊同學情

同窗夢  愛憎分明慈悲心



5月,是一個旅遊的黃金季節,避開了颱風和盛夏,卻迎來了鳥語和花香。10多個男生參加了到珠海的海邊旅遊大團隊活動,而班上4個同學組織的蓮花山旅遊,我就參加了這個小團隊的活動。

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距離廣州市區20公里。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岩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佔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岩石,所以後人把這座山稱為蓮花山。

        一大早,我們一行4人(包括一個女生)到江邊乘船,沿珠江順流而下。旅遊船不大,前後長20米左右,左右寬6米左右,好在珠江水比較平靜,不擔心風浪。一路遊山玩水的行程,江面的船隻、兩岸的建築,小女生假裝傻乎乎地什麼都不懂,3個大男生假裝才高一斗地什麼都知道;小女生問這問那,大男生們輪流解答。就在這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春光里,同學的友情卻裝滿一船、溢滿珠江。

在那位自稱導遊的男生帶領下,我們一行開始了蓮花山一日游。蓮花山原名「石獅頭」,是自西漢始創、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採石場遺址,懸崖峭壁,奇岩異洞,鬼斧神工,以人工無意奪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於世,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迹它與湖北大冶古銅礦遺址並稱為我國兩大古礦場。先民們在此一錘一纖地開採石料,形成懸崖峭壁、奇岩異洞,又經歷2000多年的自然風化,形成了一座千姿百態、雄偉勁拔的「石雕古迹」。

上到山頂,滿目的鬼斧神工讓我們一飽眼福,我們前前後後繞了幾大圈,擔心沒有看全。寬敞而酷似蓮花瓣的蓮花石、氣勢軒昂的燕子岩、洞內怪石遍布的八仙岩、凌空壯觀、酷似人工石林的飛鷹岩,以及落蓮洞天、三棕疊嶂、南天門、雲梯、石廊、石峰、無底洞、白蓮池、觀音岩、神仙橋等,景點真是數不勝數。

蓮花山上有明萬曆40年(1612年)建造的蓮花塔和清康熙3年(1664年)建造的蓮花城等古迹。蓮花塔是八角形的樓閣式磚塔,高50米,外觀9層,內分11層,紅色的牆,綠色的琉璃瓦,八角攢尖頂。該塔由於雄踞在珠江入口處,是給往來的船隻測定方位和指點航向的坐標,故有「省會華表」的美譽。登塔遠眺,可飽覽浩瀚壯麗的珠江景色,觀晨曦夕陽、潮起潮落。蓮花山素有「廣東長城」之稱,是重要的軍事要地。鴉片戰爭時,林則徐率兵在城內駐防,設立了防止英軍入侵的第二道防線。現在的蓮花山興建了一座仿清兵營,遊人在這裡可以體會清代兵營的況味,追憶鴉片戰爭時期的歷歷往事。

回到學校后,海邊旅遊大團隊的男生們大呼上當,因為當時海邊浴場還沒有形成,也沒有商業運作,服務設施極差,有點海邊探險的味道。其中有2個男生吃了當地的海鮮,渾身過敏起疙瘩,難受得要命,只好半途回來買葯吃。我不得不感嘆「導遊」的重要性,廣州本地的同學提供的信息,也要仔細分辨。

班上有個廣州同學叫「金冬雁」,因為廣州本地同學都說粵語,他的名字聽起來就像是「乾瞪眼」,我一說,逗得大家狂笑,由此與他有些隔閡。不過,後來發生的一次班級盜竊事件,讓我們又重歸於好。

有位廣東籍的同學,很喜歡徐小鳳的歌,我也經常找他借徐小鳳的磁帶聽,可以學學粵語。那時候,徐小鳳只唱粵語歌,內地人基本上不認識徐小鳳。但是,這位同學也特別愛打扮,還經常給女友送東西。家裡應該是比較富裕的,但好像錢還是不夠用。後來,同學們陸續發現自己的飯菜票有少,覺得不對勁。

我是一個在任何時候都行動迅速的人,無論是上課還是下課,亦或洗澡上廁所,大概與我從小就開始集體生活的原因有關。一次上午下課,我還是第一個回宿舍,拿了碗筷,就去吃飯。我回到宿舍時,同學們都議論得開了鍋,幾間宿舍很多同學的飯菜票都丟了,而且金冬雁還丟了計算器(當時價格200元左右,比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還多)。我的飯菜票是帶在身上的。

我這時才回想起,當我回宿舍時,那位喜歡徐小鳳歌聲的同學沒有去上課,他突然問我磁帶的事情,以分散我的注意力,其實,我一進門就看見金冬雁桌子邊有一個不認識的男生在做什麼。再看看我的桌子、書本,有移動過的痕迹。我有一個習慣,自己的物品都有固定的「平面定位與空間構架」,就好像很多人離開家時,喜歡在大門上放一根頭髮絲一樣。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輔導員了解情況后,彙報給了系裡,學校決定開除他。其實大家也覺得很可惜的,也不是我有意要毀掉一個人的前途,班上畢竟少了一個同學。自己一直覺得沒有錯,我也不會為了一個與自己有過節的同學,而去毀掉與另一個同學的友誼。

        我認為,我的行為對這位同學今後的人生,是一堂刻骨銘心的教育課。慈悲不是私心的利益親友,更不是有所求的惠施於人。國父所言極是:「本互助博愛之精神,謀團體永久之鞏固。」慈悲之心與博愛精神同出一轍。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18: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