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找回您的青春「寐」力

[複製鏈接]

430

主題

2296

帖子

38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8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uxin_9605 發表於 2010-3-5 19: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夜半難寐,自古多愁。有詞日:「月正中天,輾轉反側難入眠,聽窗外寒風呼嘯,平添心頭三分愁緒。」
  不過,得益於祖先的遺產,中醫中藥自古就呵護著眾多難寐之人。
  如果有人問,每個人一生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麼?答案是:睡覺。通常,60歲老人大約有20年在睡覺。
  中醫認為,人體存在兩方面的生理調節作用,被中醫稱為陰和陽。人體睡眠和覺醒的生理活動,是由人體陰陽兩方面調節力量的變化消長所產生的。陰和陽是兩種相互對立且統一的調節力量,是自然界的基本規律。睡眠也一樣,離不開陰陽兩方面的調節。
  中醫古籍記載:「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這是對睡眠的經典解釋:當陽氣衰落、陰氣上升時,就會引起睡眠;當陽氣強盛,陰氣變衰弱時,人就會覺醒。其實,這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體現,例如當人體變老,身體陽氣虛弱、生理活動功能下降時,往往表現為不愛活動、喜卧、嗜睡等。這種陰陽盛衰主導睡眠和覺醒的機制,是由人體陽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來決定的。
  此外,睡眠還與肝、心、脾、肺、腎以及它們之間的協同作用密切相關。中醫認為,人體存在著兩個功能系統,即負責輸送和提供營養的營氣和負責保護人體免受侵犯的衛氣。營氣和衛氣的運動對人體的睡眠起樞紐作用。用中醫的話說,這叫:「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這裡的氣,指的就是對人體起顧護、保衛作用的衛氣。而營氣和衛氣的形成、運行,均與人體各個臟器的功能密切相關。
失眠並非現代人的專利,幾千年前的古人也會失眠。中醫學對失眠規律的認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醫認為,造成失眠的因素如下:
  1.當我們的心神受到干擾,動搖不定時,可造成失眠。從營衛和氣血運行的層面看,衛氣停留在人體外部,總是鼓舞人體行使保護作用,使機體處於緊張狀態。換言之,衛氣不能進入體內藏起來,就會導致不寐。筆者在臨床經常遇到一些家長,由於擔心子女高考而整日心神不寧,進而發展為失眠。
  2.五臟營養不足,心神活動和氣的運行失去了原動力,或過虛過實等,亦可導致失眠。此類又可細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心腎不交心在人體上部,中醫將其歸屬於五行中的火;腎在人體下部,歸屬於五行中的水。心中之陽氣下降至腎,對腎的陽氣具有溫養作用;腎中的陰氣上升至心,則能滋潤涵養心的陰氣。在正常情況下,心火和腎水互相升降,保持著動態平衡。就如同自然界的氣候,雨水下降后受熱而蒸發到天空中,然後下降,從而形成循環。
  當腎水不足,不能上升制約心火,或者火氣太盛導致不能下降而溫暖腎中水氣,臨床即表現為失眠。通常老百姓講的「陰虛火旺」即屬於此種類型。此類病人往往自感身體易發熱出汗,且容易岡小事而生氣。
  此類失眠的病人,可以用交泰丸泡水喝。交泰丸由桂心和黃連按1:10的比例組成,該葯是治療這類失眠的千古名方。當然,您最好還是找中醫辨證施治,因為這類失眠還可以有更細的劃分。
  氣血不足什麼是中醫的氣和血呢?通常,中醫講的氣偏重於人體物質的運動方面,而血偏重於營養方面,氣的功能之一是推動人體的血運行。當人體大病久病後,或思慮勞累過度,長期熬夜用腦,久坐不動,長期飲食不足,或受到疼痛驚恐刺激,就會耗傷人體氣血,從而導致失眠。筆者在臨床上,常見網路工作者等睡眠不規律的人群,屬於此類失眠的情況較多。我們給予補血補氣方法治療失眠,效果較好。
  最有意思的是,臨床還常見到病人走進診室的第一句話就是問:「醫生,我是不是虛了?」其實,現代生活水平提高后,真正虛的人是比較少的。真正因虛而失眠的,往往是天生虛弱體質或大病初癒的人群。所以,病人千萬不要盲目濫用補品、迷信補藥。
  肝氣鬱滯中醫認為,人體的情緒與肝的關係最密切。人體多慮、壓力過大、用腦過度等,便易造成肝氣鬱滯。肝氣鬱滯能導致多種病理產物發生,進而導致失眠。相信許多女性都有親身體會,有些女病人也會告訴醫生,她的失眠是「被氣的」。這樣的病人在適當配合藥物調理的同時,往往還須使自己安靜下來,才能取得良好療效。
飲食失節 飲食需要有一定講究,飲食過飽或過少都可以導致失眠。這就是中醫講的「胃不和則卧不安」。所謂「胃不和」,即胃部感到不舒服。我們平時吃飯也要掌握一個原則,七八分飽就可以了。晚飯後最好出門散散步,或者做一些輕度的運動,這對提高夜裡的睡眠質量很有好處。
  同時,消化功能較弱的人,更應避免食入肥甘厚膩的食物,以免進一步損傷胃的功能而加重失眠。筆者小時候就有親身體會,晚餐時間若吃得過飽,夜裡睡覺時往往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中醫講飲食不節導致的失眠還不限於此,例如,有的病人患胃潰瘍或腹脹時,也會造成失眠。現代西醫的臨床研究也發現,病人的胃潰瘍和失眠常常相伴發作。
  抵禦失眠,中醫能做什麼
  中醫講「百病皆生於氣」,筆者認為,克服失眠的首要一點就是心理調節。不妨寫個紙條掛在牆上,提示自己:給心情放個假。同時不要過分依賴藥物,長期服用易成癮和形成耐受,且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辨證選擇中藥調理、物理療法、中醫針灸等方法施治,效果不錯。
  其次是重視食療養生,失眠病人可以結合一些食療方法,如每天喝小米粥以調養胃氣,以清淡適量為佳。不要吃辛辣溫燥、傷陰耗氣的食物,以及吸煙,喝濃茶、咖啡等,如在臨睡前忌喝可可飲料,忌吃巧克力、辣椒、大蔥、胡椒等。
(ZT)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