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道指再跌逾500點 銀行類股重挫

[複製鏈接]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m021 發表於 2008-10-8 19: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驚恐萬狀的投資者並未從監管部門平抑信貸危機的種種努力中得到安慰,他們的拋盤令美股再度大跌,其中尤以金融類股為甚。

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周二早盤時一度錄得近170點的漲幅,但隨著臨近收盤時賣盤再度佔據上風,美股最終以連續第五個交易的下挫而收場。

交易員希爾佛曼周二在紐約證交所內工作道指收於盤中低點附近,跌508.39點,跌幅5.1%,9447.11點的收盤點位創五年新低;30隻成份股全線下挫。在領跌的個股中,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重挫26.2%,該行宣布將減少派息並計劃籌資100億美元。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和花旗集團(Citigroup)跌幅均超過了10%。在連續五天的跌勢中,道指累計下挫逾1400點,跌幅13%。

其他股指亦表現慘淡。標準普爾500指數跌5.74%,收於996.23點;這是該指數2003年9月底以來首次收於1000點下方。各個類股均告下挫,其中金融類股跌幅高達10.1%。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收盤跌5.8%,至1754.88點。追蹤小型股的羅素2000指數重挫6.2%,收於558.96點。

周二美股之所以急轉直下是因為有傳言稱日本三菱UFJ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可能會放棄收購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部分股權的交易。這則傳聞令摩根士丹利股價一時暴跌了約30%,也推動其他股票跟風跳水。摩根士丹利隨後發表聲明稱,該行與三菱UFJ金融集團的交易正在如期進行。雖然這一聲明好歹止住了該股的跌勢,但其收盤仍跌去了24.9%。摩根士丹利競爭對手的日子也不好過,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和巴克萊(Barclays)收盤分別下跌了25.6%和22.7%。

Miller Tabak股票策略師彼得•布克瓦爾(Peter Boockvar)表示,圍繞著摩根士丹利的「噪音」令整個市場變得焦躁不安;每個人的神經都繃緊了,一有點關於形勢惡化的風吹草動,大家就都想奪路而逃。

值此全球監管機構都在採取更多措施試圖遏制信貸危機之際,美股仍出現了大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宣布將創建「商業票據融資機制」,以便直接購買公司債,藉此解凍商業票據市場。Fed主席貝南克(Bernanke)則暗示可能下調利率。英國監管當局據稱即將敲定英國銀行業救助方案的細節。然而,在官方拯救金融市場的種種努力面前,投資者似乎已經變得無動於衷了。

BTIG首席市場策略師邁克•歐羅克(Mike O'Rourke)說,我們以前曾因很多並未收到效果的方案而入市買進,但現在我們都在方案出台後選擇了賣出。

收益季節在周二收盤后正式拉開了帷幕,這進一步增加了市場上的不確定性。美國鋁業公司(Alcoa)在收盤后公布了第三季度業績。這家鋁業巨頭稱,由於成本上升,需求減弱,第三季度凈利潤下降了52%。美國鋁業股票在常規交易時段下跌了7.7%。

大公司一系列暗淡的收益報告可能會進一步打擊已經非常脆弱的市場信心。追蹤華爾街收益預期數據的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表示,普遍預期是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公司第三季度的利潤總和將減少5.7%,金融類股的收益以下降71.8%排名利潤跌幅榜第一。

紐約Lek Securities的交易員邁克•曼沃德(Mike Mainwald)說,我不清楚當所有這些公司都公布糟糕的收益報告,更要命的是,當它們告訴我們情況短時間內還不會好轉之後,普通大眾事態會作何反應。

資深交易員和基金經理稱,在近期的連續下跌走勢中,每天的下跌都會引來更多的賣盤,這是由於投資者要追加保證金,或對沖基金接到了客戶的贖回申請。面對這種情況,他們需要賣出還在盈利的股票,以籌集現金。

投資組合管理公司Hester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執行長克雷格•海斯特(Craig Hester)說,他最近為一位投資者變現了價值100多萬美元的一個投資組合,原因是他在另一家公司的賬戶因虧損而必須追加保證金了。

海斯特說,這是這位客戶的財務災難。我認為這種情況還會有很多。

原油價格繼周一創出8個月底點后在周二實現反彈。紐約商交所原油期貨上漲2.25美元,至每桶90.06美元,漲幅3%。

投資者紛紛尋找避險天堂讓黃金從中受益,金價也出現了持續上漲。紐約商交所黃金期貨上漲15.70美元,至每盎司878.40美元,漲幅1.8%。美元兌歐元、日圓和英鎊走軟。追蹤美元兌六種貨幣的貿易加權匯率平均值的美元指數下跌了0.8%。

Peter A. McKay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8: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