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女作家炮轟楊振寧:稱其用地位佔有年輕女性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2-15 12: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事情緣起

  2月14日,情人節,有關什麼是浪漫的爭論從香港蔓延起來。這場爭論因為評論人路平對楊振寧夫婦的文章,導致楊振寧夫婦首次聯名發表文章批駁,並要求路平道歉。自從兩人結婚後,這對老少配如此高調地進入公眾領域尚屬首次。

  面對楊振寧夫婦的要求,路平乾脆地說:「我不會道歉。」並且批評楊振寧「沒有幽默感,沒有讀懂我的文章」。

  雙方的各執一詞,很快引來了公眾的注意,公眾互相辯駁的觀點已經超越了何為浪漫的範圍,而路平得到更多人支持的現象也頗令人深思。

  路平,台灣省駐港機構、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她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反叛精神的女人,在台大念心理系時,談戀愛遭到家人的反對,她就自殺,自殺不成到美國念碩士,立刻就在拉斯維加斯結婚,由晚上在賭場兼職做發牌員的牧師證婚,結果還是離離合合。

  現在,她成為了一個焦點人物,因為她讓楊振寧和翁帆怒了。
  




  關於浪漫的爭執

  楊翁反擊女作家

  路平於2006年1月22日《亞洲周刊》的專欄中發表《浪不浪漫?》的文章,文章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是「不久之前,音樂會中見到那位老科學家與他的新婚妻子……年輕妻子頻繁請教,得過諾貝爾獎的老科學家耐性作答」,讓人一看便知是誰。

  路平的文字肯定觸怒了正在度假的楊振寧夫婦,兩人聯合署名發表文章,發表在2月9日的《亞洲周刊》上批駁路平,文章的名字就是《我們是天作之合》。

  對於路平的「說三道四」,楊翁夫婦二人認為有必要「回應」,但他們也通過媒體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在我們看起來,整篇文章缺少的是陽光、是希望、是同情、是愛。

  我們現在就告訴你我們相處的真相:我們沒有孤獨,只有快樂。與你所描述的,或所期望的,完全不同。我們認為我們的婚姻是天作之合。

  不管路平女士怎樣解說,在我們讀來,她的文章中多處是在咒罵我們。我們是罵不倒的。可是她是否應該反省,應該道歉呢?

  楊振寧夫婦的文章刊登后,路平馬上又以《浪漫不浪漫之續篇》回應。她沒有在文中道歉,並說明自己不是反對老夫少妻,只是反對將名銜、地位、財富、容貌等表面的附麗,當成通往幸福的金光大道。她說,這類媚俗的說法既虛構了所謂的浪漫,也遮蔽了人們清亮的眼睛以及對人生實況的體會。

  猜猜楊老為何怒

  下面這幾點是路平在文章中表達的觀點,也可能是引起楊老震怒的原因:

  1.在儒家傳統的道袍之下,老夫少妻的匹配對照於社會期待,反而相得益彰:他們是常規的遵循者,不是頑勇的叛逆者。老少配悲哀的「真相」是「眼前飛著細小的蚊子,視網膜有破洞,膝蓋頭也颼颼地風濕骨刺,睡到夜晚有欲尿的感覺,站著,憋氣,卻又像滴漏一樣遲遲出不來」。

  2.男性家長制的權威操控,其實,正是儒家文化中被一再遵循的家庭模式。儒家文化對女性的訓育也著重在妾婦之德:所謂的婦德、婦工、婦言,都教女人及早放棄自己的自主性,甘願把心智停留在稚嫩的髫齡。

  3.對妻子,畢竟是一種太長久的壓抑,所以儒家文化的家庭結構包含著隱隱的暴力:日後,不滿足的婦人用扭曲的慾望或變態的凌虐,掌理家、支使子媳,或頓挫那隻無能的老獸。

  4.除了生理方面無法契合之外,路平還認為,老夫少妻在心智上差距太大,存在難以跨越的時代感,怎麼能夠相濡以沫?

  5.其實,他們依著傳統的模式相遇與相交,像是某種形式的郎才女貌、某種形式的各取所需,其實並非異類的情愛,亦算不上艱辛的苦戀痴戀,過程既不驚世、也不駭俗,後來婚禮果然祝福盈庭。

  無休無止的爭執

  正方:他們沒有義務成為完人

  關於翁楊的戀情和婚姻,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這場在道德層面上的爭論一直延續到今天。雙方的互不相讓,很快引來了公眾的注意,不少網民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

  支持楊老的人提出:

  你憑什麼可以公然地對別人的私生活惡意地品頭評足……為了給自己攻擊別人找點理由,掩蓋自己的醋意妒意,還說這樣做是為了擔憂女人們從此更會出賣自己的「皮相青春」。真是侮辱了中國的女子了!

  為什麼中國人不能擺脫世俗的觀點?一老一少結婚難道就沒有真正的感情嗎?或許在他們之間已經不再是愛情了,已經升華為親情了!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即使是沒有相互的血緣關係,但是因為時間久了,他們之間也就變成不可或缺的親情了!

  為什麼要去苛求他們成為完人?他們沒有義務成為完人!

  新加坡女作家尤今在2005年12月19日撰寫文章《曠世之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雖然相差了整整54歲,可是,在翁帆的眼中,楊振寧教授精神矍鑠,說話、行動、思維都很快,除了年紀大一點之外,他具備了男人所有的魅力。丘比特的箭射得她無路可逃,惟有甜蜜地投降。至於楊振寧呢,基於兩人感情日漸深厚,無時無刻不想待在一起,最後決定徹底拋開世俗的眼光,築個天長地久的愛巢。文章認為:我覺得新加坡女作家尤今在2005年12月19日撰寫文章《曠世之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雖然相差了整整54歲,可是,在翁帆的眼中,楊振寧教授精神矍鑠,說話、行動、思維都很快,除了年紀大一點之外,他具備了男人所有的魅力。丘比特的箭射得她無路可逃,惟有甜蜜地投降。至於楊振寧呢,基於兩人感情日漸深厚,無時無刻不想待在一起,最後決定徹底拋開世俗的眼光,築個天長地久的愛巢。文章認為:我覺得

  楊振寧不但睿智,而且,勇敢。在人人認為他該與愛情「訣別」的耄耋之年,他敢於追求真愛,敢於向全世界承認,而又敢於堂堂正正地將真愛迎娶回家。翁帆呢,聰穎,而且,也同樣的勇敢。她不畏人言,不管流言,百分之百地忠於自己的感受,敢於接受幸福、敢於開拓幸福的新天地。

  反方:「老夫少妻」是復古現象

  反對楊老這次婚姻的人認為:

  他們從一開始就自己跳出來說這樁婚姻是如何的美滿幸福,這就是他們要拿自己的婚姻出來供大眾作為談資了,既然這樣,有讚美有懷疑有不屑,是意料中的事吧?怎麼能聽到不同看法就火冒三丈呢?

  楊的表率,會使這種「忘年戀」在中國泛濫成災的,因為終於有了參照。

  「老夫少妻」本身彰顯的就是男女不平等現象,現代的「老夫少妻」說白了就是一種復古現象。但現代的「老少配」,更多了一些物質功利因素。試想:假如那 82歲的老翁不是有名望的楊振寧,翁帆會「愛」上他嗎?假如翁帆不是二八少女,楊會「愛」上她嗎?這婚姻里摻雜了太多的物質功利,與「浪漫」二字根本不沾邊,可他們中的一方作為社會名人,卻又怕擔當「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佔有年輕女子」的罪名,另一方怕惹上「賣身求榮」的恥辱,於是給自己仿造了一些「浪漫」。

  網友的批評並沒有到此結束,除了眾多的情緒性語言外,還有網友列舉了楊振寧與鄧稼軒的差距,甚至翻出楊振寧買房、翁帆上大學的舊事。

  華商晨報對話路平

  浪漫不是交換告我沒關係

  身在香港的路平接受了記者的電話採訪。

  華商晨報:你為什麼要寫那篇文章,為了出名?

  路平:不是,可能是內地的朋友對我的文章不太了解,我在美國留學多年,很多文章都發表在海外的刊物上,並不是為了出名。實際上,在一場音樂會上,我遇到了楊振寧夫婦。音樂會退場時,看到大家一致認為「楊振寧夫婦太浪漫了」,我決定應該通過文字,讓大家知道什麼是浪漫,浪漫不是世俗中的交換。

  華商晨報:你和楊振寧夫婦打過交道嗎?

  路平:沒有,我不是反對老夫少妻,只是反對將名銜、地位、財富、容貌等表面的附麗,當成通往幸福的金光大道。這類媚俗的說法既虛構了所謂的浪漫,也遮蔽了人們清亮的眼睛以及對人生實況的體會。我希望通過文字讓大家去討論真相,是不是我們眼前看到的繁花似錦就是真正的浪漫,以及婚姻所代表的意義,它不是指男人只要有地位、金錢,年紀多老也沒關係。而大眾只是看到表面現象,以為這樣就是浪漫。

  華商晨報:那你眼中的浪漫是什麼?

  路平:浪漫就是反叛,對傳統世俗的背叛。我認為老夫少妻切合儒家的傳統,並不反叛。真正的浪漫一定是反傳統,要有勇氣承擔和傳統不同的信念。

  華商晨報: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浪漫的人嗎?

  路平:當然是啊,我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人,因為我身上有背叛的力量(笑)

  華商晨報:你已經明確表示不會道歉,如果楊振寧起訴你,如何面對?

  路平:沒關係啊,我願意大家互相討論。本報記者叢治國

  編后

  楊老,情人節快樂

  一個是聲名赫赫的學者,一個是研究生。

  一個年過八旬,一個青春年少……背景的反差引起世人的驚詫。

  面對世人充滿疑問的目光,他們沒有迴避。但,他們想解釋,希望能得到世人的理解。從他們走在一起的那一天,關於他們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過。為了這個情字,他們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

  這次,楊老怒了,夫妻二人聯手對「浪漫」進行了捍衛,因為他們的愛情來得實在是不容易。

  可以這樣理解,他和她是情人。一對在思想上高度契合的情人。

  為了這個情,他們勇敢地手扣手面對世俗的刀山火海,對一個有如此身份的人來講,這刀山火海就是世人不理解的目光。

  去年6月在香港,有人問起他們生兒育女的問題,翁帆的臉紅了。這一臉嬌羞讓我們感動,從中我們可以讀出她對生活的想法。

  去年12月,在廣東外大四十周年校慶上,人們注意到了他們十指緊扣的雙手,他們這不經意的動作,讓那些質問的目光難以迴避,這是一種反擊,這更是一個解釋。

  楊老,祝你們情人節快樂。為你們的真情。更為你們的勇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6: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