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14: 1-45>

[複製鏈接]

3233

主題

3253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00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1-24 06: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民14: 1-45】【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在民數記第十四章中記載了,因十個探子帶來的惡信,以色列全會眾就向摩西和神發怨言,惹神震怒,遭神懲罰;他們因為不順服神的命令,擅自出兵,就在何珥瑪慘敗。【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那夜百姓都哭號」,「全會眾」就是聽了惡信的會眾,他們因為不信而「大聲喧嚷」、「哭號」。「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向摩西、亞倫發怨言」,是認為他們存心不良,不顧百姓的生死。「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意思是與其知道是這樣,不如死在埃及和曠野。「耶和華為什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這些人轉而怪罪神,是神把他們送到迦南地去死。「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他們認為回到埃及地,尚可保全妻子和孩子。「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他們決定「立一個首領回埃及」,這是對神救贖計劃的徹底拒絕,也是對神的徹底背叛。【摩西、亞倫就俯伏在以色列全會眾面前。】摩西、亞倫的「俯伏」並不是因為懼怕這些人,而是因為看到百姓竟然悖逆到要「回埃及」的地步,就知道神嚴厲的審判即將臨到,所以驚駭得「俯伏」在地。在民數記里,摩西每次「俯伏」,都發生在神嚴厲的審判之前(16:4等)。

【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窺探地的人中,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撕裂衣服」,約書亞和迦勒是在十二探子中,「撕裂衣服」表示他們心情非常痛苦。「對以色列全會眾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極美之地,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這是一面鼓勵百姓,一面要他們盡自己的本分討神喜悅。「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流奶與蜜」形容土地肥美、物產豐富。「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這是勸告他們要對神有信心。「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就是叫他們不要懼怕那地人。在十個探子的眼中,迦南地是【吞吃居民之地】(13:32),而在約書亞和迦勒的眼中,「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而「耶和華與我們同在」,所以「不要怕他們」。「蔭庇他們的」指他們所拜偶像假神。【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但全會眾說:『拿石頭打死他們二人」,此時會眾聽不進任何勸說的話,他們懼怕迦南人,卻有膽量用石頭打自己的弟兄,真是可悲!「忽然,耶和華的榮光在會幕中向以色列眾人顯現」。「忽然」就在危急之時,「耶和華的榮光」表示神親自臨在。【耶和華對摩西說:『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跡,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我要用瘟疫擊殺他們,使他們不得承受那地,叫你的後裔成為大國,比他們強勝。』】「耶和華對摩西說: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藐視我」就是不信靠神的大能。「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跡,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這一切神跡」是指以色列人出埃及前後,至今神所行過的一切神跡。「我要用瘟疫擊殺他們,使他們不得承受那地」,因藐視神是很嚴重的罪,以至神發怒,要用瘟疫擊殺他們,「使他們不得承受那地」,就是將他們滅絕。「叫你的後裔成為大國,比他們強勝」。神要使摩西的後裔「成為大國」,代替這些不信的百姓。

【摩西對耶和華說:『埃及人必聽見這事;因為禰曾施展大能,將這百姓從他們中間領上來。埃及人要將這事傳給迦南地的居民;那民已經聽見禰耶和華是在這百姓中間;因為禰面對面被人看見,有禰的雲彩停在他們以上。禰日間在雲柱中,夜間在火柱中,在他們前面行。如今禰若把這百姓殺了,如殺一人,那些聽見禰名聲的列邦必議論說:』耶和華因為不能把這百姓領進祂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所以在曠野把他們殺了。『】「摩西對耶和華說:『埃及人必聽見這事」,摩西為以色列人祈求,理由是神若殺滅以色列人,會在埃及人當中成為笑柄。「因為你曾施展大能,將這百姓從他們中間領上來」,「以色列人是神用大能所拯救的百姓,如果半途被神殺,那就表示神沒有能力完成救恩。「埃及人要將這事傳給迦南地的居民」,「這事」指神殺滅以色列人的消息。「那民已經聽見你耶和華是在這百姓中間;因為你面對面被人看見,有你的雲彩停在他們以上」,「面對面被人看見」,是指彼此之間有交通來往,「雲彩停在他們以上」,是指雲彩停在會幕以上。「你日間在雲柱中,夜間在火柱中,在他們前面行,如今你若把這百姓殺了,如殺一人」,「如殺一人」意思是將整個以色列群體全部消滅。「那些聽見你名聲的列邦必議論說」,「名聲」指有關神作為的傳說,「議論」指批評論斷。「耶和華因為不能把這百姓領進他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起誓應許之地」即指迦南地。「所以在曠野把他們殺了」,是指借著除滅以色列人來掩蓋神自己的失敗。雖然以色列人滅絕是罪有應得,神又應許摩西的後裔成為大國,但摩西卻仍為他們代求,為著神自己的名,為著神所說過的話,求神再次赦免他們。【現在求主大顯能力,照禰所說過的話說:『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求禰照禰的大慈愛赦免這百姓的罪孽,好像禰從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們一樣。『】「現在求主大顯能力」,就是求主顯出大能的作為。「照你所說過的話說」,求神顧念祂的信實。「耶和華不輕易發怒」,指神樂意饒恕人的過犯。「並有豐盛的慈愛」,指神的慈愛多過祂公義的要求。「赦免罪孽和過犯」,指神的赦罪之恩。「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因神是公義的神,「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因為父母的罪幾乎總是影響後代。「求你照你的大慈愛赦免這百姓的罪孽」,摩西先承認神的公義,然後在這裡祈求神慈愛的赦免。「好像你從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們一樣」。按以色列人的罪是沒有資格被赦免的,所以摩西引用了神自我啟示的話(出34:6-7),求神憑著祂自己的「慈愛」,再次賜下赦免。

【耶和華說:『我照著你的話赦免了他們。然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跡,仍然試探我這十次,不聽從我的話,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耶和華說:『我照著你的話赦免了他們」,這表明摩西的代禱已經蒙神垂聽,但神「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還得追究他們不信的罪。「然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神以祂自己為保證,必定會成就所起誓的。「遍地要被我的榮耀充滿」,神還要照祂永遠的計劃,使神的榮耀充滿遍地。「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跡」,「這些人」指以色列全會眾,「看見我的榮耀」指看見神的臨在。「仍然試探我這十次,不聽從我的話」,以色列人「十次」試探神,包括在紅海抱怨領他們出埃及(出14:11-12);在瑪拉抱怨水是苦的(出15:23-24);在汛的曠野抱怨沒有食物(出16:2);把嗎哪留到早晨(出16:20);在安息日找嗎哪(出16:27);在利非訂抱怨沒有水(出17:1-3);在西奈山下拜金牛犢(出32:1);在他備拉發怨言(11:1-3);在基博羅哈他瓦抱怨沒有肉(民11:4-6);在加低斯巴尼亞聽信惡信要回埃及。「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他們」指十個探子和聽信噩耗的會眾,「所起誓應許之地」指迦南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藐視我的」指不信靠神的。【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另有一個心志」,就是敬畏神並信靠神心志。「專一跟從我」,就是一心一意跟從神,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影響。「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迦勒之所以能承受神的應許,就是是因為他相信神所說的話。

【亞瑪力人和迦南人住在谷中,明天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亞瑪力人和迦南人住在谷中」,「亞瑪力人和迦南人」,指以色列人的仇敵。「住在谷中」指他們所住的地方。「明天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雖然以色列人已經來到應許之地的邊緣,神卻命令他們:「明天你們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讓他們按自己的選擇死在這曠野。這裡的「紅海」是指亞拉巴灣,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所過的紅海,是紅海的蘇伊士灣附近。【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這惡會眾向我發怨言,我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以色列人向我所發的怨言,我都聽見了。你們告訴他們,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必要照你們達到我耳中的話待你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並且你們中間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才能進去。】「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這裡神要通過摩西、亞倫對以色列全會眾說。「這惡會眾向我發怨言」,「惡會眾」就是不信靠神的以色列全會眾。「我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這就是說,神不再忍耐他們了。「以色列人向我所發的怨言,我都聽見了」,以色列人表面上是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實際上他們是向神發怨言。「你們告訴他們,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是指神所起誓的話,將來都必應驗。「我必要照你們達到我耳中的話待你們」,就是照他們所發的怨言巴不得「死在這曠野」的話來對待他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他們都要死在這曠野。「並且你們中間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是指當時年齡在二十歲以上,可以出去打仗的以色列人(1:3),「向我發怨言的,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可見發怨言是極大的罪,所以遭遇極可怖的刑罰。「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才能進去」。他們二人不僅沒發怨言,而且設法說服全會眾不要怕那地的居民。這是神向摩西、亞倫宣布正式的判決。

【但你們的婦人孩子,就是你們所說、要被擄掠的,我必把他們領進去,他們就得知你們所厭棄的那地。至於你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擔當你們淫行的罪,直到你們的屍首在曠野消滅。按你們窺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頂一日,你們要擔當罪孽四十年,就知道我與你們疏遠了,我耶和華說過,我總要這樣待這一切聚集敵我的惡會眾;他們必在這曠野消滅,在這裡死亡。『】「但你們的婦人孩子」,「婦人」不論其年齡,「孩子」指當時二十歲以下的男孩。「就是你們所說、要被擄掠的,「我必把他們領進去,他們就得知你們所厭棄的那地」,「你們所厭棄的地」,就是他們不敢進去攻取的地。「至於你們,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神重述前面的宣判。「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擔當你們淫行的罪」。「四十年」是指從出埃及開始算起,直到進入迦南地(33:38;書5:6)。「淫行」指以色列人對神不忠,要「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背離了與神所立的約。「直到你們的屍首在曠野消滅」,此後大約近三十九年之間,當時二十歲以上的男丁都死在曠野,只有約書亞、迦勒除外。「按你們窺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頂一日」,「一年頂一日」以色列人要在曠野飄流四十年。「你們要擔當罪孽四十年,就知道我與你們疏遠了」,「我與你們疏遠」,表示聖潔的神不能容忍他們的罪孽。「我耶和華說過,我總要這樣待這一切聚集敵我的惡會眾」,「惡會眾」就是不信靠神的以色列全會眾,他們聚集反對進取迦南地。「他們必在這曠野消滅,在這裡死亡」。神第三次宣判他們必死在曠野。【摩西所打發、窺探那地的人回來,報那地的惡信,叫全會眾向摩西發怨言,這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其中惟有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仍然存活。】「摩西所打發、窺探那地的人回來」,是指十二個探子。「報那地的惡信,叫全會眾向摩西發怨言,這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神本來是要「用瘟疫擊殺」以色列人,因著摩西的請求,就只讓「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使他們立即死亡,這預示著其他的不信的人也「必在這曠野消滅,在這裡死亡」。「其中惟有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仍然存活」。在十二探子中,約書亞和迦勒除外。

【摩西將這些話告訴以色列眾人,他們就甚悲哀。清早起來,上山頂去,說:『我們在這裡,我們有罪了;情願上耶和華所應許的地方去。』】「摩西將這些話告訴以色列眾人,他們就甚悲哀」,即極度地後悔悲哀。「清早起來,上山頂去,說」,「山頂」指從那裡可以直接進去迦南地的山地,這是違背神所說「明天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的話。「我們在這裡,我們有罪了;情願上耶和華所應許的地方去」,「他們雖然口裡認罪,但他們的行動卻違背神的命令。【摩西說:『你們為何違背耶和華的命令呢?這事不能順利了。不要上去;因為耶和華不在你們中間,恐怕你們被仇敵殺敗了。亞瑪力人和迦南人都在你們面前,你們必倒在刀下;因你們退回不跟從耶和華,所以祂必不與你們同在。『他們卻擅敢上山頂去,然而耶和華的約櫃和摩西沒有出營。於是亞瑪力人和住在那山上的迦南人都下來擊打他們,把他們殺退了,直到何珥瑪。】「摩西說:你們為何違背耶和華的命令呢?這事不能順利了」,「違背耶和華的命令」就是指沒有轉回,而要向前進攻,「這事不能順利」指必將失敗。「不要上去;因為耶和華不在你們中間,恐怕你們被仇敵殺敗了」,表示勝敗在乎有沒有神的同在。「亞瑪力人和迦南人都在你們面前,你們必倒在刀下」,是指亞瑪力人和迦南人擋住去路。「因你們退回不跟從耶和華,所以祂必不與你們同在」,退回不跟從耶和華」就是退縮不跟從神,這是失去神同在的主要原因;而失去神的同在,結局只有倒在敵人的刀下。「他們卻擅敢上山頂去,然而耶和華的約櫃和摩西沒有出營」,「擅敢」就是擅自行動,不聽摩西的勸阻,當然也就沒有約櫃和摩西的隨行。「於是亞瑪力人和住在那山上的迦南人都下來擊打他們」,他們在上山途中遭受敵人的阻擊,結果「擊敗他們,粉碎他們、直到何珥瑪」。以色列人此時自行出戰,並不是因為真心悔改,願意憑著信心順服神,而是想靠自己的行為來逃脫刑罰,實際上是再次「違背耶和華的命令」。但願我們今天無論在任何境遇中,都不可存不信的心,不要發怨言,要信靠神的大能,抓緊神的應許,走出「曠野」,進入「迦南美地」!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4 03: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