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郎閑話181 - 《氣質我見》

[複製鏈接]

1713

主題

1714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12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巴郎 發表於 2023-4-4 15: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巴郎閑話181  -  《氣質我見》

氣質是什麼?
生活在群體社會裡,常聽人議論這類概念問題。
各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很難置一端之詞。

首先,要辯清,氣質究竟是什麼?
我想,氣質應是一個人(主體)的隱形特質,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和人群中的顯性表達,即主體的形貌體態。例如理智、優雅、雍容大度、善解人意、能象磁石樣,對人有自然的吸引力,使人欣賞讚嘆,引發共鳴,願以之為楷模。
人,要具備以上特質,非要有一個合適環境,如家庭、社會、個人經歷等,從而能給主體的成長創造條件。主體自身也要善於學習,取長舍短。
因此,我傾向於氣質,乃是後天所形成的。
有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這話有一定道理,文化藝術道德傳統,對氣質的養成助力極大,但並非絕對。歷史上許多帝王將相英雄豪傑,讀書並不多,但卻以他們的獨特魅力,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學富五車,或一字不識,並不能作為評判氣質的標準。氣質,存在於各階層人士中,特別是那些階層中的皎皎者。
所以,讀書多少並不重要,關鍵在學以致用,融匯貫通。

有人說,氣質,是天生的,不論環境,自然表露,例如嬰幼兒那稚拙逗人愛的樣子,就是氣質,例如山裡人那純樸真誠的舉動,就是氣質。
此話,怕有不妥。
應當說,那是幼稚可愛,樸實無邪,確實是生來就有的一種本能。
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可辯說,嬰幼兒和山裡人的那種自然表露,只不過是缺乏信息存儲,大腦空空如也,處於一種原始混沌封閉狀態。一旦有外力作用於主體,打破封閉,即嬰兒逐漸地成長,或山裡人到城裡打工,這種封閉狀態就被打破,外部世界豐富多彩的信息蜂湧而入,潛移默化,他們這種先天帶來的所謂「氣質」,就會蕩然無存。
試問,當嬰兒長大到讀小學時,或中學少年青年teenagers時,調皮搗亂逆反行為,家長和老師都為之頭疼,還有那種天真可愛嗎,還有那種赤子氣質嗎?當山裡人到了城裡,在爾虞我詐的染缸里浸泡后,私心爆發,還有那種樸實善良、無邪真情嗎?
所以,氣質應是後天,著意培養出來的。後天中,有人有氣質,有人沒有氣質,只能歸結於個體之差異矣。

巴郎對氣質的個見:
1),氣質三七分:三分天生,七分養成。「人之初,性本善」,與生俱來,主體都有向善的潛質,具有氣質的基礎。但是否能有發揚向善的意願,是否能利用此地基,蓋造氣質華美的殿堂,卻是取決於主體生存的環境。此類例子實在太多。例如,「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留傳千古的唐皇楊貴妃的史話,就是有力佐證。楊貴妃不但天生美貌,而且在富裕家族養成的雍容華貴,才使她能在三宮六院萬千美女中脫穎而出,使得唐皇入迷,為此不惜誤國。
2),氣質的多面性。不同的主體,氣質表達不同。甚至同一主體,在不同環境中,也常常表達出符合某一特定方面的氣質。倒如,天真活潑、美麗大方、溫文爾雅、扶貧救困、豪情俠義、機宜權謀、聰明智慧、純樸真誠等,不一而足。欲要將外在和內在氣質,都能完美充分地表達出來,是絕無僅有的事,恐性只有聖賢才能辦到。
3),氣質的時段性。不同的時段,氣質表達往往有著差異。例如,少兒的天真無瑕稚拙可愛,青年的朝氣蓬勃目光遠大,中年的成熟睿智精明幹練,老年的隨心所欲淡泊世事等。在一定時段表達特有氣質,方能被社會認可並接受,否則就會惹起非議。例如,成年後還表露出少兒的天真幼稚,會被人譏為呆愚傻笨; 老年人不服老,塗脂抹粉,鮮衣美服,欲與年輕人一較時髦,會被人笑為「老來俏」,或「為老不尊」等等。
雖說很難做到外在美和心靈美的統一,但如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能不斷地改善自我,就能更接近完美氣質,就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
巴郎  記於  20230318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3 23: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